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房报:地产界不应在奥运面前袖手旁观
<p> 8月3日,一个13920080808的手机号码以20万元底价起拍。这一中国式的庆祝方式告诉我们,北京距离奥运巨幕的拉开只有一周年了! </p><p> 为了营造举国企盼奥运的热烈气氛,体育、娱乐、文化、经济各界人士纷纷参与庆典,主动投入倒计时活动,并与奥林匹克精神形成共鸣。就连老北京的大爷、大妈也发起一场百万人群的大晨练,衷心表达了东道主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和热切期待。 </p><p><br/> 然而当我们环顾左右时,总觉得身边还缺了点什么。在奥运这个大舞台上,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整个地产行业对这一活动的响应可谓寥寥无几。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在申奥成功的几年间,公众很少看到地产商在奥运经济中的影子。用最好的例子佐证:在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的名单上,几乎没一家地产企业榜上有名。 </p><p> 为什么我们轻易地将自己排除在奥运板块之外,而且心甘情愿地在环保、信息、旅游、零售等热门行业背后当一位看客?难道地产商的机会早在几年前的奥运筹备阶段就风光殆尽? </p><p>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从历届奥运举办国经验看,这项盛事不但对服务业具有强大的拉动力,对地产经济同样具有经久不衰的辐射效应。理由是,总规模2800亿元的奥运投资对地产经济的推动依然存在,特别是31个比赛场馆、45个训练场馆和5个与地产相关的攻坚和收尾项目,其行业商机无处不在。而随着奥运倒计时的日益临近,与地产行业有关的社区3G、数字电视及住宅体育产业,都将借助奥运在全国如火如荼地铺开,使开发商的获利链条越拉越长。 </p><p> “地产借力奥运,奥运推进地产”绝非空话。在此次历史机遇面前,地产商没有理由以短视的眼光袖手旁观。因为奥运一周年倒计时之时,恰逢地产结构调整之际,处于舆论旋涡中的地产商完全有必要借助奥运公平法则为行业正名,重新架构和恢复社会对地产行业的信心,真正使地产的生产、供应结构实现良性转型。同时,地产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地产企业,也有必要在奥运期间参与更多的公共事务,在今后一年里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 </p><p>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项现代化综合大型公共建筑,奥运工程将在全国地产界树立典范,并在工程领域留下宝贵的奥运物质和精神遗产。因此,地产商除了应向奥运工程学习项目管理外,还有必要遵循国际惯例,对“后奥运”的土地、房价、环境影响走势作出正确预判,真正将几年后的行业发展利弊分析透彻。 </p><p> 不能回避的是,奥运工程还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演兵场。在地产开发模式、户型结构亟待调整的今天,我们完全有必要总结和研发出一批“奥运标本式”的开发新流程、新规程、新工法,使地产企业的科技水平、创新水平向新高度攀越,从而全面加快住宅产业化、工厂化、工艺化、节能化的步伐,让更多有实力的开发商从单一住宅工程模式中摆脱出来,形成自己在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地产、定制地产方面更多的市场份额,逐步依靠“技术流”和简易主义的推广实现自我救赎。 </p><p> 另一层深意是,奥运是个品牌交流的人文大学堂,每个地产企业都应在各自不同的城市,宣传“绿色地产、科技地产、人文地产、民生地产”四大理念,增加文化高度,实现多维度发展,使一盘散沙的地产品牌更加城市化、区域化、国际化。 </p><p> 抓住奥运最后一年的每个机会,你才会在三年后召开的上海世博会上收获更丰。<br/></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