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的 发表于 2007-8-9 16:52:53

[推荐]叶青:中国经济是否患有恐高症

反观近十年的中国经济,一直没有走出“一快就压,一压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的怪圈。所以,政府不必多管经济“快”的问题,而要切实管好经济“乱”的问题,如走私、偷税、污染、浪费等。<p>  7月的主题是加息。加息还是不加息的争论热度,就好像是越来越热的天气。我们要搞清楚央行为什么要考虑加息?我想加息无非是针对“三高”:CPI、股价、投资。三者走高,试图通过加息以降低之。</p><p>  第一,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这个时候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所以,怎么样把价格的正常变动与CPI过高区分开来,就成为加息的关键。如北京是按照国家统计局《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的要求做的。通过对北京近300家商业网点的600多个规格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查,包括鲜菜、鲜果、肉禽蛋、水产品、粮食、油脂、烟酒饮料、餐饮业、穿用商品等,分别计算出600多个代表品的指数,经过几何平均得到251个基本分类指数,再以居民消费支出额为权数,采用综合公式汇总计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些消费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错综复杂,通过加息能否使之下降,在中国这个不与银行打交道的小企业有上千万的国度是说不清楚的。</p><p>  第二,股价变动受上市公司业绩影响,而业绩又受成本影响,成本中利息是一部分,因此,认为加息之后股价会应声落地。这无形中使股市成为一个火药桶。股价下降以数千万股民的损失为代价。7月17日网上流行的文章《政府不能以股指为调控目标———刘纪鹏、许小年等专家纵论股市发展》反映了学术界强烈的一种呼声。“中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但政府应退出,并且不能以股指为调控目标”。这是15日清华大学2007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研讨会上专家们的一个共识。股价高低其实没有什么一致的标准。在加息十天之后,股市再创历史新高,是对加息低效的注脚。</p><p>  第三,经济是过热还是不过热?两大判断都无法说服人。</p><p>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在听取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上半年经济形势汇报之后,得出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的判断。委员们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物价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提出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建议。</p><p>  7月20日,国家统计局高级官员在接受《华夏时报》独家专访时表示“<span class="yqlink">
                        <form class="yqin" action="http://www.iask.com/n" method="post"><input type="hidden" name="k"/></form><a class="akey" title="中国经济" href="http://www.iask.com/n?k=%D6%D0%B9%FA%BE%AD%BC%C3" target="_blank">中国经济</a></span>没有过热”。在他看来,“热”并不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它跟人是否发烧有一个尺度不一样,所以也很难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仅从经济增速看,是比较快,但我们看经济是否过热,不能光看某个数据,而是应该综合分析。</p><p>  抛开GDP增速,有三个重要指标值得注意:一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明显,企业利润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幅多年来少有,农民人均收入更是20年来最高水平。这说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是统一、协调的。二是结构调整的成效显露。上半年,投资回落3.9个百分点,消费增长15.4%。从2003年到2006年,投资的年均增速为26.6%,消费年均增速12.2%,两者之差是14.4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这个差距只有10.5个百分点。这种一升一降的局面,意味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三是抑制高污染、高耗能有成效。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为20.1%,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p><p>  他指出:从1990年至今,每年经济增速超过10%的连续周期有两轮:一轮是1992年到1995年,另一轮是2003年至今。1992年到1995年的4年中,CPI年平均增幅为14.58%,1993年甚至达到24.1%,是明显的通货膨胀。而从2003年到2006年,CPI平均为2.1%,加上今年上半年,平均也不会到3%。今年上半年的CPI是这两年多来的最高点,但它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不是全面的物价上涨,不应该看做通货膨胀。</p><p>  中国经济“热”是一件好事,只要不是“过热”。还有很多人在待业,还有巨大的海外市场等待开拓。根据不高的CPI、稳健的增长、健康的消费而加息,难有理由。只要CPI、股价、投资指标一高,就动用加息之类的大棒,中国经济是否患有“恐高症”呢?一方面,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还是有速度要求的。另一方面,中西、东北部的经济过冷有目共睹,以至于国家出台开发、振兴、崛起的政策。这些地区的招商引资难度却越来越大。反观近十年的中国经济,一直没有走出“一快就压,一压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的怪圈。所以,政府不必多管经济“快”的问题,而要切实管好经济“乱”的问题,如走私、偷税、污染、浪费等。</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叶青:中国经济是否患有恐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