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黄泰:超越《第五项修炼》--论宋山木《计划流程表》的本位修炼观

[复制链接] 2
回复
16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8-9 20:5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的《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也因该书而被美国《商业周刊》推崇为“当代最杰出的管理大师”。该书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许多著名的学者及企业家都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这部风靡全球的管理学巨著提出了全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从“个人控制”、“建立智力模式”、“共享视野”、“小组学习”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使一个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避免了因组织的智障而妨碍组织的学习成长,并最终导致组织的衰败。因此《第五项修炼》是围绕着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展开的,圣吉博士尤其注重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即结合其它的四种训练把它们变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无疑第五项修炼将人们对事物的片断认识连成了整体,将人类思考的效用极大的发展了。圣吉博士十年磨一剑,《第五项修炼》不愧为管理学界甚至人类史上的一部经典名著。

    但这部光辉巨著却依然避免不了其内在的缺陷。此书程序繁琐,过于专业,就连国外的管理专家读懂它都感到颇费力气,因此该书易被误读,且不易被一般人掌握,实际操作的难度也很大,要想将书中的理论充分化做现实的利益,诚属不易。而且各国的国情,文化背景不同,在西方使许多企业摆脱困境的《第五项修炼》却不一定能在中国获得成功。中国的文化是信仰大道(真理)至简至易的,一部《老子》仅五千言,一本《论语》也只薄薄一册。老子、孔子的著作数量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相比有天壤之别,但两位夫子对人类的影响力却丝毫不亚于两位洋大师,而他们的小册子至今对中国人的影响都要远大于外来的亚氏、柏氏。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中国人是喜好简易实用之物的。《第五项修炼》虽好,但却不是一般的企业组织修炼得起的,个人则更被拒之门外了。学以致用是中国人读书的一惯目标,如果《第五项修炼》对一般企业组织和个人仅是纸上谈兵,则画饼终难充饥,望梅亦不能解渴了。

    那么有没有省去种种繁琐的步骤和预设的诸多前提,直达目标的捷径呢?在我了解山木教育集团总裁宋山木先生发明的《计划流程表》后,我认为宋山木先生的《计划流程表》在简单实用的意义上要超越《第五项修炼》,特别是适合中国企业组织和个人使用。相对于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我将宋山木先生的《计划流程表》称之为本位修炼。《计划流程表》是宋山木先生六年前在英国时,有感于英国人行事的高度计划性,甚至将次年某月某日某时该做之事都列之于计划。宋山木先生认为英国人办事效率之高,作风之严谨,与其周密的计划习惯关系甚深。宋山木先生回国后,考究国人之作风,散漫之气甚浓,工作效率因此亦大受影响。宋山木先生遂创立《计划流程表》,实验于山木集团员工,数年之间,山木人工作风格焕然一新,已足为《计划流程表》的科学性之明证。宋山木先生曾与我谈及《计划流程表》不能推广于天下,使我国企业组织和国人从中受益之憾。我思索《计划流程表》其法至简至易,而不易使外人信服。然《计划流程表》其理却至博至深,纵汪洋大论亦难尽其意,如无知者为之阐明,任其拘于门户之内,无闻于天下,岂非一大可痛可憾之事乎?我虽不敏,然不揣愚陋,愿述《计划流程表》之奥意于万一,以冀明达代为弘扬,普惠天下。

    所谓《计划流程表》,绝非读者想象中的什么大部头著述,叙述起来也只有一句话,即高度计划性。将个人的行动计划在尽量延长的时间段内高度细节化,以能将一年以上的某个具体时段所应做之事列之于计划,并顺利付诸实行为修炼之目标。在此目标上不断进步,将计划的时间不断延长,将计划的内容不断细化。如能在《计划流程表》中将一生之行事尽列之,而人生轨迹全然依照《计划流程表》而进行,则此修炼就臻于化境,达到了人与《计划流程表》的合一。所以说《计划流程表》是一部无字之书,它只是个人的接受和内化,它围绕着个体进行,是个体对本身素质的全面修炼。它不刻意借助外力,不需要附加条件,无论是企业组织内部还是普通社会成员,只要决心接受它,那就能够获得成功。因此我将宋山木先生的《计划流程表》所体现的意识称之为本位修炼观。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离不开前四项修炼的准备,而且需要具备诸多外在条件,操作难度颇大,我将《第五项修炼》所体现的意识称之为多元修炼观。

    虽然圣吉博士和宋山木先生的立意都是从人本主义出发,但相比《第五项修炼》的千回百转,《计划流程表》则实在是太简明易了了。圣吉博士深受西方学术模式的影响,旁征博引,论述详密,无懈可击,自成一家。但迷惑亦由此而生发。凡是构成系统的,在系统内总是合理的,而读者在心理没有设防的情况下被引入了作者构建的系统,则必然“不识庐山真面目”,成为当局者了。恐怕圣吉博士亦难免沉迷于自己的迷宫中。如果我们仅把《第五项修炼》作为一本书籍来阅读,那么无疑它是非常棒的。但如果我们想获得实际的利益,足够改变我们的命运,则《计划流程表》当推为良方妙药了。

    世人总是自私自利的,这就是作为事实的人性,经济学家亦将人性的自私做为全部经济学大厦的基础。没有充分看清这一点,则我们精深的推论将因基础的谬误而土崩瓦解。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中就低估了人的自私性,而高估了人的利他性,这是该书的根本缺憾所在。圣吉博士所欲建立的学习型组织和团队精神,其前提就是人的自私性必须得到压制,而人的利他性需要发扬。但这个前提首先就必须进行训练才能实现。于是圣吉博士在第一项修炼中提出了个人控制。他企图通过这个环节来改善人性,为后面的修炼进行铺垫。但他严重低估了人性之自私的顽固,个人控制不应是第一项修炼,而应是全部的修炼。如果个人控制不能获得足够的成效,则“建立智力模式”、“共享视野”、“小组学习”都将因人性的自私得不到有效抑制,利他性得不到有效发扬而导致各项修炼的变质。最关键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就是建立在前四项修炼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的,它要求突破狭隘的个人经验,打破局限,以整体的方式对事物做出全面的思考,如果个人没有足够高的素质,则第五项修炼恐怕有走火入魔之虞。

    宋山木先生的精明就在于他屏弃了理想主义者的思维,而紧抓作为根本的人性,不脱离个人本身,从改善人性入手,又终于人性的改善。《第五项修炼》犯了一个致命的逻辑错误,即圣吉博士将“建立智力模式”、“共享视野”、“小组学习”乃至“系统思考”作为改善人性的手段,他没有意识到不是通过这几项修炼来完成改善人性的目的,而是只有在人性得到改善的前提下,这几项修炼才能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圣吉博士将因果颠倒了,不是由因至果,而是由果至因,只能是南辕北辙了。当然,在圣吉博士的几项修炼过程中,也的确能使企业组织成员的素质得到提升,如果条件充分的企业依照《第五项修炼》对员工进行严格训练,依然是有效果的,依然可以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不过这种效果,这种学习型组织永远不是充分的,是令明智之士感到遗憾的。所以我说那些依靠《第五项修炼》而获得成功的企业,如果能够选择更有效的方法,则其成功将更大。《计划流程表》就是这样一份杰出的药方。

    因为人性是自私的,而企业的天性是要求员工奉献的,那么克服这种人性与企业性的矛盾就是一切企业成败的关键。人性的自私使员工总是在寻求最大利益,而企业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有设计一个双赢的方案,才能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和谐的共同体。《计划流程表》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方案。企业首先让员工明白,实行《计划流程表》可以使员工获得怎样的利益。在员工实践《计划流程表》的过程中,员工就在培养自己的计划力、前瞻力,通过不断的训练,员工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先见之明,工作的效率也就会不断提高。但人是一个整体,工作和生活对于个人来说不是分离的,一个员工当他通过在工作中实践《计划流程表》而使自身的素质发生质变后,他在生活上,在为人处世上也一定会发生质的飞跃。《计划流程表》将在无形中伴随他一生,他的命运就会完全改变。这就是员工获得的最大利益,也是长远的利益。从近期利益来看,如果员工都能实践《计划流程表》,那么企业的效益一定会突飞猛进,则员工也将在企业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利益。哪怕只有一个员工实践《计划流程表》,他也将因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工作效率的进步而改善自己在企业内的处境。所以说《计划流程表》对员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是员工终生受益的。如果员工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他在自利心理的驱使下,他就会努力实践《计划流程表》,除非他是傻瓜或自暴自弃。

    《计划流程表》在利用员工自利心理的同时,还在不断克服人性的自私,使员工的利他性不断得到发扬。《计划流程表》的实践要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体现充分的利他性,即合作和团队精神。宋山木先生不象圣吉博士那样预先设计种种修炼项目来达到目标,他是要使员工自己去计划,在计划中亲身体验,让员工通过实践,明白什么样的计划才有效果,才能获得大利益。尽管员工可能会因为不肯舍弃自私而碰很多钉子,但他们终将明白只有利益他人,才能使自己获利;只有共同学习,团体合作,才能得到最多的好处。但这个道理不是通过书本的说教得来的,而是员工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是付出代价后才明白的。因此员工将对这个道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宋山木先生只是让员工自己去制定《计划流程表》,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就这样使企业建立了学习型组织,使员工具有了高度的团队精神和系统思考能力,当然这完全是员工自觉的,甚至可以说是条件反射。

    在读者对《计划流程表》的质疑中,我想最大的疑惑恐怕就是计划的僵硬性和时效性,这也的确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痼疾。我们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到处都充满着变数,所谓今日不知明日事,连国家都早已抛弃计划经济而改行市场经济,谁还这么不知趣要让他人为明年甚至将来某个时辰的事情做出计划呢?这不是贻笑大方的无稽之谈吗?而且将人生拘泥于计划之中,岂非自误前途?即使《计划流程表》有一定道理,但将未来规定得那么死板,也根本就难以实行,一点灵活变化也没有。凡持此种观念者,皆为《计划流程表》的门外汉。

    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对个人的计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计划经济属于经济学概念,其失败处乃在于忽视了国民经济是由无数个不确定的个体的共同参与决定的,它是对一项不可计划的东西进行计划,而其计划的对象又没有落实到每个个体之上,因此计划经济必然因不能有效实行计划而失败,被市场经济取代。但对个体的计划则完全不同,我说了那是本位修炼,自我计划,自我实践。宏观和微观是不能类比的,就象维次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法则一样。虽然分分秒秒都在变化,但个体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并不总是随波逐流就会交好运。只有审时度势,该变则变,不该变则坚决不能变。那么这种能力从何培养呢?就从《计划流程表》开始。不跌倒就永远不会走路,谁也不能指望自己的《计划流程表》万无一失,能达到那个程度也就不需要《计划流程表》了。通俗地讲,《计划流程表》就是手杖,我们就是要用它帮助自己走路。可能我们会制定多次错误的计划,但不断训练,我们的计划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我们就会越来越有前瞻性,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制定出能够完全实行的计划,甚至我们当中的少数杰出者可以不再需要《计划流程表》,因为他已经将《计划流程表》融入了灵魂,他的一切行为都将表现出高度的计划性,而他的计划又与现实的变化是协调的,他将勇往直前,成为命运的真正主人!当然这种境界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揣测的。也就是说,《计划流程表》的目标在培养一种对未来做出准确预测,制定可以顺利实现的计划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高底就取决于我们修炼《计划流程表》的专心程度了。

    真实的人生永远处在计划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计划,只是不易觉察而已。成功者与失败者最本质的区别就在计划能力的强弱。宋山木先生将隐藏在现实世界中的左右人生成败的奥秘揭示出来,发明《计划流程表》,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宋山木先生曾说“一切从《计划流程表》开始”,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计划流程表》体现的是本位修炼观,它避免了《第五项修炼》的多元修炼观的理论缺陷和实践困境。我们只需要《计划流程表》的修炼就可以达到一修一切修,一通万事通的目标。《计划流程表》以个体本位修炼为指导,但结果却是整体的共同发展提高。我们知道,只有每个个体的进步才能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同理,只有每个员工自我的完善,才能促进企业组织的完善。

    我相信宋山木先生的《计划流程表》是可以给企业组织和员工,乃至全社会成员带来显著利益的,而只要愿意接受《计划流程表》者,他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我将面对公正的历史,以对人类负责的态度说一声:《计划流程表》超越了《第五项修炼》。如果谁要我将我所知道的《计划流程表》的奥意全写出来才肯相信的话,那么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我可以把它写得比《第五项修炼》厚10倍以上,绝非戏言。当然我绝无轻视《第五项修炼》和圣吉博士的意思,我只希望人类能在短暂的一生,找到一个简单易行而效果卓著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仅此而已。

                          2006年8月9日   

沙发
发表于 2006-8-10 09:13:23 | 只看该作者

不同意之观点

不同意之观点:“经济学家亦将人性的自私做为全部经济学大厦的基础”这句话对“经济学”的认识太肤浅了吧!

强烈不同意!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11:38:3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经济学常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