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you 发表于 2007-7-5 17:39:00

[转帖]“伟创力”的招聘怎么蔫了?

<p> 去年底便与全球500强公司签约,说好今年7月1日上班,这两天,当35名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从各地赶往这家大型跨国公司“伟创力”下属子公司伟创力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报到时,得到的竟是一张“解约通知书”。</p><p>  报到即遭解约,这事搁在谁身上,都难以接受。“伟创力”子公司的深圳研发公司,拒收招聘的毕业生,虽然公司答应给学生们每人支付2000元赔偿金,没找到工作的,公司每月补偿500元生活费。对此<br/>&nbsp;<br/>&nbsp;,部分毕业生仍然觉得“难以接受”。</p><p>  人们有理由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伟创力”(深圳研发子公司)的这个招聘蔫了?公司方面的解释是,“储备职位不存在”。没有空缺职位,伟创力为何还要大张旗鼓参加校园招聘会?参加招聘会,本身已经属于假招聘。像伟创力这样的世界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不论出现在哪个校园的招聘会现场,自然会引来众多的求职者。吸引力越大,招聘活动举行得越正规,欺骗性也就越大。这样的噱头,难免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怀疑当初伟创力到高校招兵买马的真实动机。</p><p>  “近期因战略性业务调整<br/>&nbsp;<br/>,原有的部分储备职位现已不复存在,导致我们无法履行在录用协议中所提及的岗位培训、职位匹配等重要项目。”即便“伟创力”(深圳研发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所说的这个解约原因属实,仍有许多难解之谜。商场如战场,作为企业,经营中有困难,并非不可以理解。问题是,职位的需求,属于长远规划,一旦预留的职位不复存在,一个负责的企业,有义务及时通知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退一步说,即便联系不上签约学生,完全可以和学生所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取得联系,转告给这些学生。遗憾的是,“伟创力”并没能尽到这个义务,而是坐等学生来报到,见面礼则是一纸“解约通知书”。如此官僚的做法,往轻里说,是不负责的表现;往重里说,则是故意害签约学生。时间就是机会,倘若早点告知学生以实情,给他们以重新寻找工作单位的机会,我想,签约的学生,也是能够谅解伟创力的。然而,正是“伟创力”的三缄其口,等这35名学生从全国各地兴匆匆赶到深圳时,不仅破坏了伟创力的形象,而且也有损于深圳的形象。尽管“伟创力”有能力赔付违约金,但是,却没法弥补单方违约给众多签约学生心灵上造成的精神伤害。</p><p>  “伟创力”的“伪招聘”,暴露出的问题还有,时下一些校园专场招聘会审查不严。毕业生供过于求形成的人才“买方市场”,使得一些举办人才招聘会的学校,重入场单位的数量,而不求质量。某些招聘会的主办方之所以这样做,应该说和安抚学生的情绪不无关系。问题是,不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予以核实,不和用人单位签订违约协议,最终上当受骗的只能是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伟创力”事件,也许是例外,但由此也提醒高校,以后举办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之时,要对用人单位有些约束。</p><p>&nbsp;</p><p><br/>&nbsp;<br/></p>

jerry519 发表于 2007-7-6 20:54:55

<p>可能也是当初公司上头一时的心血来潮做出招聘的决定吧,否则一个这个大的公司怎么会犯这个低级错误?这是对公司口啤致命的伤害啊!</p><p>楼主提到的大学对用人单位核实或约束,恐怕只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现在有多少学生的就业率成了学校的头痛病啊,在大部分学校对校园招聘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巴不得有更多的知名企业进入校园来签订用工合同,他们又怎么会花大精力去核实呢,就算真的去核实,靠学校里的工作人员去知名企业调查,从单纯的学术界转到商界或社会界,学校教师或工作人员又能有多少作为呢?能核实到什么呢?</p>

xiaohu_zfx 发表于 2007-7-7 12:20:30

当年华为招聘10000人,解约7000人,与这个有得一拼

Superhawk 发表于 2007-7-8 18:04:42

听说是上层人事变动,不知是真是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伟创力”的招聘怎么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