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gmwx 发表于 2007-5-15 00:29:22

[转帖]妈妈,娃哈哈呢?

十几岁时,在朦胧中我对商业故事产生了兴趣,记得当时阅读得比较早的就是娃哈哈与乐百氏当年的经典争锋。这两家企业者是中国早期商界中的侥侥者,它们的优秀不仅仅是为商界树立起了两面精彩的大旗,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大多数企业还在颇为原始的商业竞争时代演绎了一场场十分具有现代企业风格的经典谋略,这其中尤以它们当时各具特色的广告策略为甚。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那两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乐百氏,今天你喝了吗?”和“妈妈,我要喝,娃哈哈!”记得在当年那篇文章里,作者对这两句广告词作了精彩的点评,分析了它们各自的诉求核心及竞争优势。乐百氏的广告词及心理战术主要是抓住儿童们的一种群体心理和略微的攀比心理,激发出消费群体——小朋友们的一种本能的购买渴望,这一招可谓非常独特。而娃哈哈在广告策略上并未与其正面交锋,把目标锁定在了“妈妈”——这个消费的支付者身上,那句小女孩带着渴望与乞求的声音真是“碎了天下妈妈的心。”作者当时点评:各有千秋,娃哈哈更胜一筹。但或许是在不经意间,那篇文章的作者竟预示了两家企业往后的格局:乐百氏疾驰多年日渐式微,惟娃哈哈经久屹立。<br/>   遗憾的是,今天,娃哈哈竟也处于风雨飘摇中……<br/>   何伯权与宗庆后,两位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在十几年前的企业界可谓踌躇满志,实力惊人。多年前便以高超的手段共同在中国演绎各具风格的精彩商事。但英雄气短,在他们各自春风得意之时,殊不知一只异域之狼正不动声色地潜行到他们身边,伺机血肉。或许我们不应该对何伯权和宗庆后过于崇拜,这两个羽翼未丰的斗士在狼爪下显得多么的不堪一击。何伯权当年怀着一种与狼共舞的、以狼为师的目的与达能合资,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束住手脚,成为达能中国战局中一粒可怜的棋子,最后的结局是,何伯权率团队泣声离开乐百氏。昔日风光无限的企业家,在商界竟销声匿迹。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谋略更胜一筹的宗庆后居然也轻易将身体置于狼的利爪之下,与达能合了资。<br/>   一家同业竞争的庞大企业,先后收购两家具有旗帜意义的公司,除了以“斩首式”的方法攻占市场之外,难道还会有其他目的吗?如果说宗庆后不明白达能这一意图,那我们就太小看他的智商了;但如果说宗庆后能够超越何伯权,达到在与狼共舞中茁壮成长,并在狼的怀抱里打败狼,那我们又未免太高估他的能力了。我想,这中间,最先高估他的,是他自己。今天,他极有可能要以沉重得无可挽救的代价为他当年的自信埋单!<br/>   这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时刻,娃哈哈以多年高额盈利喂饱达能后,遭遇的却是将被达能彻底抹杀的结果。我们无法得知宗床后当年做出“与狼共舞”的决定时,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但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当年不合资,娃哈哈就会立刻死去吗?娃哈哈能有今日的成就,究竟达能帮了多大的忙?但据报道,达能根本没有实际参与娃哈哈的经营事务,合资之实,仅限当时注资而已。每年,娃哈哈都会向达能贡献大笔利润。由此,我们甚至可以怀疑,达能在中国其它地方的投资,那些与娃哈哈产生正面竞争的业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娃哈哈的贡献。我只能这样肤浅地认为,娃哈哈一直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到了今天,这块自己搬起来的石头恐怕还会要了自己的命!<br/>   由此看来,中国企业家距离成熟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即使像宗庆后这样一个年届六十的老人,这样一个第一代领袖式的企业家,仍然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那么往昔的“传奇”其实仅仅是我们在朦胧时代的陈旧故事,并不足以让我们引以为自信。只是如果宗庆后和娃哈哈倒下后,在与蜂涌而入的“群狼”竞争中,我们还有多少可以仰望的旗帜?三军阵前,没了旗帜,很难想象我们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br/>   还记得小时候,喝的是一种叫“天府可乐”的本市饮品,没几年,百事可乐进军中国时便有目的性地以合资的名义收购了天府饮料厂,“天府可乐”就此消失。还有很多东西,并不涉及技术门槛,为何我们却要将品牌拱手让人,然后又支付高额的品牌使用费替别人做代工?娃哈哈的“非常可乐”,英文叫future,意指未来,相信当时推出这个产品时一定满怀了对未来的渴望。然而,光有对未来的渴望却没有面向未来的理性思维,恐怕也是难以避免美梦破碎的吧。凭心而论,天府可乐当年只是一个小品牌,还未成气候,被消灭了似乎就像被踩死的一只蚂蚁,难以引起人们惋惜的叹声。但如今已成长成为世界第五大食品厂商的娃哈哈,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的斗士也快要被伏击倒下,的确难免让人哀叹:可惜!可惜!<br/>   中国要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这本是大势所驱。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多付出些汗水,多吃些亏,交些学费替别人做代工也在所难免。但在这途中若是因为不理性的思考,因为没有追求卓越的决心和胆识,屡屡出现像乐百氏、娃哈哈这样的健壮树苗都被腰斩的事件,却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界的无能。<br/>   品牌经济始终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读《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但有很多人在误解“世界是平的”这个道理。“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因为世界“变平”了,我们就拥有了信息时代、“平时代”里很多公平的资源和机遇,这正是我们抓住机遇超越常规“圆思维”的循环理论,实现产业思维加速进化的大好时机。即使我们仍然弱小,也不是只有承接“生产基地转移”的份。 我们没有必要再陶醉于“世界工厂”的荣誉中,着眼于未来,民话品牌经济的苗子应该茁壮成长了。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做代工和做品牌的关系,其实就跟打工仔和老板的关系一样。老板要赚钱,就非要压榨打工仔不可,跨国公司要保持竞争力,提高利润,就非要压代工厂的利润不可。这一点,从沃尔玛在满世界寻找最低成本供应商这个例子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总以代工心理做企业,于整个民族产业都是一种短视行为。<br/>   那些整天嚷着要走出国门的企业家们应该好好冷静地想一想,提这些口号是不是太早了?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中国足球,你在自己家门口都踢不好,还提什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入世以来,大多数跨国公司已在中国布局停当,正加速攻占市场。现在的中国市场,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界市场,国内的市场竞争,其实已逐渐演变成为世界商业竞争的主战场。如果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打败跨国公司,将来到了国际市场,同台竞技起来才能变得得心应手。而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预期,对跨国公司来讲是一片难得的丰饶之地,对民族企业来讲,更是壮大自身唯一的机会。所以,我们在自己家门口做企业就要有所谓的国际视野和气魄,要有做百年企业的长远目光,保护自己的牌子比什么都重要,一卖了之换来一时的财政宽余,甚至将企业的命运寄托在外资身上,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愚蠢。<br/>   娃哈哈就快要履行当年的“城下之盟”被收入达能的囊中,相信如若不出什么大的意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里,这个民族品牌的一面大旗也将会如它当年的老对手那样缓缓倒下。像史玉柱那样能够东山再起的企业家在中国鲜有其二。一旦宗庆后失去娃哈哈,若想另立门户重塑辉煌,恐怕要比他当年蹬三轮卖冰棍创立娃哈哈还要难!<br/>    历史有时喜欢用悲剧的方式来嘲讽经典,或许有一天,在一间超市里,会有一个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衣角问:“妈妈,娃哈哈呢?” <br/>

zzrxy 发表于 2007-5-15 08:34:55

走好,娃哈哈!!!

chenshi448 发表于 2007-5-15 09:09:48

达能与娃哈哈,是什么的原因造就今天的局势呢.行业整合还是....

林妹妹 发表于 2007-5-15 10:21:56

<p>我一直较喜欢娃哈哈,特别喜欢喝娃哈哈的纯净水,</p><p>但是在深圳的一些超市里很少见了,</p><p>记得有一次,BF在广州看到有娃哈哈的纯净水,竟然带了好几瓶给我。</p>

把问题搞大 发表于 2007-5-16 09:53:38

<p>“但如今已成长成为世界第五大食品厂商的娃哈哈,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的斗士也快要被伏击倒下,的确难免让人哀叹:可惜!可惜!”</p><p>有点“危言耸听”吧</p><p></p><p>不过LZ的分析还是有点道理的,“咖啡可乐”的一个小错步足以让巨人鞋里搁石,步步忍疼!</p>

redbar 发表于 2007-5-16 23:51:10

<p>很多人在谈到娃哈哈事件的时候,总还是用一种同情的眼光看待这个“民族企业”!的确,娃哈哈很中国,宗庆后先生也非常懂得用中国式的思维去理解商业。可在这个案例里,娃哈哈与达能的较量其实个人看来并非同级比较的。</p><p>就从商业文化谈起,中国的商业文化其实是关系文化。企业领导依靠一种“亮剑”精神,在外搏杀,拓展关系,业绩提高。而国外的商业文化在第一代领导人创业后,现在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稳定的契约文化。商业活动越来越依靠公司的能力去实现价值,遵循着履行合同的精神去谈判。宗庆后先生总想依靠国内的这些关系推翻合同,那以后谁还来和他签合同呢?信用沦丧!</p><p>商业的这些问题就莫提民族精神了!总让人觉得别扭</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妈妈,娃哈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