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_ao0621 发表于 2007-7-13 01:11:33

[转帖]民营企业成长的三大极限

在民营经济高度发展的广东和浙江,当前众多的<a href="http://www.ceconline.com/FSSearch.do?origin=ContentInside&amp;keyword=%C3%F1%D3%AA%C6%F3%D2%B5">民营企业</a>不同程度碰到了成长极限的难题,集中表现在:增长速度快不了、<a href="http://www.ceconline.com/FSSearch.do?origin=ContentInside&amp;keyword=%C6%F3%D2%B5%B9%E6%C4%A3">企业规模</a>大不了、<a href="http://www.ceconline.com/FSSearch.do?origin=ContentInside&amp;keyword=%C6%F3%D2%B5%CA%D9%C3%FC">企业寿命</a>长不了、传代接班接不了…… <p>  增长速度:上个世纪末之前,民营企业的年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有的甚至连续多年达到50%;而今,这一数字已降低到10%左右,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GDP)差不多。 </p><p>  企业规模:民营企业的创业时间大多数在1988年以后,至今已有十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规模依然是中小型企业,年产值一亿元以下的占绝大部分。例如,广东省佛山市的中小民营企业占90%。 </p><p>  企业寿命:不同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7年之间。05年全国工商联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统计结果,全国民企平均寿命为2.9年。其中,寿命不足五年的占60%,寿命十年以上的为15%。广东省社科院《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2005》数据显示,广东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5年;06年《第四届浙江民营企业峰会》的报告称, 浙江民企平均寿命为7年。如此短暂的寿命,要做到百年老店、基业长青谈何容易? </p><p>  传代接班: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传业更难。国内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年龄集中在30-45岁之间,多数的年龄已到达45-55岁之间。正面临着事业如何传代接班的现实问题。 </p><p>  我们认为,民营企业成长中碰到的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受制于三大规律,即企业自然寿命、企业生命周期、和“富不过三代”宿命。 </p><p>  <strong>企业的自然寿命可有多长?</strong>
        </p><p>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最好看看人类和植物的寿命。人类的理论寿命约120 岁,而实际寿命是100岁左右。广东怀集县有个“桃源村”,是中国的长寿村,村民的寿命多数达到90-100岁,有一位孔婆婆活到124岁,被授予“长寿王后”。 </p><p>  树木的理论寿命可以是无限长,“枯木逢春发新枝”的本领使得很多树木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年复一年地生长发育。因此,树木的实际寿命达到千年以上的偶有见闻,有记载的长寿树木如松树、杉树等,达到3000年。企业更象是树木,理论寿命也是无限长,实际寿命有记录的已达到200年左右,笔者曾在瑞士一家长寿企业培训,她已有147年历史。在《基业长青》一书中被选作样本的18家美国、日本企业,平均寿命98岁。因此,要突破自然寿命的限制,企业要培育出更多的植物性的“长寿基因”。松树和杉树的“长寿基因”表现在:根系深、叶细小、生长慢、树干大小适中。 </p><p>  <strong>企业的生命周期</strong>
        </p><p>  美国的伊查克?爱迪斯经过20年的研究,最早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参照这一理论把企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即:形成期—业务(B)、盈利(P)、组织(O)已定型 </p><p>  成长期—BPO保持增长 </p><p>  成熟期--BPO保持稳定 </p><p>  后熟期—BPO发生质变 </p><p>  衰老期--BPO逐渐萎缩 </p><p>  一项对佛山市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调查显示,处于形成期的占6.3% ,成长期70.3% ,成熟期23.4%,暂时未有后熟和衰老的企业。 </p><p>  经验表明,企业要克服生命周期的极限,最有效的办法是持续的升级和适时的转型,换句话说,升级与转型是突破企业成长极限的有效途径(参见作者文章《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模式》)。浙江兴乐集团通过这种途径,在十年间,保持健康持续的成长,从一个注册资金只有1500万的小企业迅速壮大为一个有十几亿资产的大型集团公司。 </p><p>  <strong>“富不过三代”</strong>
        </p><p>  中国历来有“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国外同样也有,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第二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企业家真的没办法突破这一极限,战胜这一“宿命”吗?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家正在做努力,有的开始挑选、训练子女成为接班人。笔者认识很多佛山老板,近年纷纷送子女到国外学习工商管理和专业培训,有些已学有所成,回到父母身边“实习”经营管理。有的企业家正在探索走“公司化”路子,构建多元股本结构,引入职业经理人等等。但是,这些努力的结果如何,能否使企业顺利传到第三、第四代?或许要再过几十年,才能够有答案。 </p>

水木 发表于 2007-7-14 12:28:00

<p>其实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稳健倒不是一件坏事情,因为只有稳定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太稳定了,就容易遭到创新者的淘汰。因此要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创新,这样才能更长久。</p>

恨少 发表于 2007-7-26 23:55:00

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nbsp;&nbsp;&nbsp; 合适的速度&nbsp; 适度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民营企业成长的三大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