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有人看王小波的书吗?

[复制链接] 21
回复
456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10-21 12: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王小波的才华横溢带来的不是财富和荣耀,是痛苦、绝望和折磨----心灵的折磨。

无论是三步曲,还是“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他的作品我很难看下去,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他对月夜的描述:“阴茎从天空中倒挂下来”,给过我极大的震撼,原来文字还可以这样表述!
或许,他是用这种赤裸裸的方式表达赤裸裸的人生和赤裸裸的思考。

但他的思想和他的观点总是能给我很大的共振。作为一个作家,他不是我心中的极品,作为一个人,他高傲的人格在我心中永存。

转贴一篇有关他的评述,以飨家人。




『灌水专区』王小波·浪漫·性·骂娘(转载)


作者:跑都跑得那么帅 提交日期:2003-10-21 11:44:00  

严重警告:本文有对“性”以及许多敏感话题的直接讨论,内容极为直露,还有最后关于骂人的讨论极为粗俗!请根据自控能力选择是否继续看下去。不听劝告造成一切后果者,概不负责!:)
  
  
    小说,居然可以这样写!
  
    这是我的第一感觉,或者是第一感觉之前的直觉吧?王小波小说里崩雪溃堤般的想象力、张而无度却丝毫没有压迫感的率直朴实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很少有一个作家能够让我如此地喜欢,甚至是手不释卷地读完他的《黄金时代》和《青铜时代》,掩卷之后,百感交集。
  
    很少有一部小说能够让我不因悲剧色彩而是其它流泪,王小波却做到了。
  
    真性、朴实的王小波,把修改了几十遍的《黄金时代》写成了行云流水、写成了恣意汪洋、写成了韵律奇特的文章,毫无斧凿痕迹,毫无粉饰华章,自然到了无形无色的地步,小说写到这份儿上——怎一个好字了得!
  
    曾经因为十页之中出现的n个“翘起的小和尚”没把黄金时代看下去,那是半年前的事儿了,当时觉得这压根儿就是一本变味儿的《黄色时代》。
  
    空虚和无聊让我重拾《黄金时代》,或许是心态有了一些变化,里面迸发出的智慧和坦诚让我愧对自己的人性本真。
  
    说起性,到现在依然是一个隐晦的话题。
  
    王小波却象吃饭睡觉一样把它变成了极为普通的一件事情,这其中毫无罪恶感,也毫无淫秽的成份——甚至我觉得王小波很阴险,如果你在看他的小说时“直翘翘”了,或者觉得有些“欲火难耐”了,看着看着,你会发现王小波根本就是蔑视着你的“直翘翘”和“欲火”,继而让你自己觉得不好意思。
  
    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理智来发现王小波的阴险。
  
    如果你只希望在小说中找到描写详细的做爱过程,那你只能失望。据我的印象,王小波小说里最为露骨的一段也不过是说“插了进去”,再往后,就没有往后了,你可以说他给了你一个意淫的空间,也可以说根本就是在吊你的胃口……但我感觉,王小波在一脸坏笑的看着你!
  
    在《黄金时代》里,故事的背景决定了“性”成为了人类唯一还值得品味的东西,在那个纷乱的时代里,也只有性能多少给人狂躁的心灵一些平和的慰藉了。据王小波自己说,他看过不少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那也是一段对“性”极度压抑的时期,甚至压抑到了病态的程度,腰部以下的部位在那个时代也是不允许被提及的。那时的地下小说有些类似现在的大和民族,外表是严谨,其实骨子里对性的渴望可能超过任何一个东方民族!
  
    压抑之下的东西,确实容易走极端。
  
    王小波就把压抑之下的性,在那个喧嚣的时代里,引领进了一片纯净的伊甸园。《黄金时代》读到中途我哭了,这是第一次因为一个作家的小说落泪,那不是悲伤,而是感动——感动于这份至纯至真的情愫。甚至,再往下看时,那些“把把”、“那东西”、“硬得象铁一样”直至“阴毛”、“乳房”、“乳沟”之类的词汇,我丝毫没有了之前残存的一点罪恶感,甚至觉得这些东西有些俏皮有些可爱了。
  
    我想这可能是王小波的目的之所在吧?他想告诉我们,性,并不邪恶,有的,只是一种发自本性的纯善至真吧?
  
    我无法认定王小波是否有生殖器崇拜,但就我所看到的,王小波的小说里,男主人公的生殖器全部是硕大无朋,动不动就直起来,而且硬得象铁——唯一的一次,在王二被称为“小神经”的时候,他患有阳痿,但事到临头的时候,可爱的小孙同志,要以亲身实践来帮助他医治阳痿的可爱的小孙同志,却看到他其实并不阳痿,也一样的又大又硬。所以,奉劝在这方面能力不佳的同志,先锻炼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再看王小波,以免自卑。呵呵。
  
    他的小说与真正的色情小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做爱过程的描写,也算是一种恰如其份的点到为止,就让你自己去想象过程中是否有吟吟哦哦。很有意思的是,主人公与女伴(暂且如此称呼吧)做爱的时间经常是一边聊天一边干,而且经常是聊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这就是王小波的态度,“性”很正常,象吃饭的时候可以边吃边聊一样。
  
    王小波说文章是有韵律的,这话看到的时候解开了我心里一直晕而未决的东西。看他的小说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说不出来,原来,就是韵律!
  
    王小波的小说里很多象诗,象音乐,你可以看到他对自己所掌握的文理知识淋漓尽致的发挥,却丝毫没有卖弄之嫌,因为一切,就是这么自然的流露。更重要的是,文字在他的手里就是一个个跳跃不止的音符,就这么不经意地抓下来一个,放到划在沙漠里的五线谱上,然后让你顶着酷热去阅读去听他吟唱,之后就是一片清凉的泉水冽然而下,怎一个爽字了得!
  
    如果要把王小波形容成一种乐器的话,我把他想象成架子鼓。没有哪个人能够给我如此回旋的感觉:起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庸俗,然后是举世无匹的纯洁,最后激荡起在你心里的感动!那鼓点可能初听有些凌乱,也可能会有一些费解,慢慢的,你会发现在“咚咚”的声音里有一些纤尘不染的东西透出来,你的脚步就跟着这鼓点跳着波尔卡,然后是彻底的安静,是一种万籁俱寂的死一样的寂静——最后你发现你哭了,不可阻挡的眼泪就这么寂静地倾泄出来。
  
    很难想象一个喜欢用费尔马的微积分习题集来打发时间的人能够拥有如此浪漫的情怀,很难想象他会把情书写到五线谱上如此创意,很难想象单刀直入地问别人有没有男友,得到否定的回答之后就是一句“你觉得我怎么样?”我又笑了,为这份饱含着沧桑的童真笑了。
  
    有人说王小波是痞子,但却是一个王朔更加高级的痞子。在我看来,在文学成就上,王朔与王小波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写手南南和北北,这姑娘在某些时候倒是与王小波有些相似之处,当然不是性的写作,而是同样有着对文字有一种音乐般的感觉。不过,我不希望南南和北北成为王小波,一旦某个作家“象”了某个其它人,也就基本上废了。当然,我是说南南和北北应该保持自己那种音乐般的感觉,继续谱写属于她自己的乐章,王小波挥就了交响曲,你可以写摇滚嘛,呵呵。
  
    最后说点更加不入大雅之堂的话题,那就是“操你妈”。
  
    这句“操你妈”在王小波的文章中出现过很多次,骂得很直率。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我坚信已经有“操你妈”这句话的存在了,只是可能鲁迅先生也要顾及一点面子,而把“他妈的”定为了国骂。
  
    其实,“他妈的”和“操你妈”是一个意思,只是更加隐蔽了一些。ok,让我们来看一下,他妈的,他妈的什么?不用细想就可以知道,以我们骂人的习惯,肯定就是他妈的生殖器,没事儿说他妈的生殖器干什么?老兄!我们是在骂人知道吗?骂人重要的是什么?让他觉得不适应,让他觉得受到了侮辱,要侮辱一个对亲情如此看重的民族的人,靠什么?侮辱他妈无疑是最直接最容易让他怒火中烧的方式,而对他妈的侮辱,是什么方式还用我告诉你吗?
  
    不就是“操你妈”嘛!
  
    其实骂人的和被骂的,不过都是在做一个想象力游戏罢了。你说“操你妈”的时候,真操了吗?十有八九是没有的。而被骂者如果稍有点儿脑子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妈没有被操,既然一个没有真操另一个的妈——那还争执什么?——这就引出了我下面的话题,意淫。
  
    对人的侮辱,有些是精神上的,有些是肉体上的,而绝妙的方式就属“操你妈”最为直接也最能结合以上两种。但人就是这么容易为了一点虚名争得面红耳赤,为本就莫须有的事情而沾沾自喜,好象真跟别人的妈有那么一腿似的——要是真有,谁还他妈的满大街嚷嚷?
  
    而且——很多女人也会骂“操你妈”。这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就碰到过,而且骂得满面怒容,表情动作也相当到位,直到被骂的人怯怯地问了一句:“你他妈的有那功能吗?”哽住了,如哽在喉,估计回家她肯定在想,是啊,我连那玩意儿都没有,拿什么操他妈啊?——不过,第二天,骂人依然是这句话,不管你是否接受是否能够想象得出她如何操。哈!自欺欺人,被骂的人也一样!
  
    所以,这不过是意淫罢了,偏偏就有人受不了自己的精神遭到亵渎,于是就有了那么多的争斗。
  
    其实说起来,他费半天劲唾沫星子飞溅地骂人,你有什么损失?没有。自己给自己找事儿罢了!
  
    王小波的小说里,这“操你妈”说出来可就大不一样了,不过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有些到极致的感觉确实不是一个“啊”或者“嗷”能够代表的,这个“操你妈”之中其实根本就没有特定的对象,也就无从说起意淫,只是表达一种想骂人、或者压抑、或者愤怒到了极点的一种情绪~
  
    我,爱王小波。
  
    
  
    后记:一直想写这样一篇文章,阅读王小波的时候,他的想象力给了我极大的思维扩展空间。却有些诚惶诚恐。终于,今天突然发现,我装什么孙子!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就是现实的存在,说不说都这样!只想给自己的思维整理出丁点头绪。最后关于骂人,也是一种现实存在。
  
    写的过程中,我一直保持着极为平和的心态,如果看的时候你“激动”了——那要注意你思想是否纯洁了,呵呵~而且写完之后问自己的感觉,一点也不邪恶,只是说一些大家不愿提及的东西罢了……
沙发
发表于 2003-10-21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看,不过大都不全,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有自己的地位。
板凳
发表于 2003-10-21 20:15:00 | 只看该作者
五年前看,
4
发表于 2003-10-21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他的文字, 快乐的文字.
5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2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哦,家人们也看的。
各有角度,有人读出的是快乐,有人读出的是愤怒和无奈。
我喜欢他这个人,坦诚率直又才华横溢。
可惜,历来这样的人都往往不得志。最终要么走向虚无,要么象他一样选择死亡。
或许如北岛的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因为他才华横溢,因为他特立独行,因为他坦诚率直,因为他心怀慈悲,
所以,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控诉与呐喊将受到众人的冷遇,只有他已经不属于这个社会时,才能得到人们客观的评价与欣赏。
所以,他必须死。
6
发表于 2003-10-22 23: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anson在2003-10-22 8:57:00的发言:
哦,家人们也看的。
各有角度,有人读出的是快乐,有人读出的是愤怒和无奈。
我喜欢他这个人,坦诚率直又才华横溢。
可惜,历来这样的人都往往不得志。最终要么走向虚无,要么象他一样选择死亡。
或许如北岛的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因为他才华横溢,因为他特立独行,因为他坦诚率直,因为他心怀慈悲,
所以,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控诉与呐喊将受到众人的冷遇,只有他已经不属于这个社会时,才能得到人们客观的评价与欣赏。
所以,他必须死。


hason:
你好!你这样理解王小波有点偏了。
王小波有自己的世界和文化,他不是在控诉时代,而是在纪录,因为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分子。而众人对他的冷遇他不会在乎。
7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3 08:46:00 | 只看该作者
雁渡寒潭,

谢谢你的意见。或许我的言辞给人感觉偏激。
对于王小波的理解,有一点我们是认同的: “王小波有自己的世界和文化。”
他活的真我,活的真实。
如你所说,正因为“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分子”,或许他在很多时候都不在乎“众人的冷遇”,可最终他发现还是摆脱不了这样的桎梏,内心的失衡成为他难以平复的失落。
他的敏感让他对时代的苦难和不平刻骨难销,他最终还是在乎了。

任何作家的文字都是在记录时代,都带有各自的感情色彩。至于是否是一种控诉,说法不同而已,仁者见仁吧。
8
发表于 2003-10-23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anson在2003-10-23 8:46:00的发言:
雁渡寒潭,

谢谢你的意见。或许我的言辞给人感觉偏激。
对于王小波的理解,有一点我们是认同的: “王小波有自己的世界和文化。”
他活的真我,活的真实。
如你所说,正因为“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分子”,或许他在很多时候都不在乎“众人的冷遇”,可最终他发现还是摆脱不了这样的桎梏,内心的失衡成为他难以平复的失落。
他的敏感让他对时代的苦难和不平刻骨难销,他最终还是在乎了。

任何作家的文字都是在记录时代,都带有各自的感情色彩。至于是否是一种控诉,说法不同而已,仁者见仁吧。


hanson:

很高兴能碰到喜欢王小波的知音。

关于我说的偏,并不是言辞的偏激,而是理解的偏离。
我们对他和他的作品的不同理解是正常的
因为我们也在带着我们个人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他和他的作品
正如你说的:“各有角度,有人读出的是快乐,有人读出的是愤怒和无奈。”

而我所理解到的是一个宽容的智者,他认识并理解苦难和不平,也许是他认为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所以他也无所谓平衡与否,正如他自己说的:参差多态是人生的主要幸福。
9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3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王小波死了。
在他死前两年,大陆出版社才开始出版三步曲,在他死后,才开始四处宣扬他的作品。不信可以调查一下,现在很多开始看王小波作品的人九成以上是他死的97年之后。

而在这之前,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台湾出版的,他最先的荣誉是海外获得的。在大陆,他一直挣扎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生存与边缘化之间。
王小波的睿智和有趣,每个接触过他的著作的人都能感觉。
但从他的文字之外,从他的人生辗转,我看到的是沧桑,是呐喊,是特立独行的愤怒。

前两天不经意看到一篇评论王小波的文章,勾起了十年前的回忆。那时的我,初次接触到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紧张、兴奋、着迷。
而在之后我经过的自己这黄金十年,脑海中仍然不时的想起他的只言片语。

有个有趣的现象:王小波从来就不是一个同性恋者,却为什么在91年,大多数中国人都还无法想象同性恋为何物的时候,就将注意力放在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上?
他的朋友里没有同性恋,但他为此孜孜不倦,甚至,后来还写了一个这样题材的剧本?

正如他的感叹:参次多态是人生的主要幸福。
王小波在国内这样一个压抑、价值单极化的社会形态里,除了自嘲和呼唤宽容,还能做什么呢?
在为同性恋者呐喊、拓展生存空间的背后,在他众多幽默和狂妄文字的背后,隐藏的是对所谓主流价值观的讽刺和反击,是对江湖中自诩为“名门正派”的驳斥。
而王小波的呐喊,终于通过海外的承认反射回大陆,他的声音在三步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的时候强大了。

有时,我不禁在想,王小波回忆起他的人生历程的时候,回忆起童年的波折、少年的盲目、青年的苦闷、中年的不羁,他心中掀起的会是怎样的波澜?
当他从中国到美国,再从美国到中国,经历几种生存状态和悲喜两重天的考验的时候,对他看待人生的角度会是怎样的触动?

四十为不惑,五十乃知天命。王小波刚刚参悟人生,刚刚摆脱外部环境在他心中的约束和困惑,正以不羁的姿态迎向天命之年的途中,死了。
天妒英才。
是为记。




王小波年谱简编

    1952年5月13日出生

  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

  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牟平县。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

  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

  “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1991年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人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嘎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

  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

  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注:年谱简编原载《王小波文集》第四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1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19:22:00 | 只看该作者
王小波作品目录


1980年9月
《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年3月
《王二风流史》香港繁荣出版社。

1992年8月
《黄金时代》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2年1月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与李银河合著。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2年7月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与李银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
《黄金时代》华夏出版社。

1995年7月
《未来世界》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6年11月
《思维的乐趣》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7年5月
《时代三部曲》花城出版社。

1997年5月
《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10月
《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2月
《黑铁时代》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年2月
《地久天长》时代文艺出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