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系电讯资产买壳迷局
财经时报 易强6月1日,它股价仅为0.16港元,而在6月30日它停牌前,股价飙升至0.46港元。即便以52周的最高点每股0.46港元计,21世纪通(0241HK)的市值也仅在14亿港元。这样的市值,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实在只是个“小巫”。什么原因使它在最近数周内股价飙升近3倍?
应联交所的要求,21世纪通董事局主席陈晓颖在6月4日、10日、11日、26日4度声明:“并不知悉导致价格上升的任何原因。本公司谨确认,目前并无任何有关收购或变卖的商谈或协议,为根据《上市协议》须予公开者”。
但对投资者而言,陈晓颖的声明苍白无力——事实上,这4次声明并没有阻挡住他们的热情。因为他们认为,21世纪通正面临一项来自内地国企巨舰中信公司的收购。中信目前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7%)。
21世纪通主要从事投资开发电信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务,最大股东是名为江盛集团(POLLON)的海外投资控股公司拥有77.5%股权的21CNCORP,后者拥有21世纪通39.72%的股份。陈晓颖是江盛集团的董事长。中电信(0728HK广东分公司、中移动0941HK)香港公司曾是21世纪通的策略股东。21世纪通一度利用这层关系巩固和拓展了在内地的电信增值服务业务。
中信买壳
在去年9月初,坊间就有中信将继续增持21世纪通,并注入电讯资产实现买壳上市的传闻。中信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创办,是中国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截至2001年年底,其总资产为4326亿元。
传闻曾使得其股价不断跳升。但自那以后,市场上并无进一步的消息。但正在投资者纷纷减仓股价阴跌之际,上月初,类似传闻又在坊间鹊起。于是有了陈晓颖4次声明。
其实,早在2000年9月4日,公司曾通过发行新股以及出售股份的方式,引进中信作为策略股东。中信通过旗下的BVI全资子公司PerfectDeed及Goldreward.com持有21世纪通约7.22%的股份。2002年3月,中信又通过中信国安公司(000839),在大股东陈晓颖手中购入近20%的股权,持股量增至27%。
伴随股权变化的是2002年8月30日21世纪通董事局的变脸,策略股东中电信的两名董事陈嫦娟、崔勋辞去了董事局内的所有职位,同日,6名新董事加入,其中包括中信系的罗宁与孙亚雷。罗宁是中信网络有限公司(下称“中信网络”)的总经理。《财经时报》获知,这个公司的资产被注入21世纪通的可能性最大。
成立于2000年3月的中信网络,承担了建设、维护中国宽带高速骨干网的项目。这个骨干网可以提供包括数据、语音、视频、图像、传真等在内的综合业务及其增值业务,满足带宽批发、VPN、Internet接入、局域网互连、VoIP等服务需求。它的成立,曾被中信视为实现战略调整、向信息产业迈进的重要步骤之一。去年底,信产部颁发的两张从事电信服务的经营许可证,就属它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增持21世纪通之后不久,中信董事长王军在接受传媒专访时表示,公司要大力发展非金融业务,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组建电信集团。
在投资者看来,王军的表述无疑是鼓励中信继续增持21世纪通的一个信息。目前,金融业资产约占中信总资产的81%。
为什么是21世纪通
为什么中信选中21世纪通?“除了价格便宜,能够顺利地获得公司实际控制权之外,它的资产变现能力强、质量不太差,债务不太多,历史包袱不重,能保住上市资格,并有机会获得再融资资格。另外,21世纪通也有国资背景,经营电讯业务,且其主席陈晓颖是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大家熟门熟路,比较好商量。”北京一位跟踪中信的分析人士告诉《财经时报》。
2000年年初,在帮助李嘉诚麾下TOM.COM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之后,BNP百富勒副主席梁伯韬,再次使出了其操作复杂股权结构的高招,使当时的广东电信背景的世纪龙公司(21CNCHINA,通过参与认购香港一家已停牌的上市公司永富建设(物业投资性质)70%的股份,成为内地互联网企业中,成功在香港主板买壳上市的第一家。
整项收购涉资1.17亿港元,Uni-tech公司最终以69%的控股权,入主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的永富建设。Uni-tech是21CN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而21CN公司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它的大股东包括广东电信下属并绝对控股的世纪龙公司(占股17.5%和陈晓颖的江盛集团(占股76.5%),原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局长崔勋、副局长陈嫦娟分别是世纪龙公司的正副董事长。另外,默多克的新闻集团、BNP百富勒以及TOPCENTURY私人投资者拥有其余6%的股份。
21世纪通挂牌之后,主营业务转为电讯服务。它(占36%股份)还与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占52%股份)、润迅通信(12%股份)合资成立一家名为“万宝电讯”的公司,以香港为基地,主要目标为与中国相关的互联网话音电话及国际直拨电话市场。21世纪通并拥有香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及对外电讯服务牌照。但因为电讯市场新对手不断出现,减价战越演越烈,万宝电讯好景不长。2002年7月,董事局决定不再对其投资。
但是,21世纪通并不打算放弃内地。除了引入中电信和中移动之外,它后来更将中信引入作为策略投资者,以拓展内地电讯业务。2002年8月,崔勋、陈嫦娟退出董事会,罗宁、孙亚雷进入董事会,这表明电信在21世纪通的股份已经转让给了中信。也就是从这天开始,市场上流传中信要买壳上市。
“不过,中信未必得以如愿,因为陈晓颖不一定愿意将控股股东的位置让出,她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内地电讯市场这块肥肉。最终的局面或许是中信妥协。”而香港分析人士邓声兴则认为,即便中信买壳成功,注入21世纪通的将很可能是资本性开支较低的电讯增值服务,中信泰富(0267HK)则成为中信系电讯基建旗舰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种情形看起来有点像内地家电业巨子青岛海尔增持进入麦绍棠控制的海尔中建(1169,HK),却与麦氏僵持不下至今。
中信系电讯资产
与金融业资产相比,现阶段中信系电讯资产的状况要复杂得多。因此,如何平衡几个电讯上市公司的利益,是摆在王军面前的难题。《财经时报》尚不清楚,除了中信网络有限公司之外,可能还有哪些电讯资产将被注入到21世纪通。
除了中信网络,中信系下的全资子公司中信国安集团公司、控股公司中信网络科技公司、中信泰富和亚洲卫星(1135HK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电讯资产。
中信国安集团公司持有上市公司中信国安(000839)的控股公司中信国安有限公司50%的股权。集团公司的电讯资产包括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和卫星通信等业务。上月末,中信国安(000839)开始将其有线电视网络资产转让给中信国安集团公司。
《财经时报》从消息人士处获知,中信国安未来的发展重点将放在宽带上面。今年3月,中信曾同长城集团追加10亿元投资长城宽带,至此,在长宽的投资达16亿元。目前,中信的“奔腾一号”的骨干网资源已经成为长宽总体资源的一部分,在很多城市,长宽因此摆脱了电信和网通“卡脖子”。
中信网络科技公司是一家面向企业与政府,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应用软件与应用服务提供商,总经理是秘增信。秘同时还是上市公司亚洲卫星(1135HK的董事局主席。该公司现拥有3枚在轨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二号及亚洲三号S卫星。服务接近全球70%的人口。
至于中信泰富,虽然去年1月以成本价将“奔腾一号”光纤网络80%的股权售给母公司中信,其对电讯的兴趣却丝毫未减半分。“我们的策略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拓展集团于内地的现有业务,尤以发展信息、航空、发电以及贸易分销业务为核心。”董事局主席荣智健说。目前,中信泰富拥有中信国安有限公司另外的50%股权。
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是,在2002年6月,中信还买下了卫通下属公司东方卫星通信公司50%的股份。双方同意,将卫星、地面通讯设备和增值电信业务进行合并,成立一个合资公司。而据王军透露,信产部已经表示,待中信与卫通合作谈妥之后,可以将“大部分运营牌照”给合作公司。《财经时报》被告知,长城宽带以及“奔腾一号”骨干网络将被注入到这个公司。
入世承诺
之所以同一集团下数个公司同时经营与电讯相关的资产,是因为内地电讯市场被认为是全球增长最快、增长潜力最大的地方。而之所以各大电讯公司都纷纷重组与上市,则是因为根据入世承诺,内地的电讯市场开放的力度将越来越大,不重组上市将无法面对来自全球领先电讯商的挑战。
中电信(0728HK在去年11月流血上市,网通在近期大手笔重组,都是未雨绸缪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对投资者而言,中信系某些电讯资产要买壳上市的传闻,就更显得逼真可信。
根据入世协议,在增值电信领域,到2003年,外商可在合资公司中拥有股权50%,且没有地域限制。在移动通信领域,到2004年,外商可拥有股权至49%,且没有地域限制。而在国内和国际固定电话领域,到2004年,外商可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拥有股权25%;到2006年,外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和14城市的股权可增至35%;到2007年,外商的股权可增至49%,且没有地域限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