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经意间看到央视的两档栏目,一个是“赢在中国”,另一个是“我的长征”。有人说“我的长征”像“集体自虐秀”,也有人断言“赢在中国”不过是“奔着钱去的游戏”!参与者们却说:自己一直是仅仅走在长征或创业的路上。
fficeffice" />
的确,对我们这些没有积蓄的年轻人来说,最富有的就是对未来的梦想和不怕挫折的激情。“赢在中国”搭建了一个让创业者展示自己的舞台,参与其中,有着一种基于实际操作的创业感,这正契合当今这个创业的年代。正如“赢在中国”的主题歌词所写,“那一天,我们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强。在路上,我用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温暖我的人。”这首歌撩起我内心那根不安分的琴弦,深深震撼了我。
这些的比赛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找到差距,并从中得到许多鼓励和启发。当我从心态上调整了自己,淡化了得失,人就变得轻松和自信了。的确,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草根阶层,没有雄厚的背景和特殊的关系,但节目让我们明白,竞争不会因为你的起点低而特别关照你,也不会因为你的阶层低下而不给你机会。
为什么参加“赢在中国”?许怀哲说:很多创业者做了评委了,很多低调不愿出头的创业者没有参与,很多已经获得成功的创业者不屑参与,多的是在路上的希望表现自己的创业者。“我们不缺乏能力,我们不缺乏自信,我们不缺乏梦想,我们只缺乏机会。‘赢在中国’正给我们机会。”
在“赢在中国”的路上,我们看到了每一次激烈的模拟商战,把比肩作战的伙伴一下子变成竞争的对手,每一个对手都很强大,评委一票就可以轻松将他们否决掉。而选手们正在这种残酷的淘汰赛中,得到历练,变得淡定自如、轻松自信。
在12进5的比赛中,第一位遭淘汰的选手黄加阳这样总结原因:“昔日的合作伙伴,立刻就要变成对手,我还不具备这种迅速转变心态的能力。另外,否定自己总要比否定别人容易,这并非是自信心的问题,而只是我的做事方式。当团队取得好成绩时,功劳是集体的。但当团队失利时,我会找自己身上的原因。选择PK自己,我相信这并非最好的方式,但我真的很难立刻改变自己,所以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在他的身上,我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当面临这样的局面时,我会做出何种选择?会像他那样选择PK自己吗?我想会的。
面对加阳的出局,队员都表现出一致的惋惜。加阳其实已经突破了很多,他是一个技术型的CEO,从来没有销售经验,但在卖保险的环节,他卖出了第一单,大大鼓舞了士气。加阳的不足更多是经济心态方面的迅速转变能力和对商业的深刻理解。商战的意义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资源使企业生存下来。加阳有抗击压力的能力,会一直坚持下去。就像他在离开比赛现场说的,“我在创业,我会成功。”
无疑,无论是走在长征的路上,还是走在创业的路上;也无论是纯粹精神层面的追求,还是极其务实的模拟商战PK……这两个不同的群体表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同一特质——勇敢挑战自己,勇敢超越自己,勇敢否定自己,勇敢净化自己——“困难无其数,从来没动摇。”这种忘情投入、炼狱式的历程带给我们心灵真实巨大的震撼美。在这个浮华的年代,他们以真诚的生活态度,挑战世俗,挑战平庸;在这个多元价值碰撞的社会,他们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超越了时下日渐趋同、越来越财富化的成功标准。
很巧,“在路上”的几位作者都是我最敬佩的企业家:柳传志、张瑞敏、马云和牛根生。他们用一点一滴的泪水和辛酸谱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无论是联想,海尔,还是阿里巴巴,蒙牛,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他们坚强的人格,面对困难的决心,挑战未来的自信,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国新生企业家。最可贵的是他们在成功面前的坦然,在财富面前的超然,在责任面前的屹然,这已远远超越了当代许多优秀企业家。他们是参与者的楷模,更是中国的骄傲!
长征行走上的董峰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每颗用心用命叩问的头颅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如果答案已经标准化了,又何必再路上?长征永远不死,领略它的灵魂用一生。”他们已经用“炼狱式”的“在路上”给心存疑惑的人们作了回应。我们还在犹豫什么呢?
夜已经很深,控制不住我舞动的思维,在惠州的宾馆里面写下,与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