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番禺百万葵园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3%"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height="53"><span class="font16"><b></b></span></td></tr><tr><td class="details"><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今天赏花赏了个够,最好沿着花园的水泥路走,才不会错过美景。<br/>不过还是感觉时间有点紧张,天气如果稍亮一点就更好了。<br/><br/>狂拍了一通,整理中。<br/><br/>1、看到了盼望已久的樱花</p><p><br/>樱花其实就是樱桃树开的花(樱花和樱桃亲缘很近,可以类比石榴与番石榴(花石榴)的关系,属于那种花朵变大而子实不育的变种。除了果实,樱桃还有迷人的花朵,它们被广泛种植以期在春天能见到它们迷人的花朵;一些亚洲的樱桃以其花朵而出名。尤其是日本的桜(さくら)被作为国家的象征,每年都举办有花见(はなみ)来庆祝。很多开花的品种(即观赏樱桃)的雄蕊和雌蕊被额外的花瓣取代(重瓣),因此它们是不育的自然也不结果。)。<br/>樱花原产地实际上是在中国<br/>《中国植物志》的38卷里记载有38个种的樱花,其中33-34中为中国原产,除青海和宁夏外各省都有分布,20余种集中在我国西南(云南、四川和西藏交界)一带。所以樱花起源于西藏地区的说法不无道理. 中国和日本原产相同的樱花种类有5-6种。我国虽然是樱属(Cerasus)植物的世界性主要分布中心,但是更多的种质资源还养在深山人未识。<br/>我国是樱花主要原产地之一,早在秦汉时期,樱花栽培已应用于宫苑之中,唐朝时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樱花”一词,最早见于唐李商隐的诗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全世界有50多个野生樱花基本种,中国约占38个之多,其次为日本、朝鲜,缅甸、不丹、锡金等仅产几种。樱花本来就是中国的,日本刚开始的文化大多是从中国引进的,据说是在十二世纪,即日本的平安时代引进梅花时夹杂过去的。现在倒成了日本的国花了。 <br/><br/>1、粉嫩的樱花 </p></td></tr></tbody></table><p> </p><p></p><p></p><p></p><p></p><p></p><p></p><p></p><p></p><p></p><p></p><p></p><p><br/></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5 23:50:32编辑过] <p>2、再就是多个品种的葵花 </p><p></p><p></p><p></p><p>中文名:向日葵<br/> <br/><br/> 向日葵俗称葵花、葵花籽、日头花、太阳花,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br/><br/> 原产美国西部,系Helianthus属67种中之一种,包括有野生种、杂草种及栽培种三种。<br/><br/> 向日葵此名乃直接取自它的属名Helianthus <br/> ,希腊语helios意为太阳,anthos意为花。根据考古学家考证,栽培种向日葵美国印地安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即开始栽培,供为食用、观赏用及药用。公元1510年输入西班牙,1568年以后再由西班牙逐渐东传至大半个欧洲,1769年由荷兰再北传至俄国。传入欧洲之第一阶段供为园岳滶鶳[赏用,第二阶段则供为食用栽培,1830~1840年俄国农民开始作油料作物栽培。由于俄国扩展为油用及在品种改良有突破性之进展,1880年乃由俄国再引入美国及全世界各洲栽培,1968~1970年育种家克服了利用杂种优势生产杂交一代种子之困难,育成推广杂交种,向日葵乃由早期的次要作物,逐年发展为现今的世界性重要作物,2000年世界栽培面积已超越2,200百万公顷,并与大豆、落花生及油菜同列为世界四大食用油料作物。<br/><br/> 向日葵植物性状 <br/><br/> 向日葵种的变异性很大,株型可分为不分枝型(单茎)及分枝型二种,分枝型又可分为基部分枝、顶部分枝及整株分枝三种型态,植株高度0.5~5.0公尺,少数甚可高达12公尺,茎径1~10公分,通常早熟品种较矮,中晚熟品种或大粒种较高;叶淡绿色至深绿色,基部叶对生,第5对以后互生(轮生),叶片数在单一茎上从8~70片不等,通常晚熟品种叶片数较多,整叶外部形状共有枪尖形等9种,以心脏形占最大部份;花序为头状花序,由花托、花苞、舌状花及管状小花等四部分组成,花序直径6~75公分,有700~3,000个管状小花,由花序中心作放射弧形状排列,舌状花的颜色通常为金黄色,但亦有可能为淡黄、桔黄、红色、混合色及红黄相间等多种颜色,排列在头状花序的外围,舌状花的数量与形状变异很大,大约有正常型、多数型、短数型、中心型、菊花型与典型之中间等六种型态,头状花序开花时大部分都朝向东,成熟时由于种子发育完成重量增加通常均往下垂;种实大小变异相当大,由壳与仁两部分组成,花序外圈种实较大,内圈较小,长7~25公厘,百粒重4~20公克,其形状纵向为长形、卵形或近乎圆形,横向为扁平到近乎圆形,其颜色有多种,可由纯白色、灰色或黑色掺入不同的褐色、灰色或黑色条纹而构成。向日葵仁含有丰富的油分及蛋白质,油分以含不饱和脂肪酸之亚油酸、油酸及维他命E为主,为有益身体健康之高级食用植物油。从以上植物形状之描述,可知向日葵在植株形状、高度及花序的大小、结构、颜色等具有多种不同之变化,加以开花时有朝向太阳之习性,可谓多彩多姿,因此除油用及食用作物外,亦为一最佳景观绿肥作物,宜多加推广利用。<br/><br/><br/>名称:非洲菊<br/><br/> 非洲菊科属: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br/><br/> 非洲菊英文名:Gerbera jamesonii Bolus<br/><br/> 非洲菊原产南非,为菊科宿根草本植物。非洲菊花径较大(8厘米-10厘米),花色丰富,四季常开,花期调控容易,我市现栽培面积逐年增多。非洲菊还能耐长途运输,切花供养时间长;每株一年可切取25-30枝切花,实为理想的切花花卉。是现代切花中的重要材料。花朵硕大,花色丰富,管理省工,在温暖地区能常年供应鲜切花。主要类型可分现代切花型和矮生栽培型,有白、粉、红、黄等各种花色。<br/><br/> 非洲菊综述<br/><br/> 非洲菊生物学特性<br/> 非洲菊系菊科扶郎花属,别名扶郎花、灯盏花等,是世界六大切花之一,原产南非,不耐寒,多年生草本植物。<br/> 全株被毛,叶基生,具长柄,短圆状,匙形。头状花序单生,花梗长,高出叶丛。花色很多,盛花期5-6月和9-10月,如栽培条件合适,全年均有花开。根据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每株每年可产30-70支花不等。瓶插寿命10天左右。<br/> 非洲菊根系较发达,主根系较长,不定根易形成。幼嫩的主根上常长有许多白色须根,随主根逐渐衰老,颜色变为棕褐色,须根能力也随之消失,衰老的主根体积也随之缩小,有向下牵引植株的能力,故称“收缩根”。<br/><br/> 非洲菊又名扶郎花,为菊科宿根草本。非洲菊花径较大(8厘米~10厘米),花色丰富,四季常开,花期调控容易,现切花栽培面积逐年增多,应用日渐广泛。非洲菊还能耐长途运输,切花供养时间长;如栽培方法得当,每株一年可切取30枝切花,实为理想的切花花卉。<br/> 生态习性和花期调节:非洲菊喜温暖、阳光充足和空气流通的环境。生长适温20℃~25℃,冬季适温12℃~15℃,低于10℃时则停止生长,属半耐寒性花卉,可忍受短期的0℃低温。在华南地区可作露地宿根花卉栽培;华东地区须覆盖越冬或在温室进行切花促成栽培。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忌粘重土壤,宜微酸性土壤,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但在碱性土中,叶片易产生缺症状。 <br/> 非洲菊的花期调控非常容易,只要保持室温在12℃以上,就可使植株不进入休眠,继续生长和开花。<br/> 品种:非洲菊的品种可分为三个类别:窄花瓣型、宽花瓣型和重瓣型。常见的有玛林:黄花重瓣;黛尔非:白花宽瓣;海力斯:朱红花宽瓣;卡门:深玫红花宽瓣;吉蒂:玫红花瓣、黑心。目前尤以黑心品种深受人们喜爱。<br/></p><p></p><p></p><p></p><p></p><p></p><p></p><p></p><p></p><p></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0:09:51编辑过] <p>3、虞美人(即所谓罂粟花)<br/><br/>名称:虞美人<br/><br/> 学名:Papaver rhoeas<br/><br/> 别名:丽春花<br/><br/> 科属:罂粟科、罂粟属<br/><br/> 原产欧洲及亚洲,北美也有广泛分布。<br/><br/> 1-2年生草本花卉,茎直立,株高40-80厘米,全株被绒毛。叶长椭圆形,不整齐羽裂,互生。花单生,有长梗,含苞时下垂,开花后花朵向上,萼片2枚具刺毛,花瓣4片,圆形,花色有纯白、紫红、粉红、红、玫红等色,有时具斑点。果实圆球形,种子多数,花期5-6月。<br/><br/> 喜阳光及通风良好的环境。耐寒。具直根,不耐移植。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br/><br/> 同属种约有100种左右,常见栽培观赏的有:东方罂粟,多年生草本花卉。花有红、粉红、白、紫等色。冰岛罂粟p.nudicaule,多年生草本花卉。丛生型。花由叶丛中部抽生,花黄色,夏季开花。原产北极。<br/><br/> 虞美人花瓣质薄,是一种潇洒美丽的草本花卉。</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0:18:25编辑过] <p>4、风铃花</p><p></p><p></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0:20:09编辑过] <p>5、醉蝶花/凤蝶草</p><p></p><p></p><p></p><p></p><p></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0:22:48编辑过] <p>6、自由钟 毛地黄 </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19:53:31编辑过] <p>7、柠檬花</p><p></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20:03:54编辑过] <p>8、报春花<br/></p><p></p><p></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20:05:08编辑过] <p>9、万寿菊 </p><p></p><p></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20:06:09编辑过] <p>10、牡丹/芍药</p><p></p><p></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20:06:59编辑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