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歌 发表于 2007-4-12 12:41:37

[转帖]“受害者”宗庆后?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90" border="0"><tbody><tr><td class="storyTitle" id="storyTitle"></td></tr><tr><td>&nbsp;</td></tr><tr><td class="textGray" id="byLine">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吴晓波</td></tr><tr><td class="textGray" id="dateLine"></td></tr><tr><td height="20">&nbsp;</td></tr><tr><td id="contentData" valign="top"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LEFT: 5px;"><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align="right" style="PADDING-RIGHT: 10px;"><img height="130" src="http://www.ftchinese.com/ftimages/000004023/1.jpg" width="130" twffan="done" alt=""/>
                                                                </td></tr></tbody></table><p class="stroyContentHighlight" id="contentBodyFirst">娃</p><div class="storyContent" id="ContentBody" twffan="done"><p>哈哈的宗庆后现在成了一个“受害者”,近日他在媒体上频频爆料,声称十一年前落入了法国达能的圈套。其主要论据是,一,当年并不缺钱,合资是为了引进技术;二,十多年来,达能一点技术也没有提供,良好愿望落空,三,达能当年在合资协议中暗埋“机关”,造成娃哈哈的利益损失。四,达能其实很无能,把乐百氏搞得一团糟就是明例。其结论是呼吁抵制外资的“恶意并购”。当今国内舆论呈一边倒,大有将达能赶出娃哈哈、赶出中国之势,作为娃哈哈十多年的观察者,我实在有说一点情况的责任。</p><p>一,娃哈哈合资并非缺钱。1993年前后,宗庆后从乌烟瘴气的保健品市场且战且撤,转而进入饮料领域,却陷入了寻找不到主打产品的困境,他先后开发出酸梅饮、关帝白酒、清凉露、平安感冒液等新品,甚至还去做了涪陵榨菜,但是这些产品无一成功,更严重的是,他投资娃哈哈美食城,期望以此上市却不果,公司一度陷入了经营上的绝地。公司发年终奖已无现金可发,便给各部门经理发饮料相抵,宗的办公室窗外是一座立交桥,有员工就在立交桥上摆滩叫卖娃哈哈饮料,令宗无比尴尬。便是在这时,达能前来洽谈合资。在我看来,娃哈哈当时拿到的实在是一笔救命钱,有了那笔注资,宗庆后找到纯净水产品,才有了后来的“奇迹”。</p><p>二,达能并非一点技术都没有。饮料是一个带有很强流行特征的概念性行业,其所谓技术含量的界定非常困难,我跑过国内很多饮料企业,老总们都说不太清楚饮料的技术到底是什么,即便大如娃哈哈也不知道。宗庆后曾经说过一件事,某年,他想投资搞一个饮料研究中心,达能方面请他去参观达能新办在巴黎近郊的一个研究中心,他回来后说,原本对达能的专业能力很怀疑,这是第一次有服气的感觉。他原本计划投巨资搞的研究中心后来就一直没有建起来。据我了解的情况,这些年让娃哈哈赚了很多钱的维生水饮料激活,其技术起点就是来自达能。宗庆后是营销上的奇才,其主要的“武器”一是创建了联销体模式,二是始终坚持跟随者战略,所以至今娃哈哈几乎所有成功的产品都是“跟进式的成功”。</p></div></td></tr></tbody></table><p>三,达能与娃哈哈的关系从一开始就非常的不正常。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是,达能入主娃哈哈,居然没有做过尽职调查,甚至连娃哈哈的财务报表都没有经过核实。合资之年,娃哈哈已是盛名在外,尽管内部资金紧张,在外面宗庆后依然表现得非常强势,有一次在香港谈判,一言不合,宗就飞回杭州,宣称不谈了。达能当时主持此事者急于合资成功,步步退让,由此埋下不谐前提。合资十一年来,达能始终没能向娃哈哈派进一个人,宗庆后以小股东身份全面排斥大股东,搞成一个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也算是公司治理史上的一大奇观。由于娃哈哈效益很好,达能当年投资成为一笔非常合算的生意,所以双方心态非常微妙。</p><p>四,达能在经营上表现得颇为无能。跟宗庆后的善战相比,达能在中国市场上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却在营销上很是失败。它进入中国比娃哈哈创建还早一年,做酸奶、做饼干、做啤酒,没有一个成功的。达能在中国最终成为了一个行业的整合者,它先是进入娃哈哈、乐百氏,将中国最大的两家饮料公司收入旗下,继而染指光明、汇源、蒙牛等等,其战略企图非常清晰。2001年,达能将乐百氏的创始人何伯权“排挤”出管理层——在另外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何伯权团队套现撤出,据我了解,何团队走时套现20多亿元,是迄今中国企业家一次性套现最多的案例。达能接手乐百氏后,数番折腾却效益日降,硬生生把一个大好企业搞到了亏损。这也是宗庆后十分“看不起”达能的缘故。</p><p>从上述情况分析,宗庆后对达能之不满可以想见,在他看来,达能当年是捡了个大便宜,如今他年过六十,已到去留的关键时刻。此次悍然挑战大股东,颇有倾命一搏的意味。如果能够依靠舆论的力量收回股份那是上上之选,如若不能,也处在一个很有利的谈判高位上。</p><p>然而,在我看来,宗庆后之诉求颇有可商榷的地方。因为,自始至终,达能并无大错。当年协议白纸黑字,如果真的埋有“机关”,也只好怪自己眼睛不亮,怎么可能有推倒重来的道理。而试图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来推动其事,则更令人担忧和不应该了。饮料行业早就是一个完全竞争领域,国家政策并无保护之必要,一切愿卖愿买,按娃哈哈与达能的状况,不可能存在恶意并购的前提。在这样的领域里,也以“民族大义”的名义呼吁保护自卫,则有点贻笑大方,视天下为无人了。</p><p>我做此文,颇为犹豫。我跟踪娃哈哈十多年,还写过《非常营销》一书,此文一出,十多年交情付之一炬。但是,事实就是事实,这把火再烧下去,对中国商业的健康成长实在不利,也被国际舆论“看笑话”。冒险而作,文责自负。</p>

solone521 发表于 2007-4-15 18:48:08

<p>另一番说法</p><p>希望能更多了解下实际情况</p><p>娃哈哈就在我们公司边上</p>

qiqi647 发表于 2007-4-16 12:18:42

我比较认同吴晓波的看法.<br/>一段时间以来,总有人打着民族产业和经济安全的大旗.例如徐工机械,苏泊尔.<br/>但是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高呼呐喊的这些人都是利益相关者,让人怀疑其动机.<br/>老宗可能是想,既然苏泊尔的锅都关系经济安全,那娃哈哈的水当然也是关乎经济安全大计的.<br/>可是他当初引进达能投资时,怎么不考虑国家的经济安全?<br/>

redbar 发表于 2007-4-16 22:35:00

<p>都非善类,只有大家都变成狗,狗咬狗一嘴毛的游戏才能继续下去!</p><p>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傻子</p><p>沿着大师德鲁克指导的方向,我们做个“旁观者”就好了!</p>

liulh04 发表于 2007-4-17 22:29:33

<p>还说呢 现在 双汇大股东也变成美国高盛了,说是为了更好的在国外上市和调整本身企业的内部人员机构与国外接轨,虽说外面的制度确实比国内的要成熟些,可是真的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吗?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圆?</p>

yurigoo 发表于 2007-4-18 08:34:16

宗庆后是典型的中国生意人啊~~被外国企业善用的钻商法空子的手段给整了,这是中外商业文化的差异.

qnqw 发表于 2007-4-18 09:01:49

宗庆后是成功的,可惜他失败了,我是搞企划管理执行的,宗庆后错误的关键是: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先是不明其形,后是未扰其态,所以最后为势所逼,是正常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受害者”宗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