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题搞大 发表于 2010-8-11 10:38:44

炒起来的

lauragao 发表于 2010-8-16 10:10:34

<p>曾老师的话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还是有用的,关键是这种中国式管理模式真的可以带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吗?为大师们所推崇的周易、儒家思想,为中国创造了多少个“四大发明”?对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困惑中</p>

补充两句 发表于 2010-8-16 14:37:47

<p>没有读过曾先生的书,不好做整体评价!但依据楼主引用的两段话来做个“断章取义”的判断,楼主说的有点道理。</p>
<p>在企业里,搞好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做好工作,而事实上,我们很多人,为了搞关系,尤其是与老板,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而忘记了工作。拥护领导决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我觉着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你拥护的不要是错误,不要单纯的做替罪羊。做企业,还是少点“厚黑”好!</p>
<p>&nbsp;</p>

smallyao 发表于 2010-8-19 20:06:5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补充两句</i>在2010-8-16 14:37:47的发言:</b><br/>
<p>没有读过曾先生的书,不好做整体评价!但依据楼主引用的两段话来做个“断章取义”的判断,楼主说的有点道理。</p>
<p>在企业里,搞好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做好工作,而事实上,我们很多人,为了搞关系,尤其是与老板,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而忘记了工作。拥护领导决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我觉着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你拥护的不要是错误,不要单纯的做替罪羊。做企业,还是少点“厚黑”好</p></div>
<p>嗯!说的好,也许曾老的观点更适合在个人在企业里生存,在目前的大环境中,还是有市场的,毕竟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p>
<p>说到底做事最后还得讲“政治”。但本人还是认为:“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这样更好。</p>

qxlqxlqxl 发表于 2010-8-24 15:51:31

<p>个人观点。事是人做的,不把人想好了,怎么做事。我无力改变工司现状,更无力改变社会现状,我想保护好自己,不想受伤,我还是觉得曾先生的,观点挺好的,最起码实用。</p>

laurel.k 发表于 2010-8-31 17:50:36

<p>&nbsp;管理不分国界,学习姜汝祥所说,管理只是对基本社会价值规律的遵循,哪天国人少谈些权谋,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创新,多一些对基本价值规律的遵循,多一些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中国的企业管理就有希望了。</p>

zwznj 发表于 2010-9-5 11:51:2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aurel.k</i>在2010-8-31 17:50:36的发言:</b><br/>
<p>&nbsp;管理不分国界,学习姜汝祥所说,管理只是对基本社会价值规律的遵循,哪天国人少谈些权谋,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创新,多一些对基本价值规律的遵循,多一些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中国的企业管理就有希望了。</p></div>
<p>哪天国人少谈些权谋,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创新,多一些对基本价值规律的遵循,多一些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中国的企业管理就有希望了。
<p>&nbsp;
<p>&nbsp;
<p>&nbsp;
<p>&nbsp;
<p>&nbsp;
<p>可笑,老弟,永远不会有那一天!
<p>&nbsp;
<p>姜汝祥是洗脑专家,你大概被他洗脑了吧</p>

叶灵英 发表于 2010-9-12 10:17:17

[转帖]再说中国式管理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易水寒</i>在2007-7-22 17:10:44的发言:</b><br/>
<p><br/>被炒作得火爆的中国式管理专家曾仕强先生似乎犯了一个错误,他将中国式管理讲成了“中国式厚黑”。例如,他老人家经常讲到的例子:“对外以‘顾客第一’为指导原则……对内以‘员工第一’为最高考量标准……如果内外碰在一起,追问究竟谁才是第一?这时候拿‘兼顾并重’做平衡的尺度,提出‘顾客至上,员工第一’,相信必能内外皆大欢喜。”但是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最终会给企业或组织带来什么?如何解决这一“双头蛇”似的悖论或者当二者面临冲突时如何解决,曾老先生却没有说。</p>
<p>再比如他在《大易管理》中的另外一段“精辟论述”,更将他所推崇的“中国式管理”的厚黑精神暴露无疑:</p>
<p>“事情顺利成功,是领导者正确方针的功劳;事情失败,那是推动者的过失,与领导者无关。此时推动者为了表示负责,可以请求辞职;而领导者则视情况,予以慰留或照准。……现代人受到西方的影响,开口闭口就说什么个人的意见,实在是不智的举动,破坏组织的凝聚力,也造成各人坚持己见、不肯让步的僵局。不如以上级意见为主轴,融入大家的看法,汇合成大家的意见,更为可行。……中国人当然深知‘向上管理’的奥妙,在于‘能做不能说’……上级觉得好笑:‘我都不想管你,想不到你还想来管我!’不免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整整你,看你敢不敢来管我?……上司所说的,永远都对,有意见很可能被当作叛逆。……现在不能杀人,却也有一大套整人的办法,令人比死还要难过,何苦以身相试!不如明哲保身,牢牢记住这一条准则。就算老板叫我去死,我也要答应‘好’,反正不去死他也没有办法,何必嘴硬,跟老板逞强!”</p>
<p>无疑,任何人都知道,这绝不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自有其独特的魅力。</p>
<p>战略的经典:孙子兵法</p>
<p>作为西点军校重要的选修教材,《孙子兵法》在西方军事家眼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波斯湾战争中,每位美国军队军官曾被发放《孙子兵法》为读物。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感称:“在《孙子兵法》中,把我20多部著作所涉及的战略和战术原则几乎包罗无遗。”</p>
<p>作为人类最故老的军事战略著作之一,《孙子兵法》至今仍发挥着其独特的影响,并且,这影响并不只局限于军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影响到各个竞争领域。《孙子兵法》绝对能担得起“世界竞争战略学鼻祖”这一称号。</p>
<p>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p>
<p>孙子一开篇,便将“察”作为制定战略的关键。这个“察”字,用现代管理学语言阐述,就是要将战略的制定,建立在客观科学的数据统计基础上,了解各方面利益形势和力量对比,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开篇一句话,便可谓道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p>
<p>接下来,孙子不但罗列了所要“察”的方面:道、天、地、将、法,还指出了“察”的方法:校之以计以索其情。清晰地阐明了,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统计基础上,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无往不胜。这种尊重科学、尊重数据、尊重事实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中,可谓是一枝独秀,绽开了一朵绚丽的文明之花。</p>
<p>战略主要在谋,“多算胜,少算不胜,况无算乎”。孙子特别反对那种只凭个人意愿而行事,缺乏冷静的思考与理智的筹划,只凭情感或冲动而盲目的行为。他说:“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p>
<p>而且,他还例举了五种领导者难以避免的性格局限:“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p>
<p>观《孙子兵法》一书,闪光的经典箴言可谓比比皆是。宋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今的商业社会,只要将《孙子兵法》中的任何一章读懂读透,并在经营过程中灵活应用,对企业来说都可以战无不胜了。</p>
<p>据说,《孙子兵法》在日本商界备受推崇,很多日本著名的财阀领袖,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一本《孙子兵法》随时翻阅。而今的中国管理者,却很少有研读者,反而舍本求末,在厚黑学中打转转,可谓悲哀。</p>
<p>理性的光辉:《贞观政要》</p>
<p>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唐贞观年代。贞观之治,一直被后代作为昌明盛事之典范。《贞观政要》,便是唐史学家吴兢从浩瀚史籍中撷取唐太宗李世民与众名臣的对话辑录而成,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出来的,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的历史著作。</p>
<p>《贞观政要》一书,从头到尾可谓散发着中国古代理性思想的光辉。事实上,国家是一种组织,企业也是一种组织。国家的组织与企业的组织,在组织结构、目标、形态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的治理方法却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贞观政要》对企业管理的借鉴作用,在今天还没有被很好挖掘出来,可谓一大遗憾。</p>
<p>例如,在谈到人才的问题上,书中介绍了唐太宗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事迹。唐太宗对用人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一再强调“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国家的治理依靠人才,公司的治理也同样应该以人才为重。对于人才,唐太宗提出了必须具有高尚品德,能够克己恭俭,正直廉洁等要求。为此,他不但采取了一系列选拔人才的措施,而且非常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和赏罚。通过唐太宗的努力,一批人才集中于初唐政坛。正是君明臣贤,上下一心,才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吴兢在此似乎同意魏征的观点:“大厦之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知贤用贤一直是古代政治家非常重视的问题,唐太宗君臣相得的实践,为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佐证。《贞观政要》对此的记述,给现今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与案例。</p>
<p>再如,所有人都知道,商业活动中诚信乃为根本。但是,什么是真正的诚信?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诚信?《贞观政要》中记载的这个小故事,也许会给企业家很多启示。</p>
<p>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唐太宗,说请远离并罢免那些佞臣。李世民问,我怎么才能区分忠臣与佞臣呢?大臣回答道:“你假装发怒,以试群臣。如果仍旧直言不讳,冒死进谏的,自然是忠臣。而那些首鼠两端,顺情阿谀奉承的,自然是佞臣”。唐太宗听罢不以为然,他说:“清水和浊水的差别在其源头。如果当皇帝的不讲诚信,用种种欺诈手段来试验他的臣属,那么他的臣属也会事事揣摩上意,怎么能直谏?用错误的方法,想达到正确的目的,这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因此,对于这位上书的大臣,唐太宗最后答道:“朕欲使大信行於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这其实正是以信义反权谋、以真诚反厚黑的经典。</p>
<p>诚信是永续经营的基础,而诚信的基础,是领导者的诚信,上行下效,才能让企业的每一个人,人人讲诚信。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那怕领导者为了正确的目的,采取非正确的手段,也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卑鄙的手段意味着卑鄙的目的。</p>
<p>1500年前唐太宗懂得的道理,如今的企业领袖,大多并不懂得。</p>
<p>战术之神:毛泽东的管理</p>
<p>近年来,全球刮起一股毛泽东热。甚至有媒体称,一个“新毛泽东时代”来临。美国《时代周刊》更是把华为任正非的成功,归结为他所秉承的毛泽东思想。他们写道:“这位退伍军人出身的中国公司的CEO像毛主席的追随者那样面对竞争对手和美国政府,就像中国的前领导人……61岁的任正非证明了他作为企业家的才干,使华为公司以低成本的替代品与思科、爱立信这样的大公司竞争。去年,华为签订的海外订单价值超过20亿美元,任希望的数字是今年翻一番……”尽管言语之间颇有不甘,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以公司强势文化贯彻毛泽东思想的任正非,确实是世界一流的企业领导者。</p>
<p>中国人从毛泽东思想中受益的同时,外国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门之学。</p>
<p>毛泽东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战术大师。“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句话,绝不是一般的吹捧与抬高,而是历史事实的形象描述。毛泽东创造的与工农相结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以退为进、根据地战略、十六字诀等等战术思想,使共产党从井冈山一直红遍全中国。西方MBA教育也将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把马列思想与中国实际的成功结合,作为中国管理历史上的一个成功的MBA案例。</p>
<p>前不久热播的一个广告词这样说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是,一味的进攻,特别是当自己弱小的时候强行进攻,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而毛泽东则强调,在战争过程中,要敢于大踏步后退。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来说明战略退却的问题。他举例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p>
<p>在战场上能够大踏步后退,其前提就是能够放弃自己手中所得的某些地盘,引诱敌人突进。在商场上能够大踏步后退,是能够放弃已经获得的某些市场,开辟新的战线来迂回前进。来自浙江的一家专业户外用品的公司,其主打产品是登山杖。但是,众所周知,国内登山杖产品,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国外登山杖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杖杆强度、固定件的耐用性方面,一直没有能够完全解决。在多年研发未果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决定退出登山杖这个领域。但是,放弃登山杖的市场,并非等于放弃登山杖这个行业。这家企业虽然裁撤了整杖生产部门,但保留了杖头这个流水线。</p>
<p>从企业本身来说,杖头生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是国内所公认最好的。集中力量在自己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上,才能获得市场优势。这家企业从毛泽东战略战术中,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如今,即便是世界顶级的like登山杖,也有数个系列使用的是这家企业生产的杖头。</p>
<p></p>
<p>中国式管理,无疑是个庞大的话题。在这样短短的篇幅中,只能作一个简单的提示,中国管理文化博大精深,千万不要让“中国式管理”这本真经,被目光短浅的人给念歪了。当然,如果以宏观战略准确定性管理为优势的中国式管理,在实践中能与以微观战术精细定量管理为优势的西方现代管理有机结合,必将产生优势互补,东西方文明共荣的多元和谐效应!</p>
<p><br/>&nbsp;<br/>&nbsp;<br/></p></div>
<p></p>

windschen 发表于 2010-9-15 16:14:27

<p>中国式管理?中国式阴谋?</p>

orient_ice 发表于 2010-9-19 22:45:43

&nbsp;任何一个学科的终极研究,都是哲学思想。<br/>我不认为曾老的经念歪了,倒是怀疑楼主是否具备足够的理解能力。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再说中国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