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我的职场成长历程——006 碰撞和挫折,是一种更深刻的成长

  [复制链接] 58
回复
91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5-7 11: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尔浪洼 于 2012-6-4 16:05 编辑

001 上帝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这个不是文艺腔,是绝对100%真实的偏僻小村。偏到什么程度呢?简直是世外桃源。我们村靠北,是浩瀚的腾格里大沙漠,靠东和南,是祁连山山尾,向西,则有点断断续续的沙丘,那是我们可以唯一出去的方向。我们正好是被夹在中间的一块小小空地。我们村总共有十来户人家,不到70口人。在我们附近,还有四个类似的自然村,组成了一个大队。从这块地方,向西,走大约100多公里,可以到达其它有人烟的地方。我打小,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

我们学校,一年级到四年级,总共四个班,加起来,从没超出过30个人。四年级之后,就得出去,到很远的地方去读了。大部分的小孩,读完小学四年级,父母就不让读了。我父母虽然都没有念过书,但却非常渴望儿子能成材。于是在我读完四年级后,送我到百公里之外的小镇寄读。所以,从10岁起,我就开始独立生活了。

虽然缺乏大人的管教,但我的成绩还不错。从小学到初一,我都是班里的前几名。还记得,在初一的时候,我还代表学校参加县城的数学竞赛呢。但初一第二学期,有次上数学课,老师批评我,我顶嘴。于是,他就拿教鞭打我的手背,因为用力太狠,将我手背上的一小块皮打掉了,至今,那个疤痕还在。我很愤怒,在众目睽睽之下,还了数学老师一脚,踢翻了课桌和椅子。从此,我开始逃课。先是数学课,之后,是英语课,政治课,语文课。最后,我干脆不去上课了。我的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很快,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倒数第一。

从此,我变成了学校里出了名的烂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初一二班有个整天不上课的小孩。但因为我家离学校实在是太远了,叫不来家长,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我呢,逃课后,其实也没地方去,整天在学校后面的麦地里晃荡。累了,就躺在田埂上,看天空,看白云,拔人家地里麦苗编帽子。有次,实在无聊,便跑到我一个远房舅舅家去玩。其时,这位舅舅工作已经调到县城,家里没人。于是,我从门上面的窗户口翻进去。

他是学中文的,家里除了满屋子的书,没啥好玩的。我无聊,只好翻书。不料,这一翻,竟然看进去了。刚开始是看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慢慢看各种小说,比如《巴黎圣母院》,《简爱》,《红与黑》,《静静地顿河》之类的,我甚至连那个枯燥的《追忆似水年华》,都读了个七七八八。我就这样,没日没夜,看累了睡,睡醒了看,整整看了两个半学期的书,直到初二第二学期过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舅舅将家全部搬走,没书可看,才罢手。

没书看就很无聊了。我又不愿回到课堂去读书。因为读了点书,也不愿意跟街上的混混来往。实在无聊之下,我自己决定,退学。于是,在离那个学期结束前一个多月,直接扛着铺盖卷,回家了。父母愕然。至今,我还记得父亲看我时,那近乎绝望的眼神。但木已成舟,已无法补救。只好认了。于是,我每天跟着父亲,开始学干农活。

那时候,父母,亲戚,邻居,包括我自己,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进入了农村人的固定模式。接下去,自然是赚钱,盖房子,娶妻,生子。所谓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也。不会再有意外,也不可能再有奇迹发生了。

但意外和奇迹,竟然还真发生了。

7月初的一天,天空晴朗,烈日当空。我跟父亲一起,赤膊在做土块,准备盖房子用。正在我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外公来了。他带来了一个牛皮纸的信封。打开一看,是我获得中华青少年文学基金会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蓓蕾杯”文学奖比赛的获奖通知书。我获得的奖项,是最高奖“蓓蕾奖”,通知中要我7月中旬赴北戴河参加夏令营,所有费用由基金会承担。我才恍然想起,初二刚开学时,有天回学校玩,在同学正在看的一本中学生刊物上瞅见了一个征文启事。那天大概是一时心血来潮,便坐在教室后面,花一个小时,写了一篇短短的文字。在回舅舅家看书的路上,顺手寄了。我其实是没有报什么希望的,所以,寄过也就忘了。没想到,竟然就获奖了。

而且,按照常理,这封信是寄不到我手上的。因为我已离开学校,挂号信无人收,理应退回原址。但那天恰是那个我恨的那位数学老师当值,他对我印象深刻,好奇,就收了信,拆了。拆了,才发现是获奖通知书。一瞬间,这个消息就在老师中间传开了。校长知道了,觉得兹事甚大,应重视:这是学校的荣耀啊。一问,才知,获奖的孩子已经主动退学了。他们不知道我家的具体住址,于是,几许辗转,竟然找到了几公里之外的我的外公,请我外公当信差,往我们家送信。

这次获奖和北戴河之行,不仅让我第一次坐了火车、轮船,第一次看到了海,第一次吃了冰激凌,第一次可以肆无忌惮地洗澡,第一次见到了好几个著名的作家和诗人,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青少年,更重要的是,还改变了我的观念和理想。在返程的火车上,我心潮滚滚,除了回味夏令营那些美好的时光,还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走出小村,走出小镇,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我的视野,已经越过了祁连山和腾格里沙漠,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那有大海的地方。

紧接着,改变我人生轨迹的那扇窗,打开了。虽然因为影响恶劣,原来的学校不肯再收我了。但原来学校的校长爱才,将我推荐给了县五中的校长。因此,在短暂的失学之后,我被五中特招,得以重返校园,接着读初三。

这段往事过去很久很久了,但至今,我对其仍记忆犹新,恍若发生在昨日一样。它使我懂得,人生何其漫长,有时候,走岔一点路,难免。重要的是, 你自己在正确的方向上,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即使有时候看来,前路似乎无望,无解,也没有关系,那就再等等,或者再坚持坚持。无论如何,我们所做的事情,会有意义,并且是有价值的。只要我们用过功,用过心,就不用太担心,上帝一定会为我打开一扇门,或者一扇窗。也许,会是今天晚上,也许,就在明天早上。

------------------------

我的微博:

新浪:http://weibo.com/gsxllx
腾讯:http://t.qq.com/gsxllx


欢迎各位朋友交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的支持。我以为已经没人看这类东西了,所以也就没在栖息谷贴。以后,我会在栖息谷同步贴出。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8: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002 上帝不会两次为你打开同一扇门

本帖最后由 古尔浪洼 于 2012-5-11 08:17 编辑

002 上帝不会两次为你打开同一扇门

虽然在一系列出乎意料的遭遇之后,我得以重返校园。但说实话,我实在不是个好学生。

其时,我虽有偏科,但若用功,其它的学科还是有望赶上的。但我却没有。 我不仅与以前一样,不听数学课,英语课,还更加的肆无忌惮,就连语文课都不怎么学了。整天,无论上什么课,我的课桌上堆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文学书籍。大概是因为我时不时能在报刊上发表个豆腐块之类的,所以,从初三,一直到高中,老师们也便容忍了我这样一个差生的存在。

直到高二第二学期,学校考试,我所有科目全部红灯,没一门及格,我仍执迷不悟。老师、教导主任找我谈话,委婉劝我退学。我不以为然,退就退,有什么了不起。初中我不就退过一次学了嘛。大不了再来一次。说不定哪天,我的作文又获奖了,哼哼,到时候,你们肯定会觉得错过了人才,又会请我回来。于是,我满不在乎地回家了。

其时,我已完全迷失在所谓的文字梦中,无暇他顾。我也忘记了,这次失而复得的读书机会,是多么的不易。不错,上帝在我看似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但是,懂得珍惜的应该是我自己,而不是上帝。显然,我忘了。我甚至都忘了三年前父亲绝望的眼神,以及在北戴河,我看到的大海了。

家里正在盖房。晚上吃饭,在饭桌上,我突然发现爸爸妈妈的头发花白了很多。吃饭时,桌上气氛很沉闷,母亲和弟弟都不做声。正好隔壁的友娃哥来串门,跟我聊天,告诉我:“你爸压力大啊。两个儿子个顶个长大了,都要取媳妇。房子这一盖,欠一屁股债,怎么娶媳妇?你若不好好读书,就完全没个指望了。”

听完,我心里翻江倒海。

我忽然发现,原来有关人生的一切,不是做个梦就能解决的。我最终还得回到现实中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首先是生存,其才,才可能有机会去追逐梦想。而我现在这个样子,能做些什么呢?我身体单薄,弱不禁风,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就算是在乡下,找到一份工作,身体也未必能吃得消。更遑论养家糊口,乃至追梦了。

我开始陷入沉思。整个夏天,我都很少说话。那段时间,在帮父亲做事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着我未来的人生,将何去何从。

很快,假期结束了。离校时,本来打算潇洒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篇云彩的我,最终还是放下了自尊心,厚着脸皮,又回去了。老师本以为我自动退学了,见到我,很意外。我跑去求老师,还有教导主任,请他们再宽限我一个学期。我说,我的学习成绩不一定能全部赶上来,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争取考过所有科目,拿到毕业证。我保证在这段时间里,不给他们添麻烦。

老师总是全天下最心软的人。他们也觉得,我若连高中的毕业证都拿不到,以后踏入社会,一定很难混,于是答应了。而我也信守承诺,彻底放下了所谓的作家梦,专心致志学习。虽然感觉很多课程像天书,但用功读与不用功读,还是有区别的。一学期废寝忘食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在期末考试中,我连蒙带猜,竟然考过了所有的科目。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我不读第二学期,我的会考成绩也让我有机会拿到高中毕业证了。

在这期间,我开始思考未来,并为了未来的行动,做了另外两件事。

一,打听一个人。

这个人,姓董,是之前从我读书那个小镇出去的,当了兵。后来,他考上了军校,就留在了军队。军队后勤部有在深圳投资了一家鞋厂,他被派驻工厂,任总经理助理。他曾经在三年前,到小镇招过一次工。正好,我弟弟的同学的姐姐,就是他招去的。

但可惜的是,我找到那个女孩的时候,她说,她一年前已经离开那家公司了,不知道工厂及董的情况。也没有联系电话。但她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说董是某某年参军的,好像当时小镇上有三个人与他是同一个地方。我掐指一算,竟然跟我偷看过书的那位远方舅舅正好是同一年参军的。

我如获至宝。

但等到我兴致勃勃,杀到我远方舅舅家的时候,却大失所望。舅舅说,他们已经十多年没联系了。他没有董的电话,更不知道他的情况。

我失望而归。

正在我陷入绝望,准备放弃的时候,我一位同学提起了他姐姐,说,她曾在深圳打过工。我随口问:“哪年去的呀?”他答:“大前年。”我的心中忽然一动,问:“是不是董××招去的?”他说:“是啊,你怎么知道。”

我欣喜若狂。问她姐姐现在哪里?他说,在家。

于是,我立即拉着他去他们家。终于,在她姐姐的手里,我拿到了董的电话号码。

之后,我第二次跑到我远方舅舅家。给了他电话号码。我央求他,打个电话给他这位昔日的战友。请他给老战友提提,我明年想出去打工,如果方便的话,请他照顾照顾。

舅舅打了电话。两个人聊的很热烈。最后,舅舅按我希望他讲的那样,提了。却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说他们工厂已经倒闭了,他正在主持清算工作,马上就结束。如果舅舅再晚打一周,他可能就离开深圳,回兰州了。

我失望之极。但最后,还是没有舍得将董的电话号码扔掉。

好在我没扔。后来,我到深圳后,在最危难的时候,打了这个当初以为没有任何价值的电话号码,竟然帮了我很大忙,将我从危难中解救了出来。

二,我攒了一点钱。

我以学校需要买复习资料的名义,跟爸爸零零星星要了一点钱。其实,那些钱,我并没有拿去买复习资料,而是攒了下来。其中最大的一笔,是快放寒假前,我特意跑回家去,要的。200块。爸爸一听就傻了:哪有那么多钱?但我狠了心,一定要。还说:如果不给,学校就说不用再回去了。

爸爸无奈。想了很久,终于想起,前几年他下煤矿时,挣的一笔钱,老板破产了,没给。现在爸爸被我逼急了,没办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再去讨一讨看。

还记得那天是个雪天。傍晚。一片白茫茫里,爸爸骑着他的那个浑身几乎啥也没有,只剩下车座的老永久,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暮色里,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强压着一波波往外翻滚的酸楚,自言自语:“爸爸,今生往后,我就逼您这一回了。我今天拿的,以后,我一定加倍回报给您!”

半夜,爸爸终于回来了。虽然他没能讨全200块,但竟然要回了180块。妈妈一见,还少,开了箱子,翻啊翻,翻啊翻,翻了很久,翻出来了一沓1块的钱,数了数,有23张,全给了我。我知道,那是妈妈卖鸡蛋存下的私房钱。

第二天,揣着那203块还带着体温的钱,以及我偷偷攒的100多块钱,我返回县城。车过学校,我没有下。我随车,直接到了市火车站,在售票窗口,花150多块,买了一张去广州的火车票。

傍晚时分,我终于登上了南下广东的火车。当我倒坐着,随着大铁龙飞驰出车站的时候,内心的煎熬与愧疚并涌,再也抑制不住,忍不住泪如雨下。

上帝啊,你曾经眷顾过我。你在我还不懂事,放弃读书机会的时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让我有机会重新回到学堂里。但现在这样的结局,就连您也不曾预料到。是我不懂得珍惜,将所有的机会轻易放弃了。我知道,您不会为我在同一个地方,两次打开同一扇门。但我不想就这样放弃。从今天开始,我要自己努力和选择,打开我新的命运之门。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9: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003 每分钟,都可能会发生奇迹

每分钟,都可能会发生奇迹




深圳,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曾经想象过千百遍。在书本里,它是中国80年代最先开放的城市。在报刊杂志里,它是个屡创奇迹的地方,就连盖楼房,都能盖出深圳速度来。在影视剧中,则是很多年轻人追逐梦想,成就梦想的地方。而当我坐在火车上,咣咣当当,一路逶迤,向深圳进发的时候,却完全想象不出来,它会是个什么样子。也许,它可能是一个城吧,就像秦皇岛一样,有无数的楼,还有大海,以及纵横交错的街道,每个街道上都透着活力、青春,容纳了无数年轻人的幻想和梦想,并把它们魔术般变成现实。


但当火车咣当了40多个小时,到达广州时,我却大失所望。从出站口出来,只见车站广场上,又脏又乱,黑压压全是各色背着行李的人。这哪像是个屡出传奇的地方,简直就是个难民营。我随着人潮,涌到流花车站。车站里也是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挤到一辆大巴前,说:“去深圳。”人家问:“去深圳哪里?”我傻眼了,深圳不就深圳嘛,还有哪里?为了不露怯,我问:“你们是去哪里的?”答:“宝安。”“那就宝安。”我上了车。


车是破车,速度像老牛一样,一路慢慢腾腾,晃晃悠悠,走走停停。其时,我已在火车上像麻杆般杵了两天,我浑身僵硬的像跟木头,就连脖子都快转不过去了。所以,一路昏昏沉沉,似睡似醒的。至今想来,一路上的事,大多都忘了,比较清晰的,只记得两个场景:


一个,是路两旁,全是建筑物和灯光,从广州似乎一直延伸到我下车的地方。这完全跟我们家乡不同。在我们家乡,晚上行路,一路黑暗,偶有一盏明灯,就会觉得非常欣喜了。


第二,是有两个女孩,一路在跟售票的广东仔吵架,从上车,一直吵到她们下车,足足有一两个小时吧。起初,我听她们说是要去香港,后来才搞清楚,她们是去双港。她们吵的原因也很简单,说售票员多收了她们两块钱。吵到最后,她们胜利了,硬是逼着满脸横肉的广东仔,退了她们两块钱。


也就是那一刻,我才忽有所悟,觉得深圳这个地方,不太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能把平日我们觉得温柔可人的小女孩,训练的这么厉害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地方呢?


不知道车走了多久,大概四五个小时吧,停了。我睡眼惺忪,睁眼一看,车上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了。一转头,广东仔的脸横在我的面前:“到了,下车!”我问:“这是哪里?”答:“福永。”再问:“不是去宝安吗?”广东仔不耐烦了:“福永就是宝安!”于是,我只好下车。下来,才发现,竟然在一座桥上。


我从桥上下来,一看,已是深夜。街上车少人稀。我沿着一条街走了不远,看到一家旅店。想,还是先住店吧,等天亮再说。但进去一看,住一天竟然要100块。正想掉头出去,前台的女孩说,过了一点了,给你打四折吧。我想,深更半夜,人生地不熟的,算了,先住这里得了。


那天,我实在是累坏了,一觉就睡到第二天中午。睡梦正酣,有人敲门。是服务员,告诉我,已经中午12点了。我赶紧起来,退了房,出去找工作。


走在大街上,我傻了眼。满街都是铺子,去哪里找工作呢?只好在街上拦住一个人,问:“大哥,我到哪里去找工作呢?”那人很惊奇:“工厂啊。”我问:“工厂在哪里?”那哥们手一划拉,绕了半个圈:“到处都是。”我按照他的手势,放眼一望,还真是,店铺后面,有很多工厂的名字和招牌。


于是,我就杀到一家工厂门口,问保安:“你们招工吗?”保安两眼一翻:“不招。”我只好再找一家。答案依旧。于是我就一个个厂问下去,一个下午,我走了十多家工厂,得到得答案全部一样。到了傍晚,太阳西沉的时候,我又饿又累,才想起,一整天,还没吃过饭呢。我在街口吃了一碗难以下咽的米粉,便开始找店住。


我身上只有90多块钱了,不能再奢侈了,得省着花。我找了很久,找到了一家一晚只收10块钱的旅店。进去一看,真简洁,一个不大的房间,挤着十来张小小的床,每张床上只铺着一个席巴,其它的,诸如枕头之类的,都省略了。


房间里,先是只我一个,不一会,陆陆续续,都住满了。刚开始,大家都躺在床上,各自忙自己的。不一会儿,互相聊起来。我一听,都是找工作的。互相交流着找工作的心得。其中一个问我:“哪里人?”我答:“甘肃。”另外一个立即接过来,说:“我也是甘肃的。”于是,我也便加入了谈话行列。


从聊天中,我才知道,他们都已经打工很久了。大多是对现在的工作不满,辞了职,出来找新工作的。也有几个,是被老板炒了,出来找工作的。他们告诉我:“像你这样的人,很难找。高中还没有毕业,没有毕业证。又没有工作经验,眼睛还近视,带着眼镜,普通话也说得太差……”每个人的头都摇得像拨浪鼓。


我有点不信邪。但后来找工作的经历,完整验证了他们的观点。我连续找了五天工作,没有一家工厂愿意要我。最惨的是,我的钱用完了,吃饭住宿的钱也没了。怎么办?


还是那位老乡帮忙,他想办法,每天让我混进旅馆,跟他挤一张床。吃饭时,都是他掏钱。偶尔,也会有其它一起住的人请我吃一餐。而我也不好意思餐餐都去吃,只好东躲西藏,每天蹭一餐,其余时候都饿着。


一起住的人,来来往往,不断换新面孔。只有我与我那位老乡,住的最长。我每天晚上听他们讲自己的打工故事。各种超乎我想象,稀奇古怪的事都有。每一个人的经历,都让我惊叹。


有位说,他刚出来时,是老乡带他出来的,进了一家港资厂。但那家工厂的老板很黑,让他们百般加班,又找各种借口克扣工钱。结果,他干了三个月,到发工资的时候,一算,倒欠老板1000元。他要走,老板不干,找人打了他,差点将他的腿打断。听的我一身凉气。


还有一位,年龄比较大,估计有40来岁了。他说,他以前是国营公司的,效益不好,下岗了。后来,迫不得已,出来打工。因为他学的是机械设计,便在一家模具厂找到了工作,他一直也发展的不错,在一家工厂做到了主管,颇得老板赏识,工资也不错。但后来,他想跳槽,去另外一家工厂。但等他辞了职,去报到的时候,那家之前说要他的工厂的老板却不要他了。他本以为这次跳槽十拿九稳,所以手上留的钱不多,其余的全寄给老婆了。但没想到,新工厂没去成,其余的工作又没找到,就这样,一晃就是两个多月。现在手上的钱快花光了,没法子了,暂时来这里住一下,等过完年再找新工作。


每晚,又饥又渴的我,就这样,听着各种奇奇怪怪的故事入眠。


没几天,是春节。春节几天,大家都很安静。凑一起打牌。


春节一过,初八,我那位老乡进厂了。他一走,我的吃住又没着落了。去哪里呢?正在我犯愁的时候,那位老乡又杀回来了。他是回来取行李的。他见我还在,便说:“听说最近龙岗那边好找工作,你干脆去龙岗试试看。”


“可是……”我很为难。


他说,这样,我身上也没有多少钱了。我帮你买一张去龙岗的车票,再借给你10块钱。剩下的,就看你的运气了。


于是,我搭上了去龙岗的汽车。


到龙岗后,我傻眼了。很多工厂刚开工,但大部分公司的行政部还没有回来。根本就没有工厂招工。“正月十五以后,很多公司才会招工。”一家工厂的保安,好心地告诉我这些。


可是,我身上只有10块钱。我不敢去住店。那样,我根本就撑不到正月十五。正好,在福永的时候,我听一个人讲过,他刚来的时候,没有钱,曾经住过祠堂。我灵机一动,对,住祠堂。


我从龙岗,一直沿路走下去。走啊走,走到夜很深的时候,终于走到了一个靠山的村子。当时,深圳还在查暂住证,如果没有暂住证,会被治安人员抓走。我绕过有灯光的地方,到山上,找个祠堂。


三月初的深圳,还很冷,丝丝的寒意,直浸入骨髓。而且,竟然也有蚊子,时不时还会出来,攻击一下。我只好找来几个黑色的垃圾袋,挖开鼻孔和眼睛的位置,套在脑袋上和手上,用来抵御蚊子的攻击。


就这样,我白天晚上都待在祠堂里。不敢出去,担心被治安人员查到。实在是饿的不行的时候,就跑到附近的一个小店,花6毛5买一袋方便面,跟老板娘要一杯水,就着水干啃。在熬过了我此生最漫长的七个昼夜后,第八天,我终于迎来了正月十六。可是,此时,我已经弹尽粮绝,身无分文了,而且,为了省钱,我也已经7天没洗过脸,刷过牙了。


我想,总不能这样去找工作吧?谁会要一个蓬头垢面,像叫花子一样的人呢?总得洗个脸,刷个牙,收拾的像个样子吧。可是去哪里洗呢?我也不知道,只好沿着靠山的小路走过去。在村口,看见一个房子,后面有个水龙头,于是我奔过去,也顾不上天冷了,直接开水龙头就开始洗头。洗得正欢呢,忽然听有个人在后面吼道:“你干什么的?”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呢,就被人拎了过去。


原来,这个房子,就是村治安队的办公处。我倒好,为躲避治安队,风餐露宿,省吃挨饿,熬了七八天,在最关键的时刻,却自己跑到人家地盘上,主动送进虎口去了。


搞清楚状况后,定睛一看,被逮到院子里的,不独我一个,有十好几个呢。治安队的人命令大家站成一队,而后宣布,可以打电话找人来领的,交钱,走人。找不到人来领的,拘留,劳动,而后遣返回家。


我想,死定了。我一个人也不认识,看起来只能被遣返回家了。我怎么这么倒霉呢?来广东,没几个钱,都挺过快一个月了。却在最有希望找到工作的时候,被治安队给查住了,而且,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倒霉,也没有这样子倒的。


正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忽然想起我在离校前,打听到的我远房舅舅那位姓董的战友的电话号码。虽然他说早就回去了,但对我而言,那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反正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打打试试看,也许就有奇迹呢?于是,我举手,治安队的人示意我出列,去打电话。


我心里万分紧张,用颤抖的手,按下电话号码。不料,电话一响就被人接起来了,而后传来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喂~”。那一瞬间,我欣喜若狂,觉得有救了。因为我听到的,是一声地道的乡音。于是,问他:“你是董××董叔吗?”对方说:“我是。你是谁?”我磕磕巴巴,讲清楚了我是谁,以及来龙去脉。对方很爽快地说:“把电话给治安队的人,告诉我地址,我马上来。”


不到1个小时,一辆军车驶进了治安队,车上下来一个魁梧的军人。跟治安队只讲了几分钟,便向我走来,将我带到了车上。


他很爽朗地笑着,说:“你小子运气真好。我本来是年前就要回部队的,但有些事耽误了,今天下午回。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你就打电话来了。这样,你也别自己找工作了。我带你去职业介绍所,花点钱,找得快。”


不到15分钟,他就开车到了镇上的职业介绍所。董叔交了100块钱的介绍费。介绍所的人让我填了一张表,问了我不到10分钟,就领着我跟董叔一起,去工厂。路上,职介所的人跟我说,摘掉眼睛,不要说自己近视,这样,你就容易通过。车驶进小村,竟然就是我刚才被抓那个地方。拐过一个弯,车停到一个工厂前面,我进去,董叔跟行政部那个主管谈笑风生。之后,行政部主管问了我不到5分钟,就说:“行,你明天来上班吧!”


就这样,我的求证历程,在熬了30天,又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被抓事件,最后,在最没有希望的时候,却再次奇迹般扭转,以3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便搞掂了。


而后,董叔留下了200块钱,开车走了。我惊魂甫定,忘了向董叔感谢。等到两天后,我想起这事的时候,打电话去,已经没人接。再过一段时间,我打电话去,董叔之前的号码,已经变成了空号。之后,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得到过他的半点讯息。


有些人,有些信息,当初,当他们进入你的视野的时候,因为没有交集,所以你觉得没有什么价值。但某一天,某一时刻,某一次变故中,他们忽然间对你会变得重要起来,甚至很重要。我留着的董叔的电话号码就是。如果当初,我在千辛万苦得到他的电话号码,后来又变得没有价值时,随手扔掉,也就不会有我最危急的时候,再次奇迹般逆转的可能了。所以,善待你身边的每个人,善用那些对你有用,或者无用的信息,也许某一天,他(它)会变成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的人生历程和职业生涯中,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如果有机会,我会陆续将他(它)们写下来,与您分享。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004 零是最好的基础

零是最好的基础




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求职历程之后,我终于进了工厂。


这是一家电子厂,生产一种我从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产品:PCB(印制电路板)。即使现在说,也依然是个让大多数人觉得陌生的要死的名词。


但我就那样稀里糊涂地进去了,入行了。竟然是个高科技行业。


而后,我就开始上班了,算是这个行业的一员了。


才开始上班时,我更多还是沉浸在自己的幸运中。觉得,在深圳这个地方,我终于有了一片立足之处。我终于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开始自己独立自主的人生了。


但当我被分配到公司的电镀车间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份工作有多么苦,多么累。整天,人都置身在各色的液体槽罐中间,不停的动来动去。而且,加上老员工欺负我这个新员工,每天早上一踏入车间,直到每天晚上八点下班,除了中午和下午两次出去吃饭的半小时,其余时间一直得站着作业。还记得,那时候,最奢侈的梦想,就是坐下来,歇一分钟。


渐渐,我发现,我更多是沦成了苦力,而不是当初自己以为的那个逐梦的人。


每天晚上,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的时候,浑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刚开始还想想未来,想象一下人生。到了后来,连思维都懒得动了,一回去,倒头就睡。什么理想啊,什么人生啊,让它们统统见鬼去吧,让我睡个好觉先。


我开始变得麻木,僵化。慢慢地,我也开始像大多数员工一样,变得现实而势力。主要考虑的事情,变成了如何多加班,多赚点加班费。是的,我来是赚钱的,不是空做梦的。我想,也许,梦不是给我这样子的人做的。其实,我没有被遣返回去,已经算是很幸运了。还能奢求得到什么呢?


直到有一天深夜,我下班,到隔壁宿舍喊另外一个人接班。在他下铺,有一个瘦瘦的小孩(竟然比我还小一号,像是个初中生一样),在黑暗中,开着一盏小台灯,爬在床铺上写东西。我好奇,探过头去,问:“你在写什么?”“我初二没读完,就辍学了。我想把这些课程自学完。” 他怯怯地拿起一本书给我。我接过一看,竟然是初二的数学课本。


那一瞬间,我的心被击中,忽然有一种战栗的感觉。惭愧,羞耻,自卑,堕落,很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如一盆凉水,从头顶泼下。我觉得在他面前,无地自容,于是拔腿而逃。


回到宿舍,我心潮起伏,彻夜难免。以前,我总时不时自比是个不幸的人,可是,跟他比比,我又是多么的幸运。至少,我都已经念到高中了。条件和基础都比他好多了。可是,与他一比,我是多么的不求上进,多么的自甘堕落啊。


第二天起来,我决定,不再做一个碌碌无为,悲叹不幸的人。我要努力,全力以赴,真正掌控我的人生。


于是,我跑去求教负责我们生产线的工程师,有关电镀的知识。我还跑去,找我的上司,向他求教,PCB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开不可以自学好这么专业。


我得到的答复是:从事这个行业和领域的人,没有一个是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因为,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专业。


接着,我又发现,做完一件产品,竟然要经过大大小小100多道工序。这么多,天!


而且,PCB生产,是个典型的跨多学科(聚合物化学、无机化学、光学、精密加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机械……)、多技术的(CAD/CAM,PTH,Photoprint,Patter Plated,Etch,AOI,Press,Emesion Au,HAL,Solder Mask,Test,…… )的过程。我的上司告诉我:迄今为止,几乎还没有人能精通PCB的所有这些技术。


我到底从什么地方开始学起呢?


光那些词,就已经听得能让人头愣眼花,望风而逃了。更何况,还要学习,应用,生产出产品来。


正好,不久,公司请一位行业知名的专家来讲课。课后,向专家提问,我得到一次机会,于是问:“我和我的同事们,相对我们生产的产品来说,啥都不懂,几乎是零基础,您觉得这样的一群人,能做好产品吗?”


这位专家答道:“这个行业,所牵扯的学科和技术太多了,任何一个专业和背景毕业的人,他所具备的知识,都不能满足产品生产的要求。所以,你要做的,是抛开你所学的专业本身,抛开你的学历和身份,马上下车间,从头开始学习。零是最好的基础。当年,我也是从零开始的。”


这对我是个不小的鼓励。从此,沉入车间,沉入工序。


所有原材料都是进口(其时,除了美国和日本之外,其它国家生产不出来),全是英文和日文说明书,看不懂。不怕,我有电子词典。于是,每夜,我伏案翻译资料,一个词一个词啃,一段话一段话蒙,实在不懂又不通的,在网上搜,打电话求教素不相识的专业人士,最终,搞明白了材料上所提供的所有参数和条件。


生产流程太复杂,我请教在线的工程师时,每个人只能说一段,加上藏私,往往还语焉不详。怎么办?不怕,我自己来。于是,我三番五次打报告给我的经理,在经历了十多次的被驳回,八个月后,最终获得了总经理的特批,允许我进行全流程的调查。我乐坏了,于是采用了最笨的办法: 从头走到尾 ,跟产品。


我一步一步量了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进入成品仓库发运前,所有移动过的距离(我量过自己近千步的平均步幅,为每步平均70cm),从而第一次计算出了我们生产产品的总移动距离。我用秒表,掐算了100多个工序加工产品的精确时间。为了搞清楚产品在生产中的移动路线是否合理,我绘制了所有产品经过的四层楼层的平面图,之后把楼层叠加,用线把所有流程连起来,竟然发现了十多处流程设计不合理,来回搬运的情况。而且,我第一次(也是我们公司历史上第一个)计算出来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真正的加工时间,停留时间,检验时间,等等。一次历时一月的全流程调查,我竟然找出来了100多个问题,设计了十多个改进方案。所有这些,连总经理都被吓了一跳。他们觉得一个才入行一年不到的高中生,一个普通员工,竟然比工作了几年的工程师发现和改进的问题还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此外,我还写工作日志。公司没要求,我自己写。我详细记录了天气情况,我从事岗位的药水添加,设备维护,乃至拖地的次数,新人哪天来上班,生产效率如何之类。一年写了八本。远比品质人员和技术人员按照作业记录的细致。以至于第二年,我们出口荷兰的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连工艺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都来找我,希望我翻翻笔记,查查生产这批产品的时候,天气有没有下雨,拖地和清洁的次数如何。


我绝对不放过的另外一件事情,是在下班之后,若听说开品质分析会,或者工艺总结会,我会主动跑会议室去,厚着脸皮旁听(我的资格不够)。有好几次,还被主管轰出来过。有次,正好被品质部经理看到。他觉得很稀奇。因为很多人都怕开品质会议,能躲就躲,我这个八竿子打不到的人,却不请自来,没事凑热闹。好奇之余,他问我为什么。我答:我想多学点东西。从此他对我另眼相看,有意栽培。


我还干出过很多很多出格的事。以至于我在公司,变成了冒失的代名词。


但这样的出格和冒失,也为我带来了机遇和收获。


第二年,我便被品质经理调入品质部。而后,又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从员工,到技术统计员,工程师,到主管,连升三级。第三年初,升任品质部主任。到品质部经理升职调离的时候,他推荐我接替他,任品质部经理。其时,我21岁,上班刚满三年。


现在回顾,这当然不是个什么值得大书特书,没什么了不起的成绩。但对我的人生却非常重要。我非常感谢隔壁宿舍那位同事,他的勤奋和努力,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让我重新开始奋发图强。我更加感谢那位专家。他在我进入我人生的第一家工厂,一片茫然的时候,对自己的成长竖立起了信心。零是最好的基础。不仅是鼓励我们,其实也是告诉我们,归零心态的重要性。当我们的心态一旦归零,我们便可以放下一切的包袱,勇往直前。


后来,我做过多个行业,多个岗位。每次,我之所以能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成绩,并比过去走得更远,都是因为我秉持了这样的心态:一切归零,从头开始。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0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005 一寸一寸成长

一寸一寸成长




读到前面的故事,很多朋友可能可能会说,啊哦,一个成功励志的故事终于诞生了。是的。如果只读到这里,这确实是一个成功励志的故事。但若说到成长,这样的故事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成长并没有那么容易。很多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别人的成长,或者自己愿意讲出来的成长,其实都只是冰山之一角,或者某个时刻容易被捕捉到的一瞬。其实,大部分的成长,不是这样子的,而是类似于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但却又总是那样细细的,绵绵的,几乎没有声息的,一寸一寸在成长。这些成长,有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感觉不到。但恰是这些,堆积起了潜藏在水下,那90%我们看不到的,真正的成长历程和故事。


比如我,当经过了百般的努力,从电镀车间的普通员工,调到品质部开始当统计技术员的时候,我觉得很开心。晚上睡觉,甚至都兴奋的睡不着觉。整个晚上,我辗转反侧,一遍一遍规划和设想,我明天应该怎样开始工作。我现在也算是从最基层突围出来了,我应该怎样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呢?


但等到第二天我一上班,却傻眼了。我去的那个岗位,叫废品分析。所谓的技术员,其实就是对废品进行分类,而后做个统计图表出来。其功能,只是比检验员多了些统计工作而已。虽然之前我已经做过全流程的跟进,算是对产品了解一些。但以那么浮光掠影的一种了解方式,来做最终废品的终极判断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岗位,已经三个月没有人上班了,废品已经堆满了整个房间,产品一筐一筐码起来,直顶到天花板上。我第一次进去,都要侧着身子,才能勉强挤进去。


这还不算个什么困难。真正的困难是,没有人教我。前任因为检验岗位工作紧张,被调到最终检验去当领班了。他当领班还好,我还可以跑去问嘛。可恶的是,他是个典型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论者,所以坚决不教。不仅不教,还冷嘲热讽,说我:“啥也不懂,鼻子里插大葱,装什么象?”“我看你啊,还不如给经理打个报告,回电镀车间算了。”直把我气的,快要吐血了。


本来,我还是抱着求一求,也许有戏的心态去的。被他这么一说,我的倔驴脾气被激上来了。不教是吧?不教拉倒!离了狗屎,辣辣还不长了(我家乡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谁离了谁都行)。我自己来,我就不信,搞不懂这些劳什子。


于是我开始挖空心思琢磨,怎么开展工作。我跑回到小房间,翻翻翻,搜出几本前任做废品分析的几本记录,上面有各种废品缺陷的名称。于是我拿起废品,一个一个对,感觉像的,贴上标签,做参考用。感觉不像的,先丢在一边。如此折腾了一整天,总算是折腾出来了能一一对应缺陷的名称。可是,还不够啊,另外一个筐里,还有我对不出名称丢进去的几十种。怎么办呢?我又开始挖空心思,想上了。


忽然,我灵机一动:退给最终检验。因为我是最终的废品分析,原则上,我认为不可报废的,可以注明原因和理由,退回重检。正好,我的前任是终检领班,他肯定会一一去看的。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把那些我搞不懂名称和原因的废品,胡乱贴个标签,统统退回去。


果然,还不到半个小时,那哥们就杀进来了。一进来,怒气冲天,把一筐废品往我桌子上一丢,就开始嚷嚷。他拿起一个废品,说:“这明明是××,你怎么贴个×××呢?这明明是×××,你怎么贴个××呢?你到底会不会判断啊?!不会判断卷铺盖回家去。”骂一句,往我桌子上扔一个废品,骂一句,再扔一个,不一会,扔了一大堆。到后来,他实在是气不打一出来,还跑出去找经理投诉。


我一见,忍不住心花怒放,赶紧把他扔在桌子上的废品收拾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标签上注上他说的名称。


不一会,他拉着经理进来了。经理拿起桌子上的废品一看,立即心领神会。他看了我一眼,满是赞许。而后,装模作样斥责了我几句,转头又安抚了那哥们几句,把他劝回去了。我无暇他顾,赶紧把那些宝贝收拾起来,放到架子下的样品筐里。


这只不过是我开始废品分析的序曲。真正难的,其实还在后面呢。


因为这个岗位上已经三个月没有人了,积累的那些废品亟待分析完,并将责任落实到各工序去。所以,工作量很巨大。但光辨识废品名称这么简单一件事,我就已经开始惹得终检领班暴跳如雷了,甚至都搞到经理要出面调停了,何况还要将废品最终判断,分配到各个工序,各个部门去呢。


因此,在这件事情上,我不敢造次。毕竟,每天来看废品责任归属的,是各工序的工程师,主管,经理。每个人都在乎自己的报废率,所以每个人都很认真,并斤斤计较。因为,废品指标是与考核和工资挂钩在一起的。除非我不想要这个饭碗了,如果想保住它,我就得保证分析和判断是靠谱的,有依据的,至少是有道理可讲的,绝对不可采取像面对终检领班那样简单的工作方法。可是,想想,一个跨越如此多学科,经历如此多工序才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废品分析,哪有那么容易?


于是,每天,都能在废品间听到拍桌子的声音,摔产品的声音,骂娘的声音。骂谁呢?自然是骂我。有骂我不长眼的,有骂我狗屁不懂的,有骂我滥竽充数的。反正那段时间,我是什么难听的都听过。但没办法,不听也不行,谁让我活儿干的不好,分析的不准确呢?直到此时,我也才知道,难怪这个地方三个月没有人来接替了,敢情不是个好差事,没人愿接啊。


其结果是,到新岗位没几天呢,因为压力太大,搞得我开始失眠了。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是全世界心最大,就连天塌下来,都干扰不了我,能睡着的人。才到这个岗位几天,就把我搞成这样了。常常,我要么想产品分析的事,久久睡不着。要么迷迷糊糊睡着了,却总时睡得很浅,整个晚上,都在做梦,梦中的场景,全是拼命地看产品,跟别人解释,我为什么这么分,哪个我分对了,哪个我判错了……每天早上起来,我头疼的都快要爆炸了。


怎么办呢?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啊?我找上司去,不懂的,自然是去请教他呀。结果,有一天,我问了我的上司三十多次各种问题,我那个上司被问火了,说:“你是我要当你一个人的主管,为你一个服务,不干其它的事了吗?”我一看,得,这个上司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不怎么样好相处啊。但我没有更好得办法啊。于是第二天,我照旧,厚着脸皮去问,只是比前几天技巧点一点,一次多备点样品,少问几次。这叫减量不减价,该要的,我还得要啊。虽然我的上司有些不太情愿,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嘛,我每次都笑得像向日葵,何况还是自己的直属下属呢,他也不怎么就好意思拒绝。


另外,我还想办法找其他人问。因为工程师、主管和经理每天都要去看分配给自己的废品,我就找他们问。只要他说不是他的工序的,我就立即虚心接受,拿出来,使劲追问他认为是什么原因,哪个工序造成的。有些人脾气好,会给我讲半天,有些人脾气不好,会开口就骂。骂就骂,我都听了那么多的骂声了,还在乎这么一点,只要他愿意给我讲有用的知识就行,大不了我选择性筛选有用的出来,其余的,我都当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得了。


说实话,这招还真管用。慢慢的,很多主管和工程师对我的针对性不那么强了,愿意给我多讲讲,有时候甚至还帮我分析分析。这样,我的工作自然就好开展多了。我的效率越来越高,我辨识和分析的准确率和被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渐渐地,我开始变得游刃有余,我的工作量也开始由每天14、5个小时,减小到7、8个小时。几个月后,我每天只要用4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整天的工作量了。我开始有大把的空余时间,来做其它的事情了。


做什么事情呢?我开始搜集各种各样的与PCB有关的资料,将他们统统抄下来。那时候,这个行业,相对于中国而言,算是个新兴行业,才在沿海兴起。相关的资料、杂志、学术书籍,少得可怜,乃至于无。大部分的资料,还是从台湾传过来的。我听说经理搜集有十几本台湾版的学术期刊,就开始打上了他的主意。每遇一个难判断的样品,或者复杂度高一点的产品,就去找他,请他指导分析,而后,旁敲侧击地讲:“经理,我们公司的资料太少了,要是多一点,我参考参考,学习学习,这类问题就不必来麻烦您了……对了,您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借我看看?”


经理自然是知道我的小九九的,每次都笑而不语。已不记得我是在问过他多少次,第多少次说了同样的话之后,有一天他主动提起,说:“小李,我知道你一直以来想干什么。我手上是有一些资料,可以借给你看,但有个条件,你得一本一本看,每看完一本,还一本,再借一本。每本还回来,都必须是完好无缺的。”我一听,乐坏了。头点的比蒜锤子还快。


因为我的废品分析室是独立的一间,这为我的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每天,做完手上的工作,我就开始全身心投入抄写学术论文和相关资料的工作中去,一直抄到深夜一两点。遇上不懂和不理解的,我立即去问。有些问也问不明白的,我就跑到车间现场去看,去观察,去积累。因为我当时是属于品质保证部门,加上岗位特殊,可以全厂乱跑的,这为我的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很快,我要问的问题和想了解的东西,超越了我在废品室抄写的那些资料和论文的范围。在消灭了经理的所有收藏之后,我的眼光开始放眼到更广阔的范围和空间,我开始跟公司其它部门,所有我打听到有资料的人尝试借资料。虽然能借到的很少,但也偶有意外收获。比如,有一天,我偶然从一位工程师的宿舍里,看到了一份新创办不久得PCB专业报纸,读到了后来对我职业生涯影响巨大的一篇论文,叫《印制电路板大生产的技术和管理》。


这篇论文,详细论及中国印制电路工业的现状,并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印制电路板大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此文虽为一篇纯学术论文,但语言却琅琅上口,平白如话,读来一点都不生涩。就连我这个受专业训练不多的人,都读得如痴如醉,爱不释手。我大为佩服,想借走。但那位工程师不干,于是,我拿来笔记本,立即坐在那位工程师的床前,花了整整三个小时,将此文整篇抄下。


也许是以前我抄写过的那些论文和资料太过艰涩了,我能理解和学习到的相对较少。或者那些资料水分偏多,能让我吸收到的东西相对偏少?总之,我觉得这篇论文与众不同,读了之后,所受启发颇多。因此,工作之余,只要得空,我便会翻开读读,几到脱口成诵的地步。后来我又得知,国家九五规划中,电子元件协会的“发展方针”,全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的“战略目标”,都跟这篇文中所提相似,更是佩服的不得了。而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位专家,就是我前文所述,来我们公司讲过课,告诉我“零是最好的基础”的那位专家。他使得我在关注和学习技术问题之外,开始关注和思考大生产的问题,并开始有意搜集整个行业的信息。这也为我后来,慢慢走上管理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此都是后话了,暂且按下不表。还是回到主题中来,继续说说我最初的成长故事。


伴随废品判断和分析的,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统计图表制作。


在此之前,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找到一份与文字有关的工作。没想到,现在的这份工作,竟然是跟数字图表打交道。相对于学习如何判断废品,即使受气挨骂,我也还觉得能接受,能承受。可一听说还要统计数字,作图表,我就崩溃了。我对数字不是不敏感,是相当的不敏感。以前,别人跟我说跟数字有关的东西,我铁定记不住。就连我妈妈说,带多少个馒头去学校,我能把馒头带去,却永远搞不清是多少个。就这样一个人,竟然让我做图表?当知道每天还要做大量图表的那一刻,我恨不得想拿头去撞墙。


那时候,电脑还不怎么流行。如果是现在,把数字往电脑里一输,一点相关的图表按钮,漂亮专业的图表,瞬间就生成了。可我们整个部门就一台电脑,系统还是WINDOW 3.2的。第一,office软件的功能还没有那么强大;第二,就级别而言,电脑,还轮不到我用呢。我所要做的废品统计图表,必须100%靠手工做出来。


整个流程是这样的:每天早上,要将前一天晚上截止,所有废品判断分析的原始数据一一登记,再汇总起来,而后,按照每种产品的详细报废原因,从大到小排列,做个详表。根据上述所做详表,把所有产品的同类原因合并,形成总体产品报废原因的详表,再以这个详表为依据,做出主因分析的帕累托图。而后,还要按照每个工序的报废原因做个详表,做个帕累托图。之后,就可以分门别类计算了,算出各个工序的总体报废,做直方图;算出各个部门的总体报废,做直方图……


当我知道图表这么复杂的时候,我肯定,要是第二天早上才开始做的话,我肯定挂掉,所以,颇有自知之明的我,在前一天晚上,便开干了。


但要命的是,我在第一关上,便被卡住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一天的原始数据用计算器加起来,看看总报废数是多少。可是,左加右加,每次得出的结果,总是不一样。那些原始数据不是一两百个,而是有2000多个,从晚上7点多,一直折腾到12点,四个多小时,我愣是连一堆数字的总和都没弄出来。我自己快被自己气疯了。我一会儿给自己鼓劲,心底里一遍遍默念:“你行的,你行的!”一会儿,我又觉得很绝望,心底不断骂自己:“你笨蛋,连这么简单个数字都弄不来。”我甚至埋怨自己:“你个混蛋,找个什么工作不好,偏偏找个这样的工作,自己折磨自己。”


正在我束手无策,几乎是坐以待毙的时候,上夜班的QA工程师进来了。见我满头大汗,满脸的绝望表情,给吓了一跳。问我:“怎么了?”我据实相告。于是,他告诉我,重要的,是先做好每个产品的数据统计,这是基础。完成后,剩下所要的所有数据,无非就是从这个基础数据中提取,加减乘除而已。所以,对单个产品的基础表格的理解、设计和统计,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做好了,其它的都可迎刃而解。比如,刚才我算的总体数字,不应该把两千多个原始数字全部用计算器一次性累积加出来,这样,数字太多,容易出错。不如先完成每个型号的统计总和,再把每个型号的总和加起来,就OK了。


那晚,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做完了我平生第一份如此复杂的图表。等到他离开时,已是凌晨四点。


第二天,当我满眼的血丝,捧着图表给经理看。他接过去,翻了翻,先是一声咦,接着淡淡地哦了一声。把图表丢给了我,说:“嗯,还行吧。”我一听,如释重负。总算是过了第一关了。


但没想到,这才是我噩梦的开始。之后,我每次向经理交图表,他都要提一些新要求,比如增加一些新项目的统计啦,合并,或者剔除一些缺陷啦,或者要单一原因的不同产品间排序啦,同一产品不同区间的缺陷变化分析啦等等。而且要命的是,他不在图表制作方面给我太详细的要求,每当我问怎么做时,他都是一句:“把我要的东西表达出来就行,其余的你看着办。”得,好了,球全回我这里来了,敢情他是个看表演的。


刚开始,我每次都忙得人仰马翻。渐渐的,我对统计原理理解深入了,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效率和速度越来越快,图表也做的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好看。我以为,经理该夸我几句了吧?却不料,每次交给他,他都是看看,淡淡地一句:“嗯,还行。”就顺手丢一边去了。我那个气啊,常常不打一处来。


再后来,从没受到过表扬的我,竟然开始接到经理向我“外协”的图表。一些其它工序上需要的图表设计,本来是那个工序的QA工程师去设计的,但他常常丢给我,说:“忙不忙?不忙?这个东西,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们设计的图表我不是很满意,你到生产线上去看看,给我重新设计设计。”于是,我在废品分析和统计工作之外,没事便常常蹿到工序上去,翻各种报表,做各种调查,帮着经理设计各种新图表。虽然我偶也受到那个工序的工程师的白眼,但对于设计和制作图表这事,我慢慢培养起来了兴趣,乐此不疲。


这些接触数字图表的经历,以及后来我在其它岗位上的锤炼,慢慢训练出了我对数字的敏感度。以致于后来,当我走上管理岗位的时候,对各种数字和图表并不陌生,并很快在各个岗位上,推陈出新,设计更新和推进了多项图表和数字统计系统。而且,加上我当年我为各个岗位设计图表的经历,让我很好地理解了制造系统表格和图表的设计和应用原理,也训练出了我在工作中,喜欢以图表和数字说话得习惯。这对我以后从事制造业管理,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后来,我见到过各种岗位上,那些应届毕业生来上班时,也常碰到跟我类似的窘境。虽然之后的公司越来越规范,新人上岗前也会做培训,但相对于熟练地做好工作而言,那种培训还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知识,更深入的理解,以及更深刻的体会,其实还是要在生产现场,或者具体的操作中,锤炼、锻炼、提炼,才能出来的。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只知道像杯子一样,等着别人倒水进来,却不懂得像海绵一样,自己主动一点一点去吸。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当你少了积极主动,少了那种不顾一切,一定要搞懂才罢休的精神的话,是很难将工作做的出色。


成长,大部分时候,就是这样的,不是,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只是看到别人登顶成功的一刻,而忽略了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乃至一寸一寸移到山顶的。记得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说:有个人吃了三个饼,饱了,于是跟同伴感慨说,早知道吃第三个饼会饱,我就不吃前两个了。这个笑话虽然我们都懂,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还是犯这样的错误,总是只看到最后一个饼,有意,或者无意,忽略掉前两个饼。希望各位读过我文字,听过这个笑话的朋友,在工作和成长中,不要当这样的吃饼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16: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006 碰撞和挫折,是一种更深刻的成长

俗语说,一个锅里吃饭,总会碟子碰到碗。工作中,这种碟子碰碗的情况尤其多。不仅同一家公司不同的部门和人之间会发生碰撞,与不同的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多有碰撞。很多人怕碰撞,觉得麻烦,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凡合作,必会碰撞。而碰撞和调整合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互相进步和提升的过程,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成长。

我升任品质经理不久,发生过一次碰撞,一次严重的挫折,让我记忆深刻。而这两件事情,也使得我在此后的工作中,有了长足的成长和进步。

第一次,是在我刚升任品质经理不久时发生的。我们给一家公司生产了一批产品,价值好几十万。但客户在装配中发现,产品有缺陷,需要改进重做。这时候,就牵扯出来了一个大问题:谁的错?毕竟,谁错,谁是要承担责任的。我们公司的工程设计人员仔细分析发现,客户提供了多页图纸和补充条款,其中有矛盾。但我们的设计人员没有发现这些细节差异,按照图纸为依据进行了转换设计,致使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在客户处无法安装。这种官司,有时候很难打,是类似于客户和我们都有错的那种错。但客户处于强势,在我以前的经验里,往往会全部赖给供应商。

所以,在与客户去谈判和处理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公司的底线是:我们赔一半,不能全接受。我的任务是,尽量让客户承担的多点。

接待我们的,是他们的采购总监。见面后,还没等我们开口解释,他便说:“这批产品暂时就放在我们这里,货款我们照付。我重新下订单给你们,请按照重新修改过的图纸生产,货款照付。等到新产品顺利出货后,我们再联络你们一起来,想办法处理这批产品。”

这个处理方案和答案,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同行的工程部经理还试图再讨论一下谁对谁错,谁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他示意停下。我从谈话中约略听出,对方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非要马上追究出谁对谁错。这跟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客户不同。

后来,我跟他熟了之后,问起这件事,他答:“工厂间合作,这种情况难以避免。花很大的力气去讨论谁对谁错,是没有价值的。最后,往往沦入谁强势,谁赢的境地。但也可能因此失去供应商。对于我而言,追求产品尽快上市,让整个生产系统最快速度恢复生产,比我证明供应商错了,向供应商索赔几个钱重要的多。何况,之前,我已经跟我们的设计部门沟通过,这批产品,只要进行小小的返修,就可以用在以后的返修品,或者后续的产品里,只是返修需要浪费些时间。因此,最好的方案,就是按照修改后的图纸,最快速生产一批产品。”

这是我的思维模式,第一次与客户形成“碰撞”。这次的“碰撞”,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虽然我知道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应该“协作”、“共赢”,但我比较怀疑。毕竟,现实中,每当产品出现问题,我的客户几乎清一色都会将责任推到我们身上。至少这次的事件处理,让我对工厂间的“协作”和“共赢”有了新的认识。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次“碰撞”,使得我在当时那种环境和条件下,对与供应商的合作观念发生了变化。之前,我受到的训练,也是跟我的客户一样,有错,想办法怪给供应商。之后,我会首先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考率。我会认真分析是供应商的错,还是自己的错,尽量寻找将双方的损失都减到最少的方法来处理。如有必要,我会主动与供应商沟通,跟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我会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前,甚至会主动联系供应商派人来公司,我们事先进行相关培训和沟通,这样,他们在后续的供货中,就会少出很多问题。等等。也因此,在前后的几任品质经理中,供应商对我的评价比较高。

对我第二次影响至深的“挫折”,则发生在我与欧洲一家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

那几年,公司在高速成长,产品不断转型和提升。所以,碰撞和煎熬比较多。最大的一次挑战,是与一世界500强的公司的合作。

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公司,还有我自己,都开始由那种“土鳖”式的管理、工作、思维方式,向比较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由过去接国内单,开始转向接国外单,以欧美和日本为主。

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提升速度较快,所以,通过了一家欧洲的世界500强公司的认证,可以向他们供货。这对我们来说,当然是个天大的喜讯。公司上下,一片欣喜。老板自然是最开心的人,在不吝赞誉我们的同时,还没有忘了发奖金鼓励。

但煎熬,也恰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在花了半年时间通过客户的认证后,又花了九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前期量产的磨合。实际情况是,进展一直不顺利。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生产出的产品,出货前,又不计成本和人力物力、千挑万选几近完美的产品进行包装。但货送到荷兰后,客户却总认为不合格。那些产品,就连我都用放大镜一个个看过了,仍然通不过客户的验收。

刚开始,我还能花十二分的耐心,应对每一件投诉和每一个那怕微小到我们用放大镜看,都几乎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但当这种现象持续了九个月,客户仍然不满意的时候,我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客户是不是不想要我们的产品,所以总是找一些不算问题的问题,来敷衍我们。我真心这样认为,因为那些被客户判为不合格,不能用的产品,若按照以前的标准,送到国内或者当时我们的任何一家客户手中,都应该是非常优质的产品。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大事发生了。客户在刁难了我们九个月后,终于同意我们大批量供货。我当然很高兴,之前积累的对客户的不满尽去。打足200%的精神,严格控制整个生产过程,自己亲自参与,100%验证产品合格后,将几百箱的产品,发往荷兰。却不料,客户在生产中,发现0.5%存在性能隐患。因此,客户要求:1,退货,重检出货;2、报废,重做。几百箱啊,价值百万,怎么可能因为这么一点比例的问题,就退货,甚至提出报废呢?

很快,我收到了他们航空快递的所谓存在性能隐患的样品切片,及切片放大的照片。一看切片和照片,我的肺都给气炸了。首先,他们所说的缺陷,即使以要求最严格的美国军用标准来衡量,也算是合格的;其次,他们所谓的0.5%,竟然是活生生用了我们200个产品做破坏性试验,抽到了一个所谓“缺陷”;第三,他们试验的条件非常苛刻,竟然完全不按照美国军标,或者国际标准上的试验条件,事先进行处理,而是直接拿出产品,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就用最苛刻(没有任何标准可支撑)条件进行的测试;第四,客户观察到的所谓“缺陷”的角度是非常偶然的,如果按照常规作业,是很难观察到的。我在接到客户的投诉后,自己亲自制作了400个切片样品观察,根本就观察不到他所说的缺陷。我从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客户。

我将这个情况向我的上司反馈,他也觉得不可思议。他说,他参加几十年了,如此苛刻的要求,确实是第一次见。于是我大胆讲出我的怀疑:“是不是客户不想要我们的产品,所以才这样挑毛病?”他也点头,说:“有可能。”但他还是比较谨慎,想了很久,说:“不妨再沟通沟通看,也许他们真就有特殊的要求呢?”

但我觉得沟通是多余的。既然他们如此挖空心思刁难我们,我们再如何解释也于事无补。我认为,不如直接找仲裁机构来进行仲裁。所以,我将产品送到了国内一家权威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结论合格。而后,我又送到英国一家国际知名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结论仍然是合格。于是,我将这两份试验结论报告,发给了客户。

客户表示,接受两个实验室样品测试的结论,但仍然不认为批量产品是合格的。0.5%的不良是他们在抽检中发现的,是确实存在的。即使偶然出现,也不能说明这批产品合格。所以,这批产品,他们绝对不能接受。但他们可以派出技术人员,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如果这批产品我们公司希望他们用掉,他们推荐我们购买一种特殊的设备,派人到荷兰,100%进行检查,选别出这种有隐患的产品,确认提交给他们的完全合格后,才行。

看,我们一强硬,他们就让步吧。我觉得,他们的这种说法,无非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所以,我坚持将所有资料和证据,提交给法务部和商务部,请他们申请相关机构进行仲裁。我特别坚持的是,这种客户,越早放弃越好。算算,前前后后,我们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超过一年。花在他们身上的成本,高的离谱。即使勉勉强强能供货,也肯定是只有赔的份。与其如此,还不如趁着这个有利的机会,放弃掉。还有机会和可能挽回损失。

商务部和法务部也同意我的意见。但老板却制止了。他的意见是,去一趟荷兰,看看客户的状况,以及我们的产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时间紧迫,我们的签证都来不及,所以最后,是老板自己亲自去的。

老板花重金,买了设备,并不计成本,在荷兰雇人,对我们所有的产品进行了100%的检查。而后,他将检查不合格的产品,空运回国,让我进行切片分析。他说:“就算是按照现在最严苛的标准,这些产品都算合格。但我还是希望你确认一下,他们说的缺陷是否真的存在。”

于是,我从那些选别出来的“不合格”产品中,又抽取出来了400个样品,按照他们在荷兰选别时,标识出来的位置,进行了切片分析。结果,我发现,真的存在他们所说的缺陷。这让我很是惊讶和震惊。

不久,应老板要求,荷兰公司派了工程师到我们公司来。他们向我们解释了,为何他们不能接受这种国际上所有标准都认为是合格的产品。他们说,他们的产品组装后,会发到世界各地,主要用在地下抽取石油的泵上。这类产品,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关乎生命,必须要做到360天24小时无故障不间断作业。他们所投诉的这种缺陷,虽然从没有实例证明曾出过事故,但理论上会存在隐患,所以他们绝对不能接受。

至于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容易发现缺陷,他们认为是我们的设备陈旧,以及操作技巧不够科学的问题。所以,他们带了新的检测设备过来。他们将与我们一起工作一段时间,训练我们的检测方法,并与我们一起在生产线上进行追踪,找到问题源为止。

果然,其后的一段时间,荷兰来的两位须发皆白的工程师,每天跟我们一起,一个工序一个工序,一个细节一个细节,追踪问题。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真的找到了问题源。同时,他们对我们的工程师和操作人员,重新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在他们培训后,那些之前我认为是偶然才能观察到的问题,被一逮一个准,果然能被很快很准确切片出来。最后,在确认我们都已掌握了检测技巧,改善了问题后,两位工程师联合签署了一个合格证书,证明在他们的培训下,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检测的方法和技巧,并找到了这个问题源,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才返回荷兰。

从此之后,我们给这个客户的供货,再也没有出过问题。我们的供货量开始大幅度提升。一年后,我们被评为他们的全球最佳供应商。在这家客户的推荐下,我们还获得了欧洲颁发的全球中小企业质量金奖。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和思维方面的冲击颇多。第一,从此,我不再臆测任何一件客户投诉,每个投诉,我都会严谨、认真跟进和沟通,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确认和验证前,我绝对不会反驳客户;第二,客户任何的要求,其实都是事出有因的,即使他初听起来是离谱,不合理的。如果我们真的怀疑,就应该彻底搞清楚;第三,人的思维和观念转变是最难的。即使我们认为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转变了,其实骨子里和潜意识里,未必就真的转变了,往往要经历一些比较严酷的过程,才能真正转变;第四,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如何的开明,如何能接受新东西,其实,我们的潜意识里,还是会有意无意的会自以为是,本能底进行抵触和抵抗。所以,在接触任何新事物的时候,做到能如空杯,不带任何成见地接受,是我们需要终身去修炼的课题……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0: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书虫劳谦 的帖子

握手。我离顺德不远。有空可以一起唠唠,请教请教。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0: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不来,才发现竟然有人帮我更新。只是不知道这位李松是何方大侠?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11: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的是,这个系列还是没有写完。总觉得后面的部分,写的不尽如人意。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