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知识风暴第83期]文明史的制度发展逻辑程式

[复制链接] 12
回复
30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3 14:3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仅仅属于探讨性质,不免论据轶失不全,仅作为朋友们共同探讨之用。望遇高手加以驳斥,日后定以茶酒相待。

(一)古文字所体现的古代文明发展逻辑

较早出现文字的古埃及和古西亚居民的文明发展,早于古中国和古希腊。古印度的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文化据信稍晚于古西亚,但是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突然衰落,由于史料灭失,至尽湮灭原因不明,无可查考。

1、古代埃及

古埃及语言属于古代文明中的高级语言。其文字由象形文字演变成为表意文字。古埃及文字可以分为没有标音成分的象形,表意的表音符号和有标音成分的表音符号。但即使是表音符号,本身原来也是一个象形的表音符号,而非纯粹的音符。在古埃及语中,辨别字意主要根据意符。所以,埃及象形文字尽管大都兼有表意、表音作用,但属表意文字体系,与纯表音的拼音字不同。古埃及文字从象形文字演变直到宗教用语科普特文字最终使用,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古埃及,宗教祭祀是十分重要的活动。法老往往同时就是大祭司。古埃及大约在纳迦达文化时期(公元前4300年左右)出现文字,记载在纸草上。古埃及文明一般的,以古波斯的占领作为结束时间。也有以阿拉伯人占领作为结束时间的。

毫无疑问,古埃及是我们所知道的最为明晰的古代发达文明。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古埃及的大多数历史文献以史料形式得以保存下来,并为后人所解读。古埃及的历史从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统一尼罗河流域,到公元前525年被波斯灭亡,经历了2500年的漫长时间而最终衰落。一般的,古埃及文明衰落的起始时间,被认为是公元前1085年埃及事实上的分裂开始,在此后的500年间,古埃及的国际文明中心地位逐渐让给了古希腊。

古埃及的法统以宗教和世俗政权的合一为主要特征。具有典型的古代文化的难以递延性——如古埃及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信仰太阳神(阿蒙神),并且古埃及在对周边地区输出文化、宗教方面,几千年来,基本没有作为。其文化的流传因为其文明产生的地域特点,而始终局限于尼罗河流域,最终被中古时期的、更为先进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取代而消失。

古埃及文明作为古代世界高度发达的文明,其发展基础在于拥有完善的文法系统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加以发展延续。这些在近现代历史学界均得到了史料佐证,但是其衰亡却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时期(约公元前4300年)出现文字。一般的在泥板上以芦杆书写,所以因为用力的原因,成为锲形。称为锲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达程度在古代世界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取得的发展令后人吃惊。古代两河流域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只是短暂地出现过一些统一的大帝国。其古文明终结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新巴比伦王国结束后,波斯帝国兴起时。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楔形文字属于表音和表意结合的文字。

关于古代两河流域为什么在很长的时期内,没有形成长时期的统一,一直以来成为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我们似乎可以从其文字的消亡找到一些深刻的文明发展原因。和古埃及一样,其短暂存在的强大国家,一般是以君主的军事专政作为主要统治形式,并且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权组织和法统。

3、古代印度

古印度文字使用了两类字母: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两者皆来源于西亚的阿拉美亚字母。婆罗谜字母在印度的使用较伽罗斯底字母为早,可能为两河流域旅印的商人带入,前7~前6世纪间已有流传,但当时书写材料多为棕叶之类,今已毫无留存;伽罗斯底字母(或译佉卢字母)状如驴唇,又称驴唇体,大约在波斯统治中亚及印度西北边境时传入(前5世纪),仅使用于印度西北一带。现存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的最早铭文皆见于阿育王石刻和石柱,两体并用,可见当时文字并未统一。以后婆罗谜字母又演变为多种不同字体,主要有悉昙体和蓝查体,7世纪后又形成天城体,行用至今。伽罗斯底字母至3世纪后即不再使用。此外,在印度南部还有用婆罗谜字母书写的古泰米尔铭文,其语言属于非雅利安语的土著语言(达罗毗荼语),这是20世纪有关古印度文字的新发现之一。现已知古泰米尔文铭文约76件。近年阿里卡梅杜遗址发现了20余件陶器上的题铭,对研究印度南部的历史及土著文化很有帮助。古印度文字随佛教和印度文化传入中亚、东南亚诸国,对各国文字发展有一定影响。

关于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文化,从我们目前能够掌握的材料来看,应当属于十分发达的文化。但是由于在其迅速衰亡的过程中,没有留下完整的史料,对其研究尚处于片断状态。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文化衰亡后,少部分该文化的创造者——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则被新到来的雅利安人或杀或驱,或强制为奴,人口大量减少。部分迁往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应该还建立了一些小城邦国家,长时间保存了自身文化。这些可从斯里兰卡和南印度部分地区找到影子。

雅利安人到来后的印度,则建立了新的文明系统和语言系统。军事征伐中将对手俘虏罚没为奴的行动使社会逐渐出现等级分化,并马上在宗教中以律例加以规定,形成古印度十分独特的种姓制度,并影响了印度发展史。由于社会压迫较其他古代国家尤为严重,使古印度的宗教哲学在各古代文明中最为发达,出现了思辩程度很高的宗教经典如《奥义书》、释迦牟尼的经论等。这时候,应用于古印度的则主要是古雅利安语言——梵语。

古代印度除了在阿育王时期空前实现统一以外,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在10世纪以后多次遭到伊斯兰文明的阿富汗入侵。最终建立了伊斯兰教的中央政权,进入中古印度。

古代印度由于其社会压迫较其他古代国家严重,导致了它在文明发展的同时,宗教思想层出不穷,人们逃废尘世的观念比较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斗争思想对社会的推动。这是古印度发展史的一个特点。

4、古希腊

古希腊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的氏族社会,曾产生几种较为复杂的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这些书写系统之间关系密切。克里特人的线形文字A和亚该亚人的线形文字B,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种。这当中,线形文字B又是从线形文字A发展而来——克里特的誊抄人,为了把希腊语所表述的内容记录下来,把线形大字A作了适当改进。在近500年的使用中,线形文字B变化不大,显示了相当的稳定性。在文字的使用上,希腊人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消失之后,希腊人便没有了自己的文字。在荷马所描述的社会里,还没有使用文字的迹象。希腊字母文字的出现,正好是在东方化时期。最早的字母文字出现在公元前750到前700年之间的陶器上,这种字母文字源于腓尼基的音节文字。希腊人自己已经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点,因此在希腊文中有一个表示“字母”的古词phojnikeia,其直接的含义是“腓尼基的东西”。希罗多德对此也有所记载,他说腓尼基人随卡德莫斯(Kadmos)来到希腊的底比斯,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带来了一些东西,包括文字,而我认为在这之前,希腊人还没有文字”。腓尼基的文字同其他的闪米特文字相似,是一种音节文字,不同的是它基本上舍弃了元音字母,主要以辅音字母组成单词,其结果是意思模棱两可,但所用的字母较少。腓尼基文字共使用22个字母,而同属闪含语系的阿卡德语却要使用285个字母。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也使用多于80个的字母符号。或许正是腓尼基文字的这种简洁性得到了希腊人的青睐,他们基本上无保留地借用了这种文字。希腊字母的形状同腓尼基字母一致,其顺序也基本上相同,甚至希腊字母的读音也来自于腓尼基,如alpha在腓尼基语中的意思是“牛”,betha的意思是“房屋”,但在希腊,它们只代表字母的读音,并没有任何意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希腊人完全照搬了腓尼基文字,事实上他们对此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将其中的一些辅音字母改成元音字母使用,最终创造了一种共使用24个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完全意义上的字母文字。它不同于腓尼基的音节文字,每个字母都有单独的发音,并可单独表现出来。这种文字体系极其简洁实用,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数文字仍然使用这种体系。

表音文字在其流传中,相对于表义文字更能呈现其传播性。古罗马后来采用的拉丁语语言文字系统基本采用的希腊语言文字的基本组成体系。而希腊由于其地理特点,虽然不曾在古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其文化却呈现一种极为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后来马其顿帝国的征伐使其文化大为传播,各地的希腊化现象广泛存在,尽管被罗马帝国所灭,但是东罗马时期仍旧为传统意义上的希腊化时期。

5、印地安人的玛雅文明和非洲文明

古代文明发展史的文字史,是文明史的重要部分。由于非洲和美洲的古代文明在文字发展史上晚于四大文明起源地区,因此我们在研究文明史发展的制度逻辑中,并不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部分加以系统说明。

6、古代中国

是典型的东方文明的代表。关于古代中国的社会组织和形态,史学界争论多年。一般的以夏、商为小型奴隶社会;西周为带有奴隶制的原始封建社会为判断依据,社会压迫程度低于古埃及和古印度。在地理特征方面,古代中国相对封闭,北部为人迹罕至的荒漠区,西部和西南部为高山,南部为古代中国地理体系的一部分。东面和东南面为大海。古代中国文明晚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大致和古印度同一时期,早于古希腊。古代中国使用表意文字这一古代世界最为艰深的语言文字系统。

古代中国的地理特征对文明形成时的朴素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在古代中国形成文字的初期,便逐渐出现了原始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并形成了占卜学基本理论;表意文字的一大特点是能够在脱离实物的情况下使人们根据文字而进行想象,使文字和词语、句子的意思更加复杂,对形成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意义重大。从流传方面来看,由于基本没有遭到外族的毁灭性入侵,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使古代中国文明基本完整地发展到现代文明。

 

 

 

文字发展对文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从上述文明发展史来看,意义不言自明。文字承载着文明发展。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在突破自身的智慧限制所作出的创举,一种合适的文字,能够有效激发古代民族的集体智慧并对其生存延续有着重大作用。而我们也知道,当前世界上的语言文字系统最终形成了表音的字母文字语言文字系统和表意的语言文字系统两大类,分别以英语和汉语为代表。自18世纪以后拉丁语事实上消亡以后,数百种地方民族语言被英语或者其他语种所取代而消亡,反映了文明发展趋势,从逻辑上讲,是最易保存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将流传到最后。而最终这种语言文字的使用民族,将成为最终统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民族。(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4 11:40:25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9-1-3 22:31:12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文,现在还是论据,未见论点。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0:22:50 | 只看该作者

(二)制度发展的逻辑框架

1、文明史发展的思维逻辑框架

    古希腊语言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包括《荷马史诗》(公元前12世纪)以及古希腊繁荣时期的戏剧作品,上古时期的文学作品流传较少。古希腊语言文学在各古代文明中属于较为发达的文学,语言幽默丰富、充分表达了古希腊人们的思想情感。而古埃及或者古两河流域,有着较高文学创作水平的作品流传较少。一方面可能是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湮灭流失,另一方面,在古希腊之前的社会,其繁荣程度较古希腊仍有很大距离。古代印度的主要语言文字作品则是《吠陀》,属于史诗形式的文学。后世的古印度文学受《吠陀》影响很大,足见其在当时的文学影响。据信《吠陀》出现于公元前15世纪,陆续补充,最终完成于公元前1000年代左右,应属于婆罗门祭司及其阶层文人们共同创作的结果。而在古代中国出现的则是《诗经》等早期文学作品,《诗经》之前,夏朝时期的人们更早已创作出其他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歌作品了,因此,诗歌这种语言文学在中国的出现,应当推算到不晚于公元前17世纪(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而古埃及的祭祀诗歌《阿蒙神赞》则更早出现于公元前20世纪了。

    于是我们马上会得到这么个初步的印象——古代文明思维逻辑的早期发展,与诗歌这样的语言文学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那么诗歌这种语言文字,是否体现了古代人们思维逻辑的全部?

    古代社会在原始阶段,社会及家庭等组织形式从母系向父系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神话故事。原始宗教可能陆续于这一阶段出现。古代神话故事大多数以诗歌这样的文学形式阐述出来。如古希腊、古印度的神话故事便是以史诗这样形式进行记载。把当时的部落首领加以神话,突出反映了父系社会形成后的英雄观、王权观。神话故事的记载,表明部落领袖开始成为文明史的重要推动者,并且部落领袖成为受人顶礼膜拜的对象。而古希腊、古罗马在古代社会崇尚多神,古埃及崇尚太阳神,古印度崇尚湿婆神等等,侧面反映出这些古代文明的政治组织形式——古希腊基本实行民主共和制,而其他古文明一般是王权专制。这也使古希腊始终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古罗马则和古希腊在初期较为类似,但是后期则走上集权,出现了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

    古代中国的逻辑思维模式则显得更有特点。社会政治组织形式从夏以后,逐渐稳定,人们普遍相信“王”是代表上天进行统治,所以夏、商统治的周期很长。包括周武王克商,也不得不假借上天之命来进行统治。东周时期虽然诸侯国不再服从周王室的命令,但是也还要打出“尊王攘夷”等诸如此类的旗号,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合法化。思想特点方面,则出现了多种哲学思潮和学术思想的并发,但是深究起来,也总是与“治”和“在治下”相关——人们在“天”的治理下应当如何如何。如老子等人的“百家争鸣”及其学术思想。宗教特点不明显,盖因为人们普遍接受“王”是代表上天进行统治。即便后期出现的道教,也还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有着明显的关系。又如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学理论,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也都基于对当时社会政治组织形式的承认和完全接受的基础上。荀子所说“人定胜天”则是从自然科学角度,认为人可以战胜自然,是否表示了对于另一个意义上,对“天”的反抗,似乎并不明显。

    因此,从对文明本身的思考方面,古希腊人们的思维逻辑模式是发散式思维;而古印度在种姓制度出现以后,逃废现实思想导致了哲学思辩的出现;古代中国则是某种定向思维,即以承认某种先决条件为基础,这在中国古代语言文字作品中多有表现。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1:35:44 | 只看该作者

2、文明史发展过程中的哲学史观

    因本人不是研究哲学的专门人士,故以下只能浅显而谈。

    从上面的简单论述来看,因为文字、语言、语言文化而产生的语言文学,已经使各古代文明呈现出不同的思维逻辑框架。所以各古代文明的哲学观也不尽相同。

    古希腊人德谟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应该被认为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前者在公元前七世纪产生了“原子”理论;后者则认为运动是永恒,静止则是相对的唯物主义概念。古代印度朴素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由“地、火、风、水”构成,万物变化皆以这些基本物质变化为依据。中国古代则产生“五行说”,并与占卜关系密切,后来的物理学、化学基本原理皆来自于术士的占卜活动中。总的来说,代表西方文明的古希腊,更早出现机械唯物主义观点,而东方文明则不明显,在古代中国的哲学观来说,由于其表意语言文字所蕴涵的哲理深刻,加以原生宗教思想不明显,更难区别明显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老子的思想在西方人看来,叫做“道治主义”,而关于什么是“道”,至今仍然解释纷纭。之所以中国文明中“中庸”思想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主要思维逻辑的组成部分,也与上述有关。

    对于世界的本原的认识方面,“原子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承载经验世界的实体,是推动经验世界运动、造成经验事物生生灭灭的本体。但是,原子论是产生于哲学史早期阶段的自然哲学的集大成,它已然将朴素唯物论思想发挥到了极至。所以,伊壁鸠鲁还能够做到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有所发展,而到了卢克莱修,就只能重复、却无法突破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了。这是西方对于世界本原的基本认识。西方哲学,一直存在本体论与本原论、抽象与具象、机械论与辩证法、唯心论与唯物论的矛盾等。东方哲学,这些矛盾都不存在,只有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和分别。凡真开慧得大道者,就至善至美;凡假修德又强装得道者,就势必是又恶又丑。中国东方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有特别突出的两大贡献:找到了宇宙的本原物质,即无形无极的“大道”;找到认识“大道”和应用“大道”的重要途径,即修法开慧之法。因而,东方哲学从根本上正确地回答了人类终极关怀的问题,解决了如何探究天从之际这个最大的难题。

  在东方哲学名著中,都有这样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专业术语:一个是“道”字或“大道”;一个是“不我”或“不智”。古来学家释道为理。神学家释道为神。经验论者则释道为路,甚至斥之为神论主义和唯心主义等等;至于“不我”、“不智”,古来学者大都回避,还有不少释易经者,甚至用西方哲学原理注解易经,而不是以易经的固有本义注解易经。

       所以,基于思维逻辑框架的不同,东方哲学观和西方哲学观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路径,产生了异曲同工而又完全不同的哲学体系,这些,便是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史观。

3、制度产生的文明背景及原因探讨

       古希腊文明的世界观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微观角度进行演绎的特征。因此其制度形成中具备唯物论属性和微观解构的演绎方法,推动了古希腊奴隶制社会的工商业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奴隶制代议制,以及立法、司法和城邦国家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此后,中世纪的犹太——基督教文明则是以上帝创世设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演化产生了律法体系和以教会、教士为主导的社会结构。

        对于华夏文明而言,世界观和方法论沿着“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路径设置,形成了“天人一体”的观念,从人的社会行为和自然与社会的协调方向,来进行制度的逻辑思考,并推动其发展、演进。 

       所以我们在探讨制度的本质及其起源的过程中,从文明产生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方向来研究制度的本质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方向。国内诸多学者在此方向上也进行了若干详尽的研究并有著作问世,本人才疏学浅,仍坚持对这一话题进行研究探讨,为的是能够弄清楚制度的本质及其产生的社会成本、社会效益,以及从更远的构想出发,探讨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率及效益的途径。因此,制度产生的逻辑程式及其成因的研究,对这一研讨将具有很大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4 16:37:31编辑过]
5
发表于 2009-1-4 22:26:18 | 只看该作者
不浅了, 没想到rgang兄这段时间还是有心人啊,呵呵
6
发表于 2009-1-5 13:09:04 | 只看该作者

乱想一下:
根据古代中国文字发展史来看。

虽然现在知道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但是发现的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了。由此推断在夏朝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可能已经有了文字了。那么文字的历史可能就是4000年以上。试想一个用了4000多年的文字系统对一个民族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呢?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之法和转注、假借等用字之法,可能都在影响我们长期的思维习惯。含蓄,委婉等等民族性格是不是和我们的文字有关呢?

另外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重感性、轻理性,重事实、轻逻辑,重意会、轻言传等的思维习惯,是否也和我们文字的形成中的过程相关呢?

7
发表于 2009-1-7 21:29:10 | 只看该作者
梁漱溟说:中国、印度、西方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体系
——西方关注的是人与世界,
中国关注的是人与人,
而印度关心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
8
发表于 2009-1-10 16:00:0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阿懒在2009-1-5 13:09:04的发言:

乱想一下:
根据古代中国文字发展史来看。

虽然现在知道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但是发现的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了。由此推断在夏朝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可能已经有了文字了。那么文字的历史可能就是4000年以上。试想一个用了4000多年的文字系统对一个民族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呢?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之法和转注、假借等用字之法,可能都在影响我们长期的思维习惯。含蓄,委婉等等民族性格是不是和我们的文字有关呢?

另外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重感性、轻理性,重事实、轻逻辑,重意会、轻言传等的思维习惯,是否也和我们文字的形成中的过程相关呢?

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9
发表于 2009-1-18 17:11:36 | 只看该作者

好高深!

10
发表于 2009-2-2 01:42:48 | 只看该作者

谁说中国人轻逻辑?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最清晰。倒是西方鬼子把现在的年轻人的逻辑搞乱了,特别是半吊子咨询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