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花圃 发表于 2007-9-16 00:55:15

[分享]家族企业的规范化之痛

案例背景<br/>我们是东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制企业,70%的人员为其家庭及关系成员。由于公司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致使公司在管理上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公司内部提拔的管理人员未经培训直接上岗,工作能力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且文化水平、管理能力普遍偏低,导致管理没有章法;老板不能亲自到厂里进行管理,把管理大权交给自己的弟弟(工厂总监),总监和厂长排挤外聘的管理人员,各部门聘用的负责人只有职责而没有职权,开展工作受限制;在内部管理中,一旦与老板家庭成员的利益产生冲突,规章制度便无法执行;工厂已经通过的ISO质量认证体系没有贯彻执行,几乎失效;企业文化荡然无存……<br/><br/>咨询问题<br/>对于这样的企业,在管理上进行怎样的变革,才能让企业走上规范化管理之道?<br/><br/>顾问分析<br/>家族式管理,不仅在中国民营企业比较普遍,在世界优秀企业中也不少见。一个企业是否优秀,能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与企业性质及是否家族企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br/>从2002年开始,我们顾问机构一直在辅导一家民营企业,至今已经4年。该公司在深圳、北京和上海三个城市都有独立的公司和工厂,基本按照家族式管理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其中60%以上的管理人员、经销商和员工来自创业者的兄弟、同学和家乡人,该公司经过11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长为该领域国内第二名的品牌,年营业额今年可以突破7亿元。公司经营、管理非常稳健和人性化,家族人员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与职业经理和各级员工相处很融洽,凝聚力和稳定性都很好,企业文化也很健康。多数经销商和员工都是多年追随者,很少出现人为因素与公司制度的冲突。该公司成功的关键是创业者认识的不断进步、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博大的胸怀;还有就是职业人开诚布公地与创业者的沟通和互动。<br/>关于案例中提到的问题,第一要看公司创业者的认识。公司推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决策层是否对这些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决策层与我们是否有一致的理解?如果一致,我们该如何进行变革?如果不是,我们该如何去影响和改变?<br/>首先,我们假设公司决策人的认识与案例中我们所反应的是一致的,那就需要看创业者对公司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胸怀如何,他们是否愿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将公司事业做大、做强,还是他们就满足于做“夫妻店”?如果是前面的情况,问题相对就要简单一些,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与决策层进行沟通,直接反映事实和危害,主动促使公司进行变革。当然,所有的企业领导,都希望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有解决问题比较可行的方案,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而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或者冷眼旁观。如果是后面的情况,问题就比较麻烦了,作为职业人,因为资源和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短时期内很难改变现状。明智的选择有两种,要么等待时机,让决策层在事实面前吸取教训;要么另外做出选择。<br/>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决策层的认识与我们反应的不一致时,可能是他们对公司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把握,也可能我们站的立场有偏差,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无论如何,典型事例、危害性大的事故可以作为进行沟通和改变的依据。来自客户需求的变化和竞争者的压力,一定会逐步改变家族企业的认识,并因此而做出调整。我们希望以职业人的良心,使公司向好的方向有所改善,不要受情绪的干扰,而是基于事实和数据来进行沟通和提出建议。<br/>当然,广泛吸引职业经理人,招聘社会上优秀员工加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包括民营企业在内所有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我们也相信,每个人都可能有出现失误的可能,经营和管理企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既然我们可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企业的创办人和各级经营者也会犯错误,只是错误带来的影响不同而已。我们也要以相对包容的心态来从事职业,并以“专业的精神”(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向权威说“NO”)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因此改善公司经营和管理,这也正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如果企业没有任何问题和困难,职业人的价值也会因此大打折扣。<br/>因此,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客观分析,拿出足够的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通过正式的、非正式的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具体措施,与公司高层进行必要的对话,在认识一致的前提下,进行逐步的改善,相信会有所改变。同时,要调整期望,对公司变革要有必要的耐心和信心,问题会向好的方向转化。

南华学童 发表于 2007-9-16 01:47:51

有对比实战的模拟是件好事。继续吧......

蒙蒙 发表于 2007-9-22 21:59:01

<p>这种企业制度容易建立,可是靠原来的那班人去执行比登天还难</p>

蒙蒙 发表于 2007-9-26 09:38:25

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家族企业的规范化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