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feng188 发表于 2007-8-27 09:52:5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jsabby</i>在2007-8-27 9:34:22的发言:</b><br/><p>其实“不对称创新”、“蓝海”、“缝隙”、“互补”等等都无非是创造了一个新概念而已。</p><p>对于企业战略,其实核心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做什么、不做什么,乃至怎么做,当然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的。</p><p>个人认为,任何企业的成功一定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企业的失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战略的失败,是资源与能力不匹配、是发展与政策环境不适应所致。</p><p>故而,对于战略的各种流派我一般权当笑言而已了。</p></div><p>同意“企业的失败某种程度都是战略上的失败”,但是不同意什么不对称创新、蓝海等等都是些概念而已。个人认为人的最大局限性是心智模式的局限性,他决定了我们能看见什么、看不见什么,而这些新概念有助于我们的企业或者个人建立全新的心智模式进而达成突破。</p><p>而如果你认为战略的核心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俺知道这是波特教授的观念),那么请问取舍的目的是什么?</p>

jsabby 发表于 2007-8-27 10:47:5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aofeng188</i>在2007-8-27 9:52:57的发言:</b><br/><p>&nbsp;</p><p>而如果你认为战略的核心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俺知道这是波特教授的观念),那么请问取舍的目的是什么?</p></div><p>取舍的目的?你是不是问的是取舍的根据吧。 </p><p>取舍的目的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就是做什么的问题。 </p><p>而取舍的根据,其实也是《不对称创新》试图解决的问题。他说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是别人不屑于做的、别人做不了的、别人做的不够好的... </p><p>&nbsp;</p>

haofeng188 发表于 2007-8-27 12:05:3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jsabby</i>在2007-8-27 10:47:56的发言:</b><br/><p>取舍的目的?你是不是问的是取舍的根据吧。 </p><p>取舍的目的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就是做什么的问题。 </p><p>而取舍的根据,其实也是《不对称创新》试图解决的问题。他说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是别人不屑于做的、别人做不了的、别人做的不够好的... </p><p>&nbsp;</p></div><p>我想这就对了。所以个人认为取舍不是战略的核心,而是手段。《不对称创新》也许在试图找出找出取舍的依据或目的,从方方面面论证这个看似浅显的道理。对于挑战者来说,就是要做领先者不明白、不认可的事情、不重视的事情、不情愿做的事情、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情。结果=动机x能力,当在资源能力薄弱的情况下,挑战者从创造与竞争对手的各种不对称局势出发,以小搏大、以弱胜强就有了可能。</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7 12:07:18编辑过]

AndyLeau 发表于 2007-8-27 12:08:51

<p><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42737/" target="_blank"><font size="+0">看此书,莫如看</font></a><font size="+0"><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42737/" target="_blank"><font size="3"><font color="#c60a00">《困境与出路</font>:企业如何制定破坏性增长战略》。</font></a><br/><br/>窍以为阿懒摘录的几个案例,稍感牵强,亦或是一种暗示,哈哈;</font></p><p><font size="+0">有精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两本书对比来看。以判断则个。若看到类似的东东或观点大可不必奇怪。</font></p><p><font size="+0">如果只看一本,建议《困境与出路:企业如何制定破坏性增长战略》,《不》不看也罢。</font></p><p><font size="+0"><p><br/><br/><br/><br/><br/></p></font></p><p><br/><br/><br/><br/><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7 12:17:14编辑过]

kelonsh 发表于 2007-8-27 12:47:53

<p>我觉得不对称性创新与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经济学中的三大假定中有信息是充分的假定,而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信息是不对称的。基于此,很多企业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不对称的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优劣相比较,寻找竞争对手不愿投入或者不屑投入的领域进行投资并获得自己满意的回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利基市场,最终找到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求的生存和发展。</p>

NORIMICHI 发表于 2007-8-27 16:19:16

此书比较乏味,案例大多重复。只能说这本书是用现代化的语言和案例总结了一些前人的思想。

mls2009 发表于 2007-8-27 17:08:49

马上就快收到书了,到时候好好看看

wuzi 发表于 2007-8-27 17:39:5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NORIMICHI</i>在2007-8-27 16:19:16的发言:</b><br/>此书比较乏味,案例大多重复。只能说这本书是用现代化的语言和案例总结了一些前人的思想。</div><p>首先感谢您的反馈。产品的实际质量和用户的感知质量可能有差别,但是毕竟用户的感知的质量还是很重要的。不过,为了再版的改进,我想请教一下,您说“案例大多重复”,请问是否可以说一下这样说的依据?哪些案例重复?大多重复又表现在哪里?谢谢!</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7 18:26:33编辑过]

阿懒 发表于 2007-8-27 18:32:4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长云</i>在2007-8-27 9:05:36的发言:</b><br/><p></p><p>“要做的事正是竞争对手不愿意去做的事”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吧,阿懒再看看目的是什么,前提是什么?</p></div><p><br/>目的: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已经占据市场的情况下,弱者和后进入者求得生存和发展。<br/>前提:不能正面对等对抗,或者正面对抗牺牲太大,只能迂回包抄。</p>

wuzi 发表于 2007-8-27 18:45:5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AndyLeau</i>在2007-8-27 12:08:51的发言:</b><br/><p><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42737/" target="_blank"><font size="2">看此书,莫如看</font></a><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42737/" target="_blank"><font size="2"><font color="#c60a00">《困境与出路</font>:企业如何制定破坏性增长战略》。</font></a><br/><br/><font size="2">窍以为阿懒摘录的几个案例,稍感牵强,亦或是一种暗示,哈哈;</font></p><p><font size="2">有精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两本书对比来看。以判断则个。若看到类似的东东或观点大可不必奇怪。</font></p><p><font size="2">如果只看一本,建议《困境与出路:企业如何制定破坏性增长战略》,《不》不看也罢。</font></p></div><p><font size="3">其实,事实就是事实,妄加猜测也没用。做为作者,我在本书的前言中就说明了“不对称”概念的来龙去脉。再引述一下:</font></p><p><font size="3">“创造不对称局势和不对称创新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但是<font color="#0909f7">“不对称”的概念最早却是源自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大作《困境与出路》一书。虽然颠覆性创新是该书最重要的思想,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在书中仅仅出现过两次的“不对称动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概念。简单地说,不对称动机就是一个公司想做的事情恰恰是另一个公司不想做的</font>。</font></p><p><font size="3">  根据克里斯坦森教授的理论,正是由于不对称动机的存在,一些新兴的小公司才有机会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市场领先者。而以小博大、以弱胜强正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但有必要,而且非常迫切。”</font></p><p><font size="3">。。。。。。。。</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构建“不对称局势”理论框架的过程中,除了在战略、创新和营销三个领域的广泛涉猎以外,我也试图从军事战略思想中获得一些启发。凑巧的是,我注意到<font color="#0909f7">“不对称”作战思想在美国军方战略理论的研究中也备受重视</font>。如1997年美国国防部在其《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指出:“美国在常规的武器竞争中的优势促使对手使用诸如不对称的方式来攻击美国。”美军在1998年版的《作战纲要》中提到:“美军不仅自己必须追求不对称效应,而且还必须警惕对手利用其自身优势按不对称打击的条件来攻击美军。”在其《2020年联合构想》中,美国军方又强调:“不对称作战手段也许是美国即将面临的最严重的危险。”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曾经说过:“美国拥有无可匹敌的陆海空军,对潜在对手来说,试图建立与美军竞争的军队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可能寻求进行不对称作战,其方法是找出我们的弱点,建立能够或至少期望可以利用这些弱点的能力。”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力,却最担心潜在对手不对称作战的威胁,由此可见“不对称”的威力绝非一般。</font></p><p><font size="3">  虽然“不对称”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源于西方,但是在研究中我也发现,无论是在军事作战上还是在企业实践中,“不对称”思想在中国都早已有所应用。比如在军事战略思想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总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就是不对称作战思想的集中体现。<font color="#0909f7">在企业实践中,柳传志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联想的战略制定原则——“做外国大公司所不能或不愿做的事;做一般小公司或短期行为的公司做不了的事”,这甚至比克里斯坦森教授的研究发现还要早些。此外,在和国内一些企业家和经理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这种“不对称”思想在他们的思考中也隐约存在</font>。"</font></p><p><font size="3">至于应该看哪本书,我想每个栖息谷的家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不过我还是想以IBM运营战略首席顾问白立新先生对本书的推荐来回答吧:</font></p><p><font size="3">多数企业还在黑暗中摸索创新之路。即使你熟读哈佛商学院克里斯坦森教授关于颠覆性创新的著作,你也应该看看这本书。——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白立新</font></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阿懒读《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