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惊闻“樟木头现象”

[复制链接] 32
回复
34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2-18 15:2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肖知兴 2008-12-02
   
 樟木头是东莞下辖的一个经济强镇,曾以拥有中国第一家乡镇级的五星级酒店而名噪一时。众多登记为港资的劳动密集性企业和定居在这里的香港人,把这个南粤小镇变成了一个高楼林立的“小香港”。今年下半年来的几条新闻,又把这个小镇推向了舆论前沿。一条是珠三角一带最大的玩具加工企业之一、位于樟木头的合俊玩具厂倒闭;一条是房产新闻:香港人甩卖樟木头的房产,近一百平米的商品房,只卖9万元。
  
  一百平米9万元,还不够买上海最贵楼盘的一个平米(大概是12万)。水落石出,冰冻三尺,中国沿海地带建立在出工加工业基础上的外向型经济的虚假繁荣,终于在樟木头这个地方率先露出了本来面目。遥想三十年前,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中国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和渐进改革的惯性,只能采取以增量带存量,以外向型经济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改革战略。以经济特区为起点,老大中国以其惊人的体量、迫不急待的姿态和自残式的低要价,加入了由西方主导的世界分工大体系。而今南柯梦一场,人去楼空,留下是满地鸡毛和900元一平米的楼价。
  
  普通的商品可以流动,可以进出口,所以价格总体是趋于一致的。而房地产的价格,因为是“不动产”,在正常情况下,则是当地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综合发展水平的一个写照。这个处于广州深圳、香港、东莞等华南大中城市群的中心地带的经济重镇,莞深、广深、京九铁路在此交汇,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号称“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文明村镇”和“中国麒麟之乡” ,怎么会一下子凋零到这个程度?
  
  顾晓鸣老师在公益讲座上曾经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掠夺式发展和分享式发展的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结果。南美、北美的一个同样很边远很偏僻的地方,同时发现一个金矿。南美的矿主给工人100美元一个月,工人们仅够填饱肚子,维持一个最低的生活水平。七年、八年后,矿藏开采完毕,这个金矿就废弃了,成为一个鬼城。北美的矿主给工人1000美元一个月,工人有了消费力,金矿附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中产小镇,七年、八年后,矿藏开采完毕,大家很自然地发展起来了其他产业,继续建设这个小镇,直到小镇成为了大家美仑美奂的家园。
  
  东莞是谁的家园?知情人告诉你,这种地方一般有三种人,一种是港台老板,一种是内地来的打工者(不可忽视的是庞大的性工作者队伍),最后一种是那些福从天降、无所事事、坐吃地租的本地人。无边无际的工业厂房、打工棚之间,点缀着装模作样的花园式住宅和星级酒店。老板和打工者,都不可能把这个地方当家园。说老实话,即使是在它的繁荣期,我对这种五星级酒店加打工棚组成的中国式繁荣的表面现象,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难道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发展?难道这是一种可以持续的发展模式?一种建立在背井离乡、谁都不把这个地方当家、“生活在别处”的发展模式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经济发展之于西方,是一种内生的现象,健康的公众意见表达机制使得他们能够尽量在在经济、社会、伦理、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实现平衡。所以中国人出国,印象深刻的不是他们的大都市,而是他们美如图画的各种中产阶级社区和中小城市,还有农村。普通的劳动者,工作之余,打猎、钓鱼、上教堂、听音乐会、去图书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自己的家园。而我们这里,在这种荒不择路、先赚了钱再说、不管白猫黑猫的机会主义发展战略下,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还能聚集到一定数量的中产阶级,还能产生一点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外,多的却是这种迟早会榨掉最后一点使用价值,然后被无情地抛弃的樟木头式的城市。
  
  其实,即使是这几个大城市,也在逐渐变成别人的家园。动辄上万、几万的房价,说明他们打开大门欢迎的是煤老板、铁矿石老板、港台老板、温州老板,而不是中产阶级。当然,如果没有文化、语言和护照的隔阂,这些老板更倾向与选择的是洛杉矶、多伦多和悉尼。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沿海大都市与内地之间的差距将会拉得越来越大,在一个更大规模上复制樟木头现象:大城市成为车水马龙的五星级酒店,内地成为垃圾遍地的厂房和工棚,所谓“城市欧洲化,农村非洲化”。
  
  樟木头的老板因为成本的低廉,像蝗虫一样集群而来,现在因为成本的提高,又像像蝗虫一样集群而去,留下一片焦黄干渴的大地。“城市欧洲化,农村非洲化”的结果是中国社会阶层、地域、城乡之间的断裂,不管是否民主政体,未来都将面临一种极复杂、极棘手的局面。这一轮外向型经济主导的经济增长,留下来不仅是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最大是给中国未来政经改革埋下了难于估量的隐性成本。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之日,也许就是中国的权贵们又像蝗虫一种飞离这片灾难深重的大地的时候?
  
  我给我的加拿大、美国来的老板班同学们讲这个逻辑的时候,他们耸然而惊,多半也是怕这帮蝗虫降临,把他们的家园也变成樟木头式的地方吧。上帝给我们的本来也是青山绿水,我们把它变成黄土高坡,还扯着嗓子唱,“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


33
发表于 2008-12-28 21:22:09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底了,人也就是和草木一样的东西,看云起云去,听风语风歌,放下包裹去生命吧
32
发表于 2008-12-28 17:14:4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改革开放,珠三角是排头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发现了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规划,尤其是缺乏长远规划,而且进入的门槛太低,加之中央的政策导向和绩效导向,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又加上当地管理者的素质低下,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特别是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相应的文化建设,导致大家(老板+打工者)都缺乏归属感,大环境好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又都可以毫无留恋的撤退;这种现象不光东莞地区是这样,整个珠三角都是这样。
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明显吸取了很多“珠三角”发展的经验,在这方面的做的要稍微好一些。
但最为关键的还是管理者要有长远规划,中央的政策也要导向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
31
发表于 2008-12-28 11:39:40 | 只看该作者

南美金矿的最终结局是鬼城,而北美金矿成为美仑美奂的家园,表面上看是矿工不同的消费能力,实际是是一种区域发展的思路造成的。

中国在“不管白猫黑猫”的理论下,还要继续多久这种“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做法,是不是要等到“城市完全是欧州,而农村已经成非洲”的现象出现后才会有所改变。

当然,现在国家在已经开始关注“三农”问题,而且农村问题正在得到进一点有缓解,但是在当前经济风暴的影响,大量返乡的民工所造成的社会压力将如何进一步得到解决呢!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并且,现在年关已近,外出务工的民工兄弟会大都是在挣点钱“团团圆圆过个好年”的想法下出来的,没钱了回去怎么办?是不是回家之前再想想“别的”办法搞点钱,这个问题是不是也应特别关注呢!

30
发表于 2008-12-27 09:42:02 | 只看该作者
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的确中国很多地方是有类似的问题
29
发表于 2008-12-27 08:50:3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同意作者观点

28
发表于 2008-12-27 00:16:23 | 只看该作者

曾经驻足此处 特留爪印顶楼主

27
发表于 2008-12-26 14:05:50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一个地方的发展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啊?

26
发表于 2008-12-26 10:12:56 | 只看该作者

收益匪浅 谢谢 我觉得说到底是关于财富分配的问题

25
发表于 2008-12-26 09:15:35 | 只看该作者
我去过樟木头,"乱"就一个字![em05]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