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大学》的内圣外王之道

[复制链接] 30
回复
848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2-21 08: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一曰“大人之学”,二曰为政之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成年之人,要在社会上立足,需要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二是指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光辉而伟大的人格,他们修己安人,砺炼内圣外王之道,终成轰轰烈烈的事业。这两种含义具有以一贯之的主题思想,就是修身。所以《大学》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第一要务。

  1.《大学》之道——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宋儒称作“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理论思想。三纲领和八条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根本方法。“内圣”意即“内求于己”,也就是“八条目”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表示“外用于世”,指的是“八条目”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准确表达了“内圣外王”的精义所在。

  2.“三大纲领”——修身的基本原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其意义简释如下:

  (1)明德——彰显善良,行善避恶

  任何人都禀受于天,都有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明明德”是肯定人类具有灵明的德性,每个人都有责任自觉地加以彰明。人之行善避恶,是内在向善本性的需求,应该自觉地予以肯定和发扬。

  (2)亲民——助己助人,日新又新

  在自己向善的同时,还要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亲”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无时无刻都行进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向善、日新其德,才可以永远做个新人。

  (3)至善——身心和谐,物我统一

  至善即合理。是指人的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到与自然与事物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境界。“明明德”和“亲民”的最终方向是“止于至善”,这也是每一个心态修炼的人所追求的最终期许。

  3.“八大条目”——修身的方法步骤

  “八条目”是《大学》所说的修养方法,它是有顺序的、相互为条件的序列。每一个条目,都以前一个条目为条件,而它们本身都是以“修身”为根本,前四条是“修身”的方法,后四条是“修身”的必然社会结果。

  《大学》是如此论述“八条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意义简释如下:

  (1)格物——调查研究

  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实事求是,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发现规律,明辩道理。

  (2)致知——认清本质

  就是探究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规律性。透过表面现象清晰事物本来的是非、美丑、善恶,而不是人云亦云,浅尝辄止。

  (3)诚意——意念诚实

  发自于内心,不矫饰,不做作,不欺人,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

  (4)正心——动机纯正

  就是要除去各种不良的情绪和邪念,不为诱惑所动,保持心灵的安详。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心正自然不怕影子歪”。

  (5)修身——提高修养

  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陋习,才能为别人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6)齐家——经营家庭

  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他人。一个家庭后院经常起火的人哪有能力哪有精力去治理企业和国家呢?

  (7)治国——以德治国

  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领导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8)平天下——天下太平

  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领导者只有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公,以德为本,才能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

  《大学》的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总纲领,造就了后代儒家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即“内圣”与“外王”之道。

  4.心安理得的“六大过程”——科学决策与心理修炼的程序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意义简释如下:

  (1)知止——明确原则,理清期许

  “止”指“归宿”、“立场”。“知止”即对价值观、目标、归宿和自己的原则立场有明确了解。

  (2)有定——站稳立场,坚定不移

  “定”是定向。朱子《大学章句》解“定”字说:“知之,则有定向”。“定”字应指坚定不移。“知止而后有定”意思是说,能对目标有明确的了解,然后方能坚守不移。

  (3)能静——动机纯正,心不妄动

  “静”是静心。朱子《大学章句》释“静”字说:“静,谓心不妄动”。《论语》也说:“仁者静”。道教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4)能安——身心安详,从容有度

  “安”是随处而安稳。朱子《大学章句》释“安”字为“安,谓随处而安”。意思是安心自然。

  (5)能虑——思虑周到,驱除偏见

  “虑”是思考精审。朱子《大学章句》释“虑”字为“虑,谓处事精详”,思考深刻周密。

  (6)能得——合理选择,心安理得

  “得”有完成、达成的意思,指最后得到科学合理的答案。朱子《大学章句》释“得”字为:“得,谓得其所止”。

  5.“慎独”——自我修炼的最高境界

  何谓“慎独”?《大学》解释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所要表明的是在闲居独处、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更要谨慎地反省自我,进行实践性道德修为,因为诚与不诚、欺与不欺,虽发于内心,但必然会表现出来。

  刘少奇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现在对“慎独”的一般解释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后世大儒对“慎独”都是非常看重的,明代王阳明、清代曾国藩等都对此有过精辟的见解。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关系中,“慎独”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道德要求和人生修养原则。

  对于儒家的修身学问,梁启超先生有着高度而精确的概括:“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综观《大学》一书,寥寥几百个字,却以简练而内涵丰富的语言涵盖了早期儒家人学思想的精神内涵,揭示了儒家理想人格修炼的一般过程。“三大纲领”引导人们注重修炼目标,指出了人类向善的方向;“八大条目”给出了人们日常修炼自身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八大条目”的内容是一个由内到外、相互关联、不能任意颠倒的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穷尽内圣外王之道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以“格物”作为起点,以“平天下”作为归宿,这对于倡导人们重视自身的修为,在自省、自警、自律、自强的修炼中,重塑道德人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职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个人品格和能力的竞争,也就是职业人士个性品牌的竞争。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而品格则必须经过伴随终生的个人修炼方能至真至美至善。职业人只有内修品格,外练能力,内外兼修,知行合一,才能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才能达成经天纬地的事业。

沙发
发表于 2006-12-21 10:38:2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要充分肯定楼主的分享!![em07]

以下咱们来点学术之争,希望只争谁对谁错,不争谁好谁坏,嘿嘿![em05]

前两天我在家园给一叫“刘百功”的轻拍了一砖,他拿“论语”往培训师身上套,我给他拍砖部分内容如下:

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告诉我们,有几块“口香糖”,被无数的人反反复复在嘴里嚼了两千多年,从中人们可以嚼出的味道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只受你我想象力的限制。

《论语》就是其中这样一块“口香糖”,你可以拿它讲修身,你可以拿它讲人际关系,你还可以拿它讲品质管理,你还可以拿它讲营销,这不,刘百功老师又拿它往培训师的身上套。

拿所谓《论语》来说事,和那些那《老子》、《易经》、《孙子兵法》等东东说事的一样,已经毫无新意了。所有拿这些“口香糖”说事的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结论”都是现代的、现成的,这些“结论”的可靠性是建立在现代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其可靠性与那些“口香糖”没有任何实质的、逻辑的关系。

现在回到楼主的贴子,说实话,楼主虽花了心血,但贴子的内容还是落入了“口香糖”的俗套。咱们随便拿几条来看看。

就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吧。

“修身”,说来说去,儒家的“修身”就是承认君君臣臣的关系,就是让人温良恭俭让地装孙子,可现代社会更强调平等、自由,更强调公民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对于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奋力抗争就是他们的修身,拿回工钱才能齐家。

又说到“齐家”了。儒家的“齐家”是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核心的,可是如今的社会都讲平等了,于是有人就说了“齐家”要与时俱进,要去其所谓糟粕,存其所谓精华。其实。那些所谓糟粕和所谓精华本来就是死死纠缠在一起的,怎能分得开?如果去了糟粕,和儒家整体大杂荟一样,那所谓“齐家”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再说“治国”和“平天下”,我们的老祖宗喊“治国”,喊“平天下”喊了两千多年,喊到最后,还是人家欧洲人最先发现了美洲大陆,还是人家欧洲人最先完成了环球航行,还是人家苏联人最先把人送上太空,还是人家美国人最先上了月球。

再说老百姓吧,也就是过日子,“治国”、“平天下”这些东东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责任,那是政治家的责任。

前些日子看过央视的“大国崛起”,看到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早期大国,平着对追求财富的朴素野心,真正实现了“治国”和“平天下”,感觉那些人活得很真实、很洒脱,比同时代我们那些空喊道德高调的祖先要活得精彩许多。

楼主文中还提到了“格物”一词,大师李敖为“格物”一词做过统计,2000多年来,中国古书中对这一词就有超过70多种解释!

所以,还是李敖大师说的好,儒家这些东东,只具有博物馆收藏及研究价值,和恐龙化石一样,要说保护也仅仅是放到博物里去保护,要说研究,也仅仅是放到博物馆里去研究,对我们当今大生活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那天到广州的购书中心,看到了古希腊欧几里德写的《几何原本》的翻译本,看了一下,真是太惊讶了,原来我们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里讲的几何学原理都在这里,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含糊的解释。同样是2000多年前的人,古希腊写成《几何原本》的欧几里德会比孔子离我更近,因为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里所揭示的原理直到今天还在深深深地影响着我周围的客观世界。

板凳
发表于 2006-12-21 11:21:11 | 只看该作者

2楼的朋友看法有道理,但是好象有些偏颇了.刚好昨天晚上,我才把中庸读完,说来惭愧,都快研究生毕业了,才把中国的"四书"读完,在家园里说出来,实在有些脸红。这几本书,越发感觉老祖宗的文化博大精深,理解了一点当年才子纪小兰为何只编书而不写书的话“道理已经被古人说完了”。我觉得现在的一些所谓的理论在经典中都可以找到注解与影子,而且说的比现在好要深刻。

仅在此引用几句,足可以管中窥豹:

中庸言“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开始是隐忍的,不为人所知,而日见彰显其人格魅力,小人却开始就张扬,起初色彩艳丽,而后却日渐消亡),感觉这句话对我们如何与人打交道,识人、选人都有启发。

再如论语中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临事而惧,如谋而成者”,我理解这个意思是我们平时要积累专业素养,谦虚好象无为,但是站起来可以能说,写起来可以用,做起事情来有效果。行云流水般的洒脱与自由。

再比如”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对于我们如何处理与女朋友的关系、与一些小人的关系不无裨益:((

大学里的”为人君,止与仁,为人臣,止与敬,为人子,止与孝,……“,告戒我们作个领导或部下就要有那个样子,所谓在其位某其职,敬业,爱业。尤其是保持天伦之乐更有莫大意义,说大一点,也有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哈哈。

4
发表于 2006-12-21 11:22:02 | 只看该作者

2楼的朋友看法有道理,但是好象有些偏颇了.刚好昨天晚上,我才把中庸读完,说来惭愧,都快研究生毕业了,才把中国的"四书"读完,在家园里说出来,实在有些脸红。这几本书,越发感觉老祖宗的文化博大精深,理解了一点当年才子纪小兰为何只编书而不写书的话“道理已经被古人说完了”。我觉得现在的一些所谓的理论在经典中都可以找到注解与影子,而且说的比现在好要深刻。

仅在此引用几句,足可以管中窥豹:

中庸言“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开始是隐忍的,不为人所知,而日见彰显其人格魅力,小人却开始就张扬,起初色彩艳丽,而后却日渐消亡),感觉这句话对我们如何与人打交道,识人、选人都有启发。

再如论语中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临事而惧,如谋而成者”,我理解这个意思是我们平时要积累专业素养,谦虚好象无为,但是站起来可以能说,写起来可以用,做起事情来有效果。行云流水般的洒脱与自由。

再比如”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对于我们如何处理与女朋友的关系、与一些小人的关系不无裨益:((

大学里的”为人君,止与仁,为人臣,止与敬,为人子,止与孝,……“,告戒我们作个领导或部下就要有那个样子,所谓在其位某其职,敬业,爱业。尤其是保持天伦之乐更有莫大意义,说大一点,也有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哈哈。

5
发表于 2006-12-21 11:35:11 | 只看该作者
不客气地说,儒家就是奴役老百姓的糖衣,法家才是社会契约的根基,上不德,要民德,奈何得?法有偏,争自生,或毁或修,皆有善。现代社会只有真正地有公平的法制,才有不断优化的进步,所订定的法制才真正是民生民福的大同!道德约束了不通的“君子”,管不了精明的“小人”,导致逆向淘汰,社会从此不明不正,哪来福瑞!
6
发表于 2006-12-21 11:45:45 | 只看该作者

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第三重,看山还是山。

zhenjieson兄在第三重,于加朋兄在第二重,被于加朋兄批判的那种思想在第一重。

鉴定完毕,嘿嘿。

7
发表于 2006-12-21 12:03:5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hlhqy在2006-12-21 11:35:11的发言:
不客气地说,儒家就是奴役老百姓的糖衣,法家才是社会契约的根基,上不德,要民德,奈何得?法有偏,争自生,或毁或修,皆有善。现代社会只有真正地有公平的法制,才有不断优化的进步,所订定的法制才真正是民生民福的大同!道德约束了不通的“君子”,管不了精明的“小人”,导致逆向淘汰,社会从此不明不正,哪来福瑞!

    很有思想,很有见地!
8
发表于 2006-12-21 12:05:5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umanman在2006-12-21 11:22:02的发言:

2楼的朋友看法有道理,但是好象有些偏颇了.刚好昨天晚上,我才把中庸读完,说来惭愧,都快研究生毕业了,才把中国的"四书"读完,在家园里说出来,实在有些脸红。

     把你的毕业论文写好,就无需脸红!嘿嘿!

[em05][em05][em05]
9
发表于 2006-12-21 13:31:51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的理解都可以不一样,难道二楼的理解就是对的~

只要能从书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就可以了!

还有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你说民工,那我说如果学生都格物致知,那又怎样?

一种理论是不能解释所有东西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1 13:35:27编辑过]
10
发表于 2006-12-21 18:59:54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我到不觉得没有读过四书五经有什么需要脸红的。

我个人认为,读什么书要看个人喜好(考试类除外),喜欢就读,不喜欢就不读。觉得好,又想看,就读度。要是光觉得好,但不想看,那就算了。庄子说,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崖,以有崖之生,追无崖之学,殆也。所以,也就那么回事了。而且,我估计也不会有人觉得自己读过四书五经就比别人高一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