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unzimba - 

[读书评论] 【连载】战略经典《孙子兵法》对话录——《教儿子学〈孙子〉》

[复制链接] 175
回复
501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01: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
  ● 所谓的混乱,其实是相对的……
  ○ 我军碰到的问题,敌军同样碰到,是不是?
  ● 孙子说:“对手混乱,是由于我方严整;对手怯懦,是由于我方英勇;对手弱小,是由于我方强大。”
  ○ 关键时刻,就看谁的头脑更冷静,谁的意志力更坚强。
  ● 始终保持严整的阵形,保持斗志,保持强大的实力,这样,你就不会随着敌军的节拍起舞,这样,对手便会陷入混乱。
  ○ 可是目前,我的人数不如对手……
  ● 孙子说:“严整与混乱,关键在于组织编制;英勇和怯懦,关键在于用兵态势;强大和弱小,关键在于军队实力。”
  ○ 组织编制有序,士兵就会严整不乱;制造强大的态势,士兵就会表现神勇;积聚雄厚的实力,军队就有战斗力——是这意思吗?
  ● 正是此意。
  ○ 问题是,前两点凭我有效的指挥,都能做到,只是这第三点,因为分走一部分兵力,使得我方在强弱之形方面处于下风,那如何是好?
  ● 孙子说“强弱,形也”,其实在提醒你,强弱之形,是可以转化的……
  ○ 强弱之形,如何转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1:36:21编辑过]
8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01: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此动之,以卒待之。
  
  —————————————————————————————
  ● 孙子说:“所以,善于调动敌人者,示形于敌,敌人必会受骗;诱敌以利,敌人必会上当……”予:给予之意。
  ○ 示形于敌,就是用假象迷惑敌人……
  ● 当你和对手缠斗不休以至形势不清时,就应及时改弦易辙,想办法调动敌军,开辟新的战场,形成新的战斗。
  ○ 动用预备队,采取各种手段调动敌军?
  ● 可以啊,只要调动敌军,便能转化敌我双方的强弱之形;但你要调动敌军,就得……
  ○ 就得有所放弃——这道理我懂,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 只是,这孩子丢出去,得有十二分把握。你仔细体会孙子的两个“必”字……
  ○ 所以他对将领的要求是“善动敌者”;善和不善,就看敌人上不上钩。
  ● 孙子说:“用这些办法去调动它,派士卒守候它。”
  ○ 按照奇正之法,这“形之”和“予之”属于正兵,“待之”就是奇兵了。只是,现在孩子丢出去了,士兵也埋伏了,敌人不出现咋办?别孩子牺牲了,狼却没套到……
  ● 是啊,这确实是个问题——孙子在这里,也只是点到为止,具体招数他会在下一篇,也就是《虚实篇》里展开。
  ○ 那我们就耐心点……

8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7: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
  ● 孙子说:“所以,善于作战的将帅,寻求的是态势,而不是苛责下属……”
  ○ 开始讲“势”与“人”的关系了。
  ● 刚才讲“勇怯,势也”,就是说,只要制造出有利的态势,即使怯弱的士兵,也能激发出英勇斗志。
  ○ 可是,这制造有利态势的关键……
  ● 孙子接着说:“……所以,他能够选择合适的人才,去创造有利的态势。”
  ○ 关键在用对人。这“择人而任势”五字,意味深长。
  ● 也有一些学者解释说,这“择人”,应理解为“释人”,也就是放弃人。
  ○ 放弃人而依靠势?好像不确切——照我的理解,人和势相辅相成:你要制造怎样的势,就得选择怎样的人……
  ● 嗯,继续说。
  ○ 比如,我要制造勇猛之势以震慑对手,就选择强悍的部将披挂上阵;我要制造怯懦之势以诱敌深入,就选择心思细密的部将担此重任,以避免行事鲁莽而暴露自己的意图……
  ● 用不同的人,制造不同的势,有那么点意思。
  ○ 这叫因势以择人,因人以助势。
  ● 在《三略》那部兵书中,谈到“军势”问题时,有这么几句话:“使智,使勇,使贪,使愚……”就是说,你可使用的人才,包括智者、勇者、贪者、愚者……
  ○ 哦,智者渴望建功,勇者不甘人后,贪者唯利是图,愚者奋不顾身,我可根据他们这些个性特点,派发不同的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 除了个性特点,还有特长……
  ○ 这我知道,有的擅长车战,有的擅长步战,有的善于指挥调度,有的适合单打独斗……
  ● 那你选择的那位独孤将军……
  ○ 呵呵,还提他啊!独孤将军善打硬仗,但鲁莽易怒,看来穿插敌后的任务,得派既足智多谋,又能严格执行战术纪律的将军执行。
  ● 你是说,独孤将军也许在穿插途中遭遇敌军,以他的个性,可能与敌军纠缠厮杀?
  ○ 择人不当,我这“奇正”之势,便难以实现。

84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7: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
  ● 孙子说:“能充分利用态势的将帅,他指挥士兵作战,如滚动木头和石头一样……”战人:指挥士兵作战。
  ○ 呵呵,不仅天地日月,声音滋味,连木头石块,在孙子眼里,也是兵法……
  ● 过去说读书,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看来孙子非常善于领悟那充满天地间的无字之书。
  ○ 他从木头和石块中,又参悟到了什么?
  ● 孙子说:“木头和石头的本性是,处于平坦之地则静止,处于倾斜之地则运动,呈方形则停止,呈圆形则滚动。”安:平坦。危:高而险。
  ○ 这样简单的道理,还用他讲?
  ● 差别在于众人眼中的木头石块,就是木头石块;孙子眼中的木头石块,却是兵法。比如,你手下那些智者、勇者、贪者、愚者,就好比木头和石块……
  ○ 此话怎讲?
  ● 凡是人,在一定环境中,都会显现其个性和潜能,就如木头与石块一样,你的任务,就是创造必要的环境,把他们的潜能尽量发挥出来。
  ○ 那就是制造动力,制造态势——需要木头石块运动,就让平坦之地倾斜,需要木头石块剧烈运动,就加大倾斜的角度。
  ● 对,木头石块有大小方圆之别,看上去似有强弱优劣之分,但它们的战斗力,却因我们制造的势,会显出极大不同。
  ○ 这个道理,好像也适用于对手……
  ● 此话又怎讲?
  ○ 敌人也有智者、勇者、贪者、愚者,针对这一点,我同样也可以“使智、使勇、使贪、使愚”……
  ● 呵呵,高明的指挥者,不仅善于指挥自己的军队,还得善于指挥敌人的军队……

8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1: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
  ● 什么是“势”?
  ○ 不可遏止,不可逆转,一往无前的力量和态势,就是“势”。比如趋势、强势、气势、势不可挡、趁势而起、仗势欺人、得势不饶人……
  ● 孙子说:“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就如转动圆形巨石,从几百丈高的山顶滚下,这就是所谓的势。”
  ○ 我好像听到隆隆的水声……
  ● 巨石从山顶滚下,怎会听到水声?
  ○ 在《形篇》的结尾,孙子说:“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 嗯,积水之静,那是“形”,倾泻而下,就成了“势”。
  ○ 同样,巨大的圆石处于高山之巅,摇摇欲坠,就是蕴含了巨大能量的“形”;一旦触动,便会形成泰山压顶般的巨大冲击力……
  ● 还有,漂石的激水,低翔的鸷鸟,绷紧的弓弩……
  ○ 我的任务,就是聚积能量巨大的“形”,并按照战略需要,推动其成“势”。
8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1: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势篇》完。
8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1: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实篇]
  
  
  ● 什么是“虚实”?
  ○ 虚实嘛,就是一会儿和你玩真的,一会儿和你玩假的……
  ● 重要的是,玩着玩着,别把自己也给玩了。
  ○ 这是《虚实篇》要讲的内容吗?
  ● 宋代的兵法家张预研究了《孙子》这前后几篇的关系,认为《形篇》主要讲攻守,《势篇》主要讲奇正……
  ○ 虚实的位置在哪里?
  ● 这位张预先生说:善用兵者,只有先通晓攻守平衡之法,然后才能把握奇正;只有先把握奇正变化之术,然后才能运用虚实……
  ○ 嗯,比较绕的说法,但明白他的意思——玩虚实的时候,要始终把握玩对手的态势,警惕被对手给玩了。
  ● 再问你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先手”?
  ○ 这是围棋术语,你每下一子,必须使对方被动地应你一手,便是先手,那被动应你的一手,就是后手……
  ● 为什么下棋时,双方都要争先手?
  ○ 一般情况下,先手掌握主动,后手相对被动。
  ● 如何才能让对方被动地应你?
  ○ 那得看你那手棋下在哪里了,下在对方的要害之处,他便不得不应你……
  ● 回到我们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我们打响第一枪的吧?
  ○ 明白你的意思,打响第一枪的一方,就如下第一个子的棋士,占有先手之利。
  ● 不过,对侵略战来说,主动不难,难的是始终保持主动。
  ○ 你担心战端一开,一切就由不得自己了?
  ● 棋经上讲“宁输数子,勿失一先”,争取和保持先手之利,确实性命攸关,如果不小心落了后手,也许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 纠缠于芝麻绿豆的小利,或者斗一时之气,就如围棋上的数子之争?
  ● 差不多,数子之争,多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先手之争,牵涉到全局的主动性,属于战略层面的问题,就看你有没有大局观………
  ○ 兵法上也这么讲吗?

8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1: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 孙子说:“凡先到达战场以等待敌人的一方,就安逸;后到达战场以赶赴应战的一方,就疲劳。”处:到达、占据。佚:通“逸”;安逸、从容。
  ○ 这仿佛是阵地争夺战:安逸的一方,自然准备充分;那落于后手的一方,匆忙应战,也许就一步被动,步步被动了。
  ●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一个千古不易的用兵法则……
  ○ 哦,善用兵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孙子说:“所以,善于作战者,总是调动对手却不被对手所调动。”致:招致、引来。
  ○ 致,就是调动?
  ● 广义的理解,也可以是控制、指挥。常言说“将敌如卒”,一个出色的将领,不仅要善于调动自己的军队,还得善于调动敌人的军队……
  ○ 你是侵略者,自然有先手之利,可是请问:如果先到达战场的是敌人,那该怎么办?
  ● 按照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用兵原则,你说该怎么办?
  ○ 匆忙应战,自然不是办法,我想想——当接获敌军主力已抢先到达战场的情报,我会下令改变原定计划,停止前进……
  ● 选择放弃?
  ○ 怎么会放弃!我有两套方案,不过还没最后决定……
  ● 说说看,哪两套方案?
  ○ 其一,我会派一支先头部队继续奔赴战场,与敌军接战,只许败,不许胜,引诱敌军追击;主力部队则埋伏于先头部队的退路上……
  ● 知道你的第一方案了,请继续第二个方案。
  ○ 其二,我会暂时放弃这个战场,带领主力部队奔赴另一个目标……
  ● 什么目标?
  ○ 选择敌军防守松懈的目标,比如运输线、仓库等——如果敌军主力赶来支援,我就中途截击;如果不来支援,我就顺手拿下这个目标……
  ● 哦,这第二方案里包括了两种选择……
  ○ 你给参谋参谋,哪一套方案更好?
  ● 那得看战场及敌军的具体情况。不过,能考虑到调动敌军以掌握失去的先机,应该符合孙子的原则。
  ○ 感觉下来,这“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道理,也不仅仅在讲战争……
  ● 呵呵,这句话的含意大矣哉。它至少提醒你,在纷乱的竞争环境中,要有比对手更广阔的视野,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控制局势,掌握主动。
  ○ 让对手进入自己设定的节拍,倘若出了什么差池,也能及时调整,化被动为主动……
  ● 我们继续下面的话题吧。

8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7: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
  ● 我们前面说过,我们的对手不是傻瓜……
  ○ 问题是如何在对手不是傻瓜的前提下,致人而不致于人?
  ● 孙子说:“能使敌人自动前来,是以小利引诱它;能使敌人不得前来,是以危害阻止它。”利:指利诱。害:妨害、阻挠。
  ○ 战争,无非是趋利避害;要赢得主动,就要善用运用“利害”调动对手……
  ● 不过在运用这手段时,还得把握的分寸,比如向敌人设下诱饵,这诱饵过重或过轻,恐怕都有问题。
  ○ 搞不成弄巧成拙,赔了夫人又折兵……
  ● 所以,想要对手听从指挥,必先掌握对手心理,知道对手期待什么,害怕什么,便是重要一环。
  ○ 文章做到这里,是越来越细了。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1: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
  ● 孙子接着说:“所以,敌人安逸,能使之疲劳;敌人饱食,能使之饥饿;敌人安定,能使之行动……”
  ○ 设法使对手按照我设定的方向和节奏奔波,并从中发现战机。
  ● 可见一个高明的指挥员,要善于指挥两支军队……
  ○ 明白你的意思,一支是自己的军队,一支是敌人的军队——不过我还是有个疑问……
  ● 哦,你有什么想法?
  ○ 争取战场主动权,固然重要,但如何才能有效调动敌军,才是关键所在。如果碰上一个聪明对手,也学过《孙子》——你示我以利,我偏不上钩;你示我以害,我就明白不是那么回事,偏和你拧着来……
  ● 看不出你脑子还挺清楚……
  ○ 怎么样,没辙了吧?
  ● 请问,本篇的篇名是什么?
  ○ 虚实……
  ● 那“利害”二字,如果加上“虚实”二字,你说可以组成多少变化?
  ○ 你是说,只要掌握“虚实”之道,就能处处争取主动——好像有点意思了。
  ● 想当年,吴王阖闾披阅了《孙子》十三篇后,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就要对楚国发动全面进攻。这时,伍子胥从旁劝道……
  ○ 伍子胥,就是那位从楚国逃亡而来的著名人物?
  ● 正是此人。他建议吴王阖闾分派三支军队袭扰楚军,并“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嘱咐了一番,结果强大的楚军便乖乖听从调动,以至疲于奔命……
  ○ 他献的什么计,竟有如此效果?
  ● 第二年秋天,吴军开始实施伍子胥计划:首先进攻楚国东部边境的一座城邑,当楚军火速赶去救援时,吴军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楚人刚把这座城邑的居民迁往他处,另一支吴军又出现在楚国北方边境的一座城邑,等楚军再次赶到,吴军又迅速撤走……
  ○ 那伍子胥骚扰的目标城邑,都在哪里?
  ● 都在安徽、河南一带,或在潜,或在六,或在弦,反正行踪飘忽,说不清楚……
  ○ 看来,那伍子胥一定读过《孙子》。
  ● 可别小看伍子胥,此人的谋略不在孙子之下。何况这两位当世奇才,本就是英雄相惜的密友,孙子也是经他三番五次推荐,才得以面见吴王。
  ○ 这位伍子胥,大概称得上是中国游击战的先驱了。
  ● 伍子胥的游击战,是具有战略规划的整体行动,并非战术性的小打小闹——吴国针对楚国的这种轮番袭扰,持续了六年之久,楚军无计可施,只能徒劳地往返奔波,在吴楚相争的格局中,楚国由此陷入被动。
  ○ 这“虚实”之道玩得好,确实难以应付:他声东击西,打一枪换个地方,你去救援,他马上撤退,你不去救援呢,他便顺手牵羊……
  ● 这说明,掌握主动的关键,在于掌握对手的命脉。
  ○ 掌握对手的命脉,就得知道对手的命门。
  ●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