aaaaa8 发表于 2007-9-20 14:01:45

诺贝尔之路——十三位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

<h2>诺贝尔之路——十三位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h2><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117607">导读——探索经济学“大师”的心灵<br/><br/><br/>吴惠林 <br/>  尽管诺贝尔奖的设立,传说是诺贝尔为了赎其发明炸药,以致成为可怕的杀人武器之罪而拨款成立的,但获颁港贝尔奖者无疑被世人极度另眼相待,被尊崇、被羡慕是很自然的,而得奖者也大都认为得奖是一生至高的荣音。尽管经环学奖并非诺贝尔本人所设,而是瑞典中央银行为庆祝成立300周年,在1968年出资创设的"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零开始颁发,其间也常有反对的"异声"出现,但诺贝尔经济学奖仍被世人极度看重,尤其在经济学界更被尊为无上成就。尽管诺贝尔原先希望奖励的是特殊的成就,而不是杰出的个人,但不可可认的是,成就是附着在人身上,终而似乎反客为主,世人倒反而较在乎得奖人。<br/><br/>  因此,对于有幸获奖者,其身价"暴增",世人也往往认为他们高人一等,甚至是无所不能,这在经济学这门社会科学的得奖者身上更是明显。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1974年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F.A.Hayek)在受奖宴席上会这样说:<br/><br/>  "……诺贝尔奖给某一个人的这种权威,就经济学这门学科来讲,谁也不应该享有。在自然科学部门,这没有问题。自然科学家当中某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到他的同行专家们。……但是,经济学家的影响之关系重大者,却是影响一些外行人:政客、记者、公务员和一般大众。<br/><br/>  在经济学家方面有了一点特殊贡献的人,没有理由就成为全能者,而可以处理所有的社会问题。可是新闻界却如此看待他,而他自己也终于自信是如此。甚至于有人被捧昏了头,居然对一些他素未专研的问题发表意见,而认为这是他的社会责任。<br/><br/>  用这样隆重的仪式以宣扬少数几位经济家的成就,使之举世瞩目,因而加强他的影响力,这样做,我不相信是一件好事。<br/><br/>  所以我想建议,凡是获得诺贝尔这项荣誉的人,必得做一谦虚的宣誓,誓不在自己的学术以外对于公共事务发表意见。<br/><br/>  或者,授奖人在授奖时至少要求受奖者谨记住我们经济学的大师之一——马歇尔(A.Marshall)的一句严正忠告:'社会科学者必须戒惧赫赫之名:当众人大捧之时,灾祸亦将随之。'"<br/><br/>  哈耶克有感而发的这番话应不只是说给得奖者听,也特别告诉普通大众,尤真是新闻从业者,不要将他们这些得奖者视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超人。我相信哈耶克也应在吿诫他自己时刻紧紧守住分寸,以免过度膨胀,毕竟凡人都很难抗拒被捧的诱惑!不过,正如哈耶克所说,经济事务关系人生,千头万绪难以弄清,一旦提出错误建议而化为政策施行,危害大矣,而被奉为上宾的诺贝尔奖得主最具此种条件,他们的话最易被视为真理。</div><div class="t_msgfont">&nbsp;</div>down758.asp?ID=87186<br/>

ttxs 发表于 2007-10-13 10:16:57

<p>谢谢老大了!</p>

kmi1129 发表于 2007-11-29 15:05:43

探索经济学“大师”的心灵<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诺贝尔之路——十三位经济学奖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