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万历十五年》的背后

[复制链接] 0
回复
12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9-30 11: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次读《万历十五年》是在没有任何疑问的情况下,随波逐流地浏览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收获。

后来看到肖知兴老师的一篇文章,在谈到中国企业成长的瓶颈时,谈到“内部有别、尊卑有序”的文化传统,开始琢磨这些问题,开始对历史有了一些切实的兴趣。带着问题去读书,并且以逐渐增加的阅历为基础,收获自然会大很多。

早先买的书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重新买了一本,以一个非历史专业的读者身份,饶有兴趣地读了一遍。大家们凭借深厚的“功力”,总能把整个历史写的深入浅出,既有大局在握的感觉,又能在细节方面描述的细致入微。黄先生如此,唐德刚也是如此。

但是对于黄先生在文中想要去阐述的观点,理解却不是非常深刻。后来读了易中天的品人录,他在书的最后,对“以道德代替法制”的弊端进行了比较“专业”的分析(我认为从专业角度,他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比前面的正文精彩的多)。他在文中提到,黄先生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认为“以道德代替法制”是整个社会发展问题的核心,而他就是想阐述这个问题。

易中天的分析倒是引起了对黄先生的著作重读的兴趣。粗略读了一遍,产生了一个有点荒诞的想法:万历十五年倒更像是黄先生完成明朝财政史的专业著作之后,意犹未尽的散笔。

在序言当中黄先生直接提到整本书的基调,即他的著名结论。而重点的论证工作,即为什么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本就不在本书当中。在书中,他更多是结合一些细节,进行了简单的点评,也就是说,他在以他经过论证得到的结论,来解释当中的一些人和一些事。

所以说,万历十五年虽然选材独特,以一年当中的事项来揭示整个历史发展的节点,反映了作者的数十年治史功力,但我认为,这种选择更多是高手的一种有意无意的选择,而黄先生真正对历史的洞察,并不在万历十五年中。

大部分的读者朋友可能更多沉浸在黄先生对历史的描述和诠释当中,并不是非常关注这个结论的由来。没找到买黄先生的财政史的地方,希望能够早日读到此书。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