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汽车业] [原创]天平失衡,摩托车行业如何加码?

[复制链接] 2
回复
18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4-27 09:5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平失衡,摩托车行业如何加码?(一)

“现在摩托车市场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很多做了十几年的经销商经常发出这样的慨叹。很多人抱有这样的心态:单纯做产品推广,市场消费力越来越弱;做品牌宣传,投入风险太大,而且费用太高,用自己辛苦赚下来的钱再冒风险,很多人不愿意,再说未来的市场谁也看不到,及使品牌做起来了,将来如果与企业的合作不满意分手后,自己现在的投入也有打水漂的危险,与其冒险,还不如在现在的“温水”中将就度日,即使将来市场真的不行了,死的又不是自己一个,车到山头必有路,到时候再说。

(分题一)摩托车经销商生存的七种状态

市场环境的变化,经销商以后要靠什么来赢利,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有没有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这个话题已经成为所有经销商考虑的焦点问题,笔者将经销商现在的一些生存状态做以归纳,希望更多的经销商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思路制胜,深度宣传

今后的摩托车市场无疑将是智者的舞台,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支撑着艰难的市场。记者在一次企业会议遇见钱先生,无论何时,他总是保持着自信的心态。

“现在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从各店的雇员情况就可以反映,原来本地的摩托车销售大多都是4个人左右,但是现在呢?为了缩减开支,很多店都将雇员压缩到1个人,更有甚者,老板一个人独自上阵,销售和售后一肩挑,等到用人时再从市场上临时雇佣,这确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谁叫现在的生意这么难做呢!”

现在摩托车营销手段的仿制性很强,经销商费尽心思策划一个营销方式,很多对手就会跟进,力度和时间也许还比始创者还强。前段时间钱先生根据当地摩托车市场交管力度比较大的特点,策划出一个买摩托车代办车牌的方案,为了尽快加速市场升温,还将时间段做了规定,但是这个手法很快被同行仿制,人家打出的口号是常年办理车牌,引起当地一轮降价风潮,搞得人哭笑不得。

在行业销售不景的情况下,除了经销商自身的管理外,开发销售网点和增加促销次数可以刺激销量的增加。但是这些在当地似乎又行不通。“我认为效果不大。开发下级销售网络,由于各人面临的市场环境不一样,加上经营态度的差异,会扰乱本来就不宽裕的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内耗,给品牌和市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乡级经销商如果做不好,可以甩手就走,但是我们不可能那样,为了市场的长远发展,还得继续坚持。再者,在眼下市场形式严峻的情况下,盲目开拓网点还会增加成本开支,得不偿失。”钱先生这样说。

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在一些信息比较闭塞的市场,有的消费者竟将豪爵视做为一个小品牌,而将另一个新品牌认做为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让人很无奈。究竟什么使一些名牌车在一些地区遭遇这样难以理解的尴尬?现在农村市场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跟风消费,一个村子只选择一个品牌,大家达到一种心理平衡。首先是可以保持大众化风采,与身边的人贴近心理距离,其次还可以经常和身边的人讨论驾驶和维修方面的经验,有问题可以得到随时的解决。

还有就是农村市场的车托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不是因为质量和服务,而是一味听从车托的从旁“进谏”,这种现象很让人无奈,但是其已经成为乡镇销售的一个潜规则,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

不能以为责怪消费者对行业的不了解,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市场宣传的力度还不是很到位。对此,钱先生打算重点爆破,选择一个重点乡镇,找一个在当地有威望的人做我们品牌的“代言人”,进而让整个乡镇认识我们的质量,了解我们的售后服务,占领他们的心智资源,做熟做透一个市场,然后在整个地区推广,由点及面,推动整个市场的销售。

二、细致管理,感动经营

近两年,各地摩托车市场“难”声一片,而作为代理商的王先生的经营业绩令人艳羡,这很大程度得益于独特的市场推广思路。在与其不断的接触中,笔者有这样的感受:这年头,很多市场都成于营销,败于管理,大部分企业都将做活市场寄厚望于几个成功的策划方案,其虽然能让自己的产品在当地市场上荣极一时,但是由于后期管理手段的匮乏,不能使这种繁华保持长久发展的趋势,很多品牌在当地市场上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

厚积而薄发,徐先生的成功不是一夜成名的神话,其有着一整套成熟管理手段的支撑。

1、首先不断加强与下级经销商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企业规模及运做流程。这就要求各片区经理加强与当地各经销商的联系,让他们了解公司的地位和市场优势,给他们灌输自己经营的心得,共同分享市场经验,让公司成为广大经销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其次帮助经销商销售库存。往年公司都按提车的多少和经销商谈政策,企业都只管往渠道中注入商品,片面强调自身单方的利润,却从来不管渠道疏通,给很多经销商的销售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徐先生却另辟新境,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渠道的疏通上,帮助经销商清理他们的库存,这样其不但为其赢得了销量,而且加强了网络的向心力,一举三得。

最后,与工厂协商,为经销商争取到更大的政策空间。徐先生代表经销商向厂家争取促销用品和费用,三方携手,共同为低迷的市场注入新鲜活力,全面使市场升温。

2、以诚信赢得人心。首先,制定销售计划时应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为经销商的利益考虑,不因有些经销商欠缺营销知识而误导和欺骗。其次,切实帮助经销商解决其经营中遇见的困惑。笔者走访过很多的经销商,但是其间有自己经营思想的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传统模式的复制。由于行业信息和市场策略的缺乏,任由厂家忽悠,利益得不到保证,这时,公司成为他们的坚实的支持者和代言人。

3、帮助经销商对市场进行分析,对经销商的商机扑捉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经营方针。只要你有自己独特可行的操作思路,公司就将温暖的手送到你的跟前,与你共同实现梦想。

4、建立完备的客户档案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的基本情况和市场资料,使公司在客户管理中有持续性和科学性。其次,进行市场巡回典检活动,将回报老用户和开发新客户的工作扎实地落到实处,以点织面,覆盖整个经营网点,全面做透市场。

“感动经销商,感动消费者,感动市场,是我们经营的最大体验”,徐先生这样总结了公司的管理之道。

三、亲情营销,笼络人心

守信是生意人最可贵的品质,在生活中,大家扼守着这份生命中原本的朴实,作为与身边人相处最基本的信条。王老板用它命名了自己的摩托车城,以之表明他在生意上的一种坚持和追求,随时向自己提诫着做人的宗旨。通过不断地努力,守信摩托车城为当地人改善生活水平尽到了绵薄之力。首先,守信摩托车行对当地的一所小学进行了捐赠,对优秀学生进行现场表彰,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刻苦奋进,将来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其次,守信摩托车城还为县里的贫困户送去了棉衣和面粉,减少他们过节时的忧虑,过一个安稳年。更重要的是让周围的人感受到,除了生意,守信摩托车城和广大富平县的人们还是乡党(陕西方言:同乡),无论你是否购买过守信店里的产品,只要你有困难,都可以感受到守信车城的温暖。

良苦的用心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王老板的经营中,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旺盛的人气,很多人不远几十里路来购买摩托车,大家在一起议论今年农村的收成和计划,看别人的日子是如何过的,在借鉴中筹划着自己下一年的生活规划。

好人注定有好报,但是在机会到来时将它紧紧把握住的人却不是很多,长期做生意的洗练,练就了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在机会到达他的身边时,凭借敏锐的判断,他把握住了得之不易的机遇,命运之神让他选择了摩托车,而且一做就是很多年。

“经营摩托车这么多年,其中的艰辛和喜悦我都感受过,由于自己对人生信条的坚持,才取得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自己的生意才有今天。我现在以感恩的态度对待市场,对待我的每一位消费者,只有他们满意了,我的心中才感觉到塌实。”王老板说。

做好一个市场,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口碑,只要经销商经营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肯定,大家信赖你,拥护你经营的品牌,肯买你的账,做好生意是一种必然。

在当地人看来,守信车城最重要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成为朋友。不同的人因为守信产生了奇妙的联系。大家走出日常事物的缠绕,在一起共同谈论摩托车,谈论对将来生活的打算,守信摩托车城成为人们友好交流的一个平台。再者,守信摩托车行的老客户回访,还有更深一层意义,那就是可以让大家了解中国摩托车的行情和产品的品质,现在市场上都新出现哪些新款型,在消费者将来选购时提供更大的空间,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车型。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良好的市场口碑,再加上做市场的信心和恒心,2007,对于王守信来说,一定会是个吉祥如意的符号。

四、诚信经营,沟通无限

当行业调整步伐过快,现有的经营观念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时,每个企业经营者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完美”的设想该如何落地,这又让人头疼,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在市场变革中不断调整自己,保持创新激情,兴盛公司做到了。在兴盛的经营摩托车的十几年中,其因为自己的诚信经营和独特的市场操作思路,在当地摩托车销售领域中脱颖而出,超前的经营理念和超强的网络覆盖能力和号召力,使其成为当地摩界人士尊重的摩托车经营企业。

兴盛,为何能得到市场这般青睐?其又有哪些独特之举?

1,定时召开地区经销商会议。针对地域差异和不同的品牌特性,与当地经销商共同研究因地制宜的销售策略。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雷同的拱门、彩旗和现场表演,当这些活动进行完毕,宣传的生命力也宣告结束,根本在消费者的头脑中留不下丝毫的印象。实效,是兴盛追求的目标。

2、倡导知识性营销。兴盛经过多年的市场探索,认识到只有建立一个知识武装的营销群体,才可以高效、到位地完成产品的销售,保证产品在渠道中的顺畅运转。兴盛公司因时制宜地提出了“知识性营销”的概念,多次邀请著名经济市场专家到会做市场报告,并给自己的营销队伍进行营销思想讲解,用先进的经营观念启发经销商,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开发自己的市场。

4、与下级经销商合作,深度开发市场。兴盛公司先后在自己的销售网络中实行点检、现场让利销售、回访老用户等活动,不仅促进了当地摩托车市场的销售,还宣传了自身所经营产品的品质。用户在交流中口碑相传,让产品品质和更深入人心

5、为了进一步扩大兴盛营销网络在当地和全国的影响,兴盛公司还将目光独到地投向很多经销商都不敢轻易涉及的广告领域。在当地电视台,兴盛公司的广告投放位据第一,将其作为外界了解兴盛人的一扇窗户,让更多的人认识兴盛,走近兴盛。

五、坚实脚步,步步为营

区域经营什么最重要?人际。赵先生一语破的。选择经营摩托车前,他一直在别的行业徘徊,久久不能进入状态。回忆起当初的日子,赵先生安逸的生活让同乡很多人羡慕,那几年钱是不少挣,但是每日单调的等客让他感觉很无聊。无意间,摩托车生意丰厚的利润和广阔操作空间,让他感觉眼前一亮,仿佛发现到了一个金矿,回家后越想越兴奋,以致他第二天说话时的语调都有些哆嗦了。

发现商机你只是成功了一半,当你反复衡量商机的可行性,然后勇敢地将它落实在自己的事业中,那样才算你真正把握住了财富。

2000年他开了当地第一家摩托车经营部,和所有的摩托车经销商一样,那时的市场荣光简直无以复加,在2003至2004年间,他可以销月售就达到400台左右,经营利润很喜人。凭借着手中的品牌资源,他在市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优良的驾驶性能和质量上乘的电器件,为车行赢来了不少的顾客。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对行业多方面信息的分析和整理,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主张鲜明,思路清晰。

1、加大与行业的交流。人际不仅来源于市场,还包括与企业间的沟通,通过交流,他可以学习到了先进的经营方法和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及时的沟通,可以让企业了解自己的经营思路,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市场支持。

2、加大配件的品种和供应量。现在售后服务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比较重要的因素,做好服务不仅可以增加消费几率,还可以赢得利润和消费者的口碑,为摩托车的销售做好铺垫。

3、扩充店面,提高形象标准。在消费者选择迷茫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会用你的店的形象来判断你经营产品的质量。现在车行正在对店面的面积和档次进行提高,改善车行以往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六、市场转变,剩者为何?

现在媒体倡导的胜者为王,这其实是对经销商的一种误导,剩者到底是为“王”还是为“亡”?对于有思想和实力、能坚持下来的的经销商,这是一个机会;但由于市场饱和,更多人注定要淘汰的,如果你没有坚持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不如早点转行。

不算维修,李总做摩托车整整已有10个年头了。他将自己生意感受用两个字概括:坚守。终于,当这种被动的坚持变做为一种主动的攻势时,效果凸现。

刻意的低调让所有的竞争对手感觉到强大的压力,很多人已经主动退出这个领域的竞争。“这个店原来是销售的是行业一线品牌的摩托车,但是由于其没有与当地人的口味很好地对接,水土不服,被迫退出当地市场。” 李总指指旁边已经关门的店面。在对同行的惺惺相惜中,更多的透露出的是一种幸存者的释然。

在经营摩托车的过程中,李总也遇见很多困惑,那时他身边的朋友都劝他退出摩托车经营,做一些前途看起来似乎更有把握的一些行业。但是这些好心的建议都被他一一拒绝。“做逃兵不是我的爱好,浅尝辄止的经营不但浪费资源,而且会丧失很多攥取财富的机会。我感觉在摩托车行业只要你潜心做市场,这里还大有可为”。

原来李总经营的其他的品牌,由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跟不上,每日光售后服务就让人忙的焦头烂额,这种“服务”非但在消费者心中落不到好处,反而影响了车行的信誉,祸及其他品牌的销售。“必须得有选择,不然自己苦心经营的建立信誉就这样毁了,”带着这样的决心,李总北上西安,再次走上了品牌斟选之路。

原本李总是做摩托车维修生意的,后来慢慢渗透到整车销售领域,售后是他的立身所在,在长时间的摩托车维修生涯中,李总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和过硬的个人品牌,在当地有很高的信誉。

“维修是车行起家的根本,今后我还要在售后维修中下更大的力气,继续提升车行的威信。但这不是我全部的思路,我反感很多人对我们这种转行过来的人的成见,认为我们鼠目寸光,是靠节俭从牙缝中往外扣钱的守财奴。靠过硬的售后服务赢得市场的信任,靠产品流通来增加自己的资金来源,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眼光。” 李总说。

七、规避陷阱,品牌为先

赚钱与否是经销商衡量产品的最终标准,但是不能一叶障目,片面决断。

有的经销商选择了很多品牌,做不好就换,在频繁的调换中失去信用、价值和机会。赵某是一个新进入行业的经销商,摩托车行业前几年的风光让人很眼热,终于按耐不住寂寞,将资本投进了摩托车行业。起初他打算将资本跟进一些大品牌,在车城转悠时,很多企业都派业务员和他联系,最后经不住业务人员的利害分析和政策诱惑,最后将品牌定在一个影响力不大的品牌上,经营了几年,很多售后问题和质量问题都不能解决,最后与这个企业分道扬镳,割肉退出,重新寻找。第二次的选择又因考虑产地效应将品牌选在广东,但是一年多下来,经营业绩还是很差,他痛下决心再度与品牌决裂。现在他决心将品牌选在大企业,利用大企业的市场信用度来重拾自己曾经失去的信用。但是这时摩托车行业利润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在利润率日趋薄弱的经营中,无论在厂商关系还是资金上,他都没有任何的优势。

而对面店经营摩托车的徐某的经营却风风火火,前几年就跟定了一个有实力的品牌上,获得了不少的利润。这家企业这两年的发展形势不错,但是没有忘记这些与他们共同成长起来的经销商,在销售政策上支持很大,即使如今利润空间不大,徐某也生活的很滋润。徐某曾向笔者讲过一件趣事。“在选品牌的时候,一个家企业的业务员找上门来,为了吸引我加盟,将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政策都降到了极限,最后他说‘徐总,再不能少了,我们真的现在已经按成本价给你了’,我听完非但没有选择这家企业,反而将它坚决舍弃。一个自身都不能赚钱的品牌怎么能让我们经销商赚钱,不能赚钱的企业怎么能有发展潜力,跟这样的品牌怎么能有前途”。

跟随大品牌就能赚钱?这个也不能笼统而论。跟随品牌信用度高、团队的素质培训和渠道维护好的企业,他们在经营中也必然是一个强势的品牌,这些品牌的经销商如外界揣测的那般滋润吗?其实不然,由于利润很薄,很多经销商充当的就是一个配送商的角色,虽说风险不大,但是也赚不到大钱。如果是走稳健路线的经销商,这样的品牌是很适合的。

选择什么样的品牌,这得视情况而论,不能片面决定。自己所处的阶段,到地是发展期和和成熟期,如果在发展期,最好代理利润率比较高的品牌,当自己的渠道和成熟时,再讲究利润均衡,选择大品牌。如果有实力的话也可以同时经营,用大品牌的市场号召力来吸引顾客,用利润空间大的品牌获得利润。

当然,选择一个合适的品牌还有很多细小的环节得因人而定,具体情况还得自己把握。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0:03:01 | 只看该作者

天平失衡,摩托车行业如何加码?(二)

摩商生存的破冰攻势

市场气候的突变,让中国摩托车市场(尤其是今年)出奇地冷清。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曾经让所有行业眼红的黄金产业遭遇这样的滑铁卢之变?是我们的产品出了问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还是曾经的经营模式已经再难捕获宝贵的商机,这些让每一位业内人士陷入深思。

摩托车行业利润的命门究竟在哪里?我们该如何走出这个迷惘的围城?原本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支撑摩托车行业走到如今,市场让人们对摩托车经营中越来越看不到希望,出逃者有之,资本转移者有之,摩托车,真的已经无药可救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当原有的思想日见苍白的时候,我们也要因时蜕变,寻找继续前进的理由。

精选品类,细化步骤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市场的日益细分,促使摩托车品类不断细分,在此背景下,就催生了厂家的品类经销商。所谓品类经销商,它具有如下特点:1、是品类而非全品项。品类经销商往往不是代理或经销厂家的所有品项,而是依据市场特性,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适合市场特点的产品品项,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时效性。2、是跨区域销售。品类经销商往往销售区域较大,不仅仅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多地还“占有”邻近的一些区域市场,通过扩大自己的地盘,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产品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3、实施品类垄断。既然是品类经销商,往往在所辖的销售区域实施品类垄断,通过品类垄断,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级渠道商的利润。比如,雅马哈在山西等地方已经形成品类经销,在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地方,一些产品的品类分发已经不能满足经销商的需求,现在已经按照颜色来划分销售区域,经销商通过买断某种品牌的一个细分颜色的二个地级市场经销权的方式,成为了雅马哈的品类经销商,因为是品类垄断,利润自然也是可观。

选择好产品后,下来就是经营步骤的精简和精细,这样才能减少经营中的无用损耗,使得利润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在经销商的基础上,笔者提出“精”销的概念,做“精”销商和传统的经销商有很大的区别,“精”销商的解释就是:精选外边最新管理思路,销售理念,开拓自己的商业地盘。

现在经营摩托车的,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经销商的经营层面,基本上摆个摊位,就是一个经销商,所以,也是因为这么多的经销商中,有很多的更新。活得好了,换身行头,不是什么代理商,就是什么特约经销商,不行的在萎缩中捱日,结果差别很大。

深度沟通,做精零售

经销商处于上通下达的中间环节,对整个市场的走向有很重要的影响。上可以与企业直接对话,用“利益共同体”这个词来形容中国摩托车经销商与制造商之间关系最恰当不过了。摩托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共同开发市场、分享利润;共同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共同分担投入风险,共同应对市场变化,联手抵御竞争对手,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摩托车经销商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和制造商的良好关系,会让摩托车行业和消费者受益颇多。因为摩托车制造商一般都是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企业,虽然制造商努力制定某一区域或单一城市的政策,但市场每天都在变化,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经销商体系及时反馈正确信息的话,制造商就有可能会制定错误的市场战略,对消费者、制造商和整个行业而言也不是好事。

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机制,反映经销商面临的问题,倾听来自经销一线的声音,并根据经销商反馈的内容,分层次解决。正因为有着很好的预防措施,彼此间的矛盾一般在内部就协商解决了,而不会公开化、扩大化。

随着摩托车渠道空前的挤压与白热化的竞争,中间商的利润空间日渐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销商开始转向零售领域,通过开展零售业务,从而获取最大化的单件产品利润。经销商转型为零售商一般也具有如下特点:1、开办摩托车商场。通过品类齐全的摩托车商品,从而获取较为丰厚的零售利润。2、建立连营店。通过在当地或异地建立摩托车连营店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占有率,而且还可以加大与厂家谈判的筹码。3、发展加盟店。即在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摩托车连锁运作模式后,大力发展加盟商,不仅可以获取技术、商标使用收益,而且还可以通过规模优势,获取产品配送差价。4、开设4S店。即成为整车销售、配件售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零售“商铺”,通过提供一站式,类似于流水线操作的商业模式,从而获取较大利润。

寻找差异,打造品牌服务

在摩托车经销商的发展细分与进化中,一些经销商为了采取差异化的运作模式,从而找到目标市场,纷纷选择了做服务商。所谓服务商,就是产品价值链传递的“末梢”,是为体现产品延伸价值而衍生出的商业业态。它的特点是:1、与厂家、代理商或经销商是承上启下关系。同样也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体现的是专业与专注。2、通过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并获得发展。即提供专业维修、维护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3、服务的企业往往较多。即有可能承接了众多厂家的服务委托,更加体现专业化的特色。

最近笔者接到一个经销商咨询,内容如下:“我的家里就是一个摩托车的经销商。2006年,确实是我父母从业七年来,遇到最悲惨的一年,月月亏损,压力大得很。真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到底该不该坚持,坚持下去又会有多大的回报呢?搞好服务,大家都明白,可是这是需要费用的。月月亏损,没人买车,真的是有点不敢再拿费用出来了。您觉得对于一个县级代理商该如何解决这种困难呢?”

他们的困难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但是服务成本在目前来说应该是一个综合体,企业分担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最根本的落脚点应该是消费者对这种服务的肯定和买单,但前提是这些服务确实是他们需要的。消费者愿意接受能够满足他潜在需求的“服务”,并且愿意为高质量的“服务”行为付费。

但是我们的服务眼前都是在做些什么?大家的水平基本都维持在点检、送机油等活动上,吸引力不是很大。也许服务现在不能成为利润的主要支撑点,目前服务在经销群的作用或者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很多经销商为此经常讨好消费者,不能让消费者真正意识到服务的价值,导致的结果就是狮子大张口,要求越来越多。更隐性的东西,就是一些商家和企业将服务做为一种武器在博弈,为了更多的利益和渠道话语权展开争夺,从而忽视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不能得到“上帝”的真正认可,最后随着企业边际利润的递减,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变得空前的逼仄,造成服务最初愿望的流产。

王老板是A省公认的摩坛老大,从国家开始对摩托车行业整顿的时候,他就在思考转型的问题。尽管目前其摩托车分销业务还是其现金流的主要来源,但他认为,在摩托车分销领域要有更大的发展基本没有可能,找到服务的定位,为上游厂家和下游客户的提供系统、集成、个性的服务,则是大势所趋。

涉足制造,营建更大空间

近年来,随着一些大型摩托车经销商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经销商越来越不满足于做通过获取差价来赢得发展的经销商了。在此背景下,一些有着经销商“印记”的摩托车制造商新鲜出炉。经销商演变成为制造商的方式为:1、借助厂家融资时机,成为厂家的股东之一,从而摇身一变,蜕变成为了具有生产商和销售商双重身份的代理商或经销商。2、独资或合资建厂。在摩托车经销商完成自身发展的“原始积累”后,一些经销商往往不甘寂寞,利用自身的网络渠道以及人脉资源,自己或合伙建厂,从而成为了制造商。比如,某地区一经销商在做了近10年的代理后,转而抛弃原来厂家,自己建厂当了企业,从而自产自销,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和收益。

但是在利润产生前一些还只是美好的设想,现实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没有人能够决定。一些问题还需要考虑到。

首先价值定向固化难改。也许你在做职业经销商时会十分看不惯企业的某些做法,于是就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取向带到了自己的制造和销售环节。然而,其作用究竟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呢?其次困难太多,退路太多。后发创业者通常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综合起来有四类。一是经济压力:做经销商,天天干活,月底算利润;而一旦进入创业,不仅没有收入,反而在贴钱。二是杂事太多,烦不胜烦。在面临困境和压力时,后发创业者很可能会留恋起自己作为经销商时的潇洒轻松,于是开始安排诸多退路,当然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创业。而那些原发创业者也会面临这些困惑和压力,但是他们往往别无退路,只能继续走下去;最后管理低能,经营高能。管理能力重在约束、稳定、规范、追求绩效和效率,化繁为简是其突出特征;经营能力重在激励、创新、灵活,追求收入利润,无中生有、以小博大是其基本要素。经销商往往拥有很强的经营能力,然而企业的正常运作主要不是靠经营能力,而是靠管理能力,需要你有成熟企业或者成长企业的管理套路。然而这些经销商往往恪守拳打脚踢挣来钱把公司养活下来,结果是企业昙花一现,无疾而终。

卧薪尝胆,树立自身品牌

打造经销商自身品牌,这个话题是很多企业和经销商都很忌讳的话题,企业很希望自己的经销商强大,为自己在区域市场上攻城掠地,但是有害怕经销商强大后有自己的思想,不利于自己控制,经销商一方面希望建造自身品牌来获得消费市场的信任,在与厂家对话时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今后可以得到更多有实力企业的青睐,但是他们又担心在企业面前的过分高调会遭到企业的压制,在企业更多优惠政策中选择了俯首听命,唯企业要求是从,一直很努力为他们所做的品牌在努力,而当代理的品牌一旦出了问题,倒下了之后,他们发现他们在这个市场上又面临重新选择,很多事情得从头开始,不知该如何生存。

为什么大家心中存有如此的芥蒂猜疑呢?经销商在自己的市场品牌强大了,难道不代表你的品牌在这个市场上强大吗?他们能够做的工作不一定企业就能够胜任,很多厂家觉得他们是一线的品牌,但是在很多专业领域仍然是存在空白或者不够专业,但是他们觉得自己专业。为什么不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呢,这时需要厂家对自己重新定位,也需要经销商为自己重新定位,以前靠赚取厂家和市场产品差价在生存,以后经销商到底怎么生存,不是能够找到经销商在当地市场能够赢利的那个能力呢?

经销商介于流通的中间环节,应该找到自己的价值支点,如果一个合作结束后还可以选择更大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是客户和制造商之间的纽带,最能知道“上帝”的需求,也能感受到市场的真实状态。做中间环节,首先得让消费者去肯定,致力于纽带中间的渠道品牌的建设,在专业领域里做精做细,创造能够可持续利用的价值,这样才能不会在市场变化中“下岗”。

通过创建自己的品牌,主打自己品牌的方式,成为品牌专销商,这是近年来很多摩托车经销商所普遍采取的运作方式,最典型的就是OEM模式,即贴牌加工。它的特点是:1、经销商拥有自主品牌,而非厂家品牌。2、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是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与生产的关系,因为经销商所销售品牌,与厂家的自有品牌是不同的。3、品牌经销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制造商。由于该类经销商拥有自己的品牌,因此,一旦该经销商“羽翼丰满”,就有可能会自己投资建厂,从而用自己的厂,来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比如,一个经销商通过OEM方式,选择一个厂家代为生产,但却打的是自己的品牌,借此,来自由而灵活地操作市场,既防止厂家的卸磨杀驴或釜底抽薪,也因为品牌独有而能够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并且节省了建厂的巨额费用,让自己虽然没有厂,但却依然可以实现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一体化,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随着摩托车渠道重心的下移,特别是三四级市场的大力开发,作为渠道链条上的经销商必然面临新的转机和转型,摩托车经销商只有坚持了差异化的转型方式,才能在未来的市场角逐中,找准自己的角色与定位,从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而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板凳
发表于 2009-9-29 13:29:47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