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灰灰 - 

[HR天地] 本地化绩效管理实践手记(灰灰原创)

  [复制链接] 188
回复
407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第一章  重新认识绩效管理——实践观点
n 水库模型——绩效与考核的区别
n 圈理论——绩效与管理的内在联系
n 猎狗的故事——绩效管理与激励思想的演变
n 商鞅变法——绩效管理如何帮助组织变革
n 养鱼塘模型——准确定位绩效管理作用的框架
n 取经模型——从价值链的角度认识绩效管理
n 异曲同工——其他不叫绩效管理的方法

第二章  绩效管理实践的角色变化——过程角度
n 从跑龙套的统计开始——发表格、催电话、算分数、发奖金
n 打样的小裁缝——写制度、做表格、画流程
n 讨思路——3P和三个来源之类
n Know-where——网络帖子
n 惯用的过渡办法——360度评估
n 生搬硬套——抄袭KPI
n 万能钥匙——SMART万岁
n 回归计划——实现PDCA循环
n 一劳永逸——建立指标库
n 拜卡主义——平衡记分卡的崇拜
n 电子化——E-HR选型
n 传教——绩效培训
n 顾问——咨询项目
n 流程和信息化——变革的过程

第三章  绩效管理实施的不同思路——方法论
n 自力更生
n 完全依赖咨询公司
n 顾问式咨询项目
n 内部咨询项目

第四章  再谈绩效管理实践的贡献——作用的争论
n 万能论和无用论
n 条件论——九宫图提供的视野

第五章  本地化思路的提出——种玉米理论
n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实施的限制和条件
n 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n 决定实施成败的四个因素:种子、土地、农夫、天气
n 医疗的过程:诊断、处方、服药、复诊

第六章  本地化360度绩效考核项目——与KPI无关的案例
n 问题的提出
n 方案的设计
n 表格的设计
n 操作过程
n 结果的应用

第七章  小样工技能工资试点——针对一个岗位人群设计的KPI项目
n 问题的提出
n 方案的设计
n 表格的设计
n 推广
n 数据采集的过程
n 数据分析
n 结果的应用

第八章  分毛车间的KPI项目试点——针对一个车间人群设计的KPI项目
n 项目背景:油毛事件
n 项目组和项目进度表
n 探索的过程:面谈和现场指导的结合
n 表格的设计
n 方案的构思
n 数据的采集过程
n 试点数据汇报
n 结果的应用

第九章  包含公司、部门和岗位三级的整体KPI项目——一种铺面的做法
n 项目背景
n 项目组和项目进度表
n 公司绩效协议的设计
n 部门绩效协议的设计
n 岗位绩效协议的设计
n 推广的过程:培训和指导
n 数据采集的过程:变通的做法
n 考核结果:一种勉强收尾的结果

第十章  超级女工与劳动竞赛——一种变相的做法
n 项目背景
n 项目设计
n 促销和推广
n 现场比赛
n 结果:与荣誉体系的衔接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部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推进——一种纵深打井的做法(重点推荐)
n 项目背景描述
n 项目进度表
n 绩效协议的设计与解读(折叠)
n 基于EXCEL的数据采集系统
n X+Y+Z的激励模型
n 数据分析和运用

第十二章 跟单员激励方案——一个失败的案例
n 问题的提出
n 方案的设计
n 实施的过程
n 实施的结果
n 分析

第十三章 绩效管理之道——它山之石
n 从ERP实施方法论角度谈绩效管理
n 从BPR实施方法论角度谈绩效管理
n 从MBO实施方法论角度谈绩效管理

附录:
1、 绩效管理演义
2、 早期探索的道路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绩效管理实践的角色变化——过程角度

我是一个演员。——周星驰
    
有人说,人生如戏。工作和生活无处不在演戏。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有人很投入,就会有很多酸甜苦辣,这些味道综合起来,产生复杂的感受,叫做体验。有人不投入,体验就比较苍白。
成长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层次的提高和技能的增加。前者好比下棋,后者好比习武。围棋从新手成长为专家,以分段作为衡量的尺度。入门以前没有段,只有级,大概从9级到1级,水平逐步提高;入门后从一段开始到九段,水平逐步提高。
武功包括十八般武艺。从拳脚到刀、枪、棍、锤、鞭等,一共18样。武艺种类的增加,意味着技能的增加。
绩效管理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在较长时间里从事绩效管理,就会发现绩效管理实践如同爬山,在山脚、山腰、山顶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同的。所谓人生三个境界:“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在这一章里,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大伙一起探讨一下绩效管理实践的过程和角色变换。

第一节 从跑龙套的统计开始——发表格、催电话、算分数、算奖金

    2002年的时候,我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我到了一个电源公司,具体在人力资源部,公司给我一个头衔叫经理助理,岗位其实是做绩效管理。
前面三个月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发绩效考核的表格、到周期结束的时候打电话催各部门交表格、然后用EXCEL计算考核分数,最终把绩效奖金算出来做成汇总表。
那是一个小角色,就象跑龙套。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个阶段。不过那个时候因为武功不高,还是属于初入江湖,一切都需要学习,所以压力也是很大的。EXCEL的很多技术也是在那个时候积累的,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对细节的注意也是这个时候养成的。与别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想起电影里,小和尚一般都是先扫地,挑水,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节 打样的小裁缝——写制度、做表格、画流程

     大约到第四个月,我就换了第二个角色,开始要修订绩效管理手册,其中就包括写制度、设计表格、画流程图。这时候的工作不能叫独立设计,只能是依样画葫芦,好比小裁缝,只能打样,不会设计。
写制度的总结:
做表格的总结:
    画流程的总结:

第三节 讨思路——3P和三个来源之类

大约到第六个月,我开始进入第三个角色,就是设计师。这个阶段,开始要向公司提交建议报告,建议绩效管理应该怎么做。这个方面一般包括三个基本问题:公司绩效考核怎么做?部门绩效考核怎么做?个体绩效考核怎么做?
因为那时候市面上的专业书还不多,接触的其他公司的一手资料更少,参加外头的培训也比较少,所以有关绩效管理的思路是很贫瘠的。这时候,你会感到压力非常的大。因为你开始要独挡一面了。提不出好的思路,好象就没有退路了一样。
那时候最困惑的,最焦虑的莫过于没有思路。思路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就是你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做的套路。我们对于绩效考核怎么做的回答后来统一为3P和三个来源。

第四节 Know-where——网络帖子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是知识。可以叫做know-what。
毕业参加工作,领导和同事教给我我们的是技能。就是know-how。
后来工作久了,开始接触网络,发现了另外一个途径,know-where。你只要知道东西在哪里,就OK了。
做方案并不需要原始的创造。很多都是先COPY,在裁剪,根据领导意见,再修改。这就是真相。所以发现一些专业的网站,有空就去下载有用的资料,研读,分类存档,要用的时候去复制,就是这个阶段积累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真相。

第五节 惯用的过度办法——360度评估

我们形容一个人水平还不高的时候,通常叫他三脚猫。就象小厨师做菜,高难度的菜做不好,就推脱说材料买不到之类,然后就给你上一道预先准备的冷菜。
绩效管理也是这样。挺难的。我们对这个领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对里面的道道早期是摸不到门道的。所以只好找个借口,360度就是这样一道好看但不好吃的菜。
我们的借口就是公司缺少目标管理和职位分析这两个基础。这个借口是书上看来的,至少武欣写书里就有过。当时为找到这样一个挡箭牌而窃喜不已。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节 生搬硬套——抄袭KPI

360度总是会用完的,就象你打拳总不能老用白鹤亮翅。你总还得来个黑虎掏心什么的招数。所以KPI就是这个阶段的招牌菜。不过因为技术不过关,作出来的菜往往是半生不熟的。虽然顾客未必觉得好吃,但是小厨师自己坚持按菜谱出菜。而且觉得很有道理。
这时候的后盾是买了N多的书。书的用途就是可以先COPY。一边罗列尽可能多的KPI,一边怯怯地等着别人去修改。有些KPI是滥竽充数。好比南郭先生。

第七节 万能钥匙——SMART万岁

    一把钥匙一把锁。但是人总是企图一劳永逸,希望找到一把万能钥匙来解决一切问题。当量化困惑KPI时,终于有人提出了“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细化”这样的口号,真的是全国HR的救星。所以当时我们从KPI转移人们的视线到了绩效目标,开始与目标管理结合起来,而绩效管理的技术就体现为你懂不懂SMART,你会不会帮助业务部门在你的指导下制定绩效目标,而这个类似马克思主义一样的东西就是SMART原则。


第八节 回归计划——实现PDCA循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就象垃圾一样被人们唾弃了。计划两字等同于传统和落后。可是神奇的上,计划在绩效管理当中却得到了复活。
我们那时候开始神气的问别人,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在哪里?就是单一的考核环节还是有计划、实施、考核、反馈四个环节组成的一个环。而且内心特别希望人家的公司是属于单一考核的阶段,那我们就可以给他下套了。

第九节 一劳永逸——建立指标库

    当PDCA的循环勉强做起来后,令人头疼的还是KPI的问题。HR发现各部门和岗位的目标如果多数以来工作计划,结果是考核与公司要实现的真实的目标联系很弱。于是又要回头来发现各部门,各岗位的KPI,于是建立一个分层分类的指标库的想法就诞生了。

第十节 拜卡主义——平衡记分卡的崇拜

当KPI被CPI替代,当KPI仅仅来源于职位说明书的岗位职责时,HR开始被职责绩效管理没有战略性。而这个正是HR最不愿意听到的。因为战略是HR把自己能够拔高的唯一途径。所以,平衡记分卡成为美国人引入中国最好的救星了。流行就象感冒一样。HR提到平衡记分卡就象亲兄弟一样亲切。

第十一节 电子化——E-HR选型

    自动化是人类的一种梦想,而且对它天生具有盲目崇拜的倾向。在电脑里实现绩效管理的PDCA循环,减少绩效考核带来的纸张的浪费,成为HR提出电子化的重要理由。于是我们又有事情好做了。

第十二节 传教——绩效培训

    当该做的技术都忙过以后,HR就开始回到另外一个方向,怎么让别人学会这套东西。于是绩效管理的思想、技术、操作就成为培训的内容。象传教士一样四处去布道。


第十三节 顾问——咨询项目

    培训有时候会弄点花拳绣腿。可是当你真的想运用绩效管理这把刀的时候,你就开始扮演另外一个更高的角色,做顾问,而且在公司内部做咨询项目。这个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开始与业务融合起来。你会发现很多道的东西。

第十四节 流程和信息化——变革的过程

绩效管理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公司开始提出了另外的口号,这些口号离HR有些远,让我们心慌而且觉得弱小。
所幸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部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推进——一种纵深打井的做法

三十六计,走为上。——《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有一计,叫走为上。这个方法不是逃跑的意思,而是叫你运动。这时早期的游击的思想。在民营企业做HR,很多时候也是在打游击,所以方法上不得不灵活多变。
HR一般喜欢追求建立庞大的绩效管理体系。体系与系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英文都是system,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施思路。
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路是广泛铺面。比如高层、中层、基层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行政等,3*6=18个区域,目标是建立分层分类的KPI体系。应了一句话,广种薄收。铺面,如果基础较差,又想短平快的话,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绩效管理系统的思路是纵深打井。关键是要转起来。这个系统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子系统:1、关键绩效指标;2、目标值;3、规则;4、数据采集系统;5、激励方案。这是本地化的深入应用。这种方法建议在一开始就充分考虑种子、土地、农夫、天气等多个因素,同时象医生一样有诊断、处方、服药、复诊的具体过程,将营销思想不断地向员工渗透,最终实现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这一章里,我将详细地为大伙介绍我的具体做法和总结。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将包括五个子系统甚至更多:指标系统、目标值系统、规则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激励系统。(培训系统)。

第一节 项目进度表

兵书常说:“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对事情的发展能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做事情同样如此。所以做项目进度表是很重要的一个习惯,也是一个技术。
(见表1)。
四步曲。

第二节  绩效协议的设计与解读(折叠)
第一部分:寻找方向。
a) 关键绩效领域(KPA),
b) 关键绩效指标(KPI),
c) 权重
第二部分:确定程度。
目标值
第三部分:描述规则。
1、 指标定义
2、 评价方法
3、 数据来源
4、 计分规则

第三节 用EXCEL设计数据采集系统
a) 订单和编码。
b) 要素
c) 链接
d) 表格的层次:原始报表,日报表,月报表,绩效考核分数

第四节 X+Y+Z的激励模型
1、 期望内与期望外。
2、 个人与团队
3、 固定与浮动

第五节 数据分析和应用
折线图,预警线。

项目成果汇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9: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灰灰在2006-7-29 12:03:54的发言:
谢谢木人支持。希望下半年陆陆续续能把它写完。。。。。

谢谢鼓励喔。。。。继续努力。。。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00: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的邮件地址utsourcing@sohu.com">outsourcing@sohu.com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00: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没出去玩。憋了半个晚上,把第五章先写了写。。这章是本地化的实施理论的提出和演进。以后章节都围绕这个理论来展开。希望大家提意见。灰灰


第五章 本地化思路的提出——种玉米理论

天时、地利、人和。——孙子兵法

国内的企业通常分为三类: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如果以地形比喻资源,这三类企业好比高地、平原和洼地。中国人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外资企业或国有企业进入民营企业,担任高管职位做变革的,被叫做空降兵。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冒险。先进的思想和做法,到了民营企业未必都能瓜熟蒂落。败走麦城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本人没有外资企业的背景。我是一个学院派,先在一个比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学习过渡,然后进入国有企业接受较系统的培养,再寻求个人成长的舞台进入民营企业这样的轨迹。选择了职业经理阶层中非常冒险的一种道路。
如果以鱼和水来比喻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之间的流动(跳槽),好象是江湖。鱼有淡水鱼和咸水鱼,水有小溪、湖泊、大河、大江、大海等状态。淡水鱼贸然进入咸水或咸水鱼贸然进入淡水,多数会死去。在淡水与咸水交汇之处,是混水,最终会产生一些混水鱼。这些混水鱼,一定是适应了本地的环境,改良了鱼个体的基因,得到存活机会。
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在民营企业摸爬滚打,最终存活下来的一些案例,总结成为经验。并以这些经验提炼出实施的理论,来指导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和因素。在管理领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唯一的真理,可能就是变通。
进入民营企业,特别是处于快速发展期和转型的家族企业,你会体验到非常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就象瀑布或气流,没有平滑的过渡,只有剧烈的震动和声响。
过去二十年,民营企业变革的主旋律是全球化和国际化。事实上,很多民营企业处于本地化(区域特点鲜明,如讲方言,排斥外地人,不尊重引进人才),需要的是中国化的过程(去掉区域特点,如讲普通话,能包容五湖四海的人,开始知道尊重引进人才,和谐),其次才有可能去谈国际化和全球化。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好比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我们不得不先考虑在民营企业做变革的限制和条件,以提高存活率为目标。绩效管理实践领域正面临同样的形势。

第一节 实施的限制和条件

俗话讲:“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先烧哪一把,怎么烧,决定着星星之火能否燎原。我们把第一把火叫切入点。我以在萧山一个大型羽绒工厂的切入和变革过程为例来说明。
一、 观念的问题
前面讲过,民营企业资源贫乏,好比洼地。这里的人群好比井底之蛙,习惯于坐井观天。以井的形状来定义天的形状,井方则天方,井圆则天圆。这与以往主旋律文章报道形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并不矛盾。我们讲到矛盾的另一方面,就象月亮的另一半总是有阴影。民营企业,人多嘴杂,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七大姑和八大姨,老丈人和小舅子,亲情关系盘根错节,非正式组织无处不在,小道消息无孔不入。
所谓“大道无形,大音稀声”。太先进的思想,在这里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就象工业文明,回归到农耕社会,很可能遭到唾弃的命运。你要把一个道理讲清楚,不得不入乡随俗,以白居易做诗先讲给老太婆听的通俗手法,走大众路线,博取群众支持。主旋律报道经常引用“当地群众拍手称快”或“老百姓奔走相告”是有道理的。
先进理想的被接受度,是民营企业实施变革的第一个限制。让乡亲们理解电动工具比镰刀快,是需要你不断地演示和讲解。所以,以本地群众为客户,让客户理解,需要你变通你的表达技能。
在民营企业里,创业时期,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绩效考核。老板说了算。唯一的观念就是生产队时期的工分、农村承包制时期的多劳多得、村委会的投票、分土地时的抓阄等土办法。某些人在早期国有企业里的年度考评、民主评议等印象。还有电视里看到的选秀节目,如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等。
二、 经验的问题
民营企业多数是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蓝领工人始终占绝大多数,白领工人占少数。好比一亩与三分地的关系。人多势众。经验往往以东风压倒西风的绝对优势,盖过理论的重要性。简单,快速,灵活,是比复杂、全面、系统更有市场,更能博取掌声的做法。
占据关键职位的人物,以家族成员为多,而且过去也从一线摸爬滚打,以经验丰富作为资本。对陆陆续续从社会招聘的人员,采取使用但不重用的手段,对突然引进的空降兵,采取隔离,冷漠或仇视的态度。
当过去的经验无法推动企业的发展,引入新鲜事物时,如何平衡经验与理论,一方面肯定经验的重要性,一方面让大家知道新工具和方法论的重要性,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
新的方法如何逐步克服经验和习惯,以及老员工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是民营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第二个限制。
三、 利益的问题
民营企业的变革和引入空降兵,很少是未雨绸缪。通常是出现了创业元老利益纷争和帮派林立,老板疲于应付,又束手无策。才想到借助外来势力,来化解矛盾并企图建立新的平衡。可是,利益一定有冲突的出现。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改革一定会有牺牲。就象谭嗣同自己知道,革命一定要流血。第一批加入民营企业做改革的往往没有好下场。
老板对空降兵的期望,一定有与人事变动、薪酬分配有关的要求。绩效管理的实施很可能在早期是利益分割的手段。改革派与被改革派的博弈,导致绩效管理实施处于风口浪尖而陷于失败。
这是在民营企业做绩效管理实施在政治方面的第三个限制。
四、 基础的问题
只要有业务,就会有流程。但是流程往往是粗放和自发的。公司不管大小,也一定会有制度,但是制度往往是粗放和随意的。游击队向正规部队的转变,出现的就是基础的缺乏。没有目标管理,没有职位分析,没有数据采集。而老板往往急功近利,要求短平快,又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量化,用数据说话,形成矛盾。
牵一发而动全身。单刀直入与全面治疗,剪不断理还乱。是在民营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第四个限制。
所以,在民营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限制,然后尽可能地去创造条件。铁人王进喜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施,就是在有条件情况下的实施。充分创造各种条件,才能提高存活率,包括项目和个人的存活机会。“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东风也要鼓吹。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00: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绩效管理实践故事:游击队的经验

 1-2月:切入。组建人力资源部,提交工作思路报告,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推荐会,提出“尊重差异,共同成长,建立基于差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3月: 破冰。组织公司中高层参加拓展训练,引起观念冲击,为第一阶段的改革铺垫,达到第一个高潮。
 4-6月:小试牛刀。组织小样工技能工资改革试点,让老板认识到管理创造效益。该项目被评为管理创新奖。羽毛检验中心主任因此得到提拔,建立了伙伴关系。种下第1个玉米。

4-7月:知难而进。组织第一阶段薪酬改革。陆陆续续完成市场、财务、行政、生产等系统的薪资调整。分阶段,有得失。种下第2个玉米.
 5-8月:动荡期。新旧势力对立,处理小范围罢工3次,出现人事地震,公司氛围紧张,部分新进人员被动离职。
 8-10月:出击。主持羽绒部KPI 项目,运用项目组和现场访谈,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与业务部门一起重点建立了分毛车间的岗位KPI,并有完整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帮助该部门经理缓解了上半年“油毛事件”等困扰,建立伙伴关系,HR在基层得到初步认同。该项目被评为管理创新奖(团体)。种下第3个玉米。
 8-9月:突破困境。因常务副总主导的5S改革失败,为帮助老板重振旗鼓,组织上半年360度绩效考核项目。考核结果有效区分了公司领导和中层经理的绩效表现,实现老板的预期。拉开下半年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体的改革的序幕。我总结了这个方案的实施经验并发表在网络上,开始形成“本地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思路。种下第4个玉米。因表现突出,开始列席公司经营班子会议。
 10月-12月:重拳出击。为化解360度考核产生的缺少量化数据的不足和压力,帮助老板进一步深化绩效管理,组织整体KPI 项目推进,包括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这个项目我们经历了建立绩效协议模板,讲解思路和操作技术,结合了面谈和培训的多种手段,多次变通。阶段性的成果是初步建立公司的绩效协议,10多个部门的绩效协议,各部门的岗位的绩效协议。因公司缺少管理基础配套,在数据采集环节存在不足。通过这个系列项目,暴露了公司很多问题,让老板认识到要从流程和信息化进行改革。回过头来反思这个项目,有点冒进,知其不可而为之。种下第5个玉米。
 1-12月:客串。扮演总裁助理角色,帮助总裁撰写总结性和思路性的重要讲话稿。05年共拟稿6份,形成总裁讲话汇编。
 12月:多样化。组织超级女工评选活动、员工家属慰问信、年度优秀员工评选。结合热点“超级女声”,针对女性车工群体推出“我有我的针功夫”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有横幅和海报,在年底营造一种气氛,也是向蓝领工人的促销,得到广泛认可。受董事长点名,起草员工家属慰问信并在春节前寄送到员工老家。年度优秀员工评选改变以往模式,设计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奖励项目,名称上有创新,如针对车工的金手指奖,针对质量检验的金啄木鸟奖等,得到广泛认同,初步建立公司荣誉体系。通过这些系列活动,我开始体会到如何从营销角度来做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有声有色的活动,改变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灰色面孔。种下第6个玉米。
 12月:猎头。与猎头公司合作成功,研发中心首席设计师到位,帮助老板再次启动国内家用纺织品市场的步伐。
 12月-1月:年终收尾。优秀评选具体实施、年终绩效考核具体实施、年终奖计算,量大,忙碌,断断续续。暴露出的问题:疲惫之师,人员断档。人力资源部一年来一直走在公司改革的前列,中间人员淘汰或离职3个,新进人员多为应届生,1个人只能当0.5个使用。核心岗位身兼数职,渐显疲惫。
 05年年终盘点:通过1年的探索,我总结了一个种玉米理论:工作好比种玉米,关键在于提高存活率。农夫的经验表明,玉米的存活率取决于四个因素:种子要好,土壤要好,农夫要勤快,气候要好。所以,一个方案能否存活,也取决于四个因素:方案要好,试点部门要好,人力资源部要多跟踪、辅导,公司整体氛围要正常。    
 1-2月:挫折。第二任常务副总主导流程改革,以此囊括一切。因对改革思路存在分歧,人力资源部受到很大压力,包括春节前的流程改革对KPI提出的要求,春节后的工人招聘。这段时间我们转入低谷。在这个期间,因为认识到05年与蓝领工人接触太少,我们在06年的人力资源部工作思路中,强化了营销角度的人力资源管理,区分了对蓝领和白领的营销策略,提出了“一亩三分地”的市场概念。(一亩指人数多的蓝领,三分地指人数少的白领)。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基于人员、基于工作、基于运营的三层次划分,防守、进攻、防守转进攻等差异化策略。
 3-4月:再次出击。到3月初,实践证明了常务副总的流程改革陷入僵局,没有实现对老板的承诺,也没有为公司带来好处。老板将人力资源部从常务副总的压力中剥离,重新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明确提出绩效考核成为公司级项目启动。我吸取了05年的经验和常务副总主导改革的教训,提出了放缓节奏,交叉推进和项目组集体指导的思路,得到老板的支持。我们的前面三个子项目是销售、采购和生产中心的岗位KPI。项目组包括了流程分析、信息化、人力资源、业务部门的人员。每个子项目周期1个月,但在前1个项目做到一半时开始启动后1个项目。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成功的。我们把国际销售中心作为重头戏,充分运用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和西方管理学的参与管理,“只有被认可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我们项目组的不同背景和专长得到了充分的互补,会议前的准备,会议中的讨论和演示,会议下的自发讨论和测算,让我们得到了中间过程的学习乐趣,很有成就感。采购中心因涉及到机制和人事上的变化,进展不如销售中心。生产中心因4月底的劳资纠纷事件,项目进展受阻。
 3-4月:插曲。为实现年初“一亩三分地”提到的向蓝领工人营销的目标,我们组织了2期新员工培训班(蓝领和白领各1期)、1期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班(管理心理学辅导,90人),使人力资源部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开始向生产中心渗透。
 5月:多事之秋。51期间发生罢工事件,公司以新来的生产副总(第二任常务副总被免职,淡出核心子公司)为主组织了专案组进行现场处理。罢工暴露了很多问题,公司各项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我们自上而下都进入了迷茫期。我用8个字来总结我对公司问题和出路的想法:“积重难返、壮士断腕”。现实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工厂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究竟应该怎么做?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又应该怎么做?
 6-7月:郁闷的时光。
 8月:胜利回城。结束上山下乡,历时19个月。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00: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决定实施成败的四个因素:种子、土壤、农夫和天气

读者朋友从我的工作手记《游击队管理》可以看到,前期的切入和几个项目,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等到无意间做了几个项目,做到360度绩效考核方案,才逐渐有了“本地化”的模糊概念,到年终时才总结了一个实施理论:种玉米理论。
综观存活下来的几个项目,有一些共同之处,就是充分考虑了几个方面地因素,我想起了小时候跟大人种玉米的经历,把它们比喻成种子、土壤、农夫和天气。工作好比种玉米,关键在于提高存活率。农夫的经验表明,玉米的存活率取决于四个因素:种子要好,土壤要好,农夫要勤快,气候要好。所以,一个方案能否存活,也取决于四个因素:方案要好,试点部门要好,人力资源部要多跟踪、辅导,公司整体氛围要正常。
难怪毛泽东要研究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也难怪老外把孙子兵法奉为商业圣经。孙子兵法讲“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是一种方法论,是系统观点。我无意间应用了这一点,并增加了一个因素,就是种子

1、本地化早期的提法,是区域化的意思。我深切体验到在民营企业做变革的艰难过程,归结于浙江民营企业在规模、人员方面与大企业的不同,提出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需要引入“本地化”的概念:就是把国内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与浙江本地企业的特点结合起来,走有自己特色的创新道路。职业经理就是将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管理咨询技术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有效”结合,实现管理创造效益。(《360度考核本地化案例》中人网)。
2、种玉米理论提出后,本地化的提法有了第二层含义,就是系统观点。种子、土壤、农夫和天气。在后来做国际贸易部的KPI项目时,又把系统观点进行了深化,提出了纵深打井的做法,总结了绩效管理系统与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同:指标、目标值、规则、数据采集、激励、推广6个子系统。这个比喻也可以演戏来做,一出戏的效果,取决于主持人,演员,剧本,观众,剧院,音响等很多因素。
3、本地化的第三层含义是回顾单个项目的过程总结出来的。我在2004年的时候就有了HR营销的概念:“CEO提出需求,HR设计产品和服务,直线经理为代理商,员工为终端用户的内部营销过程”。我开始把自己定位于内部顾问。咨询顾问好比医生。医疗是一个过程,包含了诊断、处方、服药、复诊的过程。本地化就是过程观点。
4、本地化的第四层含义是道、术、势的平衡,是一种武功观点。这个时候,早期区域化的色彩已经不存在,本地化理论不再仅仅适用民营企业。道指的是绩效管理的各种理论,术说的是各类操作表格和流程,势讲的是如何推动项目,实施变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做合适的事情。How to do,push (推动),是本地化的意义:势。项目进度表。争取高层支持,游说。
5、本地化的第五层含义是因果关系。在回到比较规范是股份制企业时,在做机修车间的KPI项目做演示推广时及杭州地区本地化绩效管理实践案例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了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因果关系决定了方案是否具有激励性。与日常管理(表单)结合,与ERP思想结合(EXCEL应用),数据采集和加工,考核分数,考核等级,奖励系数与奖励之间(各类回报:季度奖金,年度调薪,职位调整,劳动合同续签,培训机会等)的因果关系是否明确。
6、本地化的第六层含义是真正理解业务:企业运营的关系图。就象猎人与狗的故事揭示的,捉兔子是业务。
本地化绩效管理实践的思想是不断演进的。与时俱进。在以下章节,我将按照上述脉络,为大家提供演化出来的各种类型的项目。这些项目有与KPI无关的,比如360度考核怎么运用本地化思想来做,一个岗位有很多人群的KPI项目怎么运用本地化思想来做,多个岗位的KPI项目怎么来做,短平快的整体KPI项目,包括公司,部门和岗位的怎么来做,纵深打井追求成熟效果的KPI系统怎么来做。以及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新问题怎么来做。
请读者诸君耐心往下翻。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0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从跑龙套的统计开始——发表格、催电话、算分数、算奖金


新增:::管理有五大职能,其中一个是组织。什么是组织呢?就是要自己牵头,但要依靠别人来完成的工作。在操作层面,绩效考核的表格的填写也需要由员工与直接主管来做,而HR在这里的使命就是去催。经验表明,你面对的通常是三类人:甲会在时限提前给你表格,1/3;乙会在时限到来的最后时刻给你,1/3;丙总是在时限过后延迟给你,1/3。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你必须留出一定的余地,在规定的时候就把时限提前2天,而且集中炮火去盯丙们。
EXCEL的确是便利的管理工具。花点时间去研究每次操作中的技术,你会发现很多功能都是为大家设计的,只是处于隐藏状态。

第二节 打样的小裁缝——写制度、做表格、画流程

新增:
手册其实是一个包,搞软件设计的叫文件夹。文件夹的特点就是象树一样分层次,可以一层一层打开。做考核手册的过程其实是锻炼你的逻辑思路。就象我现在一想到手册,那一定是包含了文本、流程图和表格的一套东西,否则就不完整。有个笑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怕没见过猪跑”。见过猪跑,对于构思猪的形象的确是很重要的。没有谁可以妙笔生花(神笔马良除外)。2002年的时候,世面上流传的绩效管理制度的资料还是很少的,专门把人家公司的资料汇总起来卖的书也很少。幸亏从一个途径搞到了联想的一个版本,如获至宝,下班以后偷偷地在宿舍看了N遍。
写文本的总结:绩效管理制度的文本一般来说要从这些方面来写:目的、适用范围、原则、绩效管理责任、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沟通、绩效结果应用、附则等。按章来写。买本武欣的书《绩效管理实务手册》来临摹是划算的。
做表格的总结:文本里描述的过程,其实是要依靠表格来流转的。会做表格,就是把复杂思想转化为简单操作的过程。可以说是设计的工作。一个乱七八糟的表格,这个公司的绩效管理一定好不到那里去。2002年,翰威特在南都电源做咨询项目,我们有幸得到了点拨。表格要分横向和纵向看。初级阶段的考核表是没有绩效目标的,只是考核项目的罗列,一样的内容;有了绩效计划的考核表开始又绩效目标和权重,实际完成情况,自评和上级评价等。中移动是麦肯锡和华信惠悦做的咨询项目,表格设计很讲究,增加了指标定义、统计方法、数据来源和计算规则等,与ERP结合起来,能够实现量化考核的思路。
    画流程的总结:画流程工具有三类, word,EXCEL和VISUAL。三脚猫一般只会用WORD,画一些类似招聘流程的圆圈和箭头,费事费力。厉害一些的会用EXCEL画,横向是涉及的角色(部门或岗位),纵向是时间,表格里是要做的事情,可以用不同颜色来标记。咨询公司出来的会用VISUAL来画,把横向的角色和纵向的时间,以及框图里的事情,通过箭头清楚地表达出来。有一本冉斌写的《绩效目标》,对流程的画法与一定特点。有本老外写的书《绩效改进:消除管理组织图中的空白地带》(机械工业出版社)更绝,画关系图来表现运营的概念,同时对流程引入气球的图示来探索KPI。

第三节 讨思路——3P和三个来源之类

新增:
我们学院派喜欢叫“绩效评估”。企业里的喜欢叫绩效考核。我听到过的关于绩效管理的最别扭的一个叫法“效绩考评”。我在中国网通的时候,有一个邮政出来的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任,老是这么叫。可见绩效管理在当时的确是新鲜事物。
我的老师很喜欢提一词:思路。英文叫approach。后来慢慢体会到了,你聪明不聪明,就是看你有没有思路。
后来在做国际贸易的萧山羽绒工厂,我看到了老板们每年去法兰克福开展会。回来的收获之一就是买来的样衣,解剖开来,模仿再简单设计一下。所以关于思路,也是要见到样本,模仿再慢慢创新,从来很少原创的。
过去几年,我们经常看到人力资源部这样的搭配:一个老资格的人事经理做部门经理,新出道的学院派书生做绩效考核岗位。我们负责把从各种途径搞到的资料裁减好,把思路讲给经理听,经理把思路再当面去讲给老板听(二道贩子),然后老板同意试点。
波导萨基姆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谢金山是个很有思路的HR。在02的时候,他就写了“部门绩效考核的三个途径”、“员工绩效考核的三个途径”。很快获得领导认可。他的思路与联想的自由讲师张文先生的三个来源差不多,如果面试考官问我部门绩效考核怎么做,员工绩效考核怎么做,我们就回答他:公司绩效目标的分解,部门职责和阶段性计划;部门绩效目标的分解,岗位职责和阶段性工作计划。
还有一个回答绩效考核怎么做的套路就是:3P。职位分析,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称为程咬金的三斧头。
互换资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舍得,要先舍后得。
买书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书都是浓缩的东西,是实际公司的文件是很不同。
GE、西门子大公司的HRD的年度大会的演讲也不能完全听,因为演讲与实际操作是两码事情。演讲是包装过的,很多缺陷不会告诉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