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融入世界:中国企业的变化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2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6-26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经济观察报   

    一、入世对经营战略的影响
  ●78%的受访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入世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入世后,中国企业的市场重点明显转向国际市场。
  ●88%的受访企业表明将在未来两年内扩张现有业务。
  ●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预计入世将带来收入的大幅增长,另有三分之一则认为销售利润将减少。
  自1978年邓小平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就着手调整国有企业以迎接外国公司和进口产品的竞争。这种渐进的过程整合并规范了中国不计其数的小型、低效的企业从而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人们意识到,只有高效的企业才能形成规模经济,应用先进技术,才能在外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的新环境下保持活力、持续成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入世之后,中国企业很自然地意识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有不断挖掘并加强资源配置,获取更多市场份额,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从中国近来合并与收购以及上市的趋势上看,中国企业对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竞争挑战和潜在机遇正在作出反应。入世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入世后会马上感受到入世的影响。中国入世要求迅速削减关税,在五年内大幅减少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感受到外商的竞争对其财务的巨大影响。本调查报告印证了这一事实——78%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经开始感受到中国入世对其财务的影响,但是还没有造成全面影响,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入世到目前为止对他们的财务只有一些影响(66%)。
  随着外商投资和高质量进口产品涌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以求短期内保持竞争优势。32%的受访企业认为,在中国入世之后五年,他们的销售利润将减少。61%的国内上市的股份制公司、38%的国有企业和32%的外商投资企业都持有这种观点。
  31%的受访企业认为他们的收入将在入世后大幅增长,这是因为他们几乎一致期望通过某种形式扩张现有业务。例如,34%的民营企业和50%的未上市股份制公司认为自己的收入将大幅增长,但同时销售利润将减少。而这些企业很有可能利用在海外和国内上市的机会增加收入。扩张前景
  预期入世将极大地增加收入的90%受访企业与认为入世会减少收入的82%受访企业都计划扩张业务。调查发现,不管受访企业认为入世在未来五年对其业务在财务上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大多数受访企业(88%)表明将在未来两年内扩张业务。
  尽管在企业是否扩张的问题上中国企业的意见大体一致,但对于采取何种扩张方式,却有着诸多分歧。在如何扩张现有业务最常见的三种方式中,受访企业的选择较为平均;扩张业务范围(30%),增加国内业务网点(27%),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23%)。经过仔细分析,影响企业扩张方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公司主要的竞争是来自国外企业还是来自国内企业。企业优选的扩张方式
  (1)业务范围和网点
  国有企业、国内上市的股份制公司、特别是未上市股份制公司均表示,扩张现有范围是首选。此外,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则认为,增加国内的业务网点是其扩张战略的首选。相对于业务范围来说,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注重增加业务网点,这表明与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相比,他们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在扩大业务网点、掌握国内市场的动向以及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等方面已发展了五十年,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另外,以前对外资企业有所限制的行业也将逐步放开,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和网点。
  (2)合资公司
  中国企业第三优选的扩张方式是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调查结果显示,33%的受访企业自入世后就已经积极地与外方合作。对于那些认为主要竞争来自于外国企业和进口产品的受访企业来说尤其如此。面对入世带来的竞争冲击,中国企业选择成立合资公司这种最快捷高效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现有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技能。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合资都是一帆风顺的。中外企业在战略思维和目标上的根本差异也经常造成合作的失败。因此,在成立合资公司的时候,应当考虑到企业文化、公司运营以及战略思维上的差异,同时中国企业还应当对如何开展业务和实施内部管理有清晰的认识。
  另外,入世后,中国企业必须日益规范其经营行为以符合国际惯例。最重要的是,双方都必须清楚成立合资公司的利弊,灵活处理才是最终成功的关健。
  (3)企业并购及与国内企业合作
  面对入世带来的国外竞争,要增强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也倾向通过企业并购及与国内企业合作的方式扩张业务。企业正逐步认识到,要想生存和发展,通过与其核心业务互补的公司合作可以改善公司的业务能力。调查结果显示,27%的受访企业已经积极与国内企业合作,超过40%计划在未来两年建立新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关系。
  在已经积极与国内企业合作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占很高比例(各为28%)。曾是中国经济推动力的国有企业正面临技术陈旧、债务沉重、人员累赘等困难。然而,最近政府已敦促国企整改以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海外扩张挑战
  本次调查显示,入世以来,大多数中国企业正日益增加对国际市场的关注。变化较为明显的是,入世后,43%的受访企业认为他们将在国内外市场上拓展业务,而在入世前这一比例仅为17%。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到海外发展。根据经济学人集团提供的信息,到2001年底为止,超过6439家中国企业已经在160个国家开展业务,注册资本总额达770亿美元。对国外市场的日益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随着中国成为世贸成员,海外贸易和投资壁垒减少,为中国企业出口和到国外开展业务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据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官员分析,中国企业到海外拓展业务的三个主要原因是:(1)获得新的市场份额;(2)为企业开发新的资源渠道(如材料来源、融资等);(3)寻求新的技术。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未上市股份制企业对国外市场的关注增长最快。入世前,只有16%的民营企业表示国内外市场同样重要,但入世后,该比例已经上升到31%。国有企业中持这种观点的比例由入世的18%增至45%,而在未上市股份制企业中这一比例则由17%提高到55%。
  同样,国有企业对国外市场的日益关注是因为海外贸易和投资壁垒减少,而且国有企业是在中国惟一拥有必要资源进行海外拓展的企业类型。未上市股份制企业对国外市场日益关注是因为,随着中国成为世贸成员,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实力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适宜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是那些在国内取得成功的企业。调查显示,尽管那些考虑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认识到一些挑战,但他们对另外一些问题却准备不足或毫无觉察。尤其是诸如技术与研发能力和企业声誉等问题,有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认为值得重视,仅有17%的受访企业特别关注国际贸易风险。实际上,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国际贸易风险只是一般性问题(38%)或是根本不予考虑的问题(45%)。
  根据上海《国际金融报》报道,2002年12月20日,中国企业在58起外国企业进行反倾销案中有46起胜诉。这一数字使得中国企业对他们利用国际贸易法律的能力过于自信。建议倾向扩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多关注并投资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国际贸易风险不仅限于倾销案件,许多风险比如外国货币的波动影响,就不能通过国际仲裁解决。二、运营挑战
  ●51%的受访企业认为最大的竞争来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尽管越来越多的公司已感受到了民营企业的威胁。
  ●44%的受访企业已经重整了公司治理结构,51%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更新公司治理标准。
  以往中国法规的执行融合了行政解释、选择性的执法和“关系”。但是入世后,中国的商业环境越来越受到法律的制约。这些改变将是中国企业入世后在运营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入世前,中国已经开始起草和修订了不计其数影响中国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更为重要的是,自九十年代起,中国开始现有法制法规建设,致力于将其与国际标准接轨并改善实施办法。入世后更是要求中国在管理制度和政策上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真正建立一个法制的商业环境。同时,那些违反政策法规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而那无缘无故经营规范、符合国际标准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新的机遇。对竞争的关注
  由于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中国企业已经清楚意识到入世对公司财务造成的影响,他们正面临一系列竞争和风险管理的压力。
  大多数(51%)受访企业表示,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是入世后他们在竞争方面的主要忧虑,而13%的受访企业表示,进口产品是他们的主要忧虑。2002年的适宜性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来自民营企业的竞争表示了同样的忧虑。这或许反映出,中国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所采取的新举措。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结构更为合理,而且没有给员工提供“终身”福利保障的包袱,同时还具有无法比拟的扩展业务、融资的便利条件。中国企业无疑看到了民营企业给他们造成的新的竞争威胁。
  面对这些竞争的挑战,69%的受访企业已经进行了竞争对手的分析。因此,尽管目前还存在依靠关系办事的事实,但为响应中国入世后健全法制、充分利用国际化规范环境带来的机遇,61%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经实施管理和运营流程的结构化变革,44%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经开始重整公司治理结构。对风险管理的关注
  在重整管理和运营流程方面,受访企业认为技术与研发能力、税务管理和企业声誉是最应优先考虑的三大风险管理问题。
  1)技术与研发能力
  入世以来,59%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非常关注自身的技术与研发能力。这或许是由于,国外跨国企业多年来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外资企业在管理和产品上拥有先进技术,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必须提高其技术与研发能力,才能在今后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对于那些致力于向海外扩张的企业来说,这一要求显得更为迫切。
  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些挑战。自入世以来,60%的受访企业已经或者正在研发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摆在中国公司面前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如何筹集尖端研发所需的资本并把思想和创新转化为可销售产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国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来开发这个潜在的智力宝库,这对中国企业和外国投资者来说是互利双赢的。
  2)税务管理
  中国政府正在建立全国性的税务征收体系,以履行其入世后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给予内外资企业统一的国民待遇的承诺,以及弥补由于避税和入世降低关税所造成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大多数受访企业感到有必要加深对入世后政策法规、新的税收和投资制度的了解。调查显示,57%的受访企业对在中国入世后的税务问题非常关注,46%的受访企业表示,如何与会计制度衔接也是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中国企业应当从根本上重整管理和运营流程,遵守税收和其他监管法规,从而避免遭到处罚并同时充分利用新的机遇。
  3)企业声誉
  企业声誉是中国企业最为关注的竞争问题之一,51%的受访企业也认为如此。近来国内外的投资和企业丑闻层出不穷,促使中国企业加大力度维护企业声誉。对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关注
  中国企业所关心的运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与我们在2002年的适宜性调查中外国投资者的关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国公司在中国入世后主要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营销和分销渠道等方面。公司治理结构
  重整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效率和吸引外资。如前所述,44%的受访企业在入世后已经重整了公司治理结构,而51%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执行新的公司治理标准,这其中包括62%的国有企业和80%的未上市股份制公司。
  对公司治理结构重要性的认知主要源于两个原因:首先,企业逐渐认识到上市能为企业筹集资金。其次,也逐渐意识到,如果企业未能向监管机构和潜在投资者证明其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到上市时他们极有可能面临诸多风险。近年来国内外诸多的财务丑闻印证了这一认知。尤其是国有企业开始意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也是企业上市的基础。中国政府不断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宣传,敦促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三、 融资挑战
  ●48%的受访企业关注资产流动性风险。
  ●27%的受访企业倾向人民币贷款的融资方式。
  ●27%的受访企业认为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融资。
  ●34%的受访企业认为上市可以改善所有权和财务结构,而20%的受访企业认为上市可以改善公司治理。
  在入世预备阶段,中国在政策上作了一系列调整,包括降低利率,在2001年2月对国内开放B股市场,2002年实施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制(QFII)等,已经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政策调整及过去进行的其他改革使中国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渠道为现有和未来业务发展融资。根据Credit Suiss First Boston统计,在过去10年中,中国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成功筹集的资金超过510亿美元,同样重要的是,这些融资渠道也要求并促使中国企业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以保证资金的来源。
  此外,随着有充足资本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逐渐意识到融资的必要性以便与之竞争。同样,他们也认识到需要向投资机构证明其是值得投资的,这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截然不同,当时国有商业银行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自入世以来,54%的受访企业已经开始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成本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对融资的迫切需求。42%的受访企业也表示,筹集新的资金是他们未来两年内所要采取的三大重要举措之一。四、人力资本挑战
  ●64%的受访企业计划实施留住本地管理人员的战略。
  ●49%的受访企业计划招聘本地管理人员。
  ●77%的受访企业计划优先制定并实施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
  ●69%的受访企业计划优先制定培训计划。
  中国入世带来国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使中外资企业都意识到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制度和留住员工的重要性。26%的受访企业已经在入世后采取措施完善人力资源战略,53%的受访企业计划在两年内这样做。调查显示,中国企业非常了解入世带来的竞争压力,因此许多企业计划通过适宜的薪酬缺席和激励机制的人力资源战略来吸引、留住和培训员工。人力资源战略
  调查显示,受访企业未来两年人力资源上优先考虑的方面有:制定和实施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制(77%),制定员工培训计划(69%),留住及招聘本地员工(64%)。外籍员工还是本地人才?
  64%的受访企业计划优先实施留住本地管理人才的战略,49%表示计划优先实施招聘本地管理人才的战略。这与11%的受访企业计划通过顾问方式聘用国外人员和12%计划长期任用外籍管理人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趋势与我们2002年的适宜性调查结果相符,说明对中国人才争夺的竞争日趋加剧。
  总体来说,受访企业表示聘用外籍员工并不是企业优先考虑的问题。74%的国有企业、60%的民营企业及50%的未上市的股份制公司表示,聘用外籍人员将不会是今后两年的人力资源战略。然而,11%的受访企业表示将通过顾问方式聘用国外人员。这表明他们已意识到入世后,公司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帮助他们在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开展竞争并向海外拓展业务。
  然而,倾向长期聘用和留住外国人才的中国企业还面临另外一项挑战,那就是他们的人力资源体制很难满足外籍人员的期望和需求,如:国外医疗保险、高级培训及签证协助等。留住人才
  八十年代,人才流失第一次成为国有企业的重大问题,在优厚的薪酬、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对员工创造力和效率的奖励缺席的吸引下,技术熟练工流向外资企业。而且外资企业还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营销、广告、财务及企业管理等领域掌握高级技能。
  外资企业也逐渐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随着一些成功的国有企业开始能够为中国的管理人才提供的完善的薪酬制度,这些人员有机会将他们在外资企业所学到的技能用于国有企业。但由于国有企业管理结构过于集中和存在局限性,薪酬制度相对平均,员工工资缺乏透明度和安全性,因此人才流失仍然是国有企业关注的问题。
  为了在聘用人才方面与外国公司进行有力竞争,中国企业应确保建立起与外资企业大致相当的业绩评估与薪酬体系,包括:
  ·建立业绩评估制度,并辅以适当的行政流程以确保其发挥实效。
  ·明确规定具有竞争力的员工的工资/薪酬福利结构。
  ·在管理上抓大放小,在工作中赋予员工更大的空间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企业文化。培训
  高达69%的受访企业表示将优先实施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人力资源战略。培训员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同时也是留住员工的一项措施。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实施薪酬激励机制的前提下,员工越来越看重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选择工作考量的主要内容。
  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时,首先要清楚了解员工需要何种技能,这种思维方式才能协助实现企业目标。另外企业充分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样至关重要。五、适宜性入世影响
  只有25%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深刻认识到入世对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尽管与我们2002年的适宜性调查相比,这个比例还算是较高的,但仍只占少数。这是因为中国的法律法规为适应入世的需要正在不断修改。不确定的领域
  大多数受访企业(78%)表示,他们需要对法律法规做更深入的了解,71%的受访企业则更关注税务,另外62%的受访企业关注投资。
  中国已经开始加强监管,并依照入世承诺陆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从而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将造成中央和地方政府执法的矛盾,使环境更复杂。因此中国企业有必要了解法律法规和税收制度。在国内外都有运营的企业需要掌握更多的法规和税收制度,因为他们要受到国内外法规的双重影响。
  受访企业表示希望对投资政策加深了解,这或许是因为与入世相关的新政策对他们的某些业务领域会带来有利的影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