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yunpeng
发表于 2007-6-10 20:54:33
个人认为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本管理书籍,共享~~
down758.asp?ID=78019<br/>
zpxw
发表于 2007-6-11 00:14:16
学管理分享资源服务社会谢谢楼主
蔡根
发表于 2007-6-11 00:43:00
<p>还是写上文件的名字比较好吧——中国式管理——电子书</p><p>谢谢你!</p>
南华学童
发表于 2007-6-11 19:10:27
<p>补充一下本书的重点特色吧:</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6%" border="0"><tbody><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b><font face="华文行楷" color="#ff0000" size="6">序言本书重点</font></b></p><p align="center"> </p></td></tr><tr><td width="100%"><p style="MARGIN-LEFT: 14px; LINE-HEIGHT: 150%;"><b><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1.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br/><br/>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br/><br/> 3.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br/><br/> 4.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br/><br/> 5.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br/><br/> 6.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br/><br/> 7.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br/><br/> 8.计划的目的,在于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br/><br/> 9.组织的功能,在于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br/><br/> 10.领导的意义,在于发挥安人的潜力。<br/><br/> 11.控制的用意,在于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br/><br/> 12.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br/><br/> 13.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的组织力量。<br/><br/> 14.安人就是把部分“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透过“己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br/><br/>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借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br/><br/> 16.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br/><br/> 17.“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br/><br/> 18.“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br/><br/> 19.“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br/><br/> 20.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br/><br/> 21.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运用于西方的管理科学。<br/><br/> 2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br/><br/> 23.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br/><br/>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加能够同心协力。<br/><br/>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却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br/><br/> 26.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br/><br/> 27.中国式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称为人伦关系。<br/><br/> 28.中国式管理的交互主义,秉持“二合一”的态度,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极端的说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合理主义。<br/><br/> 29.人伦关系,便是以伦理的观点来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br/><br/> 30.对上要有礼貌,但是不能够讨好。对下不宜太严,也不能够过分宽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应该过分熟而不拘礼。31.大同必须包容小异,世界大同并非世界一同。<br/><br/>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但一旦拍板定案,便相当独裁。<br/><br/> 33.“法”是过去的产物,“情”是未来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现在的指标,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按照现在的情势做出合理的调整。<br/><br/> 34.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根部吸收水分,源源不断地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国人“你办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br/><br/> 35.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合理关系。<br/><br/> 36.决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决策。<br/><br/> 37.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br/><br/> 38.至诚可以前知,预测未来才能做好计划。<br/><br/> 39.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br/><br/> 40.全面无形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br/><br/> 41.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br/><br/> 42.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来考核。<br/><br/> 43.沟通以不明言为基础。<br/><br/> 44.有效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br/><br/> 45.领导比管理更重要。<br/><br/> 46.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br/><br/> 47. 劝合不劝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分。<br/><br/> 48.用情理来领导,最为合理。<br/><br/> 49.有本事来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励的基本原则。<br/><br/> 50.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font></b></p></td></tr></tbody></table></p>
南华学童
发表于 2007-6-11 19:18:43
<p>最近瞧了一些曾老师的视频讲座,学前抱有一种活学活用的心态来认知中国人常见的思维习惯于则学起来更有效。</p><p>从务实角度好好体会曾老师学问是非常有价值的,简单明了。但要注意,像曾老师说得那样,在不同的环境下仍需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已的思考及行为,随遇而安才是真。</p>
baiyunpeng
发表于 2007-6-11 20:12:55
呵呵,谢谢提醒~~~
<p>我看了这书觉得不错,呵呵,还是手懒了一下。不过只是担心自己写的概要提不起大家胃口,所以才简简单单起个名字就发了上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看看原味的序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的口味~~:) ,好资源大家一起分享!</p>
wangwz
发表于 2007-6-20 11:52:26
<p>感觉很有道理的,不知道施行会不会很好,我使很赞成书中的 观点</p><p></p>
越共
发表于 2007-6-21 21:41:43
不错,下来看看!
ares-ken
发表于 2007-6-22 10:11:14
觀點不錯, 實施就不簡單啦!<br/>
fjtwx
发表于 2007-6-25 16:51:03
个人觉得现在谈中国式管理为时太早,因为积淀不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