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借鸡生蛋
<p align="left"><span style="LINE-HEIGHT: 15pt;"><span style="FONT-SIZE: 14px;"> 黄鸿年收购三大橡胶厂的故事,使我不由想起了一个空手道的故事。</span></span></p><span style="LINE-HEIGHT: 15pt;"><span style="FONT-SIZE: 14px;"><p align="center"><br/><br/><font size="6"><strong>空手道:借鸡生蛋</strong></font></p></span></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pt;"><span style="FONT-SIZE: 14px;"><p><br/><br/> 话说中国开放改革之后,经济飞速发展,但某些人发家之道,却令资本主义的资本家们叹为观止。本文就讲一点小故事,请大家参考借鉴。 <br/><br/> P先生原是中国广东一农民,1976年偷渡到了香港。几年下来历经拼杀也赚了近十万港币。虽未大富,却也衣食无虑。1986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数年, P先生觉得在中国应该有所发展,于是就倾其所有,带了二十万港币到深圳捞世界来了。P先生先是投资了一家电子厂,主要是组装录音机,干了一年也不过赚了几十万港币,生意也是十分红火,总比在香港打工强了许多。但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来自美国的贵人,这位美籍华人,别看年纪才二十多岁,但却是在美国华尔街上驰骋多年的金融老手。经过数日交谈,P先生与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放开拳脚,大干一翻。 <br/><br/> 一月后,二人在香港注册也一家资本五十万港币的Z投资公司,P先生将其全部工厂投资入股,换得45%的股份,其余有年轻人出现金解决,年轻人占股份55%。 前期既然已经准备完毕,就要开始实施发财计划了。 <br/><br/> P先生在年轻人的指挥下,利用其在深圳开厂几年积累下来的关系,四处寻找电子工厂,并声称有美国巨额资本进入。果然不出所料,一个月后,各种人等纷纷介入,均是要求投资合作的中国企业。年轻人看着这堆积如山的各种资料,反复筛选,挑出了S市和T市二家大型电视机生产厂。这二家工厂均是当时中国著名的电视机生产厂,资产总额超过五千万港币。于是,年轻人要求中国的工厂在谈判前提供其前三年资产报表。中国工厂的管理者那有国际金融经验,为早日促成合资成功,乖乖地将工厂详细资料交出。P先生对这些工厂答曰:“一个月后,我们完成评估,告诉结果”。各个工厂一见P先生如此认真,也就都回家等待。 <br/><br/> 年轻人一见,大喜过望。钓鱼的第一步已经完成,后面就是要赚钱了。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奋战,年轻人将二家工厂的资料重新整理,一共三册,厚达一尺。然后转身回港了。三日后,年轻人在香港给P先生打来电话:“马上与他们合资,每家工厂签定合资合同后,我公司支付第一笔投资款300万港币,其余款项在三月内全部支付”。P先生一听,不觉一愣:“你那里有这么多钱?千万不要硬撑”。年轻人笑答:“我已经与XX投资银行达成协议,此款由他们垫付,你尽管等着收钱”。P先生见情况至此,也无二话,急忙与二家工厂联系,告之同意与他们合资经营。二家工厂听到消息,欢欣鼓舞,马上报告当地政府。当地政府一听,又有大笔外资进入,政绩了得,马上通知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部绿灯”。P先生也马不停蹄,飞来飞去,数周后,二家工厂的合资手续全部完成,P先生与年轻人在香港的Z投资公司控股51%,中国工厂占股49%,每家三百万美元的第一笔投资款也顺利到位。P先生和二家工厂均都兴高采烈,得意洋洋。中国工厂自以为得计,我高估了工厂的价值,这P先生和年轻人竟然不查,工厂在中国,你也拿不走,到头来,还是我说了算,反正老外的钱有的是,不骗白不骗。但中国工厂的老总哪里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r/><br/> 合资不过一周,这年轻人通知中国工厂:“我公司邀请各位领导出国考察,并在国外召开工厂介绍会,前往的国家有香港,英国,美国……”。中国工厂管理者一听又有免费出国旅游机会,岂有不去之理。半月后,在年轻人和一批随同人员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出国去了。 <br/><br/> 年轻人虽然年轻,但颇具中国传统风貌,一路上对待中国工厂的各位领导们无微不至,体贴入微,吃喝玩乐。但到了一地总有当地投资银行接待,照例要召开记者招待会和演讲会,各为老总们也是风光一时,每每登场演讲。这位年轻人在世界各地的良好人际关系也让中国工厂的老总们佩服的五体投地。总也搞不清楚这为年轻人何以有如此的能力,每到一地竟能让各国的大银行总裁们对他鞠躬效劳,甚至各国政要也要亲自出马。 <br/><br/> 一个月的海外旅行很快就结束了。年轻人在送各位中国老总上飞机的时候,根据每人的不同,分别送上1-2万美元的红包一个,并高兴地对他们讲:“你们回到中国后,工厂全部交给你们管理,我们全部放心。三日内,所有投资款项一率电汇到位,请你们放心”。中国工厂的各位老总手捧红包,又见各国旅行中年轻人的能力,那有不信之理。不仅如此,而且还心中窃喜不止:“如此年轻,怎么能算计过我们这样的老姜”。 <br/><br/> 坐进飞机,等到飞机起飞后,一位老总顺手拿起一份飞机为旅客准备的当日香港报纸。一看报纸经济版的头条新闻竟然这样写道:“……P先生和M先生(文中的年轻人)合组的XX投资公司今日正式挂牌上市……市民狂购中国概念电子股……XX公司成功募集港币7亿多元……”。 <br/> 这位老总感到有些不平,心想:“这P先生和年轻人,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告诉我们一声,有喜同贺嘛”。告知其他各位老总,各位老总也是心有不平,但转念一想:“人家的公司上市,与我们又有何干,告诉我们,我们还要破费一番,还是年轻人有礼貌”。这样一想心中释然。 <br/><br/> 一周后,P先生和年轻人果然依合同将投资款全部汇入中国工厂。S市和T市政府也分别召开了庆功会,将这一成功的合资经验向全市场推广。 <br/><br/><br/> <strong>点评:</strong>
<br/><br/> 各位看过这个故事可能觉得并不希奇,因为中国每天都有众多的工厂在与外资合资。各地政府也无不为能引进外资而兴高采烈。可能各位读者也还要问我,在这篇文章中你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是发财秘笈。其实在这个合资案件中藏有很深的问题,反映了中美的不同的经济文化。其结果是有人被骗却还沾沾自喜,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被人卖了,还要为人数钱”。不信,我讲给你听: <br/><br/> 1.依照西方法律,公司上市只要能证明你的条件符合要求就可以上市。 <br/> 2.公司属下机构,只要你占有绝对股份就属于你所有,全部资产可以一并计算在内。 <br/> 3.上市公司要有前三年的赢利报告,以证明你能力。 <br/> 年轻人和P先生正是熟悉西方金融市场的操作规程,懂得如何进行金融运作。所以开始了发财计划。但也由于中国政府在金融方面的无知和政策上的问题才造成P先生和年轻人的成功。 <br/><br/> 中国政府的问题: <br/> 1.法律规定:合资企业,外方资本可以分批投入。 <br/> 2.对合资企业在资金未完全到位时,中国政府出具政府认证:“合资经营批准证书”,和“中外合资营业执照” <br/> P先生和年轻人在合资之初,即以谈判之名取得各中国工厂详细资料,年轻人身为金融专家,自然会以是否符合在香港上市的要求来审核这些资料。然后编写(假定)的上市公司资料去与香港的投资银行商谈是否符合上市条件。一旦符合条件,年轻人就与投资银行签定协议,要求上市前的融资,当然,投资银行会提出响应的回抱条件。同时,年轻人要求P先生与中国工厂签定合资协议书,办理合资手续,一旦合资手续办理完成,中国政府的文件就是证明P先生与中国工厂的合资是合法的。顺理成章地将其合资工厂的全部资产加到他和年轻染在香港成立的Z投资公司名下,这样Z投资公司的上市条件就完全具备了、不仅有了巨额资产,而且还有三年一上的良好业绩。中国市场有很大,怎么能会不吸引股民购买。最后一个重要阶段就是要进行公司上市前的宣传。这就有了年轻人带领中国工厂老总到世界各地进行记者会和招股说明会的一幕。但可惜的是中国工厂的老总们并不了解这一切,到处宣传自己工厂的优点和业绩。当然年轻人要好好招待。等到这一切全部完成,Z投资公司在香港上市时,这些中国的老总们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该回国了。 <br/><br/> 也许有人回问:“上市不是很好吗?P先生和年轻人赚了什么?” <br/><br/> 在此我给大家算一笔帐。 <br/><br/> 1.中国工厂的总价值是五千万港币。Z投资公司控股份51%。也就是说Z公司要投资3千万港币就可以。 <br/> 2.Z公司在香港利用中国S市和T市二家工厂的优良业绩上市,募集资本7亿港币,按他只要支付中国工厂3千万港币。你计算一下,他赚了多少?如果中国工厂自己在香港上市,这7亿港币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br/><br/> 3.年轻人和P先生赚了多少? <br/> A.计算上市的费用,扣除投资银行的包销费用8%,约4千万港币。 <br/> B.会计师和律师的费用5%,约2千五白万美元。 <br/> C.其他费用2%,约1千万港币。 <br/> D.中国工厂的合资投资款,3千万美元。 <br/> 年轻人和P先生净赚:6亿港币。 <br/><br/> 短短的数月,P先生和年轻人就利用中国金融界的不足赚取了6亿港币。可见金融操作之厉害。亦可见中国必须要改革开放,知识的短缺,必然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看一看中国每天在进行的合资项目,有造就了多少这样的亿万富翁。</p></span></span> <p>会飞的猫好久不来,一来就带来震撼.</p> 不愧是咨询界的大家,果然有见地 <p>23楼的猫的帖子更简单直白的讲述了这个道理!!!</p> 学习中,感觉是好帖 我还是很佩服牛根生的,如果不是他蒙牛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外资也不会注入,不管怎么样,要有竞争才能发展,如果被收购,只能说明你的的实力不够. 学习了,收藏一下。。。 谢谢楼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