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创业之路) 创业也是学习 成长没有毕业

[复制链接] 41
回复
592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29 22:5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我要声明,这篇小文不是针对我创业经历当中的任何其他人,也没有必要指责和评论任何有关的人。这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我学了心理学之后的体会。心理学强调的是关注自我,帮助当事人自我实现、自我超越,首要解决的是自我的问题;正是有了如此的体会,才能推动我基本上能够从失败的阴影当中走出来,深入的开展这样的一次反思;对于心理学智慧给我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

不过,在小文撰写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或者表达一些观点,我会尽可能用中性的语言来评价,包括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以及评价事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尝试创业的后来者从这段经历当中获得帮助。如果不小心影响到了什么的话,那纯属无意。

 

1、 

先对主角进行简单的交代。

按照艾森克人格测试的结果,我是一个忧郁质的人,敏感、谨慎、内敛、内向、不善交际,怯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或是表演。情绪起伏较大,不够自信,容易受外界影响,在很多事情上不够果断。

此外,不管有没有科学性,我的血型、星座、属相都从各个方面印证了这样的性格特点,我常常觉得自己好像是很多圈子里边内向敏感相关部分的交集,像我这样“极端”的性格气质的人也真是不多。这导致我在工作当中敏于思而讷于言,想得多而做得少,这些其实自认为不是一些很好的创业型人物的基本素质。

       幸好人是多维的,除了受自身生理心理条件制约以外,环境也会对人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成长的环境。

       严厉正直的父亲教给我很多时候要有原则、讲规则、守纪律、坚强正直,要懂得必要的牺牲和付出;慈爱传统的母亲教给我善良、爱心、同情与体谅,这也是带给我后来人缘较好,能够有比较好的亲和力的重要原因。到现在为止,我还为我与生俱来的同理心、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人感受的细腻情感、感同身受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欣慰。

       而从小学起,在家人的帮助与支持下,以及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直在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完成了我的早年的学业,我从小也就养成了勤奋努力的品性,尽管学习方法未必妥当、思路不够开阔、计划性不强、毅力还不足够,但一直的努力与要强帮助我走出了遥远的家乡、来到上海并开始我的大学生涯,随后的多年以后,又凭自己的勤奋再度完成了这所重点大学研究生的学业。

       虽然自己不太适合做学问,有时感觉自己也还不太聪明或者说缺乏大智慧,但是对未来的希望、对成功的期盼还是帮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即便是在随后那两段不成功的创业经历当中。

然而前面提到的这种性格上存在的不足,使我在工作以后、人际交往乃至到寻找伴侣时,诸多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工作当中我一直很努力,正如我在学业中的努力一样,但这种努力是有明显结构性缺陷的,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解决问题和困境的有效办法的时候,选择这样的努力只是自我的一种调整和缓解焦虑的方式,甚至于很多时候只是通过努力的过程来转移和掩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在社交和人际关系上的不足。

这些不足也成为了我打算创业的理由,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冠冕堂皇的逃避现实压力、害怕与人冲突、回避竞争的方式,同时还能够让我处于心理优势地位、包括和他人沟通和交流时的地位资本。而其实这恰恰说明了我在创业路途上并非基于一个良好的出发点,而把它当成了一艘避难船,这注定会有很多磨难的伴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22:59:44 | 只看该作者

2、几个人的饭店1:第一次创业的缘由与论证过程

       这次创业非常仓促,无论是启动还是维持,更何况是合作伙伴的选择、创业方向上的选择。现在想起来,觉得整个过程只能用“草率”两个字来衡量,而当时却是我想到的调节和摆脱内心苦闷和打击的一种方式、一根稻草,现在看来绝不是唯一的或者说是好的方式;而且用到“创业”两个字似乎是戴上了一顶高帽,它的整个过程、出发动机和最终的结果用这两个字来形容的确觉得有些不妥当。

我现在的理解,创业应该是前期做好充分准备、详细计划、明确目标后的行动过程。要考虑清楚什么是创业所追求的,毕竟创业的结果是要能在这个方向坚持并能发展得,同时创业者自身在当时和以后都能够得到不断成长与收获的。

但是,当时绝对没有想清楚。为了描述的方便,暂且就按照“创业”这样称呼吧。

这次创业起源于性格上缺陷造成的当时职场上一次比较重大的打击。那一年我应聘了一家公司,公司老总是一位长者,也是一位外界舆论包装甚好的企业家。与我同去在一个部门工作的共有层次背景经历不同的四个人,都是这家公司经过笔试、面试千挑万选严格筛选下来的。由于应聘过程非常正式,描绘远景非常美好,我们对于未来的工作以及企业的宏伟蓝图都充满憧憬。

然后接下来给我们的是一连串打击。首先在事先不告知薪水水平的情况下发到手的工资仅百位数,对于这几个硕士来说简直是笑话,后来经了解这家公司就是按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方式来找人和用人,千方百计压榨低成本的试用期的人创造最大的价值;其次所承担的工作也是带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的,今天并不知道明天会做些什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第三点,由于当时金融市场火爆,我由于之前比较成功的操盘经历被看重,公司财务总监给予书面承诺奖励协议但迟迟未盖公章,而我也没有想到随后人性的恶劣会到如此程度。在短短一个多月我超出预期的挣了两百多万,奖金数额也因而是无比巨大,这位长者老总随即以公司未盖章、自己不知情否认了这一奖励的存在,可行的方案是象征性的给予一些奖金。

这让当时二十多岁年轻气盛、倔强的我怒不可遏,连打发性质的象征性奖励都愤然拒绝,和几位同事一道离开了这家公司。这件事情给我造成了深深的负面影响,我由此怀疑那些衣着光鲜、道貌岸然的企业家到底有什么样的素养、为人打工到底有着怎样的不确定性,“自己做”这个念头与一起离开的同事一说,经历过类似感受的大家就有些一拍即合。

我想跳出当时迷局特别说明的是,这短短两个月里边结识的同事,虽然大家都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愤愤不平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经过了足够的磨合和价值观的交流沟通。而各个可能参与对象的特点特长怎样,追求的是什么、看重的是什么、对成功的预期是什么,等等这些在当时都没有经过审慎的思考,一切就是那么意气风发的突然,即便说是乌合之众也不过分。所以这两节的标题我定义为“几个人”的饭店,意义即源于此。

接下来,大家漫无方向的寻找做些什么,的确大家有着很不一样的背景,什么才能是大家所共同能够去做的呢?在其中一位提出他以往有成功餐饮经验的时候,迷茫的大家很快认同了这个目标和想法,创业方向的问题似乎被克服,大家自然而然的进入成立公司、出资、饭店选址等一系列具体行动中来。

饭店餐饮对我来说完全陌生,我当时脑海里边想到的我能控制的是一个几十平米的小饭店,干净整洁一些、口味特别一些,仅此而已。但这些观点也并没有拿出来和其他人好好分享,同时也出于对有经验的人的盲目信任,我采用跟从的策略。更直白的说,就是把方向和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只打算努力去做具体的事情就是了,所谓“拉车不看路”。

参与到一个陌生的行业,要么事先对行业进行充分的了解,要么和团队中参与过这一行业的人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分析总结这个行业的成功要素,分析自身是否能够适应这一行业,分析是否能够承受学习过程的种种,而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做准备,即便成功了也是侥幸。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23:00:15 | 只看该作者

3、  几个人的饭店2:第一次创业的历程与结局

饭店最终选址确定在一所大学新校区的边上,基于对这块城郊结合部未来的良好长远发展判断,饭店的规模也开成了有2个包房、可以容纳10张圆台面的中型饭店,这意味着装修和运营需要相应的投资规模。另两个合作伙伴所能拿出的比较有限,这个重担落到了我和有经验的那个合作伙伴的身上,只是在此之前我远没有想到,装修准备等前期投入的超预期以及后来的惨淡维持运营对资金的消耗是如此的大,为了资金的筹措我不得不折价变现卖掉了当时我仅有的一套住房,懵懵懂懂中我成为了这个项目中最大的出资方。

       一个重大的失败是对当地餐饮不了解。饭店开立时,大学新校区还没正式启用,当地居民对于餐饮的市场需求在那一刻并没有增加,而饭店的开立是对原有餐饮市场秩序的挑战。像我们这样规模的饭店,一般吃快餐盒饭的不愿进来,担心价格或档次太高;而专门宴会定餐的不仅数量频次不多,而且也觉得我们这样的饭店可能档次还不够;而中档的商务餐饮靠原有的一些餐厅就已经足够,它们早已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户和定点餐厅。这样一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人庭冷落、无人问津,只能靠天吃饭的局面。

另一个问题在于自身特色的如何定位,事先并没有考虑清楚。在饭店开立的这半年多时间里边,主厨换了三拨,从川菜师傅、安徽厨师、到最后的本帮菜师傅,更换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不同时期客人的评价以及想对惨淡生意进行变革的愿望,然而厨师手艺的不同、口味的偏好差异无疑让这家饭店早已失去了它应该的特色,它就像一艘随波逐流的船,而对它本来有新鲜感的人们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并没有得到正面的口碑相传的效果。

当然,也不是没有进行营销的尝试:曾经打印了很多的宣传材料,我自己也参与到周边居民小区的信箱投递当中,但是效果很差;也做了一些定期促销、特价菜的优惠策略,生意始终还是那样的不佳。事实证明,这种类型的餐饮类企业最核心的还是应该靠性价比高的口味和服务来取胜。即便当中进行的调整,也应该是有目的的、有选择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几个人”的问题。我当时单身一人,甚至就住到了饭店里,另外的人从各自不同远近的家里赶过去。还记得那年春节期间停业,我孤零零的呆在饭店里算是值班,自己烧了些简单的东西算是过年,只有可怜的小狗陪伴着我。

显然,生意的惨淡是所有人事先没有考虑充分的,对于接下来的打算和具体的做法,大家各自有着不同的盘算,其中还有包括出资时一叠钞票当中少了几张、出去采购水产品时高价位换来的却是低品质产品、柜台里香烟会时不时少了几包如此之类的事情发生,甚至于引发了当时我与其中某人的严重冲突。现在看来,不管那些事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也不用去论证那些事情的真假曲直,更不去追究是不是还有什么隐情,只是在当时,在不景气的经营当中烙下了声声的不愉快。

接下来,饭店最后只能自降身份,中午靠卖盒饭和快餐吸引周边的中学生和职校学生;而晚上的生意则陷入了单纯的价格竞争,菜价则一降再降,只求能抹去运营成本,其实到这时,盈利已经是不可能,所做的都是维持,期待着维持度过这个经营的冬季,维持到新校区学生们的带来。

终于学生们入校了,然而新的不利消息又接踵而来。校区门口开了一排新的门面,其中一家是看上去比我们的饭店更干净、更具规模,而且它是本地一家饭店新开出来的分店。生意一下子被拦截了,学生不用走过多的路就可以吃上价格也不是很贵的饭店里的点菜,而我们定位的不明确、厨师的烧菜水平也没能吸引到他们的持续光顾,资金已经消耗殆尽,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了下来,歇业已成为必然,大家带着各自不同的心理阴影如同鸟兽散,一段脆弱的、仓促的、投资失败的创业经历就此结束。

 

上边提到的如此种种,都深深的映衬出创业前充分准备、磨合团队、准确定位市场、选好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重要性,创业不能靠一时的冲动,创业也需要有足够的承受力和实力。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23:02:00 | 只看该作者

4、无奈的“逃兵”1:黄金的年岁

离上次创业的悲惨经历不久,我又再次很仓促的进入了一段新的创业历程。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我投身于此的时间会有这么长,我最黄金的年岁就这样匆匆的逝去。

值得庆幸的是,这家我投入了诸多心血的公司我之所以离开,其原因并不是公司倒闭了,而且离开的时候还有着相对不错的资产总况,也还有其他人在努力下坚持着。只是我选择了离开。离开所带来的复杂心绪持续到现在,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但依然难以平复,甚至于还有日趋严重的倾向。

还是按照心理学的说法,事情发生的最初,人们往往处在麻木的阶段,对于现实,还是那么不情愿的接受,甚至于还要为自己、为现状做很多的辩解;然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才会是一段漫长的直面现实的痛苦期,此前的种种时时会泛起来,心情也很容易被往事所左右,而自己的意识以及引导的情绪也将不得不接受这一切所带来的变化,接受和承认失败和受伤。最终会演变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从此一蹶不振、抑郁伤怀的颓废或者是痛定思痛、展望新生的期待。

当然,我希望是后者,这也是我在此带着思考做回顾、更是让自己真正释怀的重要原因。

新的创业历程来得如此突然,当时我刚从第一段创业的失败中踉踉跄跄的走出来,很不甘心的转换身份,成为一家当时规模即已尚可的投资公司里边的一颗螺丝钉。虽然入职的时间也还不太长,但已经取得了老板一定程度的信任,并且在一个管理职位上二选一的PK上胜出。

这时,研究生同学的创业呼唤飘来的时候,我还是很容易的就被打动了。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打动了我,而是我内心中早已无比期待,曾经失败的阴影笼罩下我也正需要机会来证明自己,同时我性格上固有的缺陷也让我再一次找到了逃避的途径。用近来很俗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在瞌睡着的时候,有人送来了枕头。这样的比喻代表着这次创业的开始和我内心的期待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很快我就义无反顾的参与到这段新的创业旅程中来。

到如今回想起来,在那个阶段如果是再给我一次机会考虑,或许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过随后的发展路径、决策考虑因素和我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看法则会有所不同。

这段创业历程时间很长,顽强的坚持到现在已将近8年,应该说这的确是非常不容易。一般说来新创业企业在前三年最容易失败,有《企业生命周期调查报告》调研数据的结论是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很短,平均“寿命”3年左右。而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2005年编写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也进一步证实了这点――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这家企业坚持了8年这么久,本身就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这段历程中,我所做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只是有限的一部分,那位当初的召集者是实现和维持这个状况的重要人物,他的投入程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由于这段日子跨度很大、经历的事情也非常多,我也不想完全记流水账来描述。

这次创业和第一次的最大不同在于参与者的层次明显不同,运作规模和目标定位也大大高出一个层次。我从一开始就想把它作为事业来经营,只不过在最初的时候敏感度不够、对自身能力也有所怀疑、更缺乏与外界人际交往能力,不明确在这个战车里边能够发挥什么样角色的作用。尽管所做的一些工作内容我既不熟悉、也不擅长,但我相信加倍的努力和经历一段时间之后会带来改变。

创业的历程总是在艰辛中开始,早期开立时的种种准备工作和随后到来的业务来源,事务和压力往往接踵而来。幸好最初我们有三个人的一个团队,加盟的普通员工也是非常勤勉,甚至于在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们的团队还通过和其他同学开设公司的合并得以扩大到五个核心骨干成员,而且在最初的阶段,还得到了重要的外部资源的帮助,获得了第一个也是后来持续下来的重要客户。

现在想起来,那段时光里给我的感觉还真令人回味,五个人就像五虎将,有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团队的依靠,只是那段日子过于短暂就告终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30 18:38:36编辑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23:02:34 | 只看该作者

5、  无奈的“逃兵”2:曲折的历程

在最初的团队中,我的角色作用和定位比较有限。现在想起来,我在很多方面的理解和表现都还很天真。我也没有看清楚,为什么在看似平和的外表下,公司的矛盾却是一直存在,直到后来我自己直面到极端矛盾的时候,我内心中也没有掀起顿悟的波澜。

说到天真,有时到现在还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一直说想要的是简单和快乐的生活,所以我做事情、包括创业我首先追求的是感受,是大家在一起的那种相濡以沫、相互信赖的感觉,事实上,这是创业的大忌。不久前和结识的新朋友们聊天时,他们也非常明晰的告诉我,我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因外部变化常常偏离发展轨迹,也会因为不够狠而有妇人之仁错失机会。

但沉浸在历史、古文中的我在这方面的理念是不同的,这注定我的创业体验和需求和他人有所不同,即便成功也一定是有更多的各种机缘所致。换句话说,我终于明白,以当时当地的我,是不适合创业的,如果一定要参与,就绝不能保有太多的个人情感。

 

公司业务的不确定性、在业务方向上的分歧、对于公司前途的迷茫是导致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当然,公司没有让人信赖到唯马首是瞻的领军人物、以及文人相轻的个人因素在这当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多个强势人物内心对公司发展策略彼此不认同、而公司决策议事机制又没有有效形成,更重要的是我在学了心理学之后体会到的,通常人们遇到问题想到的是说服对方,而不是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的考量,种种这些进一步拉大了矛盾产生的裂痕。

公司发展初期,除了那个友情的项目外在一段时期内没有起色,很快就有了离开者,他的离开本身有着客观因素。当初创业凭的是一腔热情,毅然决然离妻别子远道而来,这种状态在公司没有明确发展路径、矛盾又似隐似现、个人面临家庭压力、另有更好发展机会等一系列因素下,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其实这种离开原本无可厚非,相聚是缘份、离别是常态。只是当时在情感上不能接受,在我眼中这意味着一个良好氛围体验的结束。

公司的经营进一步的恶化,每月只有净开销,只有很少很小的项目勉强支撑着门面,但不能挽回亏损的局面,花了大半年去盯的一个国有企业的项目最终也没有签下来,账面上的钱最少的时候已不足十万,这是公司最困难的时期。企业以及个人的生存都遭遇了严重危机。每个人都在做适合自己选择的思考,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又有这艘小船的水手,因为需要更适合自己经济、生活现状的机会离开了。

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无助,那种曾经体会到的兄弟般情谊的感觉再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我觉得他们的离开对于当时当刻面对各种压力的他们来说,应该是正确的选择,甚至于我可以理解。不过于公司来说、于这个我期盼已久的团队来说,损失的是生存能力,可能步入的是因为无人开发项目、无人执行项目导致无法开发项目、无法执行项目的恶性循环。

幸好除我之外,另外两位的市场开拓工作、勤勉努力,争取了项目、带动大家一起把公司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终于度过了公司发展最为黑暗的那个阶段。而我因为性格的关系,把精力积聚到了做项目和公司内部的管理上,并且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我离开。

本来以为发生的变故可以告一段落了,但那两位之间因为个性的冲突、看法的不同导致的矛盾却开始表面化,随即又出现了新的分离,对此我都已有些麻木了。写到这里,不禁要感谢几位老同事,经历了这么多风吹雨打,他们依然坚持着、伴随公司走到了现在,见证了一次次的分离,直到最后无可奈何的我的离开。

在只剩下两个人的管理团队之后,曾经有一段很不错的配合,那也是这段创业经历中值得细细品味的时光。那种分工明确各取所长,一个开拓市场、一个维持内部运营,公司在后来开始逐步摆脱了亏损,甚至于获得了不错的盈利,很多时候我都以为是新的希望的开始,新的梦想即将实现,可是后来的变化让我始料未及。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23:03:27 | 只看该作者

6、  无奈的“逃兵”3:工作卷入太多个人生活

说到“逃”,其实也是心力疲惫到极致的选择。其实我并不是怕吃苦的人,只是从这次创业经历一开始,我的个人生活就被深深的卷入,乃至于最终到了进退不能、举步维艰、工作与生活无法共存的尴尬境地。

在我母亲最近的拨打的几次电话里,还常常问起我晚上是否还像以前那样辛苦的加班。她还不知道我最近已经在家蜗居了三个多月,我也没敢告诉她实情怕她操心。多年以前她和父亲远道而来照顾我的那一段时间,住在我那间租赁来的小房子里。天天晚上我在他们睡下之后还开着台灯,在赶当时一个项目的情境,仍然历历在她眼前。其实她哪里知道,这只是这些年来工作卷入生活的冰山一角。早期这样的加班工作是平常事,在当时也是心甘情愿、乐此不疲的,也是在人手极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维系项目、维系公司发展所必须做的。

而在漫长的“八年抗战中”,刻骨铭心记忆深刻的有好几段日子。

在公司最危难时刻,为了填补因有人而离开的空缺,我顶上了数据分析这块的工作。当时正在做一个工程浩大的跨年度数据分析项目,数据庞杂、信息量大、没有头绪、没有帮手、时间紧迫。没有选择,责无旁贷,我把将近40天时间全部投了进来,由于住处离公司很远,来回路上要花掉宝贵的4个小时,所以也就一个人住在公司,睡在公司的地板上。或许是能力的不足,只能用时间来填补,就这样没日没夜的终于将就的顶了出来。这一段没法关注他人的日子在当时与女友(后来成为妻子)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分歧和不愉快。

还有同样是这个项目的后期,也有一段时间住在公司里,结果新房装修地板被掉下来的吊灯砸了个洞都没有回家去看,少不了被家人埋怨和责骂,这样类似的情景似乎还发生过很多,这些个不快甚至于我都不愿去回想,也不知道还有几个人会想得起来。

即便在最近的一两年里,因为办公室搬迁而带来的装修督工,和随后建设开发我并不在行的呼叫中心系统,持续2个多月没有周六日,晚上陪着软件公司的人弄系统往往都要弄到1112点,甚至于有一次12点在中环被堵查醉酒和飙车,弄到下半夜才回家,发现妻子还在紧张不安的等待,如此的种种导致了家庭生活的不愉快,也导致了纷争不断,甚至于差点婚姻破裂,现在想起来是那么的惭愧,原本想“工作让生活更开心”,而我却越走越远。

而伴随着这一切的竟然还没有被得到认可。很多时候,我在寻求被所谓的伙伴认同和被承认。这七年多来,一直找不到这样的感觉。当然被公司里边的普通同事认同是另一方面的事情。但作为一个读过些书、有些想法、也曾经有梦的年岁不小的我来说,没有了最核心的认同,就会常常处于彷徨,常常被淹没与忽视,心态的失衡油然而生。

一直以来,我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有些方面到了自虐的程度。看看我所报销过的单子这七年多来到底有多少;看看七年多来工作时间里边到底我有多少时间是很早到,最晚走;看看我这些年来一直不计较不在意什么名份;本来一个惯常的想法是,这是我的公司,一切努力都是应该,也是必须。然而这种感觉渐渐的消失了,做是应该做的,只认功劳不认苦劳。

最初还可以如鱼得水的因为分工不同,定位差异来回避弱点,所谓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到后来几乎是所有稍大一些的公司决策上的意见都无法得到尊重,明知不正确、下面员工意见很大、阻力很多、风险过高,希望能够发出些声音却往往被无端的压制。分歧越来越大,自己也丧失了以往对内全面管理的得心应手,而后又被驱使着要作为某个具体业务的负责人去对外定位,优势无法发挥、意见不被重视,很快迷失了方向,甚至是举步维艰,内向的性格在很多时候是缺陷,面对客户、面对外部的确很难适应。这种不被认可下的劳心劳力、没有成就感、没有归属感,甚至于只有挫败感,而且很多时候是不知所措、无法应对的折磨,似乎是和我完全陌生的公司带给我的感受。常常我在想,不知道到底是要把人逼到何种状况,才算是应该有的结果。是让人看到,直到比如真的离婚了、真的病倒了、真的逼走了才算是个结局么。这样的游戏,看来不是我能持续玩下去的。而且在这场长时间拼体力和忍受力的游戏中,我似乎注定是只有个“Game Over”的结局。

我从原来一个勤勉、自律、为工作乐此不疲的事业参与者,逐渐变成了一个连我自己都百思不得其解的边缘人物,当我再一次被质疑投入不够和态度有问题的时候,我忽然有些恍惚,我是到了“舍、得”的时候了,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我自己,我唯有离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 9:47:19编辑过]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23:04:52 | 只看该作者

7、  十年创业路,几点建议

我其实不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上面洋洋洒洒将近一万字的文字堆砌很多只是有感而发,这差不多十年的创业经历,其实有很多可以反思和回味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后来者”借鉴的地方。只是限于文笔和思维的严密性,我没法完整的表达清楚,只是提提下面的几点建议,当与不当,在君自己权衡。

首先,是创业者要对自己做足够多和清晰的评估。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的,创业意味着付出、艰辛、承受力,有时还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全局观念,更重要的是,创业本身是为了什么?选择这条路径意味着放弃其他,正如我当初放弃了PK获得的职位一样,试想想如果当初没有放弃,在证券市场随后火爆的今天,我的现状会是怎样的?而已经放弃了的如今,你是否会去懊恼和后悔,如果是那么你还需要做两点,一是你当初并没有想清楚,以后在遇到要决策的时候,就必须做出不会让将来后悔的选择;第二是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太好,可能就并不一定适合创业。

一旦想清楚希望去创业,就需要做好应对失败的打算,这个失败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包括被市场打败、被竞争对手打败、被其他参与者打败以及被自己打败。同时也要有再调整和再恢复的能力,并不是说一定在失败后就一定要再去创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而是说要学会在这个创业过程中去争取更多的收获,包括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不管结果如何,这个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回味的乐事。

其次,在没有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时,创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个准备包括资源上的、心理上的、团队的以及策略上的。所谓谋定而后动,前期的思考越细致,自我辩驳、团队讨论越充分,后期成功的几率就更大。尽管说机会会是稍纵即逝,但是如果你仓促的去抓机会,往往会陷入疲于奔命的状况。按照我的体会,当意识到一个项目是很不错的时候,不应该是急急忙忙驱动所有资源去过早的满负荷运转,而随后在不可避免遇到挫折时又大幅度的调整导致整个机器快速停转再转向,几次下来,再先进的机器很快就会懈怠下来,“主帅无能累死三军”的典故就会再现。

第三,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事先确定良好的沟通决策机制。

如果自认自己能力已经足够,不需要合作伙伴,那自当别论。但是如果是要做成一个事业,想有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团队,那么就一定要好好考虑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所谓合适并不一定要如何,可能是互补、可能是相似,也可能是相投,也可能是相信。但我觉得这当中的一个核心是有着相类似的价值观。我见到过和经历过因为价值观不同导致最后大家不欢而散的结局,我也能感受到因为价值观不同导致聚在一起的人同床异梦、相互猜疑的心态。合作伙伴一开始要考虑的就应该是探讨价值尺度,其次是彼此的脾气性格、个性特点,以便在随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相互体谅和尊重。

如果公司里边不能做到大家都心甘情愿的只服从于一个声音,一个意志,那么事先还要确定好如何沟通和决策,保证每个人的想法都有被重视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时间长了不走样。与之相伴随的是,确定好大家都共同坚持和遵守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不要朝令夕改,也不要摇摆不定让人无所适从,最终流于一种形式。我欣赏开心、宽松和人性化的环境。

第四,把工作和个人生活、个人情感分离。

       工作只是创业者人生的一部分,所有人都还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自由。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必要的放弃和牺牲,但随后还需要给予补偿。没有生活乐趣、没有家人支持的工作绝对只是少数工作狂人的生活,也绝对不是正常人的生活。

       善于管理自我和团队的创业者一定要设身处地的为自己、为家人、为所有团队成员考虑,给予足够的自由度和空间,如果一直都做不到,或者一直都没有兑现承诺,那么在生活圈里边,你已经失败了。

       最后一点,一言以蔽之,要学会放弃。

不是每个机会都能够被捕捉,不是每个风险都能够去承受,也不是每次创业都能够成功。在做创业这个决定时,就要明确到底会有多少责任需要承担,到底自己有多少承受能力,到底什么是自己的原则不能违背,到底什么是自己的道德或者心理底线,如此等等。

当创业的风险已远远超过止损点时,当各种内外部冲突来临时,当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矛盾时,当内心不断处在煎熬时,暂时的放弃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人们常说坚持不容易,事实上对于创业的人来说,我更觉得放弃不容易,因坚持而失败,你可以找寻千百个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旁人说起来也会称之以“虽败犹荣”。而放弃往往会被人视作懦弱、逃避和不负责任,就不得不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对于当局者来说,自己主动承认失败也需要更大的勇气,所以我觉得放弃更为不易。

要记住,当下的放弃可以为将来更好的前行积累能量,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要活在当下。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23:16:59 | 只看该作者

咦,为什么没看到我的帖子啊~~是不是发错地方了》

 [em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9 23:19:44编辑过]
9
发表于 2008-6-30 01:27:2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真佩服你,这篇有空我会慢慢品位斟酌的,我前几天也有冲动想要写一篇自传哈哈,如出一辙,不过没有你思考的那么透彻,小巫见大巫了,看来还得琢磨琢磨再落笔~在你的文章中深刻感受到了你这半年来的自我成长和发展,很不错哎,而且你的潜力绝对不止这些啦,大家一起再接再厉!
10
发表于 2008-6-30 14:00:30 | 只看该作者

班长的经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