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 发表于 2007-4-8 15:39:28

俭以养德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4">勤工俭学的辩证法<br/><br/>  伴随着大学学费和住宿费不断上涨,读大学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有的家长在孩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因为无法承受巨额学费的压力而选择自杀,这种悲剧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说不准还会一次接一次地重演。很多农村家庭和城市工薪家庭一年的收入都不超过一万,就算家里没有别的任何开支,这1万块钱全部用来上大学也还不一定够用。很多学校的装潢设计、临床医学等专业一年的学费就要7000以上了。很多大学生的家长到了8月份就四处借钱,将所有的亲戚朋友借了个遍才能勉强凑齐学费打发孩子上路。<br/><br/>  勤工俭学,这个曾经在20世纪初非常流行的词语再一次摆在了大学生的面前。很多学生几乎是从进入大学第一天开始便想方设法挣钱的。可是,大学生究竟该怎么勤工俭学呢?自己挣钱究竟有哪一些途径?勤工俭学又有哪一些陷阱?<br/><br/>  如果说读大学是一种投资,那这种投资的成本则越来越大,而产出却越来越小。受大学疯狂扩招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很多用人单位都注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或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很多大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寻找兼职甚至全职的工作,以求毕业求职的时候多一些筹码。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是不是社会实践经验越丰富就越好呢?如果不是,那究竟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如果只能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实践,究竟通过什么方式参与什么内容的社会实践最能事半功倍呢?<br/><br/>  开源节流,自食其力<br/><br/>  对于家境困难的同学来说,要想顺利地完成学业,一方面需要勤俭节约,另一方面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免除义务或获得收入,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相结合。<br/><br/>  俭以养德<br/><br/>  大学虽然相对社会而言比较清静,但其实也是一个大染缸,再怎么忠厚老实、积极进取的人都可能在大学里变得堕落不堪。骄奢之风便是大学里很多不良习气中的一种。一位报社记者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高校深入采访后对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做了这样的描述:<br/><br/>  贷款买车,消费哈根达斯,看700元一张门票的《大河之舞》,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喜欢,钱不是问题,大不了可以贷款。“有车族”在高校越来越多,很多同学纷纷加入贷款买车的行列,一年下来光是养车的花费就差不多要一两万元。高档的笔记本电脑、最新款的高端手机、录放机、CD机、录音笔等产品在大学里几乎随处可见。很多同学只用“兰蔻”、“欧莱雅”等世界名牌化妆品,买衣服只去Esprit、Only、Apple、Balina之类的专卖店,心情不好就坐飞机去别的城市兜风,心情好了就叫上几个朋友去酒店喝个痛快。一位接受采访的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表示,他们班有的同学4年下来竟花掉了20万。按大学生的一般标准粗算下来,供养一个在北京上大学的普通学生,不穿名牌、不吃大餐,四年差不多也要10万元。<br/><br/>  或许这位记者所描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但我相信骄奢之风在大学的迅速蔓延是确定无疑的。对于这些一掷千金的人,我不想评价什么。如果他们花的钱是自己挣来的,那算他们有本事,我佩服都还来不及;如果这些钱是他们向父母要的,当他们工作以后发现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交半个月的房租,自然就知道钱和纸的区别了。<br/><br/>  随着这种风气越来越浓,很多家境困难的学生也逐渐变得大手大脚了。小苏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苏就读于上海一所大学,她家境非常贫寒,父母都是安徽农村的农民。刚进大学的时候小苏非常勤俭,身上穿的都是高中时的旧衣服,在食堂打饭的时候看到菜里面有点肉便不敢要了。可是,小苏的同学却都很有钱,每个人都有电脑,动不动就去吃麦当劳肯德基,到了周末就一起逛专卖店。小苏为了不被同学看不起,也开始跟着同学一起去逛街,偶尔也买点东西。见了世面以后,小苏的思维方式渐渐改变了,当同学都说某件原价599元现价399元的品牌服装非常便宜时,小苏在心里也会觉得很便宜了,并且总会在同学的鼓励下把衣服买下来。<br/><br/>  眼看着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被自己一两个月就花完了,小苏只好写信给家里,让父母给自己寄钱过来。父母当然担心孩子在上海滩受苦,每次收到信以后都会想方设法凑钱寄过去。小苏的生活越来越小资了,跟同学一起买名牌化妆品,一起去咖啡厅,还买了一台高端手机和一台电脑。<br/><br/>  大四的某一天,当小苏坐在宿舍悠闲地擦着粉底霜,家里给她打来了一个电话。她母亲过世了。繁重的劳动加上长期缺乏营养,她母亲病倒了。为了不让女儿担心,母亲不但没有去医院治病,而且临死都不让家人告诉小苏,怕影响了她的学习。<br/><br/>  一个多么典型的中国母亲啊!如果人死后会有灵魂,那么,当小苏母亲的灵魂飞到她生前从来没去过的上海,看到自己的女儿用她的血汗钱享受着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她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br/><br/>  而小苏这种大学生又何止她一个人?我原来读书的时候就见过不少类似的人:有些人家庭条件非常普通却把自己当成公子爷,不但肆意挥霍,而且还侮辱、蔑视马加爵那样的穷人;有些人有大把的时间坐在网吧视频聊天,但就是没有时间洗衣服,等脏衣服凑足一桶了,便拿到洗衣店花几块钱搞定;还有些人明明是个穷光蛋,可到了女朋友面前却阔气十足,女朋友生日的时候得花掉父母一个月的血汗钱去准备礼物……<br/><br/>  所以,对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首先应该做的不是挣钱,而是省钱。比尔·盖茨尚且自己开车而没有雇用专门的司机,一个毫无收入的大学生还有什么理由摆阔呢?“俭以养德”,诸葛亮这句话在三国时适用,在1800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那些一掷千金肆意挥霍的人有几个人有很好的人品?又有几个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很多人读大学的时候只抽“红塔山”或者“万宝路”,可毕业工作以后发现就算只抽普通“白沙”或者“好日子”都可能导致交不起水电费,那种感觉肯定非常难受吧。 </font></stro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俭以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