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个人关于资料收集下载的一点体会(上)
<p>栖息谷是一个开放平台,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式下载。相信栖息谷的家人在自己机器上都有几G,几十G的各方面的文档资料,收集资料是一种对知识的需求,也可能是一种爱好,也可能因为成瘾而疯狂。</p><p>任何资料如果没有对你带来确实的收益,则不管是什么名企的资料,经典的书籍对你仍然是毫无价值。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可以在实践前,也可以在实践中和实践后,书常读常新很多时候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每重读一次都会结合自我的实践不断去感悟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和经验。这也道出我们学习的过程,收集资料学习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知识通过实践和形成相关的技能,相关的技能通过自己不断的总结形成相关的方法论和经验。资料带来的最大和最终价值就是形成自我的经验和方法论。</p><p><strong>收集资料-不要盲目下载</strong></p><p>一份资料的价值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一本相同的书根据你处的人生阶段,工作岗位,个人性格和习惯也会读出不同的收获。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每个资料提供者都提供对你最有用的资料。不能改变别人,则首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则是从收集和下载资料做起,尽量做到不盲目下载,而不盲目下载的前提则是对个人知识很好的分类管理。要做好个人知识管理前提则是首先要规划自己应该具备怎样一个知识结构,学者为己,学者为人都需要,从大系统观角度来看任何知识或学科都存在相关性。对于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多参考长云的一些文章,谈的比较仔细,但并不是讲长云给出的知识结构图对每个人都适用,你可以把这些理解为一个引子,根据自我的情况来规划自己的知识结构图。</p><p>首先对暂时无用的资料不要下载,暂时的时间段可以自己理解,比如一个资料你预计半年或一年时间都不会看,则就不要去下载了,因为下载了反而是一种负担,仅仅是自我虚荣心的满足。其次根据标题无法清楚是否有用的资料,下载后要理解打开泛读,泛读后基本可以判断出资料是否有用,对于没有太大价值的仍需要立即删除。再次一段时间内自我对知识结构的关注点尽量不要超过三个,硬盘空间可以无限扩大,但你自己的脑容易却是有限的,把对资料的收集必须放到自己的关注点上。</p><p><strong>学习和整合资料-第二次过滤</strong></p><p>不知道哪位高人发明了整合这个词,而这个词用的比较多的一个地方就是资源整合,无法否认这是一个吸引眼球的词。如同讲群体和团队两个词一样,团队之所以流行在于它赋予了群体关于协作,责任,沟通,目标,精神等新的内涵。整合的重点就体现先整后合,整的重点又在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和使用,把你真正关注的内容能够提炼和抽取出来。但抽取出来的是独立的个体,很难成体系,所以合更为重要,把不同资料的精华和重点合起来,让它能够为完成你不同的目标或任务发挥价值。整而不合可以创造小价值,短期价值,无法创造长期的大价值;而合而不整则根本无法创造价值,有时候还起负作用。</p><p>如同把书读薄一样,学习和整合资料的过程就是要进一步把资料读少,在读和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剔除掉垃圾和无价值的资料。资料的分类管理是第一步,但远远不够,做第二次过滤需要对每个资料都进行泛读,通过泛读对资料的价值和优先级进行排序,以确定后期学习的计划和学习的重点。</p><p>资料->知识->技能->经验,资料要真正可用必须经过一个学习,抽取提炼和整合的过程。如果简单的认为任何别人的资料自己捡来就可以用则是很盲目的。别人提供的资料仅仅是自我学习,总结和归纳的基础,而不是一个直接应用的基础。因此我个人是很反对拿着别人的ppt就去做培训,做咨询的,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资料误用,和瞎忽悠没啥区别。</p><p>对于学习和整合资料也应该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个人的一些想法有.<br/>1.先规划自我的知识体系和近期学习重点,有目的的进行收集资料的学习。<br/>2.对于下载的类似参考书的资料,这种一般要收藏,备不时的查阅。<br/>3.对于扫描的资料文字一般不清楚,这类资料最好删除,确实很重要的完全可以买纸面书籍<br/>4.针对一些公司的培训,流程,咨询等ppt重点是学习ppt的纲要和层次。有用的内容最好抽到自己的电子笔记本上。<br/>5.对阅读后资料细分优先级,确定哪些是要精读的内容,哪些是泛读的内容。<br/>6.文件名搜索和全文搜索都不一定能够搜索到你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因此每个资料最好增加关键字和标签Tag.</p> <p><font color="#ff0000">“资料->知识->技能->经验,资料要真正可用必须经过一个学习,抽取提炼和整合的过程。”</font></p><p>人月兄总结得很精辟!</p><p>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信息量的短缺(这话不绝对),而是信息噪音过大,过多的信息量会让我们注意力分散。</p><p>如果刚好处于接触阶段,还会让人无所适从——“把书读薄”、“把资料读少”本质上都是剔除那些多余的噪音。</p><p>很好的讨论题目!</p><p></p> 这样的帖子极有价值,现在是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让信息更好地为我所用,需要大家一起思考、交流。期待人月的后续帖子。 确实学习资料,比收集资料更有意义!!! 醍醐灌顶!!!! 以实际行动向人月神话致敬。 <p>说的有道理.</p><p>不过开卷总是有益,读总是比不读的好</p><p>读的多自然会去想想怎么读更好</p> 恩,我开始着手对硬盘上的各色资料进行整理了 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学习过程中,对待资料要先厚后薄。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flyingkaka</i>在2007-7-13 14:52:56的发言:</b><br/>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学习过程中,对待资料要先厚后薄。</div><p>说得好,大多数类型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薄,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 </p><p>不同阶段的人需要专注的地方不同,所需要的方法也不相同,就如同<a href="http://www.jfffabc.com/read.php?241">第九个煎饼</a>的故事一样,即使先吃第九个饼,也一样不能填饱我们肚子</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