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志同道合] [原创][长篇]冰血诗词客

[复制链接] 1
回复
99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9-9 12:1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还要上班,所以不能写太晚,就弄到这个时候吧。不是吹牛,目前正在写的这部评书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抽出任何一部分都是目前绝对新颖的。例如诗词吧,许多人都说句句翻译会伤害美感,要我说这有一定道理,但是按照现在的文学欣赏水平来说,九成九的人是翻译不出来才、没有坐冷板凳的决心才抄来抄去的。因此,这部评书把任何一位诗人的诗词抽出来,都能成为诗词专注。下面就看看这部奇书吧,我在讲的时候,是按照一文一武顺序进行。但卢照邻这个比较有特色,因为参考了五年前写的武侠,所以文武结合。
  采用645到685一说,每个人三小时。根据骆宾王兵败为684年11月,孙思邈较多说法死于683年。那么将其定为685年。取旧唐书四十周岁一说。
  风疾爱上凌云客,疠病肢残谢颖流。弱水常怜幽爨下,五悲残客不曾休。
  今天我们说一位会让各位听众心酸,甚至落泪的诗人。他是一位病人,从开场词便可窥之一二。风疾、疠病就是这种病的名字,这种病在现代被称为“麻风病”。开场词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令人心惊胆战的麻风病,竟然爱上了一位心怀壮志的诗人。它的爱致使他四肢残废最终投入颖水中。不明白其中缘故的朋友一定会以为他是懦夫,然而,在他痛苦的汗水、世人不解与离去的泪水所汇成的小溪却仍然爱慕他的才智与勇敢,他就像是那已经被燃烧尽了的炉灰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作为五悲残客的他,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奋斗精神却永远穿梭在时空中,永不知疲倦的向人展示着什么叫做:为谁而奋斗。这位五悲残客就是被诗词史学界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今天,我们便详细介绍一番卢照邻。
  一.放下你的鞭子
  唐垂拱元年,也就是公元685年。长安城内走着一辆大车,车前坐着车老板儿,车上挂着蓝布棉门帘。由于人太多,大车不由得停了下来。蓝布棉门帘被微微挑起,里面坐着的人看着四周的人流,不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就在这时,只听一人高声怒喝道:
  “唗—你好大的胆子,竟敢阻我公事!”
  顺着声音一看,只见一位体态雄壮的武官冲着一名白衣女子怒喝道。但只见,那位白衣女子轻轻地扶助一位已经跌到在地的中年女子。
  “官爷!并非我有意阻拦,我只是希望您对他们好些!”
   “哼—这些妖人,危害百姓,这样做算对他们轻的!”
  “啪—”那名武官冷笑着将手中的皮鞭打在了妇人身上。
  “你—”白衣女子见状,狠狠的咬了咬嘴唇。
  “哼,你算什么东西。闪开!”那名武官一阵冷笑,举起长鞭“啪”的一声,抽在了她的肩膀上。
  “他们也是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他们!”那名女子没有丝毫退后的意思,反而挡在了中年妇女前边。
  “来人呀,给我将她拖走!她既然如此同情这些疠妖,那就将她们关在一处!”,武官话音刚落,就听“当啷啷”声音响动,武官身后闪出两名捕快,二人手中两条锁链,哗楞楞飞出,那叫准,正套在白衣女子的脖子上。
  “我没有病,你为何抓我!”白衣女子还想与武官理论。
  武官冷冷一笑“老子有权,你这等刁民不如此治你,焉能显现朝廷的威严!来人呀,把她给我带走!”
  “你简直就是土匪!”白衣女子这句话一出,那名武官停罢,猛回身举起手中的皮鞭,想再次抽打白衣女子。
  “大人!放了她吧。把她和我们关在一起,万一把她招染了,这可是罪过呀!”,人们顺着声音看去,只见武官身后的十来名官兵后边,有十几名老百姓,这些人都被一条锁链连在一起。说话的人,就是队伍最前面的一名六七十岁的老者。
  “混账!”一名官兵举皮鞭便要抽打老者。
   “放下你的皮鞭,给我住手!”一股虚弱的声音从轿子中传来。武官这时才注意到这顶普通的轿子,他催马上前仔细察看,但由于车帐的蓝布棉门帘垂下,所以车帐内的人无法看清。虽然,车帐并不豪华气派,但一块儿迎风飘摆的旗帜却非常引人注意。那位武官上前仔细一看,上书“现有卢大人因病不能上朝,特奉旨回故里调养身体,过往州县府衙不得盘查阻拦!”,上面还盖着丞相的印章。
  “啊—原来是卢大人,下官我奉命将这些疠妖押往黄河北岸的疠人坊!”
  白衣女子一听“卢大人”三个字,不禁也回身察看。
  “这些人并非歹人,你为何如此对待他们。况且,那位姑娘并非病人,你为何也将她抓了。还不快快将她放了!”
  那名武官听罢,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但看了看丞相的印章,强作笑容。
  “好好,既然大人命令,小人怎敢不听!来人呀,给我放了!”衙役闻听,赶忙上前欲将白衣女的铁锁打开。就在这时,只听一人冷笑道:“武三思武大人早就说过,凡为疠妖皆押往疠人坊!那车帐中人也是疠妖,你为何不将他拘捕!”
  武官闻听此言,抬头观看,只见对面走来一名将官,见此人:
   “卢照邻,卢大人,小人奉武三思武大人之命,真是没有办法呀,得罪了!请大人下车帐与我一同赶赴疠人坊!来人呀,请大人下来!”。两名衙差闻听,抖手中锁链,直奔车帐。
  车老板儿一见,举手中马鞭骂道:“混账东西,竟敢对大人无礼,看你们谁敢过来!”
  此言一出,“啪啪”两声脆响,马鞭的鞭头正好抽打在两名衙差的手腕儿,哎哟哟,两名衙差手中的锁链当啷啷落地。数名官差举刀上前,车老板儿把鞭子舞动,啪啪啪,三声脆响,当啷啷,三把扑刀落地。那名将官微微冷笑,上前直奔车账,车老板儿举鞭刚要抽打。就听车账内,卢照邻轻声说道:“老伯,你不必管我,走吧!”
  老人一听,起初一愣,后来才恍然大悟,拿着马鞭,跳下车对卢照邻说道 “卢大人您不要担心!我去把大相公找来!”。
  卢照邻闻听,淡淡一笑,“找我大哥,有何用处!”。
  说着,只见车账中走出了卢照邻。白衣女抬头观看,只见此时的卢照邻眼部以下被一块儿蓝布遮盖。武将上前,冷冷一笑“卢大人不必如此见不得人!”,说着,一把扯下了卢照邻脸上的蓝布。众人全都山目光观看,只见场中央的那位卢大人:高挑的身子,瘦削的面容,眉毛已经脱落大半,宽大的长袍,满目的哀伤。令人奇特的是,他的左手和鼻子。那是典型的疠人的特征—残鼻废手。
  “哼,你果然是个疠妖!”
  “我非妖,我是人!”卢照邻平静地说道。
  “人!你也配称作人!”武将发出了阵阵冷笑。
  “来人呀!将卢大人绑了,押往疠人坊!”。就在这时,有两名官差上前,要捆绑卢照邻。车老板儿一看,把怀中的鞭子一举“你们敢!”,两名官差一看,吓得不禁向后退了退。
  “卢大人身为朝廷官员,自当有所不同。”
  “那个女孩儿并不是病人,你该把她放了。”
  “不,卢大人,你现在的身体非常差,需要有人照料你,我情愿与你们一同前往疠人坊。我是孙思邈的孙女,我可以帮你们。”
  卢照邻一听点了点头,“多谢,多谢,我们确实需要一位杏林中人。”
  武官一听,心中不解,低声问那名武将,大人“什么叫杏林中人呀?”
  武将并未说话,只是看着卢照邻,卢照邻从车上走下。来到武将面前站住
  “大人,这些人都乃大唐子民,请你不要把他们叫做疠妖!”
  武将微微一笑,侧头对卢照邻低声说道:“卢大人自身难保,还是小心自己为妙。不要以为,你和孙思邈学过华佗创立的‘六禽神功’,有朝一日,我得向卢大人讨教一二。”
  说到这里,我们可要对两件事情说明一二。现在的武侠小说把武功传得神乎其神,其实,中国有史记载的武术就是来源于东汉末期三国时代的神医华佗所创立的“六禽戏”。其二,就是杏林中人。其实,杏林中人就是中医医生的意思。杏林指代医生,据说汉末三国闽籍道(也就是今天的福建省)中医医生董奉医道高明,被人称为 “建安三神医”。另外两位,一个是张仲景,一个是华佗。董医生隐居于江西庐山南麓,对外行医非常为人称道。既不给病人虚开药物,也不见到特殊人群就很宰特宰,非但如此,他竟然看病不要钱,中医用草药,那时候生态环境好,都是由董医生亲自采摘。所以,即使你是很穷的人,只要你真的有病,就绝对给你看,从不因为交不起医疗费而拒绝看病。为此,深受百姓爱戴。他有个怪癖,就是凡是被自己治好的人。重病康复后种五棵杏树,轻病康复后中一棵杏树。待杏树成熟后,他便用卖杏得来的钱买粮食交给百姓。既把绿化了庐山,又救了许多病人。据说,曾经有一年大灾荒董奉救了两万灾民。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医生这个行业称为杏林。医生也就被称为“杏林中人”。
  卢照邻看了看武将,微微一笑。抬步前行,白衣女一看连忙跟随其后。“卢大人,你还记得我吗?”
  “你?”
  “我们见过两次面儿的,第一次是二十年前,你去鄱阳公主府前不是救过一个女孩儿吗?”
  卢照邻一听,头脑中不禁浮想联翩,想到了二十年前唐高宗咸亨三年的公主府治病的事情。
  二.病梨树赋
  唐高宗咸亨三年,也就是公元673年的长安街上人头攒动。从长安城东西大道上来了一顶二人抬的轿子儿,轿子儿非常朴实无华,与长安大道上来来往往的七香车大大不同。什么叫做七香车呀,这种车是由香木做成,离着二三十米远就能闻到阵阵香气扑面而来。可以说,任何人只要器官正常都能闻到这股奢靡的香气。那顶普通轿子中的人也不例外。闻到这股香气,那个人摇了摇头。对轿旁的书童说道:“鄱阳公主的府邸就在前边吗?”
  “二公子,就在前边,马上就到。”
  “孙先生欲归故里,想必此刻必是宾客盈门,你我从后门进入,不可吵到人家!”
  “是,三天前我已经和孙先生谈好此事,我们就从后门进入。”
  二人正在谈话,突听阵阵吵闹之声。书童抬眼一看,只见长安街上一阵大乱,只见十数名官差,正在用兵刃推搡一名女子,这女子怀抱一名女婴。老百姓一看此女胸前挂有一面红色木牌,全都迅速离去赶快躲闪。
  “为何如此吵闹?”轿中公子问道。
  “二爷,一名染有风疾的女子已经被捉啦。”
  “啊!”轿中人不禁口打嗨声。
  “又是一个可怜之人呀!”
  二人谈话间,已经来到鄱阳公主府的后门儿,书童上前拍打,当当,当,当当当。六声响动之后,门儿开了。一名老者探出头来,看了看书童。
  “卢大人来了?”
  “嗯,轿中!”
  “好,跟我来!”
  小轿来到公主府后,轿中卢大人一踩轿底,两名轿夫放下了轿子。卢大人从轿中走出后,书童连忙从怀中取出十两纹银放入一个布囊中递向二人。“多谢二位。”“哪里,哪里,卢大人是个好官儿,我等怎敢接受钱两”,说罢,不等书童再说,转身抬着轿子就跑。卢大人眉头一皱,摘下腰中佩剑,一挑书童手中的布袋,轻轻一挑,这布袋不偏不倚、轻轻的扔到了轿顶。虽然足有十两纹银,但落在轿子上丝毫没有任何响动,抬轿的两个人毫无觉察。
  “书童,切不可让二人不知此事,你待二人出了长安城便告知二人”
  “是”书童说罢,转身尾随轿夫而去。
  老者一看连连点头“升之大人果然不畏钱财所累,世人真是不虚。”
  “孙先生杏林片片,却不思半钱浮华,才是我卢照邻该学习的。”
  卢照邻说的这句话就是在夸奖孙医生医道了得,品德高尚。老者连连点头,“我家老主人悬壶济世、普渡苍生,我却已主家为荣”
  卢照邻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当然也清楚这句话什么意思。这普度众生出自佛教用语自不必去说。这悬壶济世说的是费长房的故事,这费长房是东汉汝南人,也就是今天河南上蔡一代的人氏。此人一次在看到一位卖药的老翁每次卖完药便跳入壶中,费长房便去找老翁问这件事情。后来,老翁便带着他一同进了壶中。老翁见与之有缘便将艺术交给了他。这位老翁被称为壶公,费长房自此医道高名成为东汉时期一代名医。因为,壶公、费长房行医的时候,都拿着葫芦,所以,人们便以此称代医术高名者。
   二人闲谈之后,便进入屋内。“卢大人,您先坐一会儿,我去请我家老爷,他现在太忙了,许多官宦人家都想趁着这个机会来看病。”
  “情知此理”
  卢照邻刚要坐下,只听门外有人言道“卢大人已经到了,你们帮我拦着那帮子儿人!”
  卢照邻一听连忙起身相迎,刚到门口便见到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来,见此老腰不弯、背不陀。红扑扑的脸上微微带着怒气,走起路来霍霍生风。
  “孙先生!”
  “卢大人,你的病我早听骆宾王骆大人提过了。先请屋里坐!”
  “多谢孙先生!”
  这位孙先生唰利地走进屋子,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用手一摆“卢大人请坐”,卢照邻一看,心中不觉好笑“此老,果然名不虚传,诙谐老人也。”
  “卢大人,风疾虽然厉害,但依我的经验,它却并非如传言般厉害。请先在我这里修养一番”。
  “多谢孙先生,不过我有一件小事儿求孙先生先帮我。”
  “哦?何事?”
  “临来之时,我见一患疠病的女子怀抱一女孩。”
  癸酉之岁,余卧病於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之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处士孙君思邈居之。君道洽今古,学有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及其推步甲子,度量乾坤,飞炼石之奇,洗胃肠之妙,则甘公(甘公:名德,本是鲁国人,战国时为齐国史官,掌管天文,善说星宿。)、洛下闳(字长公,西汉阆中(四川省)人。民间天文学家,洛下闳的浑天仪尽管还很简单,但它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浑天仪。太初元年(公元前l04年),洛下闳与唐都、司马迁、鲜于妄人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洛下闳的成绩是阐明“浑天说”,将“四分法”的《颛顼历》改造为《太初历》的“八十一分法”。一年分四季,二十四节气,正月初一为始,腊月三十为终。这种纪年方法最早始于西汉《太初历》,从此,中国人才得享“只看日历不看天”不误农时五谷丰登的便宜。修订这部历法的就是洛下闳。洛下闳出生在阆中,他弃绝荣华,耗尽一生研究天象。)、安期先生(安期即安期公,琅琊阜乡人。据说很早就得道成仙,曾与秦始皇在崂山谈经讲道。)、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 战国时代名医。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之俦(chou,伴侣、同类)也。自云开皇辛丑岁生,今年九十二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矣。共语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chi,不仅仅)百岁人也。然犹视听不衰,神形甚茂,可谓聪明博达不死者矣。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椿菌之性,何其辽哉!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2: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mengben)[原创][长篇]冰血诗词客

请各位高手,帮忙翻译一下孙思邈和卢照邻的对话,特别是有中医基础的朋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失则烝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燋槁,发乎面,动乎形。天地亦然:五纬缩赢,孛彗飞流,其危诊也;寒暑不时,其蒸否也;石立土踊,是其瘤赘;山崩土陷,是其痈疽;奔风暴雨其喘乏,川渎竭涸其燋槁。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钅乏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照邻曰:“人事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贷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