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登录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返回首页

arzhu1963的个人空间 http://bbs.21manager.com.cn/?36287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十三陵神路

已有 331 次阅读2012-5-12 20:11 |

十三陵神路

  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距今已五百多年,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二年被列为世界之最。

  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象生,龙凤门等组成。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始建于明正统初年,明嘉靖十九年(1540)完成。现除桥涵建筑已残坏外,其他墓仪设施保存较好。1989年至1995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神道先后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保护性工程及环境整治工程。

 

石牌坊,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石制牌坊,全部是仿木结构,共五间六柱十一楼。

  大红门,制如宫门,两侧各有下马碑一座,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长陵神功圣德碑亭,内竖碑一座,龙首龟缺,高8.1米,碑阳刻明仁宗朱高炽撰写的碑文,三千馀字,碑阴刻清高宗乾隆哀明陵三十韵,碑东侧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御制诗,西侧是清仁宗嘉庆九年的御制文。

  碑亭四角,各有汉白玉华表一座,表顶各有异兽一尊,面南者称望君出。面北者称望君归。每座华表上共刻有四十一条龙。

碑亭北依次排列大型石雕。有望柱二尊,坐立狮二对,坐立獬豸二对,立卧骆驼二对,立卧麟麟二对,立卧马二对,持瓜盔甲将军二对,朝衣冠文臣像二对,朝衣冠勋臣像二对,北接三门六柱式的棂星门,也称火焰牌坊,俗称龙凤门。

石像生

从长陵神功圣德碑亭往北的800余米的区域内,矗立着12对石兽和6对石人。据史料记载,陵墓石刻在西周时就已出现,但汉之前遗留下的实物不多。汉以后逐步大量出现,盛于唐,清代衰落。这些石兽、石人在古代称作石仪卫,明朝以后称石像生。封建帝王崇奉事死如事生的礼念,认为人死以后,在阴间仍需要阳间的一切,诸如衣、食、住、行等等。因而在陵园的建置上,必须再现生前的生活场景。所以在陵园的神道两侧树起石人和石兽,展示出帝王驾前的威仪,取形状如生之义。

十三陵石像生设置基本沿用明孝陵制度,不同之处是将石望柱由石像生的中间移到石像生的最前端,并增加了四功臣像。其排列顺序是石望柱、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武将、文臣和功臣。石兽和石人均相对排列于神道两侧。

狮子、骆驼、象、马四种动物,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它们或生性凶猛,或性情温顺,或象征吉祥,或伴人左右。而獬豸、麒麟则是传说中的神兽。

石兽之后为石人——将军、文臣和功臣。石人,又称翁仲。相传,秦代有位大将名叫阮翁仲。他身高力大,驻守边疆。因其防范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纪念他,就在咸阳宫的司马门外,为他铸了铜像。后来,人们就把守护庙宇、陵墓的石像、铜像统称为翁仲

十三陵神道上这六组石人,雕刻精细,神态逼真。将军头戴凤翅盔,身着铠甲,威风凛凛,一派虎威;文臣和功臣身着朝服,头戴七梁冠,手持朝笏,神态肃穆。

十三陵神道上的石像生,均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其中最大的石象,包括基座,体积近30立方米。

 

  象生造型生勤,雕工精细,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债值。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Archiver|栖息谷 ( 京ICP备16026893号 )

GMT+8, 2024-5-5 04: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Copyright © 2008-2013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