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佛学交流] 保护经像的重大意义

[复制链接] 2
回复
80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0-17 10: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转自:东林祖庭http://www.donglin.org/

 

现在,许多佛像经书一旦变旧或破损,就常常被人弃置,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流弊。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足够认识到经像深奥广大的价值,乃至其不可思议的功德。

佛像、经书代表佛的舍利、佛的塔庙。保护经像,即是令佛法久住,续无量众生的法身慧命。《金刚经》云:“凡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可见,如果不恭敬经典,不珍惜经书就是不恭敬佛,自断善根,自造罪业。

1.jpg :

2.jpg :
长达5米的百佛卷轴,上面的佛像都是从这种被废弃的香纸上裁剪下来的

  试想,佛像经书一旦从世间消失,我们靠什么来脱离生死苦海呢?作为佛子的我们不论能力大小,都应该尽心尽力去保护佛像经书。当请到新佛像之后要尽力去装框、装裱,以便佛像保存得更加完好长久。经像一旦遭受破损,应当努力去修补修复。这其中的道理在《地藏菩萨本愿经》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中就有明确的表述: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用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


 

3.jpg :
4.jpg :
这套西方三圣图是由一整张废弃的西方三圣图裁剪后,再分别装裱的

从中我们领悟到旧的事物有新的事物所不具备的价值,它包含了前任使用者或收藏者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及真诚的情感。对于后来者来说,即是当下完全接纳了这一份经过时间沉淀的价值。所以,那些世间的收藏家们深通此理而追逐不舍。在此,我们呼吁有更多的人能够发心修补、流通、供养旧的佛经佛像,使佛法的命脉传承下去。

5.jpg :

将内页脱落的经书,用手工线装一下就成了新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4:33:49 | 只看该作者

 

 

 

 

欲得佛智 先敬佛经

 

许多刚接触佛教的人来说,第一个面对的,往往就是如何处理各种经书。例如请回家的佛书,可不可以摆进一般书柜?有没有特别的排法?可以将佛书放在地上、床头上吗?

原则上,为表示对佛法的恭敬心,除非特殊情况,不宜将佛书堆叠于地;如果家中方便,最好将佛经与世学书籍分开排列,如果能依“经、律、论、其它佛书”的顺序排列,不但方便查阅,也可以此为修学佛法的次第。

据《梁高僧传》所载,汉译《涅槃经》的昙无谶法师,曾因担心经典丢失,而将佛经放于枕头下入睡,结果连续三天佛经都自动被改置它处,并从空中传来一句:“这是如来的解脱经典,你怎可当做枕头呢?”因此昙无谶法师感到万分惭愧,恭敬地将经典改置于高处。除了不可将佛经当枕头,或是于经上放置杂物外,在阅读经书时,也不应如读闲书般横躺侧卧于床铺,或是在入厕时翻读。如此不但失却恭敬心,而且以散乱心读经,也难以深入体会妙湛难言的法味。

若是需要去除经书灰尘,则应以干净的布帕来洁净经书,而不宜粗鲁地用嘴吹拂或随手一掸。假如经书不慎泡水毁损,无法修补;或因别人大量结缘赠送,而无处可放,可以选择一洁净处焚烧,切不可随意弃置在公共场合,如此可能会造成未学佛者对佛经的轻蔑态度。

如果想要读经,最好能让自己保持清净心以契入义理,不妨先洗手、焚香,然后将桌面收拾干净,要将经本放置平整,放经本时不要半悬于桌边,否则容易掉落;要端身正坐,若散漫的翘二郎腿或是托腮,不但在心理上很难维持恭敬心,一不留心难保不会昏沉入睡或妄想纷飞。

在读经本前,宜先合掌默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不但能收摄心念,也颇能感受到与佛同在的情境。

许多人读书时习惯用红笔画线标明重点,并且在空白处写上心得或补充相关资料,所以在读佛经时,也习惯性地在读到会心处,用红笔画线或加上自己的想法。但这些对读佛经来说并不是很恰当,应当保持经本的洁净,若有心得,最好另备笔记本书写。

而读经前虽然要先了解一些规矩,但更重要的是读懂经文。可是经文大多语体深奥,不少人会因为读不懂而着急或想放弃,或气自己资智驽钝。事实上以许多过来人的经验得知,刚开始不须担忧看不懂经文,也不必急于了解文义,只要反复多读几次,且在看到专有名相时,勤查字典;而且还可以将一段经文或一句经文,在生活中反复温习、体验,时机一到便能豁然贯通文义。

印光大师说:“佛法在恭敬中求。”要能体会到佛经的妙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所以不论持以行走或是取放经本,都不要忘失这份心意。在拿取经书时,应以双手捧持。如果走路时,不方便双手捧持,至少保持在腰部以上高度,以显出对法的恭敬,切勿随意将经书轻慢地夹于腋下。

阅读佛经,我们得到的不只是佛学知识,而且是能改变我们身心的智慧力量。不少人都有过因对经书态度不够恭敬,而受到他人指正的经验。当然,了解了这些相关规矩方法后,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能珍惜闻法机缘,帮助我们收摄平常的散乱心,就不会疑惑为什么读经会比读一般书,要多上一道手续了!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7 15:14: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之前看佛经的态度不是很恭敬,还习惯躺在床上看佛经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