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R天地] [人力‖职场精华]央视绝对挑战观后感

[复制链接] 47
回复
135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7-19 21: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零零碎碎看了两期央视的“绝对挑战”节目,有些地方真是让人觉得汗颜,简单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吧。

1, 关于所谓的“测试”

现场评判专家怎么会到电视上堆着全国的电视观众玩那种我们平日里用于消遣娱乐的小把戏呢?

举例来说,上期的测试题目是,进家门时,电话响了、孩子哭了、水开了、下雨还晾着衣服等等,应聘者会按何种顺序处理。专家的解释是用以测试应聘者的价值取向,不同的选项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当时是一家豪华酒店进行招聘,其中一个应聘者第一选择的是哭闹得孩子,专家则解释“孩子代表家庭,首先处理孩子哭闹问题表明把家庭放到第一位,这家酒店以家庭亲情文化为主,所以该应聘者比其他人更符合酒店的企业文化。”看到这里我简直要喷了,任何一个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者心理测评经验的人都明白,这种所谓的“小测试”,也许有一些用处,但是其本身不是建立在一个周密体系基础之上的先天缺陷,已经决定了其科学上的局限性,平日里消遣一下无伤大雅,而用于这种严肃的人员筛选就未免有点滑稽了。还说上面这个“测试”吧,我们所知这个东西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了诸如讲这是测试一个人解决问题方法等诸多版本,也许专家之所以是专家,专家之所以用这种东西比普通人准确的原因就在于,专家讲得那个版本是正根儿。哦对了,那天看电视里采访宋丹丹,娱乐记者给宋丹丹也做了这个题目,宋丹丹把收衣服放到了最后,其解释为“衣服代表性,宋丹丹最不注重性……”

2, 关于“压力面试”

采用的形式也是在题板上给出个假定的情景,然后列出若干选项供应聘者选择。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假设”上面。这里我又要老调重弹招聘面试中的“假设情景”的问题了,当你列出这种虚拟的情境时,所有的应聘者都会在理智范围内去寻找最佳答案以迎合考官,而事情一旦真的发生了他们才未必会真的那样去处理呢。就拿节目中的面试题目来举例子吧:

(1) 这道题是考酒店经理的:如果在一个舞会上,一个客人兴致所至邀请你跳拉丁舞,但是你并不会拉丁舞,你会如何处理:

a) 直接拒绝

b) 请别人代劳

c) 即便不会也附和着客人跳两下,意思到之后引导给其他客人继续跳

d) ……

如果你是应聘者你会作何选择?至少当时现场的两位全选择了c,因为这不明摆着c是最佳答案嘛。之后主持人突发奇想,让两位应聘者和现场的舞蹈演员模拟了一下,情景还是挺逗的。随后又是专家点评了,这时专家的评论要点已经不是选择了哪个答案了,而是刚才跳舞时哪个人表现得更开放,更自然了。很显然,这个题目失败了,如果不评论这个,专家还能评论什么?如果说题目本身就是个陷阱,人家就是这么设计的,可绕这么一个大圈子,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感情,是不是有点脱了裤子放屁的嫌疑呢?

(2) 国王的新衣大家都知道吧,假设你是那个国王,当中被人戳穿是裸奔,第二天你会如何来处理?

a) 处罚那个裁缝

b) 躲起来不见人

c) 坚持确实穿着神奇的衣服,因为你傻你才没看见

d) 向公众道歉,并嘉奖小孩

估计所有人看见这个题心里都乐了,即便是看不见那身衣服的傻子也知道选择d,现场两个应聘者也共同选择了d

(3) 如果在一个聚会上,朋友们在取笑你的配偶,你会:

a) 把矛头引向取笑你配偶的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 和大家一起取笑

c) 带着配偶离开

d) 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把众人的话题拉到自己这边来

对于这个题目实在是懒得再评论了,反正现场两个人一致选择为d。主持人把题板上的专家答案揭开一看,原来考核点是“解决问题能力”啊!!当主持人宣布选择d表示解决问题能力为“四颗星”的时候,我差点晕倒。补充个插曲,主持人当时又现场发挥,说“假如旁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边这位">边这位ersonName>先生就是你的老公,我们开始取笑他,你开始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吧。”结果应聘者吭吭吃吃没说出一句话来,愣了一会儿之后说:“我现在不知道说什么,但是我知道一旦发生这种事情,我肯定要这么做。”

总结一下:

首先,很多人不理解人力资源工作是什么,做人力资源的也在感叹越来越难做。要说人员选拔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内的重要课题,但如果是照着这种方法搞下去,恐怕是给那些不理解,甚至于轻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以口实,更多的人不理解了,这个工作也更难得到认可了。与此同时,那些端坐在台上的,故作姿态、事儿事儿的专家们,恐怕会让广大的劳动人民笑掉大牙。

其次,这个节目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么重要的一个职位,就通过那几个栏目——搞一个模拟啊,答四、五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整个招聘工作就完成了,人就选拔出来啦,简直是匪夷所思!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招聘企业搞了宣传了,比做广告效果还好,央视也创收了,合作的中介机构也名利双收,这些效益要远远超过招聘本身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当然,节目里面口号是“挑战自我”,但对于应聘者来说,同时也变成了别人的工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7-22 2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几位仁兄说得极是,这确实是一档娱乐节目,但为什么会小小的较真一下呢,我想可能出于这么几个原因:

1,娱乐节目的专业化包装。就像戏说乾隆的电视剧冠以正史的名义播出一样,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从宣传的“定位”,到整个节目的过程,都表达出一种专业的姿态。也许会有更多的观众不了解这个领域,他们所接触到之后的结论可能就变成:原来就是这样啊……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讲,企业得利了,电视台得利了,专家们得利了,但是对hr管理这个行业却受到了负面的影响,我和几个同行闲聊过这个问题,其中包括从事测评工作的朋友,大家有个共同的看法,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缺乏行业标准的阶段,这种利益之上的行为从某个角度来说实际上是在搞臭这个行业,专家们还是应当三思——有点上纲上线了呵呵

2,专家们可能慑于制片商的要求在形式上有所妥协,但是他们在看待一些问题的角度上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但是需要提醒楼上学习也要有鉴别的学习,比如面试问题如何设计,如何发问,我建议千万千万不要学他们,如果做个招聘面试技巧培训的话,可以用作反面教材

3,也许前期已经有了深入的面试,电视上就是做个游戏,雇主早就做好盘算了,可是那天在电视上看到失败方伤心的留泪的样子,我觉得有点可怜,忽然想起原来一个同事的话“有人炒作,个人就只能当玩具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