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个管理
<p>down60102.asp?ID=70909<br/></p><div id="title">编辑推荐</div><div id="content-text"> 8Manage源于多年复杂的软件战场实战经验,它洞悉了当前软件工程管理的主要矛盾——软件生产和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智力成果,而且前美国和全球的软件管理及工程科学却建立在工业时代实体成果管理的基础之上;并从全新的“人本”角度将承诺管理、后果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理念形成工具,比现有的管理工具更能使大型软件工程在严谨协调的同时不失自由发挥的空间。<br/><br/> 本书作者具有25年美国软件业从业的经验,并且多次主持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作者看到当今管理学的一个重大盲点,即没有一个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式适合于对诸如软件开发者等智力工作者的管理,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全球软件业最发达的国家,企业对软件开发者仍然实施工厂式、机械式的管理方式,这对于软件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缺陷。作者指出中国软件业可以率先突破这一盲点,建立软件管理的新标准,不必重复美国、印度所走过的路,即由侧面出击,迎头赶上。由此,作者提出了“第八个管理(8th Manage)”的思想,并阐明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div id="more-content"><a id="more-link" href="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more.asp?prodid=zjbk286589&c=editorcomment&uid=wgs7ql1y7997a5wusggmmsugg">[看更多编辑推荐]</a></div></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hr/><div id="title">基本信息</div><div id="content-tex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9%"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5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height="30"><span class="red">基本信息</span></td></tr><tr><td>·<span class="dark">出版社:</span>清华大学出版社<br/>·<span class="dark">ISBN:</span>7302121613<br/>·<span class="dark">国别:</span>中国大陆<br/>·<span class="dark">版次:</span>2006-01-01<br/>·<span class="dark">出版日期:</span>2006-1<br/>·<span class="dark">开本:</span>32<br/>·<span class="dark">精简装:</span>平装<br/>·<span class="dark">页数:</span>201<br/></td></tr></tbody></table></td><td valign="to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height="30"><span class="red">目 录</span></td></tr><tr><td>前言Ⅲ<br/>I.问题所在<br/>如果足球队不是由11人而是由1100人组成的,传球不是用脚而是用智力,球也是无形的,那要怎样去管理?<br/>第一章 当今全球管理学的盲点<br/>>知识时代的管理学盲点<br/>>盲点对软件管理发展的影响 <br/>…… <div id="more-content" style="TEXT-ALIGN: left;"><a id="more-link" href="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more.asp?prodid=zjbk286589&c=bookcontent&uid=wgs7ql1y7997a5wusggmmsugg">[看更多目录]</a></div></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div><p><br/></p><div id="content-text"><span class="red">书摘</span><div id="content-text">知识时代的管理学盲点<br/>不是行为科学、心理学及人事管理学没有随着环境的转变而提升,它<br/>们或多或少也涉及到了一些如何管理智力工作者的问题。但上述学说都<br/>存在一个根本缺陷,即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理念来衔接智力成果与实体<br/>限制(如时间和成本的限制)。如果不把实体限制加插在内,管理智力工<br/>作者的方法(如智力工作者的自行时间管理以增加效率;智力工作者的情<br/>绪管理以增加EQ)是有的。但在很多智力工作环境中,实体限制确实经<br/>常出现,比如在一个分工明确的IT团队中,每个队员都需要在某个特定<br/>的时间递交某项智力成果,否则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项目进度,进而影响<br/>最终成果。我曾与上百个智力工作管理人员讨论过管理蓝领与管理智力<br/>工作者的区别,发现他们差不多全都明白两者的区别,也有不少人已经采<br/>用了一些特别为智力工作者而设的人事管理方法。但当他们要控制时间<br/>和成本的时候,他们却只懂得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工业时代的控制模式。<br/>究其原因,现时全球管理学的著作,在不受实体限制的范围内,不乏以人<br/>为本的理论(如行为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团队动态,工业心理学等等),但<br/>若要满足实体限制的范畴,则仅有工业时代的基于“物”假设的控制模式。<br/>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是国际知名的领导学权威,他在他<br/>的《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中指出,一个时代的发展取决于它的思维<br/>模式,当前人类社会已由工业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时代,然而工业时代所<br/>形成的以“物”为中心的思维套路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在工业社会,工人<br/>遵循严谨的工序去工作,他们可以轻易地被替换,甚至被机器代替。在这<br/>种环境下,因为被利用的主要是人的体力或手脚的分工,拥有智慧的人也<br/>被降低到如机器般“物”的层级。由于工业时代主要的资产以及经济繁荣<br/>的主要推动力是机器和资本,使得我们迄今的会计制度仍是“人是支出,<br/>机器是资产”。但是对智力产业如软件产业来说,人才是最大的资产。柯<br/>维指出,最大的问题是今天的智力工作管理人员至今仍不能摆脱工业时<br/>代的管理思维模式,还是以工业时代的“物”化管理方式来对待智力工<br/>作者。<br/>作家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曾经说过:“大多数有问题的组织<br/>是因为滋生了一种功能性的盲目,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它们的症结并不<br/>在于无法解决问题,而是根本看不见问题。”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由于受<br/>到工业时代管理思想的束缚,我一直以实体时间、实体传递以及实体成果<br/>来管理软件活动,却不明白这些与脑力时间 …… </div></div> 不错不错!非常感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