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的七伤拳
<p>这几天网上多处出现“金融是第二国防”的帖子,把个大跌说的异常意义深远。</p><p>其实这种论点在以前也出现过,有其自身的逻辑,但也有一些无法解释现实。</p><p>1、现实一,外资的超国民待遇。</p><p>从亚洲的历次热钱大战来看,外资总在大跌之前就提前出局。东南亚、日本、韩国,无一例外。而这次国内大跌,我们翻翻半个月前的媒体报道,4月底5月初就已经有大量的外资撤离A股市场的报道了。</p><p>一个问题:想杀外资,可外资却能让你杀不着,那么股市里被杀的是谁?</p><p>2、现实二,一刀切</p><p>从国外调整股市的经验来看,一般是有针对性地司法审查。而税率这个东西却轻易不动,原因就在于税率这个东西是一刀切的东西,容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在所有成熟股市中,距离我们最近的税调是台湾。但那次台湾税调造成股市崩盘,全岛抗议。此后,再无大规模调税案例。</p><p>3、现实三,无效率</p><p>税制的影响力是受回报率影响的。如果预期回报大过税制,那么税制根本不会影响投资行为。在投资回报大过税制的时候,提高税制一般都会被视为趁火打劫,如美国独立战争。</p><p>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种观点的逻辑基础是外资只能通过股价上涨赚钱。但事实上,任何一个真实的金融机构都是通过双向操作来营利保值的。涨的时候,他会通过积极参与而抬升股价;跌的时候,他也可以通过抛售而沽空抄底。如此一来,你怎么打击?</p><p></p><p>4、现实四,一将功成万骨枯</p><p>网上同时流传一则法新社的帖子,说大跌其实是证监会与财政部的利益争斗。此说不知真假。但无论真假,即或是此次大跌就是为了打击热钱,但如此“挖黄河、阻日寇”的做法不正是我们正统教育中一再批判的吗?</p><p>5、现实五,有多少的牺牲可以重来</p><p>很多的道理,其实一通百通。我们当初说为了理想,实行工农剪刀差,善良的人们也给予了充分地配合。但今天回头看,还有人说工农剪刀差是一个好办法吗?又或者,我们当初说为了效率,工农户口计划性分开,善良的人们也给予了充分的配合。但今天回头看,还有人工农户口分开是一个好办法吗?</p><p>政策分析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不让善良的人受伤害。说的正式点,即我们要帕累托优化。那么以此来看这次调税,它符合这一标准吗?</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6 14:07:07编辑过] <p>中国的股市还未正式市场化,发展成熟度不够,还需漫漫路走</p> <p>我倒是觉得,有些人也跟不想上正路</p> 政策分析 <br/><br/>policy analysis <br/><br/> 对政策的调研、制订、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又称政策科学。政策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对备选政策的效果、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它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筹学和系统分析侧重于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政策分析则侧重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新的政策方案和解决途径。 <br/><br/> 发展概况 政策分析起源于美国。1951年莱斯韦尔与勒恩纳合作,在美国出版《政策科学》一书,为政策分析奠定了基础。因此莱斯韦尔成为政策分析的奠基人。《政策科学》一书出版后,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直到60年代末,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暴露出系统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政策分析才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莱斯韦尔组织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政策科学研究小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兰德公司的J.德热主编了一套政策科学丛书,有人称之为政策科学三部曲,即《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1971)、《关于政策科学的设想》(1971)。7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奎德主编的《政策科学》杂志正式创刊。政策科学的奠基人莱斯韦尔也发表新著《二十年之后》,对政策分析作了深入的探讨。1980年美国社会学家S.尼格尔主编的《政策研究手册》一书正式出版,1983年尼格尔主编的《政策科学百科全书》正式出版,标志着政策分析这一学科已渐趋成熟。80年代以来美国兰德公司正式培养政策分析博士研究生,社会上开始出现政策分析家。1985年美国设立莱斯韦尔奖,授予对政策分析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现在国际上已公开出版 5种政策分析方面的杂志,即<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政策分析》</b>、《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公共利益》、《政策研究杂志》。 <br/><br/> 学科特点 政策分析是由运筹学和系统分析逐步发展起来的。40年代初运筹学在解决雷达最优配置等战术问题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并逐步从军事领域扩大到经济、能源、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但单纯依靠运筹学中最优化技术来解决社会问题并不理想,因为它只考虑本系统的优化,而没有充分考虑对更大的系统的影响。50年代中期,导弹危机加速了涉及系统之间关系及非定量化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的发展。成本效益分析等系统分析方法将运筹学中的最优化技术与经济分析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50~60年代出现了系统分析的热潮。系统分析要求对备选方案结果进行预测,要求系统变量和系统模型有清晰的定量的表示,局部决策与总体决策目标一致,技术经济分析标准一致,逻辑推理过程前后一致。但实际上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很难达到上述要求。因为政策制定是各种有利害关系的组织、团体、个人和制定者本身的相互沟通和协调的过程,而不是严密推理作出抉择的结果。系统分析把最优抉择作为分析过程的终点,政策分析则还要考虑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筛选、评价等关系,涉及人类学和行为科学的一些观点(如组织、文化、个人价值观、社会心理等)以及类似于意识形态等问题。系统分析对备选方案的选择准则是效益或效能指标,而政策方案的评价准则则要复杂得多。政策分析应用了系统分析的某些方法,但政策分析考虑问题的范围要宽广得多,定性分析涉及的面也要大得多。政策分析考虑得比较全面,容易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 <br/><br/> 理论基础 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涉及控制论、运筹学、系统分析、对策论、决策分析、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组织理论、权威理论、群体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渐进理论和有限理性论等。其中渐进理论和有限理性论对政策分析起着重要作用。 <br/><br/> 渐进理论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他在<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政策分析》</b>等文章中指出政策程序是渐进的,政策在每一阶段的变化也是渐进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冲突,保持政治系统的稳定性。有限理性论则来自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H.A.西蒙的观点。从人的认识能力或信息处理能力有限出发,认为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是不断利用启发信息加以逐步改进的过程。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调整目标,只能寻求较满意的政策。 <br/><br/> 政策分析重视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政策的结果分析,可寻找政策分析规律,提高政策分析的有效性和普遍性,提出新的比较方法和理论。 <br/><br/> 分析步骤 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骤是:①收集信息,确定应考虑的因素及其中无法控制、纯由环境决定的因素。②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数据来分析要素间的关系。③建立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④建立模型,常用的政策模型有:理性模型,经济合理模型,启发式模型,程序决策模型,超理性模型,突变模型等。⑤对不同的政策方案进行评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