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戴ST帽背水一战 屋漏逢雨考验TCL
<p>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家电业巨头TCL集团(000100.SZ)将在下个月戴上“ST”(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的帽子。尽管此前因海外并购战略遭到挫折导致投资者一度对该公司感到失望,但是多数机构投资者鉴于该公司在国内彩电市场上的实力,一度坚信其将在今年扭亏。<br/><br/> 但TCL集团4月3日公布的业绩预告给乐观的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公告称,由于重组及收缩其欧洲业务的整体成本费用(包括减值准备)超过预期,且其新兴市场(TCL对欧盟、美国之外的市场的统称)的表现未达到预期,导致TCL多媒体(1070.HK)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亏损大幅增加。受此影响,持有TCL多媒体38.74%股份的TCL集团亏损已不可避免。公告还表示,空调业务表现不佳也将大幅拖累整个公司业绩,预计2006年亏损规模将超过原先预计。<br/><br/> 一直表现非常自信的TCL掌门人李东生未就此公告发表公开解释。此前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李曾对媒体宣称旗下3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都会盈利,但次日其中两家上市公司TCL多媒体和TCL通讯(2618.HK)就在香港发布澄清公告,宣称上述言论仅为李东生的“个人信念”,不应被阐释为公司年度盈利预测。<br/><br/> 李东生一直在抓紧时间试图重新振兴TCL公司,并在去年亲自撰写意在反思、激励的《鹰的重生》,甚至还率领管理层前往商场站“柜台”。但如李东生在该文中所述,鹰的重生——需要经历150天漫长的蜕变。这是一段漫长、并不被“敌人”侵扰的时间,还需要在身体里储备足够的脂肪以备150天漫长蜕变的消耗——投资者关心的是TCL目前是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br/><br/> 经济观察报近日获悉,在欧洲业务重组目前进展还不明朗的情况下,TCL集团已经决定全面重组其新兴市场业务,主要方向是裁撤机构、缩减人员。据了解,目前TCL在12个国家设有分公司,TCL拟将这12家分公司裁减成5家,俄罗斯、巴西等市场将全面撤退,只留1-2个人的商务处维持业务,目前TCL大批新兴市场的员工已陆续回国。<br/><br/> 知情人士透露:裁撤新兴市场业务的直接原因是2006年新兴市场业务出现亏损,另外,TCL在欧美业务亏损幅度不断加大,集团已无力支持新兴市场的大规模开拓。而此前,新兴市场是TCL一直对外宣称盈利的业务单元,并广泛被投资者看好。<br/><br/> 迟迟无法卸下欧洲市场沉重的亏损包袱,加上新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频繁变动的中高层人士,以及亦已谨慎关注TCL的银行,仅依靠中国区业务的独立支撑,TCL公司扭亏压力越来越大。<br/><br/> 据悉,TCL集团(000100.SZ)2006年年报被安排在规定的年报出台时间的最后一天4月30日公布,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届时TCL2006年年报与2007年第一季报将同一天公布,年报巨亏、一季度则将实现单季度盈利。TCL试图在承认艰难处境的同时给市场以希望。 </p><p> 根基还在吗?<br/><br/> 能给予TCL全面扭亏资源支持,为TCL“重生”储备能量的是TCL目前盈利的几个业务单元,TCL中国区、新兴市场业务是TCL盈利的两个支点,如今,这两部分业务也都因竞争环境加剧开始出现一些波动。<br/><br/> 在TCL集团的业务结构中,彩电业务占主导地位,根据TCL集团2006年半年报,彩电业务占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约62%,手机业务占11%,电脑业务占约5.3%,白电业务占10.5%,其他业务占11.2%。在上述业务单元中,手机业务仍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白电业务、电脑业务盈利艰难,在占集团业务半壁江山的彩电业务方面,欧美区业务自2004年以来连年巨亏,彩电业务中仅有中国区、新兴市场及OEM业务能实现较好的盈利。现在至少新兴市场的盈利亮点开始暗淡。<br/><br/> 新兴市场是TCL自并购以来国际化的惟一亮点。据知情人士介绍,TCL新兴市场在2004年实现盈利一个多亿,2005年盈利几千万,2006年则出现了约2000万的亏损。春节前,TCL集团海外事业部总裁、负责新兴市场业务的易春雨被撤换,直接原因就是新兴市场出现亏损。<br/><br/> 2004年TTE成立之后,易春雨被委任为海外事业部总裁,负责新兴市场,易的辖区,一度被TCL包装成“惟一能实现盈利的海外市场”。<br/><br/> 事实上,在TCL进入最早的越南市场,TCL用了18个月才实现盈利,至2006年下半年,TCL已经在新兴市场设立了12个分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TCL还大规模从LG等公司高薪挖人,随着新兴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业务单元的成本不断增加,利润不断下滑。<br/><br/> 2004-2006年上半年,TCL新兴市场与OEM业务的彩电销量在不断增加,2005年比2004年销量增长约61%,2006年上半年则比2005年同期增长52%,但是,这三年间,TCL彩电单品的售价分别为:720元、609元、520元。新兴市场的扩张伴随着TCL彩电单品利润的不断下滑,由2004年的赚一个多亿,至2006年亏损约2000万。<br/><br/> TCL方面表示,目前TCL在越南、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墨西哥5个市场有盈利,但是过快的新兴市场扩张则使其总体出现亏损。TCL方面决定对目前处于亏损的市场进行裁撤。TCL集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易春雨被撤直接原因是新兴市场由盈转亏,另外,在TCL欧美区亏损仍在加大的情势之下,易春雨仍然坚持在新兴市场高成本的扩张,被李东生认为是不能从TCL集团大局考虑。<br/><br/> 而更为关键的是,自2004年以来全球彩电行业迅速向平板时代转型,中国及欧美市场平板彩电份额逐年提升,CRT的份额不断下降。而目前,新兴市场仍主要以CRT彩电为主,TCL在CRT彩电方面的巨大产能需要新兴市场的扩张来支持,而新兴市场的裁撤、下滑将使得TCL在CRT彩电业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风险。<br/><br/> TCL彩电中国区业务则是TCL目前赖以维系的最重要的根基,中国彩电业务是TCL集团惟一值得欣慰的板块,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2006年上半年,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TCL彩电国内市场销量份额仍达21%,保持国内市场第一。2006年第三季度,TCL液晶电视同比增长164%,在国内液晶市场占有率达到12%。<br/><br/> 但是,在代表平板电视方向的液晶电视方面,日韩彩电的重新崛起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根据国美、苏宁等卖场的数据,三星、LG、索尼、东芝等日韩彩电的销售额位居国内市场前列。另外,TCL的传统彩电优势还受到海信、厦华的挤压,根据TCL集团去年已公布的财报,去年前三季度,中国区彩电总销量为576万台,较2005年同期下降66万台,下降约12%。这一下降幅度总体小于国产彩电的下降幅度.</p><p>业务单元观察<br/><br/> 手机业务在2006年实现扭亏是TCL的亮点之一。根据TCL通讯(2618.HK)财报,至去年第三季度,TCL手机业务亏损收窄至4991万港元,相比2005年前三季度高达16亿港元的亏损已大幅减少。但是,TCL手机实现扭亏的商业模式是海外的大量OEM业务,国内的手机市场则全面大幅度萎缩。2006年前三季度,TCL手机海外OEM销量达到705万台,国内手机销量仅为116万台,相比高峰时期TCL手机国内近千万台的销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TCL手机基本上放弃了国内市场。<br/><br/> TCL是最早进入电脑产业的家电企业之一,但是TCL电脑产业规模一直未能做大。TCL电脑的规模、品牌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2005年TCL电脑销售额为22亿,同在深圳以平价电脑著称的神舟电脑的同期销售额已达到50亿。另一方面,TCL电脑品牌一直支撑力不够,2005-2006年度,TCL电脑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9%左右,联想电脑的毛利率则为15%。而电脑不断降价再次拉低了TCL电脑的盈利能力,2005年TCL电脑销量达到70万台,销量增长13%,销售额仅增长5%。TCL电脑的净利率也徘徊在2%左右,每年为集团贡献约4000万利润。<br/><br/> 2006年,TCL加大投入准备在电脑由台式机向笔记本转型之间迅速做大规模,制定了超过30%的增长目标,并重金聘请了超女张靓颖做代言人,但是,由于笔记本电脑基本上由以台湾企业为主的代工厂生产,品牌和供应链管理作为关键环节,2006年TCL电脑前三季度电脑销量为56.63万台,销售额约18亿,销量与销售额均低于市场平均12.8%的增长速度。<br/><br/> 由于TCL一直以彩电作为其核心产业,白家电方面亦处在难于上位的水平。2005年TCL白电业务销售额为37.6亿,以白电行业平均净利润约在2.5%计算,为集团贡献利润在9000万左右。<br/><br/> 在TCL白电中,空调产业占了50%以上的份额,2005年TCL空调销量为158万台,而至2006年第三季度末,TCL空调销量为138万台,第三季度结束意味着空调主要销售时间结束,尽管TCL2006年年报还未公布,但TCL空调销量可能将低于2005年。4月3日其发布的公告也称,“由于集团持有的空调业务表现不佳,也将大幅度拖累集团年度业绩。”而此前不久,负责白电业务的集团副总裁王康平亦被调去专事负责空调业务。</p><p>财务状况<br/><br/> 压在TCL身上亏损包袱的沉重程度与TCL可以赢得的“重生”时间成反比。<br/><br/> 最重的包袱来自于TCL并购汤姆逊所形成的欧美市场业务,尤其是欧洲市场。去年10月底TCL公布了欧洲彩电业务的重组方案,根据该公告,至去年第三季度,TCL欧洲业务累计投资亏损达到2.03亿欧元,其中不包括收购成本在内,运营性亏损达到1.5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亿)。2004-2006年上半年,TCL累计亏损达8.13亿,因此,欧洲业务运营性巨亏,将肯定导致TCL2006年全年度亏损,而亏损额度可能超过10亿。<br/><br/> 欧洲已有的亏损仍然在扩大。根据TCL去年公布的欧洲业务重组方案,TCL全面停止欧洲彩电业务代之以OEM业务,除了已经发生的亏损之外,TCL还预计重组费用约为4500万欧元,其中汤姆逊方面承担2100万欧元,TCL负担余下的2400万欧元,这一部分资金TCL拟由变现欧洲部分资产及自筹加以解决。<br/><br/> 为此,在去年第三季度,TCL提取了2.47亿重组准备金。但是,这部分资金已经不够解决欧洲重组之用。4月3日,TCL发布公告称:TCL多媒体(1070.HK)估计,重组及收缩欧洲业务的整体成本费用(包括减值准备)超过预期。除了已有的亏损及已计提的拨备外,TCL还需要另行筹款以应付欧洲重组所需。<br/><br/> 据知情人士表示,超出预期的重组费用来自于对欧洲员工的安置方面。TCL在欧洲7个国家销售系统约有350人,其中以法国最多,约230人。另外在波兰工厂随季节变化有600-1200人。欧盟劳工赔偿的费用之高、程序之复杂亦是闻名全球。据了解,TCL方面已与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商冠捷科技商谈出售波兰工厂,由于冠捷不愿接收波兰工厂全部员工而面临谈判夭折。<br/><br/> 事实上,TCL可用于变现的欧洲资产,除了波兰工厂之外,就是一批存货。但是这些远不足以支付欧洲业务重组成本。尽管TCL北美业务并未有如欧洲一样巨亏,但是北美业务仍然未能出现盈亏平衡。两个巨大的包袱,TCL将如何筹款应对?<br/><br/> 除了要弥补亏损之外,TCL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而TCL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br/><br/> 2004-2006年上半年TCL的销售规模仍然在增长,但是,总资产、股东权益在不断减少,TCL的总资产在2006年上半年比2004年底减少了59.4亿,股东权益减少了12.8亿。而资产负债率则由68.7%上升至75%,同为彩电行业的康佳2006年第三季度的资产负债率则约为59%。这些指标的下降都导致TCL再融资能力下降。<br/><br/> 由于目前TCL盈利无法弥补连年巨亏,那么TCL惟有依赖外部融资“输血”来解决资金问题。就TCL可资使用的方式来看,有三种途径实现外部融资: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三是将TCL部分资产变现。<br/><br/> 3月12日,TCL集团发布了提供担保的公告,为17家子公司提供不超过29.4亿的担保额度。对此次担保的原因,TCL方面表示,集团对子公司提供担保,主要是为了符合银行授信要求,根据银行对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模式,一般需由集团公司统一提供担保。<br/><br/> 根据TCL的公告,TCL旗下主要生产彩电、手机、电脑业务的三家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相当高,分别达到85.42%、82%、91.29%。而据知情人士表示,鉴于TCL目前资产负债率较高,各大商业银行对TCL的贷款相当谨慎。TCL近两年转而寻求政策性银行的支持,2005年8月,TCL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TCL将能获得国家开发银行8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额度至今未能执行。<br/><br/> 而根据TCL的公告,至2006年底,TCL集团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累计量达到约13.8亿,如果上述29.4亿担保得以执行,届时,TCL集团及控股子公司累计对外担保将达到43.2亿,这一数额占TCL集团净资产的70%(至2006年9月30日)。<br/><br/> 知情人士表示,在与银行协商良好的情形之下,上述29.4亿担保贷款可能将是TCL在2007年获得的贷款总额。<br/><br/> TCL寻求融资的第二个途径是通过证券市场。3月19日,TCL通讯(2618.HK)与星展银行达成协议,星展银行将认购TCL通讯2700万美元的可换股债券,TCL通讯从中获得约2.05亿港元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偿债。而另外一项可能的融资来自于TCL集团于去年12月16日公布的拟定向增发10.5亿的方案。据了解,目前TCL仍在为该定向增发寻求有关机构的认购支持。<br/><br/> 作为下策,TCL将可能通过集团旗下资产变现获得资金。2005年12月,TCL已经将旗下TCL国际电工、TCL智能楼宇出售给罗格朗公司,获得约17亿资金。而据知情人士介绍,出售TCL国际电工的盈利一直不错,2006年原TCL国际电工方面盈利约3亿。今年3月,TCL再次出售资产,TCL与美国富可视合资的斯曼特微显科技公司(SMT)出售给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公司,2005年,TCL与富可视双方各出资1000万美元合资组建了SMT,但据了解,深圳雅图的收购价格仅约2000万人民币。 <br/>高层团队<br/><br/> TCL集团的高管阵营曾被认为是国内家电行业最有才华也最稳固的,不过,随着TCL近年在产业多元扩张、海外并购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碰壁,这个铁打的营盘也开始出现日渐频繁的高层异动。每次的高层异动尽管都有企业官方说法,但背后真实原因错综复杂,深有意味。<br/><br/> 2001年12月1日,“打工女皇”吴士宏正式离开TCL,在消息出台的半年之前,关于她将离去的传闻已在TCL集团内部流传。曾在多家知名跨国IT企业中国区就职的吴士宏被李东生寄予厚望,在将其从IBM中国区挖来后,让其坐上TCL集团副总裁宝座,专门成立TCL信息产业集团,由其出任总经理,现TCL集团高级副总裁杨伟强做其助手。不过,吴的到来并未能使TCL达到向IT产业扩张的目的,原TCL电脑业务也未见起色,失望的TCL最终选择了不再与其续约。<br/><br/> TCL集团内部公认的说法,认为吴士宏的离去,业绩只是表象,其外企管理风格迟迟不能与TCL固有的企业风格相融才是主因。与吴士宏的“空降”背景相比,此后离职的万明坚、袁信成、胡秋生和郑传烈都是TCL的创业元老或伴随TCL成长起来的,在集团内部有一定的号召力。除了郑传烈长期从事集团党工系统和人力资源,影响力稍弱,万明坚、袁信成和胡秋生都曾在集团产业层面独当一面,特别是袁信成,被称为TCL集团“营销教父”,他们的离职对集团上下的震荡更大。<br/><br/> 万明坚于1998年底受命聘任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随后2003年TCL手机盈利最高超过12亿元。不过,风头出尽的TCL手机在2004年收购阿尔卡特后迅即陷入亏损,2005年亏损额达到16亿港元。万明坚不得不引咎辞职。<br/><br/> 在万明坚离去后,TCL手机业务扭亏重任交给当时已担任集团首席运营官的袁信成。TCL集团一前高管说,TCL过去的成功主要靠两个人厘清了公司的内外环境,一个是袁信成的内部经营管理,一个是李东生的外部公关,TCL彩电能在国内市场有如今的成就,袁信成功不可没。<br/><br/> 不过在TCL国际化后,袁信成开始渐渐淡出公众视野,此次袁信成出山扶持TCL手机业务,主要是协助清理了TCL积累下来的库存,精简了渠道,在把250万台渠道库存清理完毕,TCL手机开始转入正轨后,袁信成积劳成疾,不得不离职休养,如今与家人在北京享受天伦之乐。<br/><br/> 与袁信成同于2006年6月6日离职的胡秋生则走了另一条路。这位TCL前高级副总裁、TTE执行董事长,作为黄宏生和李东生的同窗好友,胡秋生曾在创维任职,后来跳到TCL。而在离开TCL后,胡秋生又选择了返回创维,这一消息被TCL方面否认。<br/><br/> 李东生在海外彩电业务受到成本困扰时想到了胡秋生并委以重任,不过,在出任半年不到的时间后,胡秋生以与袁信成相同的个人健康理由离开。据TCL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胡与李东生在集团经营特别是海外业务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可能导致其最终离职。<br/><br/> TCL集团一位前高管表示,TCL目前的问题是其战略方面屡屡出现偏差,而出现偏差后又无合适的人来予以解决,对内部成长的人信任越来越少,而对企业实际操作和TCL企业情况不了解的空降兵给予相当高的待遇和地位,这样使TCL陷入另一个危险的境地。<br/></p> 形势严峻,国际化的道路不容易呀! 前几天买的TCL股票已经抛掉了 <p>李东生在TCL有句非常著名的话:企业发展有问题,企业领导人就是最大的问题。至今想来感慨万千。</p> 李东生的讲话确实如此:企业有问题,领导人就是问题的一部分.但这些也仅仅限于自身之外.TCL有问题,唯独李东生没有问题,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