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宏伟 发表于 2007-7-9 16:38:27

习法笔记——上市公司收购

<p>&nbsp;</p><p>一,收购概念</p><p>1、概念:见教材(合并、获得控制权)注意合并与收购的区别。</p><p>2、历史上的五次收购潮<br/>1895年左右,横向并购,同业兼并,垄断市场<br/>1922年前后,纵向并购,整合上下游,获取超额利润<br/>1965年左右,混合收购,异质行业联合,分散风险<br/>1980年开始,杠杆收购,本质是债券收购,以猎物公司资产的作为融资工具<br/>20世纪,跨沟收购</p><p>收购可以迅速放大企业,因此颇为人欢迎。如陈久霖案,就是通过收购西班牙石油公司和新加坡国立石油公司,一下子就把一个连办公室都没有的皮包公司增值成了上市明星。</p><p>3、什么是控制权:即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如财、权、事、人的决定权。</p><p>4、收购与合并的区别<br/>主体不同:收购主体可是自然人、法人,合并是公司对公司。<br/>客体不同:收购是股权交易,合并是法人人格消灭<br/>性质不同:收购是交易,合并是人格合并<br/>行为方式不同:<br/>影响不同:</p><p>5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规制(详细见教材)</p><p>A、股东大量持有与增减持的信息披露.我们的法律在这方面有漏洞,只规定了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增减持,那私下的买卖呢?<br/>这里参考“宝延风波案”。在这个案子里,证监会强行要求被收购方修改公司章程,这其实是违法的。</p><p>B、30%这个规定。国外股权分散,30%已经是绝对控股了。而30%在我国根本不算什么,我们在这一点上照搬英国法律,不妥。</p><p>C、由于证券市场变化很快,因此国外是允许修改收购要约的,但条件是收购条件必须是被收购方更有利。而我们允许修改,却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唯一的要求就是通过审批。变坏就会损害股东利益。而增加审批也只是提供寻租机会</p>

conanice 发表于 2010-3-2 15:06:01

嗯,收购那一段描述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习法笔记——上市公司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