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木人康 - 

[鼎力推荐] 彭剑锋:华为基本法出台前后

[复制链接] 25
回复
754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8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很久没见老兄了,敢情是在马不停蹄地忙项目。

老兄的新浪信箱停用了吗,怎么MAIL老被退回来?
6
发表于 2003-10-28 10:10:0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启发!谢谢木兄。我最近在青岛和哈尔滨做项目,很就没有回家园了,如此憾事!
5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7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在对一个企业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不能接受老板扮演太多“权术谋略家”的角色,但是我们也不能脱离企业的环境而简单运用西方的视角来对企业、企业家进行简单的评价。

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管理技术的运用、管理理念的提升只是其中的一个被关注较多的方面。社会转型带来的迷茫,企业与政府之间微妙的关系,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带来的决策的痛苦,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层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都在困扰着企业家。

企业家必须要在很多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我不是在宣扬“怪胎有理”,而是觉得对于很多老板而言,他所面临的问题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除去少数的真正“怪胎”之外,大多数的老板可能不太适合用“怪胎”来形容,同样,简单的“正经”“不正经”也不是判断生意人的良好标准。
4
发表于 2003-10-26 22:55: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别的论坛说到过, 对这类喜谈政治嗅觉,崇拜老毛的老板,我敬而远之。

国人办公司办得有趣, 有写基本法的,有组建“野战军”、“前敌指挥部”的,有要员工写《第一次握手》(新员工表态)肉麻得堪比入党申请的......... 南德当年规划的还都是炸开喜马拉雅山给西北迎来雨水这样的大事呢....... 怎么我觉得他们就不像正经生意人呢?

有这种中国特色的怪胎老板,自然也有御用文人般的专家教授,不足为怪。
板凳
发表于 2003-10-26 00:04:00 | 只看该作者

“鸟语”与“猪食”

评该文 (找到“鸟”与“猪”的共同语言)部分。

  任正非可以说是一只展翅高空的“鸟”,飞的高,视野广阔,但飞的越高看的越不清“猪”兄弟们的行为,与其说“猪”不知“鸟语”,不如说“鸟”不知“猪言”。
  一部《华为基本法》在某种程度上说,解决了员工们从中研习任正非的想法,但也压抑了员工们的思想。《基本法》等同于天天喂给员工们的“猪食”。为了生存,不食也得食。
在《基本法》“喂食”的基本下,[在管理者、技术骨干、业务骨干、基层干部中推选出10%的员工,进行修改的论证,拟出清晰的提案。
  然后从这10%的员工中,再推选20%的员工,与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一同审议修改部分的提案。并将最终的提案公布,征求广大员工意见。](注:[]里的内容摘自《基本法》)这样的修订制度又能体现多少的基本?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基本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华为的成长,有力的贯彻了任正非的思想,但接受的程度,压抑和禁锢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能有多少合理的评估呢?

  天高任鸟飞,海阔猪难游!


  “鸟”与“猪”仅借原文做阐述,无任何轻蔑的成分!


以下是引用木人康在2003-10-22 21:45:00的发言:
  找到“鸟”与“猪”的共同语言

华为在高速成长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员工越来越多,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一项就是公司高层与中层干部对企业的使命追求、核心价值观难以达成共识,难以沟通的问题。

彭剑锋认为,任正非是一个思维敏捷、极具创新意识的人,经常会有一些突发性的、创新性的观点提出。但随着企业的扩张、人员规模的扩大,企业高层与中基层接触机会的减少,他越来越发现自己与中层领导的距离越来越远,自己无法及时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和想法,而员工也越来越难以领会他的意图。下面的人天天在悟老板在想什么,觉得老板的话越来越难以听懂,觉得老板在说“鸟语”;老板则觉得下面的人日益缺乏悟性,“笨得象头猪一样”。这时,任正非就如同一只翱翔于高空的鸟,越飞越高,越高视野越开阔、对事物的观察越宏观,距离地面上的“猪”也越远。但由于双方语言不通,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鸟”发出的信息无发准确及时的传递到“猪”那里,同样,“猪”的想法也无法及时准确为“鸟”所知晓。这导致华为在高速成长过程中,老板与员工之间对企业未来、发展前途、未来价值观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无法达成共识。华为公司的员工们理解不了老板的意图而备感困惑,任正非本人也因不能被理解而痛苦。这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共同的语言系统与沟通渠道。

当时,任正非与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之间都感觉公司存在着沟通障碍,但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任正非觉得自己与中层领导在观念上有了较大差异,有的干部把问题的产生归结于公司制度太多,且相互之间有矛盾,没有统一性。任正非于是提出华为要搞一个东西,即对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提炼,找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出来。

此前,华为已经制订了很多规章制度。华为当时的总裁办公室主任陈小东按照总裁办公室的一贯思路,用了两个月时间把华为多年来发布的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条例,加以整理、归纳、删节,进行了一次华为制度体系的整合。但当制度汇编送到任正非手里的时候,任正非十分不满意,认为没有领会他的意思。陈小东于是找在华为做顾问的彭剑锋教授请教,想搞清楚任正非究竟想要个什么。彭剑锋考察后指出,任正非要的肯定不是这种制度汇编,否则华为只不过是多了几大柜子文件,他认为任正非想要的是类似于能够指导华为未来成长和发展的管理大纲之类的东西。但是,管理大纲的内容是什么,究竟要写些什么东西,彭剑锋自己也不知道。  

1996年3月,由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建敏等人大的教授组成了华为管理大纲起草小组。首稿由包政执笔,后包政去了日本进修,改由黄卫伟教授主笔。起草小组一成立就驻扎在华为公司,与华为人一起研究起草管理大纲。

当时,正值香港基本法起草,任正非受香港基本法启发,就建议将华为管理大纲改名为《华为基本法》。

专家组在一起讨论《华为基本法》的结构时,包政提出,《华为基本法》要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个基本命题:首先是企业的前途问题——华为要向何处去,华为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也即华为的使命、追求、愿景;其次是要解决华为的管理效率问题,围绕效率华为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内部规则体系,避免因快速扩张导致的管理失控;第三,员工的成就感问题,通过确立什么样的文化理念与人力资源政策,使员工对企业有文化认同,有成就感。

黄卫伟教授则指出,《华为基本法》要解决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华为为什么成功,华为过去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华为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危机,过去成功的要素之中,哪些能够继续保证企业的成功,哪些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障碍;华为未来成功要靠什么?

彭剑锋教授提出,华为发展到现在面临二次创业,要重新思考企业在二次创业中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与问题,以及处理内外矛盾关系的游戏规则——即核心价值体系问题。

任正非最后提出,《华为基本法》要提出企业处理内外矛盾关系的基本法则、要确立明确的企业共同的语言系统,即核心价值观,以及指导华为未来成长业发展的基本经营政策与管理规则。

随后,专家小组起草了《华为基本法》的基本框架,确定《基本法》是华为公司价值观体系和管理政策系统。管理政策是企业管理者及各部门和各级主管的决策指导、行为准则;是调整企业内外重大关系和矛盾的准则;是对企业全部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是对企业文化隐含假设的明确阐述。企业管理的基本政策应当能够从核心价值观中演绎出来。实际上,基本法就是要明确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华为为什么获得成功?华为能否继续成功?华为要获得更大成功还需要什么?                                                      

经过一年多的写作,终于完成了初稿。1996年12月26日,基本法第四讨论稿刊登在了当日出版的第45期《华为人》报上,任正非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带回去读给家人听,回到公司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过1997年一年的讨论、修改,基本法改到了第八稿。实际上到最终定稿,基本法一共前后进行了10次删改,此时是1998年3 月。从开始筹备到成稿前后经历了3年时间。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2 21:46:00 | 只看该作者
最善于运用媒体的中国企业家

因为任正非及华为十分低调,任正非本人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在所有的人看来,任正非就是刻意的避开媒体,与媒体保持距离。实际上,任正非是最善于运用媒体的中国企业家,也可以说,任正非是利用媒体的高手 。

任正非对媒体的策略是典型的“以静制动”——自己在暗处,让媒体在明处,让媒体永远看不清自己在干什么,但他通过各种途径可以清楚的了解媒体的动向,既利于保护自己,又能瞅准时机主动出击,借用媒体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任正非本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随便接触媒体。任正非个性很强,讲话听凭自己的兴趣和情绪,兴致所至,口无遮拦,完全没有任何顾虑。这很容易让善于钻营的媒体从任正非的字里行间抓到把柄,大作文章。

彭剑锋认为,在中国,企业家与媒体最佳的关系只能采取若即若离的策略,即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远。媒体是一把双韧剑,既能把你捧上天,也能把你打入地狱。企业家与媒体过于亲密,很容易让媒体抓到把柄,甚至连自己的私生活都被大白于世,一不小心就把自己赔进去了。企业家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要善于驾驭媒体资源。

任正非准确掌握了媒体的这些特点,将自己永远置身于媒体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外,构筑了一层无形的自我保护网。媒体对任正非的一切活动都无法及时得知,完全靠华为有选择的对外公布,因此,任正非本人的生活细节至今尚没有一家媒体能够掌握,更没有一家媒体能够报道出来。任正非和华为因此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记者永远猜不透他们在干什么。而任正非则时时关注着海内外媒体的动态,十分清楚媒体在各个阶段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任正非就会抛出他的一篇篇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并集聚了众多专家智慧的精彩文章,与媒体进行单向交流。他以自己深邃而独特的思想影响业界,时刻修正着外界对华为及任正非的看法。

任正非就这样让媒体永远无法炒作他的生活细节,而他则可以自由的驾驭着媒体,因之所需为之所用。      

性情中人任正非

任正非属于那种特有激情、容易冲动的人,这种企业家具有个人魅力,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经理人。在华为尚在深圳市科技园办公的时候,有一年年终,华为在公司7楼小会议室里搞集体大合唱,任正非坐在前排。听着员工们雄壮的革命歌曲,任正非不禁泪流满面。有时候,任正非观看员工们表演、唱歌,甚至到深圳市民俗文化村参观,也会情不自禁的哭起来,有时甚至痛苦流涕,不能自己。或许,这些都勾起了他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勾起了他在军队里的情景以及创业初期的艰辛。

任正非在《北国之春》中也记述了他听歌流泪的经历:“数百次听过《北国之春》,每一次都热泪盈眶,都为其朴实无华的歌词所震撼。《北国之春》原作者的创作之意是歌颂创业者和奋斗者的,而不是当今青年人误认为的一首情歌。 ”

任正非也说粗话,有时对自己的亲友及华为高层骂得很凶,但是,任正非从来不会直接批评一名普通员工。彭剑锋认为任正非是一个优缺点都很突出的人,有时甚至很偏执,但这正是他的魅力之所在。按彭剑锋的说法,如果想夸一个人找不到词,想批评他也找不到词,这个人充其量只是个庸人。正如《华为基本法》中所称:优点突出的人,其缺点也往往很突出。
            
呼唤英雄反对英雄神秘化

尽管任正非有意无意的成为了华为公司的形象代表,成为了华为最著名的英雄人物。但实际上,任正非是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任正非1996年在公司研究试验系统先进事迹汇报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历史呼唤英雄,当代中国更迫切呼唤英雄的群体,华为青年应该成为这样的英雄......我们不要把英雄神秘化、局限化、个体化。无数的英雄及英雄行为就组成了我们这个强大的群体。我们要搞活我们的内部动力机制,核动力、油动力、电动力....,它需要的英雄是广泛的。由这些英雄带动使每个细胞直到整个机体产生强大的生命力,由这些英雄行为促进的新陈代谢,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进。因此,华为不会只有一名英雄,每个项目组也不会只有一个人成功......华为将自己的目标选定向世界一流公司靠拢,而现在差距又那么大,更迫切的需要英雄,那种群体奋斗的英雄,那种勇于献身、无私无畏的英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每个人都可以自豪,不在于别人承认不承认,而在于自己是否奉献。”

管理层沉淀的危险

任正非称,干部循环和轮流不是一个短期行为,是一个长期行为。华为会逐步使内部劳动力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要加强这种循环流动和培训,以在螺旋式中提升自己。但是,任正非也曾清醒的指出,“华为公司总有一天是要沉淀的。现在华为公司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公司,长江大浪推着走的时候,长江边上的沙子都洗得没有泥,干干净净的。但是,你们会发现水流得非常慢的地方就充满了淤泥,下面同样是沙子。因为有了淤泥,水就流得更慢了,由于更慢了,就沉淀了很多淤泥。华为公司有一天也会充满了淤泥的,那么华为公司就开始走向死亡了。为了使我们的淤泥永远不会产生,华为公司在管理中不会产生一个沉淀层,华为公司要加强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循环和流动,在考核评价中确定对人的价值评价......华为公司一定要有一种制度化的程序来保证这个企业不会产生一个沉淀层,不能让水流缓了以后岸边都是淤泥。这不是靠领导人,靠一个人领导一个人,然后一个人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如果我们不加强干部的考核、评价和循环流动的体系,公司总有一天谁都愿意留在空调的房间里,享受舒舒服服的日子,谁都不愿意去艰苦奋斗,那么我们这个公司就死定了。我们至少在20、30年内保持一定比例的速度发展,不能降低这个速度,一旦降低速度发展,我们内部就没有机会了。那你只能在那儿等着,等了20年也没有机会。

华为距离危险还有多远

企业发展越快、问题也就越多。 华为是家很疯狂的企业,它与众不同,甚至违反常理。华为发展速度太快了,问题亦积累了很多。因此,从1995年开始,就有很多关于华为要出问题,甚至面临破产的传言。但是,曾经主持了《华为基本法》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在接受笔者的访问时认为,华为现在的确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甚至很严重,企业要发展就肯定会出现问题,企业就是在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华为存在的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华为的问题在于自我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大小。

目前的核心问题还是发展

彭剑锋称,专家小组从1995年进入到华为起就一直致力于同华为的管理层探讨华为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任正非是一个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极强的企业家,他认为企业越是高速成长、越是发展顺利,越容易忽视隐含在背后的管理问题。所以华为将很大的精力放在内部管理的提升上。但彭剑锋认为,华为目前的核心问题不是管理问题,而是战略与经营层面的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就像一个阴阳八卦图,这两者之间要有一个平衡。管理要的效率,经营要的是效益。要效率就必须有秩序、有规则,有理性权威;有效益就要有新的机会、新的增长点,企业就要有活力和创新。华为发展到今天处在了事业发展的拐点上,尚未找到新的增长点。这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企业高层过去对通讯行业有很强的敏锐性,但是对新的事业机会就不一定那么熟悉了,决策就不一定那么准确了。这时候就需要由企业家个人的决策走向企业家团队的决策。同时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华为走到今天,日益面临人均效率递减,员工队伍内在冲动与创业激情逐步衰竭的问题。因此,如何完成新一轮的战略思维与系统思考,如何重新激活员工队伍,重塑创业激情,是华为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他认为,华为有好的企业家,有良好的内部管理系统及执行能力很强的中高层管理队伍。只要未来的战略方向正确,华为就能持续成功。华为在国内民营企业中是最早引进管理顾问的公司。在国内第一家引进国内管理公司及美国、德国国际著名管理顾问公司,如IBM、HAY公司等,据说仅付给IBM公司的管理咨询费就达三五亿元人民币。华为是国内在管理顾问上花费最多的企业。可以说,华为是国内管理理念最先进、内部管理水平、员工素质最高的民营企业。华为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如能很好的解决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与经营机制的创新问题,华为还是中国最具成长性和前途的企业。

1999年离开华为公司后,彭剑锋一直都是华为公司的义务宣传者,一直致力于华为理念与成功经验的传播,帮助华为公司树立品牌。
            
任正非需要革自己的命

现在,华为必须认真解决企业家团队的问题,如何由企业家个人领导转变为一个团队领导。信息时代的市场是全球化的市场,企业是国际化的企业,企业不是单靠个人英雄主义所能领导的,领导者个人只能决定企业的过去,但无法决定企业的未来,要从企业家个人的成功走向企业的成功,主要有四个标志:一是企业家的转型,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境界与追求,取决于企业家自我创新与超越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企业家封顶”理论;二是要开放权力结构,完善智慧结构,即企业的决策要建立在智慧群体的力量之上,而不是在靠企业家个人的智慧;三是要培育与形成职业经理阶层;四是企业理性权威的确立。

任正非由于其本人较强的个性及管理权威,对已经成长和富裕起来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日益感到不适应。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日益要求成就感及获得相应的尊重,在任正非这样的管理方式下,高管人员难以保持自尊。此外,多年来,任正非在华为建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权。《华为基本法》中也明确规定,在决策制度上实行“遵循民主决策,权威管理”“从贤不从众”的原则。虽然是“民主决策”但实际上,由于任正非的绝对权威,往往变成了任正非“一人决策,民主表决通过”。在这样的权利制度下,华为高管人员自然难有自己的实权,成就感亦无从谈起了。一些优秀人才难在华为呆下去,除了任正非本人的性格问题外,还与华为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有关。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要能够形成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治理结构(包括产权结构机制、决策机制、经营者团队机制、选拔与激励机制)。华为最早在内部搞员工持股,但是至今尚不是一家上市公司。由于这种产权结构基因上有问题,导致华为无法在国内上市,只有去境外。如何优化产权结构是华为能否有个光明未来的关键。决策机制上,不能完全依靠个人决策,过去任正非凭着自己的专业基础,对通讯产品抓得很准,为华为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随着华为不断推出新产品、介入新领域,加上市场竞争环境及产业发展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单凭领导者个人或几个人决定,很容易产生偏差。企业领导者还应妥善处理好创业者、公司元老与公司新人的关系,提高决策效率,提升决策水平和能力。任正非采取内部创业的方式处理元老的出路问题是不错的途径,尽量避免树敌。这种方式下,对元老不是“杀”而是“放”,给足创业者以待遇、荣誉,但削弱、剥夺其权利。不赞同我的观点,你可以选择离开,我们还可以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华为的这种处理方法显然取得了极佳的效果,离开华为的元老、高层或者普通员工对任正非都比较佩服,几乎没有人说他的坏话。不象有的国内企业,老员工因自己的经济利益得不到满足,到处举报,直至将老板送进监狱。
     

重新激活创业激情

彭剑锋认为,华为要重塑创业文化,重新激活创业激情。企业现在面临着创业激情衰竭,创新能力提升乏力的难题。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华为管理层比10年前显得更理性、成熟了,也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千万富翁,但是创业冲动和激情则在逐渐衰减。华为这几年主要是依靠原来创业冲动的惯性推动在发展。虽然,华为的高层管理人员、创业元老曾经艰苦奋斗、吃了很多苦,但是,当大家都已经有了足够的金钱资本,过惯了衣食无优的生活后,很难再重新回到那种艰苦的生活中,很难再燃烧起当初的那种创业激情。物质条件太优越,精神上就越容易腐败,创业激情就越容易丧失,长期以往,还容易滋生高层腐败等问题。如果不能重新塑造创业文化,重新将高层以及普通员工们的创业激情激活,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源动力,就只能停滞不前,再加上外部环境不好,华为只有死路一条。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在公司的内部组织体系上创新,注入新的文化与活力,培养一批新人加入到公司的高层管理队伍中来,将华为衰减的创业激情重新激活,在新的平台时期,进行新一轮创新,产生新的创业冲动推动公司前进。

彭剑锋认为,华为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重新进行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变革与创新,建立以三大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系统(竞争淘汰机制、激励机制、评价约束机制),基于战略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实现人力资源与其它要素的联动,重新激活人才。要避免管理阶层的平庸化、管理职位的过度膨胀、管理层对权力的掠夺与追求这三种倾向。

按照彭剑锋教授的理论,企业要形成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基于素质模型的潜能评价系统;基于职业化行为的任职资格系统;基于绩效的考核系统;基于业绩与能力的薪酬系统;基于职业生涯的培训开发系统等六大系统。还要在机制、制度、技术、流程等四个层面上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上市是必然趋势

华为要尽快学会与资本打交道。华为一直是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通过自身的能量进行扩张的,目前来看,这种扩张的能量基本上已经释放完毕了,且也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行业。在新的形势下,华为必须借助资本的杠杆,利用外部的资本实现产业整合,实现并购、重组等外部扩张。

(转自和君创业论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