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其它行业] [推荐]中国银行业开放迈到最后一步

[复制链接] 0
回复
71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20 09:3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年06月19日18:01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作者:白鹤

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业开放进入到最后的关键时刻。增设ATM机、推出人民币卡、开展电子银行.......外资银行加紧了在华布局。

  上班、逛超市、逗留机场,你都会发现一些新面孔:汇丰、渣打、花旗的ATM机。上海的新天地、徐家汇成为外资银行的新目标,而北京知名的金融街(000402行情,股吧)、CBD均成为外资银行的“据点”。在营业网点的分布上,写字楼、商业中心等地方也出现了外资银行扎堆的情况。

  紧锣密鼓地布点,已经在昭示着外资银行的入华“大战”步伐加快,剑拔弩张。从增设ATM机、开展电子银行到申请发行银行卡,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终于抽掉了最后一张短板。“外资银行发行借记卡,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终于迈到最后一步。”中国银行银行卡资深专家聂俊峰表示。

  客户争夺:从ATM机开始

  外资银行的“软肋”是在华网点资源有限,如果要像本土银行那样肆意“大兴土木”,设立分行,谈何容易。但通过自助银行开展银行卡业务,一切代价似乎小了很多,且利润较高,是打破网点瓶颈束缚的捷径。

  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目前市场行情,购置一台ATM取款机价格约为19万元,存取款机约为36万元。设立离行式单台ATM,若考虑UPS折旧、电费、场地租赁费及装修费,每天运行成本约350元。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一台存取款机、一台取款机、租房),每天运行成本仅在600元左右,而且ATM机的交易成本80%以上为固定成本,交易量的成倍增长所带来的浮动成本增加非常有限。

  一般来说,柜台交易费用是ATM交易费用的2~3倍。深谙此道的外资银行均在加快布局网点、增设自动提款机。

  除了自己先期布点铺路外,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并不会在机构网点上大肆竞争,他们倾向于利用现有系统代理支付和结算,因此选择加入中国银联就是搭上现成的“顺风车”,能充分利用国内较为成熟的网点资源。这样,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将会大大降低。

  据央行今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底,全国银行卡受理特约商户74万户,POS机118万台,ATM机12.3万台。

  外资银行在境内可以和银联共享支付系统,在境外更具有先天优势。相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它们在世界银行卡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部分银行甚至参与、发起或拥有全球性银行卡组织。“世界通用”这张王牌,也是对那些走出国门的消费者的最大诱惑。中资银行掌握的火候还不到。一位到渣打中国北京分行办理业务的王先生说,他选择外资银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在国外读书,利用外资银行在国外的网点可以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铺设一台ATM机并不那么简单,选址也让中外银行伤脑筋甚至大动干戈。在家乐福马连道店,记者看到原先设置很久的交通银行(601328行情,股吧)ATM机近来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目前还未发挥任何作用的汇丰银行ATM机。这个看似平静的替代却暗藏我们看不见的不平静——中外资银行幕后的实力比拼。

  将网点设于人流密集的超市内部,即“店中银行”的方式近年来在国外较为流行,这是为了在小额金额交易方面节省开办网点的费用并招揽客户的一个有效尝试。看看汇丰在北京的19个ATM机的位置就能知其一二,除了机场和高级饭店外,还有6台ATM机都设在了家乐福的分店,占到北京市场布点的弱1/3。

  来得晚不一定赚得少,外资银行网点不足的确是劣势,但绝不是致命软肋。毋庸远虑深思,近在眼前的例证并不陌生。

  在中国,最早推广24小时自助银行(离行式)的是招商银行(600036行情,股吧),短短十年间,它就成功进行了扩张,截至2007年底,招商银行在中国境内设有677家离行式自助银行,离行式单台设备1048台(ATM和CDM)。如果你是一个购物狂,游走在从西单文化广场到西单购物中心几百米人流最密集的大街上,不难发现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离行式自助银行——有高档装修,有监控设备、存款机、取款机、信息查询机等的,似乎只有招商银行一家。

  在中国网点分布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工行还在积极铺设ATM机,计划2008年将在全国投放ATM等自助设备8000台。

  虽然未见硝烟,中外银行的客户抢夺大战从ATM机上已初现端倪。

  下一个焦点:信用卡用户

  外资银行获准发行人民币借记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资银行下一个目标就是信用卡市场。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国宝表示,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能发行人民币信用卡。记者拨打中国银联的客服电话查询得知,银联的数据系统里显示东亚银行有权发行标有“银联”标记,以“6222365”打头的借记卡和信用卡。

  其实外资银行早就盯住了这个市场。2003年初,人民币业务尚未开放之际,花旗与浦发银行(600000行情,股吧)、汇丰与交通银行就开始致力于信用卡业务合作,提前涉足中国银行卡市场。2004年12月,兴业银行(601166行情,股吧)推出带有恒生标识的兴业信用卡。2007年11月,华夏银行(600015行情,股吧)联合德意志银行,推出了“华夏信用卡”。

  令外资银行蓄谋已久的动力有两点:首先真正根源在于信用卡的盈利空间和个人信贷消费的光明前景。据报道,贷记卡透支消费的年利息高达18%,美国的消费信贷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60%,而其中有一半以上就是信用卡“刷出来”的;花旗银行有80%的利润来自个人业务,个人业务中的60%来自于信用卡业务。

  其次,中国未开拓市场之大令外资银行兴奋异常。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5亿张,其中信用卡发卡量为9,026万张,仅占银行卡发卡量的6%,而据美联储数据的统计,2000年美国流通信用卡的发行量就已经达到14亿。

  外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领域的确具有明显优势,他们对个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控制优势突出,而且产品创新能力比较强,在信用文化上也占有一定优势。有关金融人士认为,相当多的中产阶层对财务隐私非常重视,在他们眼里,这种权利在中资银行是很难保障的。北京某检察院人士向记者透露,他们在执行任务时,中资银行会第一时间内配合,而外资银行通常首先要求自己的律师到场。

  外资银行获准单独发行信用卡指日可待,而花旗与浦发、汇丰与交行、兴业与恒生,华夏与德银的合作期限也终会结束。“分手”之后,失去了外资银行技术、品牌支撑的中资银行信用卡业务将何去何从?外资银行的撤离会不会导致高端客户的流失?如何挽留高端客户,并保证信用卡业务的盈利?在外资银行汹涌“入侵”后,这或许是摆在中资银行面前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在中国吃饭刷卡还是个难题的时候,国外连付小费都要刷卡了。如果有一天,在中国“哪儿不能刷卡”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相信中外银行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的竞争将彻底分化。

  潜流暗涌: 电子银行发力

  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主要不会在营业网点上与中资银行进行竞争,而会注重用电子化、网络化手段来发展业务,进行金融创新。开发电子银行较早并尝到甜头的外资银行,会再接再厉,利用成熟的电子支付系统,在中国市场扩大胜果。打开银行中间业务之门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电子银行的发展使资金的供需双方对传统银行业的依赖越来越小,银行所扮演的资金中间商的角色有弱化倾向,而支付服务,即为各社会成员提供支付结算手段以赚取手续费等非利差性中间业务收入将具有越来越大的利润空间。

  电子银行服务由于交易成本低、资金周转方便、拓展服务时空、覆盖面广,备受业内青睐。据某知情人士透露,外资银行目前正在弱化电子银行业务的宣传,使这个银行利润增长的“推进器”不致过早被暴露。处心积虑地“雪藏”表面上是一种营销策略,实质却暴露了电子银行作为“秘密武器”的杀伤力。

  外资银行想要出其不备,实则已有本土银行走过同样的路。

  最早意识到电子银行威力和魅力的同样是招商银行。1998年2月,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服务,成为中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引导者。

  李先生是招商银行的资深客户,他向记者表示,以前每换一次工资账户就换一家银行,但是招行“一卡通”的使用率并没有减少,“对招商银行似乎已经产生了某种依赖感”。这位白金卡的VIP客户每年要支付3200元年费,但他并不认为网点少带给支付生活任何不便,因为大多日常操作都可在招商银行“非常好”的网银系统上完成,而必须要与现金打交道时,只需在通往某个目的地的路上顺便带上一张银行卡而已。

  当记者表示,这种电子银行的服务其他银行也能做到时,他想了想,说:“习惯了吧,没试过其他银行的网银”。

  在网络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不是资产,而是高端客户数量及其对银行的忠诚度。银行的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做到使客户满意,使优质客户更满意。电子银行最重要的商业意义也许在于让客户习惯一种便利,培养一种更舒适也更超值的习惯。美国花旗银行的一项统计表明,该银行网络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分别提高了33%和27%。

  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已使中外银行之间的竞争升级不可避免。

  十年来中国的银行陆续打造自己的网上银行,逐步实现在线金融服务。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行情,股吧)董事长姜建清在“2006年度经济人物财富论坛”上说出了他的梦想:工商银行网银业务5年后占总业务量的50%,10年后增到70%,让中国工商银行从“身边的银行”变成“家中的银行”,尽管当时工行网银业务只占总业务量的30%。

  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行情,股吧)的目标是,为全国所有的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的金融服务。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会注重使用电子化的网络手段输送金融产品,而对于网络银行来说,最有价值的环节是网上支付环节,这相当于网络银行的一道阀门。中国的银行业对此最有力的反击就是建立跨行通用的网上支付和结算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向所有利用该系统的外资银行收费而获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核心环节的控制,中国银行业就能够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人民币业务即将全面开放,当利率自由化一步步逼近之时,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也许可以 “渔翁得利”,享受服务的盛宴,但对中外银行来说,鹬蚌相争之后,谁能饱食饕餮大餐才至为重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