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新财经》封面文章:非典型海虹

[复制链接] 7
回复
14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5-27 12: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同非典型肺炎者持续不降的体温,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503,以下简称海虹控股,)在这个不太寻常的春天里一直是市场的热点:先是公司增发3222.2万新股获得113倍超额认购,创下上市公司A股增发认购的最高纪录;紧接着就有媒体披露,海虹控股浙江、上海等地分公司在增发前连续数月未发放工资,不由让人对该公司的经营状况“想入非非“;而最新的消息更直指积极申购海虹控股1830万新股的4家成都机构,其同一法定代表人韩建峰(真名韩峰)已被拘捕,成都市公安局经济侦查处更是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南京4家申购机构也被查出有“玩假“事实。一时间,非典型的海虹搅得市场沸沸扬扬。
  
    而据一位曾在海虹担任高管的人士对《新财经》记者说:“此次海虹增发意义重大,既为自己版图的继续扩张提供了’粮草’,又在最关键的时刻弥补了现金流的漏洞“。果不其然,海虹控股增发募集的4.3亿元(含发行费用)资金刚刚归囊,其拖欠的员工工资就在最短时间内悉数补上。
  
    其实,海虹控股现金流吃紧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8月,海虹控股子公司就纷纷对员工工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中联众更是从上到下只发80%的工资,并将另外20%划归绩效工资,此举曾在海虹内部引起不满,但外界鲜有耳闻。2001年年底,海虹总部也从原先位于北京三环边上的安贞大厦举家迁徙,数字娱乐事业部搬到了位于四环的文博大厦,医药电子商务部则移至凯康大酒店,且办公面积都有相应缩小。
  
    然而,不论公司做出何种调整,也不论外界持有多少质疑,“做期货“出身的海虹总裁康健似乎总能拿捏住市场的热点,以他老到的资本运作手段辅之以广泛的人脉关系,将一个非典型的海虹公司频频创造出典型的气势如虹的股价波动。
  
    是焉、非焉,只能留待时间评说。
  
    海虹投资向来都是大手笔,可能对方正拿着计算器计算着投资回报率,而康健却已大手一挥,说,“这个项目我投资1000万,到时候利润分成就可以了“。
  
    扩张豪情  一位曾参与过与康健谈判的人士对《新财经》记者称,“海虹投资向来都是大手笔,可能对方正拿着计算器计算着投资回报率,而康健却已大手一挥,说,’这个项目我投资1000万,到时候利润分成就可以了’“。其投资豪情可见一斑。
  
    海虹控股的前身乃海南化学纤维厂,是由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等单位筹建的一家老牌企业,1992年经过股份制改组,以“琼化纤“的股票名称开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6年,中海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恒)入主,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次年3月中海恒投资1800万元,携手国家邮电部数据通讯局邮电数据网络集成开发中心设立中公网信息技术与服务公司(以下简称“中公网“),由此开始进军互联网及电信增值业务。此后,海虹的扩张大幕徐徐拉开,且主要围绕网络做文章。
  
    1999年,自身已经开始赢利的中公网以500万的价格将经营“联众世界“网络游戏社区的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联众“)招至麾下。此时的海虹控股早已经盯上了网络这个颇具有想像空间的概念,于是接连通过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控股多家网站,数量最多时达到26家,而且涉猎范围几乎无所不包。按照海虹控股副总裁张建明的说法,“当时就是想打造公司的’网络旗舰’“。虽然网络业在当时是个“时髦“的事业,但国内网络业的经营环境并不成熟,时隔不久,其中大部分网站被搁置、精简或砍掉了,其中包括中证融金、绿之网、逸飞岭等,最终海虹只留下了联众、中公网、亚联、笑傲江湖四个相对成熟且现金流稳定的游戏类网站。据不完全统计,海虹前前后后至少为此白交了近2亿元的学费。
  
    时光走入2000年,社会各界对医院药品价格偏高,交易、流通环节暗藏灰色地带的现状开始不满,国家也有意通过网上交易加大对医药流通领域的综合治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甚至为此专门作出了批示。一贯对政策敏感且不愿轻易放弃“网络概念“的海虹,又开始把目光集中在医药电子商务这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2000年12月23日,海虹控股董事会公告:分别以自筹资金1485万元人民币投资成立海南海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海南海虹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述两家公司投资总额各为1500万元,本公司占投资总额的99%,投资的合作方为本公司控股的海南海虹化纤工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分别投资15万元,均占上述两公司投资总额的1%。海虹控股表示,这两家公司的成立既是为对公司现有投资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为了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使公司今后能更健康、迅速地发展。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家公司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海虹的版图扩张工程全面展开。
  
    紧接其后,海虹先后以25万到300万元不等的投资额先后在全国各地投资成立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医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据2002年海虹年度报告显示,至今海虹已成为在全国27个省市成立交易中心、在29个省市开展业务的全国性电子商务公司,其业务范围覆盖了内地除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这其中,海虹对18家公司拥有其全部股权,其余则拥有绝对控制权。遍布全国各地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海虹俨然成为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大腕“。分析家们指出,虽然这样的扩张可以让海虹尽快占领市场,但同时也加速了现金流的吃紧。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海虹控股把医药电子商务的大“网“撒向了全国,虽然这些遍布全国的交易中心注册资本并不算太高,但其运营费用却不可低估。据《新财经》 记者了解,各地的医药电子商务中心平均有30人的规模,在一些医药采购量较大的省份,各地市还需驻扎人马,这样一来,其月运营费用约为30万元左右,按这个标准再进行个简单估算,每年仅此项支出就需近1亿元人民币。
  
    不过,这并不能影响海虹打造“医药电子商务航母“的决心。2002年9月24日海虹控股再度公告称,公司将投资5000万元与南京市卫生局合作建设健康网工程;2002年12月11日,海虹又宣布投入1.16亿元建设“浙江健康网“系统平台项目。很明显,在医药商务领域,其投资力度还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至此,除了固本培元的化纤业务,海虹在数字娱乐和电子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完成了基本布局。
  
    短命之“乱“  就像广种不一定博收,树大也未必根深叶茂一样,拥有化纤、数字娱乐和医药电子商务三大主营业务的海虹控股,现在不得不面对“儿子、孙子一大堆,却无力管理,纷纷夭折“的麻烦。
  
    短命现象最先发生在康健引以为豪的数字娱乐部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曾被媒体炒得纷纷扬扬的“迪士尼中国网站“事件。
  
    从最初接触到正式签约,在经历了一年半的“马拉松恋爱“后,2001年3月8日海虹控股同美国伯纳威斯特互联网集团(又称迪士尼互联网集团,纽约股票交易所代码:DIG)签署合作协议并正式确立战略合作关系。根据该项合作协议,海虹控股将独家经营迪士尼中国网站(DISNEY.COM.CN)及迪士尼的收费频道DISNEYBLAST,并全权负责该网站及该收费频道在中国的所有业务。美国迪士尼互联网集团同时授权海虹控股在中国境内独家经营迪斯尼中文网站收费频道的所有网上广告业务,并将向网站提供其在中国境外的广告客户及赞助商资源,海虹控股则需支付美国迪士尼集团一定的内容使用费,双方并就信息收入和广告收入分成达成一致意见,网站内容合作期为三年。
  
    2001年8月26日迪士尼中国网站顺利开通,但相关业务的开展却并不顺利,甚至有名无实。
  
    如今,此事过去不到两年,当年的约期还没有结束,可迪士尼中国网站却不再被海虹人提起,原先信誓旦旦组建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也早已经各奔东西。《新财经》记者就此向美国迪士尼互联网集团北京办事处寻证,得到的答案是“进入解约阶段“。而对于原因,双方都不愿意过多谈及。 有人说中公网和迪士尼的联姻只是一次机缘巧合,但海虹控股副总裁张建明公开承认,与迪士尼合作是海虹控股为了进一步巩固网络投资战线,为数字娱乐业务链条而布下的一招妙棋。曾经的“妙棋“妙就妙在它可以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而且无人想起,无人提及,也再不会有什么公告,而这样的项目在海虹内部为数不少。至于原本具体与迪士尼结盟的中公网倒并未受此事件影响,被康健视为“最优质资产“的中公网,事实上也是海虹众多小公司中最忙碌的一家,只要有可以合作并帮助海虹提升形象和利润空间的项目,往往由它出面。这也导致了中公网不断变脸:先是通过收购联众进行了资产置换,接着转做电信增值业及相关和业务,再发展到现在的代理游戏,可以说,作为长子的中公网,有着太多“奉命行事“的故事,“不得已而为之“的难处。
  
    与此同时,海虹控股的传统业务--化纤也面临着市场的挑战。1999年,海南海虹化纤工业有限公司被授权使用“军港“系列织物专利生产技术,当年即为上市公司贡献了4623万净利润。但时隔三年多,海虹的化纤产业并没有推出新的产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里,海虹抱着的这个“金娃娃“到底能撑多久而不褪色,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事实上,海虹旗下被寄予厚望的众多医药电子子公司也未能为康氏带来太多“欣喜“。
  
    查看2002年年报,只有北京海虹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海南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东海虹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云南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纳入利润贡献主要控股子公司之列,其余20余家子公司则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一家以药品、医院用品采购网络中介服务、医药招标代理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医药信息咨询服务、信息产业硬件及软件开发及销售、网络工程安装及维护为主要经营范围的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区区一两百万的投资确实撑不了多久。
  
    但令人担心的是,中公网可以在网络这个大“网“里逐步变脸,而面向全国各地铺设的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如果业务开展不顺畅,能否也能像前辈一样?如果变脸不成功,又怎么办?
  
    险处求生  有趣的是,虽然外界一直认为海虹控股的内部管理存在着一定弊端,但后者近年来却均能以漂亮的成绩单示人:2001年净利润9266万元,2002年净利润9388万元。究其原因,长江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周晓忠认为,这主要是和网络游戏市场复苏以及国家积极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有关。
  
    一方面,联众不仅以生命力持久的棋牌游戏网罗住一批固定用户,而且通过收取会员费、电信分成、合办赛事等方式寻找到属于联众自身的营利模式,业绩以每年翻倍的趋势上升着;另一方面,国家卫生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纠风办在2001年7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指出“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争取在2~3年内将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临床应用普遍、采购量比较大的药品,都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毫无疑问,这一政策对海虹发展医药电子商务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至少市场上有了新的想像空间。
  
    尽管外部环境仍好,但对于海虹控股的未来,长江证券分析师周晓忠却认为“其化纤工业、数字娱乐和医药电子商务三大板块业务分别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隐忧,发展前景值得考虑“。
  
    化纤工业是海虹控股资产占用最多,同时也是仅剩的传统产业。作为被授权使用“军港“系列织物专利生产技术的化纤企业,其业绩主要来源于军队订单。据海虹控股市场部人士介绍,2002年海虹化纤工业业绩大幅下滑是军队订单减少所致,由于军队新一轮换装工作即将展开,预计2003年将有所增长。换言之,军队换装不可能年年进行,故此,海虹控股化纤业务的增长从某种程度上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业绩完全受政策面牵制。
  
    在海虹控股,数字娱乐产业一直是利润贡献大户,旗下的联众、中公网、亚联和笑傲江湖网站均有不错的赢利能力,即便如此,海虹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劲敌。近几年,中国游戏界有了“南有中国游戏中心,北有联众“的说法。由深圳市电信局投资兴办的中国游戏中心和联众一样是主营在线棋牌游戏的网站,他们不仅在游戏类别上基本相同,在盈利模式上也多有雷同。目前,中国游戏中心也自称已拥有5000多万注册用户,繁忙时同时在线人数超过20万,并拥有10000多个游戏社团,且仍处在迅猛发展过程中。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冯华承认,联众的利润增长空间已不大,能保持现有的每年利润翻番实属不易,且每年海虹数字娱乐部的利润有90%是由联众贡献的。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5-27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而在游戏运营领域,中公网、亚联和笑傲江湖都无法和总部位于上海的盛大网络相比。截至2003年3月底,由盛大运营的游戏《热血传奇》注册用户数达到75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65万,《疯狂坦克》注册用户数已达到20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12万,《破碎银河》注册用户数达到74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1.3万,盛大方面称自己已占有中国个网络游戏业68%的市场份额。而海虹2002年年报显示:亚联游戏代理的《千年》、《红月》、《战场》三款游戏的总有效用户为1500万,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6 万,而笑傲江湖代理的《倚天》、《圣者无敌》总用户量为650 万,同时在线人4300人,中公网代理的《武魂》总用户量超过100 万,最高在线人数11000人。仅从两家公开数字就可以判断,在数字娱乐领域,海虹“前有狼,后有虎“。
  
    再来看看让海虹引以为豪的医药电子商务。目前,海虹医药电子商务部主要的盈利项目就是在利用医药电子交易平台进行集中招标采购时从中收取一定的中介费和制作费。曾参与过武汉地区医药集中招标采购的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诉《新财经》记者:“武汉每半年进行一次招标,由政府指定海虹网协同武汉金药网共同承办,海虹网从中收取标的额千分之六的中介费和约2000元的标书等物的制作费“。但由于全国各地均有不少能够承担集中招标采购的网络公司,所以,对于海虹而言,其面临的风险在于能否持续得到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的认可,从而成为最终被确定的专用平台。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现实交易中,海虹还要面临交易结束后中介费收不回来的风险。
  
    在采访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网络信息监督办公室负责人曾向记者道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目前药监局正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互联网医药品交易服务管理办法》,出台后将对从事药品电子商务的企业就其在竞价采购、结算、流通等方面进行综合认证,并重新进行审批。海虹同样要经历这个审批过程。“或许人脉广泛的康健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
  
    资本之诱  海虹主营业务虽然遭到这样那样的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能抓住市场热点,并引起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这其中,尤以“收购建业“事件最有典型性。
  
    2002年12月7日,海虹控股以1.8亿元人民币收购河南建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0%股权。河南建业旗下主要资产为2001年1月以2.3亿元公开竞买的郑州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2002年8月完成相关过户手续,目前已经整体租赁给河南华联商厦有限公司,租期20年,现已成为华联综超(600631)郑州店。看起来这确是一个合算的买卖,带着租约进行转让,连后路都为海虹控股想好了。
  
    且慢,让我们再进一步观察:至2001年底,河南建业的资产为9057万元,负债为180万元,净资产为7956万元,全年销售收入114万元,没有其它收入或收益来源,当年净利润-75万元;至收购基准日2002年10月底,公司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32590万元,总负债为24670万元,净资产7920万元,净利润-36万元。但就是这样一个2001全年营业额仅100余万元、2002年前10个月的收入为零、至今仍亏损的公司,却要以1.8个亿收购其60%股权。在同时已生效的收购协议中还有两条规定特别耐人寻味:一是被收购方的原四个自然人股东承担被收购公司截至2002年10月的所有债务,并需于2003年3月31日前自行将全部债务清偿完毕;二是在协议签署后20日内将收购款的66.67%支付到四个自然人股东指定的账号(原文见2002年12月6日的收购公告)。被收购公司的自然人股东自己结清公司原来的全部债务,却把全部资产单拿出来卖给他人,事情越来越奇妙!而据河南建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说:“在收购初期,海虹和建业本打算会进行相应的动作,但由于市场和媒体对此事给予了太高的关注度,所以,现在暂时先将此事搁置了起来。“看来,收购建业确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直十分关注海虹控股二级市场走向的长江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杨广伟对《新财经》记者说:“以医药电子商务、数字娱乐为主要发展方向的高科技公司在化纤工业之外再次引入传统行业,目的值得怀疑。如果再把这件事放在海虹现金流吃紧的大环境下来看,就会更突出,甚至可以讲已预付的1.18亿收购款(如属实)更是直接加剧了其现金流的紧张程度。“杨氏指出,上市公司融资是其事业扩张的最有效手段。2001年4月9日,海虹决定新增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新股,但时隔两年,申请才获得了批准,这期间投资还要继续进行。海虹以有限的自有资金向原计划的投资项目继续投资,带来的结果必定是资金不足。
  
    对上市公司而言,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促进实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现金更是重中之重。在主业发展急需资金的前提下,海虹出人意料地将大笔资金投入与公司主业并不相干的其他产业上,按照经济规律来分析有点让人难于理解。而这样的例子在海虹并不少见。
  
    十万个为什么  豪迈也罢,拼命也好,我们不得不承认,海虹一直非常擅长制造市场热点。
  
    打开海虹控股的K线图,不难看出这支1992年上市的老字号庄股,在10余年的资本市场历练中,早已经练就了一套非凡本领。
  
    有专业人士指出,海虹控股1995年亏损,1996年盈利,庄家于1996年底、1997年初的一段时间内在4.5元价位左右大肆运作了一番;公司1997年又报出巨亏,1998年被ST。但在1998、1999两年内,其股价却由5元左右一路上行到17~18元左右,形成一个较大的盈利空间。而自2000年初,其股价更由17元左右一路飙升至83元,3月摘帽时位于78元,随后急速下跌。从公司年报所公布的股东户数来看,1998年底的股东户数是16570户,1999年底为5735户,到2000年底则为25385户,这样巨大的差别显示出有深谋远虑的超级强庄早在1999年就介入其中,到2000年利用公司摘帽之机已成功退出。到了2003年初,海虹股价再度异动,由14元左右上升至18元左右,成交量急剧放大,2月下旬后股价又急速下行,成交量逐渐萎缩如前。2003年3月14日在公司宣布获准增发新股信息的刺激下,股价回复14.5元左右。专业人士表示,过山车般的股价波动已明示出海虹背后庄家的动机和手段。
  
    如果把海虹控股二级市场的波动和其经营活动对照着一起来看,便又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配合如何默契。
  
    1996年12月10日,中海恒成为海虹控股的第一大股东;1999年5月,海虹控股子公司完成对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2000年3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撤消对公司股票交易的特别处理;2002年12月7日和11日,公司以1.8亿人民币收购河南建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0%股权,并投入1.16亿元建设“浙江健康网“系统平台项目;2003年3月17日,增发不超过4000万股新股。似乎每一次有事件爆发,海虹控股就会出现一波行情,无一例外。
  
    再来看看海虹控股2000年的相关数据,这一年里海虹控股的业绩与股价齐飞,而且还是一飞冲天:销售收入大增到42288万元,经营性净现金流狂增到22254万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猛增至18649万元。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好的销售业绩和经营现金流量,又未见有大额减值准备计提,而公司的利润却仅有7941万元。有财务专家指出此四项主要指标都已大大偏离了前后各年的对应值。为什么海虹控股的业绩与股价配合得如此完美?为什么现金流如此不正常且又无法说明收支明细?看来,每一个事件都是海虹“神奇“故事的一个噱头,有了噱头,故事讲起来自然就轻松多了。但是,海虹还有多少故事没有讲完?
  
    财务漏洞  事实上,海虹的故事从未停止,仅从财务报表上就不难听出各路锣鼓声。
  
    以化纤、数字娱乐和医药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海虹控股经营毛利率一直非常高:数字娱乐部分2001年、2002年两年的主营成本几乎为零,毛利近100%;医药电子商务2001年主营成本为零,2002年的毛利率也达到了90%。即便连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化纤产品,连续三年的毛利也分别有31%、33%、12.3%,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值,但与此同时,公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却计提了1亿多(固定资产净值不足3亿,扣除减值准备后不足2亿)。而且,公司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总体上都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除主营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外,总体上却是越交越少。尤其是所得税,2002年其营业利润为8371万元,而列示的所得税费用却仅为387万元。
  
    对于毛利率的疑问,海虹总裁康健反复强调其数字娱乐和医药电子商务均属于服务行业,人员工资等不能被计入成本所致,而税收走低则是因各地不同程度的退税政策引起。但值得怀疑的是,即便如此,2002年数字娱乐部门4万元的成本也过于蹊跷。
  
    对于最受外界诟病的海虹现金流问题,有关财务专家也就其报表内容进行了分析:在2001年的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其它收入项和支出项中都有近一个亿的金额,却未披露任何明细。而2000年现金流中经营性其它收入、支出项分别是14726万元、8275万元,当然也没有明细。并且,连续三年以公司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总额扣除不用付现的折旧、摊销、减值准备后的余额,都不能合理解释如此高额的其它项现金支出。尤其奇怪的是2000年其经营性现金净流入猛然跃升至2.22亿元。1999年现金收入中并没有大额的其它项,但销售收入项目却有近0.5~1个亿“说不清楚“:当年公司总销售只有3亿元,应收款项还增加了9300多万元,可销售收入收到的现金却近3亿元。专家指出,海虹控股的经营性现金流和投资性现金流都存在明显疑问。
  
    与此同时,预付账款和其它应收款的逐年走高也显得不太正常。海虹控股数字娱乐和医药电子商务2002年销售收入为20069万元,主营成本只有940万元,2001年的成本只有35万元,既然不用结转多大的成本,按理应该不用为这两项预付大额账款;化纤2002全年销售13438万元,成本11786万元,可预付账款却年年攀升,至2002年末达到1.76亿,不但远远超过全年的主营总成本,而且超过了化纤业务全年的销售额。再作进一步分析:在报表预付账款附注中披露,其中有一笔是按董事会决议“于2002年12月23日预支付股权收购款1.18亿“,可投资性现金流中根本找不到这么大一笔支出,这笔款真的已支付了吗?在海虹2003年4月12日再次补发的年报修正公告中,提出了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修正,即在经营性现金流的其他收入项目和其他支出项目中同时等额增加1.18个亿,经营性净现金流保持不变。有财务专家认为这样处理很是不妥:首先这笔现金流属于投资性支出,不能放在经营性现金流中。其次公司该次修正前的报表中的全年营业额为3.4亿元,其他经营性现金流入项目为0.24亿元,经营性现金总流入为3.93亿元。现在增加了1.18个亿元,全年经营性现金总额高达5.11亿元,不合乎常理。最后,修正后的合并现金流量表在经营性其它现金流入增加1.18亿元后,总的经营性现金流入额应为5.11亿元,可海虹控股公布的修正后的报表中仍为3.93亿元,和修正前的金额相同;经营性其它现金流出增加1.18亿元后,总的经营性流出本应为4.6亿元,可公布的修正后报表中仍为3.42亿元,也与修正前相同,显然存在问题(以2003年4月12日海虹控股公告的年报补充为准),看来,海虹得发第三个年报补丁了。
  
    在2002年报中,海虹参与报表合并的公司多达37个,但在近几年中,每年都能找到至少让一家上年参与合并的公司当年不参与合并报表的个例。有财务分析专家开玩笑说,看海虹的财务报表很有趣,大大小小的各类分、子公司进进出出,过一段时间后就有一些公司关停并转或注销,对历史交易查无对证,又有新公司不断开张,再不断配之以收购、重组和置换,真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拥有化纤、数字娱乐和医药电子商务三大主营业务的海虹控股,现在不得不面对“儿子、孙子一大堆,却无力管理,纷纷夭折“的麻烦尽管外部环境仍好,分析师却认为海虹控股“化纤工业、数字娱乐和医药电子商务三大板块业务分别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隐忧,发展前景值得考虑“。
板凳
发表于 2003-5-28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很全面,透彻,好文章。
4
发表于 2003-5-28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话:海虹的老板是资本玩家,是不是企业家?天知道!:)
5
发表于 2003-5-28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出去的资金在二级市场炒自己的股价
6
 楼主| 发表于 2003-5-29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如何,其当年收购联众确实是高人一筹。
7
 楼主| 发表于 2003-5-29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谈到海虹就不能不研究联众,转贴一篇最新的关于联众的资料,供家人参照研究。

联众变局:越是震中越平静

明新财讯


    如果出走算是变革的风向标,那么钱中华和两家风格迥异的创业型公司以及他们背后的资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2002年的12月2日,钱中华还顶着联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CEO的头衔出席卓越传奇电脑的揭幕仪式,2003年2月的名片上已赫然印着北京炎黄新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头衔。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国第一大棋牌类游戏网站、世界棋牌类游戏网站十大之内的联众CEO悄然易主,公司创始人之一鲍岳桥走到前台,尽管他此前从未担任过联众CEO。而钱中华则来到了他的新的工作岗位——炎黄新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并非泛泛之辈,1999年成立至今,最大的举动就是2000年意欲收购网易股权,这也让炎黄新星名噪一时。
由于几方对此都刻意保持低调,因而外界对此还没有作出反应。但是与事件炒做相比,更令人关注的是“中国IT市场又一场山雨欲来时,大风满楼的势态”。
性情钱中华,急流之中勇退
钱中华还是保持着一贯的低调的处事作风,2000年4月担任联众总经理时如此,3年后离开时还如此,如果不是《新青年☆财富》的主动出击,恐怕他还是不会站出来说一些事情。
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头衔的钱中华,在进入互联网企业之前,有过8年传统企业的管理经验,并且在联众的中层工作了两年,可能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钱中华在工作中确立了他稳扎稳打,注重经营的风格。虽然名头不如张朝阳、丁磊等网络巨头,曾经供职的联众的影响力也远不如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但从履新到离职,钱中华为联众留下了两个完整的财年,其中2001年联众联众率先实现赢利3,038.63万元,并为控股母公司海虹控股上交了2,393.17万元的净利润,而当时许多网站公司还在盈亏线以下苦苦挣扎;2002年,以当年中报为依据,联众再次为海虹控股上交1,015.76万元。本文制作过程中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还没有出台,但联众的赢利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样的成绩,足以让钱中华的很有面子地离开。
《新青年☆财富》(以下简称“新”):你离开联众的时候,联众状况怎样?
钱中华(以下简称“钱”):联众整体经济情况很好,在游戏领域居第一的位置。2002年12月18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网络市场高层分会,我也参加了。ITP在中国做了一个网络游戏市场调查,在休闲游戏领域联众排第一。在最佳游戏客服、用户服务方面都是绝对领先的,市场很大。
新:那么财务情况呢?
钱:财务报表,我只能说好,利润在几千万。
新:那么为什么会离开联众,目前供职的这家公司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钱:我离开联众,可以公开说的是到2002年12月31日任期届满。我现在在炎黄新星担任CEO,炎黄新星主要是涉及到网络应用的很多方面,包括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社区游戏、移动新网络等,跟未来社会发展方面也很融合,同时我对炎黄新星创始人张屹也很崇敬,对她的精神也很认同。炎黄新星是一个很大的公司,在中国网络界也仅仅比搜狐、新浪、网易这样的上市公司小一点,其次这个公司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业团队。此外还有包括新加坡、日本、台湾、欧洲基金来投资的一个公司,这个企业的资本金很充分,在网络泡沫的时候没烧钱,同时在电子网络电子商务方面积累很多经验,在中国网络软件方面还是很稳健的企业。
新:你做了3年网络企业的CEO,个人觉得一个网络企业要做好最重要的是什么?
钱:做好网络企业有很多原因,包括产品要做好,合作人和经理层的关系处理的好,公司经营管理、内部控制都要处理的很好,才会有发展。
新:可是包括你在内,还有以前的网络创业先驱王志东等人都离开了自己原来的互联网企业,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钱:每个公司和每个公司都有各自的问题。联众的问题,我从联众出来不方便说的太多,我觉得我非常满意非常自豪的是和联众的分开是一个非常和平的,相互非常认知的情况下分开的。在中国网络软件行业是一个非常少见的。在前面找一个样板的话,苏启强和王文京应该是一个典型。王文京所在的用友上市和苏启强的成功虽然有些坎坷,但是还是相互尊重的。
新:那么说你走的时候双方都很平和?
钱:中国网络高层的分手大多是以一种冲突、一种撕破脸的方式结束,很难看。而联众和我之间是很尊重的。包括12月底我已明确要离开公司。任期届满以后,我有半个月去交接工作,交接工作也非常顺利。我也非常感谢联众。另一方面我也非常职业,在联众工作了5年做了3年CEO,把海虹做成了明星企业,做了一个更大的企业,我也觉得很自豪。从我个人来讲交接工作也毫无保留。而且我跟很多媒体都不提这件事。我个人希望一方面联众在未来做的更成功更辉煌,而我自己则要开拓自己的事业。
新:在新公司你的任务是什么?
钱:来到这个企业主要的使命是在CEO,在董事会之下重新进一步优化整形公司业务,使公司业务在中国软件市场里取得一个不错的业绩。推进公司上市。
新:那么你的管理团队从哪里来,有没有一些联众的老臣子跟过来?
钱:应该根据炎黄新星资源网络优势,根据炎黄新星的产业机会,并且公司希望打造一个完整的业务链,据此从各个公司争取来一些更成熟的骨干经理人。这里面也有联众的,但不是带一个团队的概念,因为联众在人才方面还是很强的,联众也有一个非常好的领导班子。
新:你所说的上市是指海外上市吗?
钱:对。
新:但是,目前的资本市场非常不好。
钱:对,正因为这样,我的任务就是把业绩做好,因为网络公司基本都不赢利,在这种情况下谁赢利谁就会获得尊重。我想公司有比较好的董事会、比较好的平台,同时在好的CEO的领导下,我们有信心会取得不俗的业绩。
新:那么你的任务会分几个步骤完成?
钱:好啊,炎黄新星的品牌是“关注中国人网络新生活”,因为网络虽然有泡沫,但是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飞速变革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长远的市场机会非常巨大,只是目前还有需要有培育和认知的地方。而炎黄新星是看准了成熟的4个领域来开展业务,都涉及到中国人网络新生活,正好就是炎黄新星的四个字:"炎"就是火爆的网络游戏,市场非常大中国已培养出巨无霸这样的企业,上海盛大公司就非常成功,它是中国一个快速成长,非常火爆的网络游戏。炎黄新星投资网络游戏在海外有非常好的背景,有很好的支持,网络业务会很快成长起来。第二个就是炎黄新星经营的非常好的品牌八佰拜商务网站。
我们就是做明黄一代、新生代时尚产品的消费,包括DV产品,数码产品的消费等网络新时尚的东西,电子产品这也是在中国很独特的定位,像卓越一样,各自有各自的定位,明黄一代就是要做这样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产业这就是“黄”。“新”就是移动通信网络,同样炎黄也会投入很大力量。最后一个“星”就是心灵互通。炎黄新星会在吸取、借鉴、了解年轻人的心理消费,交流沟通的领域非常大。
炎黄新星这两年发展情况很好,我过来之后会推动这块业务的成长,再加上有很好的业绩支持,应该会为中国网络生活增光添彩。而且,网络各有个的模型,炎黄新星就是以新生活需求来驱动,以消费来驱动,很实用,兼顾了网络的概念和经营的实惠。
新:那么为你计划买单的资金会有多少?
钱:资金是以亿来计算的,作为CEO,这些钱是都可以动用的。
美女总裁,急调外援打造IT新星
4年前,张毅竖起炎黄新星这面大旗的时候,她辞掉了摩根斯坦利高级投资顾问这份待遇丰厚的工作,带着自己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几十万美元下海创业。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人会相信她这样做是正确的,尤其是一个女人。3年前,准确说就是2000年9月,张毅和她的公司登上了《华而街日报》,原因是她正谋划着针对上市公司网易的一场收购。
当时,由于虚假财务报表的问题,网易遭受停牌,股价大跌。而一家成立仅1年,在国内默默无闻的公司——炎黄新星站出来表示要对网易进行并购,并且已经聘请了专业咨询机构,跟踪网易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情况,并对其在资本市场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这使许多人都感到惊讶。事实上在收购事件持续的两个星期时间内,媒体也开始对张毅和她的公司进行狂轰烂炸。对于炎黄收购网易,业内人士有几种不同看法:炎黄新星利用这件事进行媒体炒作。
  但是,如果了解张毅的资历背景就会明白,投资分析师出身的张很会把握资本市场的风向标,熟悉并购的规律,如果抓住时机成功并购上市公司,将会成为一次机遇。虽然,并购最终没有下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炎黄新星对于收购是认真做了功课,并且交了学费。炎黄新星对网易的分析是“网易公司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全球互联网的萧条所致,作为一家国际性公司,网易要用本地化的收入,来维持国际化运作的成本。但是网易公司仍然是中国居于领导地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跟炎黄新星如果能够实现并购,仍将有很大的资源整合空间,同时如果炎黄新星和网易公司实现并购,在组建新的管理团队的前提下,未来6—12个月内,新公司将能使网易减少运营成本800—1,000万美元,而增加营业收入200—300万美元”。这份理智漂亮的分析之后,张毅也意识到了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将会带来的麻烦。以小博大的游戏更增加了收购的风险,而突出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所以张毅为收购制定了期限最多半年,资金6,000到7,000万。
在此之后,炎黄新星并没有享受“炒做后的成果”,而是潜行水下,刻意回避各种排名和采访,一心做好电子商务。2002年第二季,炎黄新星子公司八佰拜网上商务全面赢利,而这时时红极一时的8848已经不见踪影。而这完全得益于八佰拜网上业务的转型和依靠强大资金建立的全国通路。炎黄新星做电子商务,不仅充分利用其近400万的线上用户和全国性的通路,还在京城众多的商场开设了专柜,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自己的卖场和代表机构;为了与传统贸易实现有机的结合,炎黄新星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客户建立起专门的销售和服务团队,不仅成功实现了向下游的延伸,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自身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8
 楼主| 发表于 2003-5-29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联众变局:越是震中越平静(续)

这种非常传统化的经营方式正是张毅的风格,她一再强调不要把炎黄新星看成是一个网络企业。同时注重实惠,注重营销,与传统经营方式这些理念的切合,也是张毅能够与钱中华走到一起的原因。
也许不只是巧合,在八佰拜电子商务业务给国内电子商务的低迷带来一丝春意的同时,炎黄新星的软件业务也闪亮登场,一种基于文本的发声软件开始在全国发售。这样炎黄新星成立3年来最好的一个局面已经出现,它急需一位精于管理、善于整合、强于推销的CEO来接替张毅的工作,而这个人就是钱中华。
而且,钱中华的到来还给炎黄新星提供了拓展到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管理经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完整的富有经验的团队追随钱中华来到炎黄新星。作为回报,炎黄新星奉上的当然是具有长期价值的“股权”。
新:你的知识背景是什么样的呢?
张毅(以下简称“张”):我是清华计算机系毕业的,到美国后取到了计算机硕士学位,也做了一段程序,然后才读MBA,一直在两条腿走路,技术与经济。后来到瑞银华宝、摩根斯坦利工作都是一直关注宏观经济。
    新:那么创业呢,是由外而内的吗?  
张:是由外而内进行创业的,1999年我在加州的斯坦福创立了一个公司。斯坦福这个地方有个斯坦福大学,一向以盛产创业人才而有别于“哈佛”著称。一开始找了一些老外来创业,后来回国看到中国市场比较落后,空白点较多,机会也比较多一点。所以选择了回国进行二次创业。除了老外,整个团队也被我带了回来。
新:一开始有融资吗?
张:公司开创阶段基本上是我工作中积累的钱,也不是很多,几十万美金,后来我融了一次资,是天使融资投的钱,不到100万美金。回国之后。大约半年左右时间内进行第二轮融资,第二轮融资规模较大,有3,000万美金,因为我感当时就感觉互联网热到头了,所以必须拿到能够保证公司撑到上市那一天的钱,当时投资非常踊跃,大约有两三亿美金要进入,所以我们很轻松得到了三千多万美金,到现在我们也只用了一部分。值得庆幸的是,资金到位之后第二天美国股市就崩盘了,非常及时。
新:看来你做事很有预见性?
张:习惯吧,学习的时候就喜欢研究一件事情背后的规律。后来在摩根斯坦利工作,环境迫使你去给客户一些意见,这样的锻炼机会在整个中国都很少有机会找到。
新:可是,为什么会不做计算机做金融?
张:因为我出国的时候就分析,美国肯定需要有若干个懂经济的中国人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所以已经打下了做投行的目标。出国前我有机会见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成仁,他讲:“你出国要干什么?”我说:“做金融 。”“中国非常需要金融人才,同时国外也要培养金融人才来为中国服务,但不会太多,因为中国市场还是很小,你好好努力干吧。”所以出去后就定向努力了。后来1999年回国,2000年中旬开始开展业务。
    新:你觉得自己能够作好企业的关键是什么?
张:我说的关键问题是你认准一件事情,像INTERNET,电子商务。一会好一会坏这种心态都不对。有了这种便利性,时尚性,快捷性的服务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新:资金是否足够你支配?
张:钱是没问题的,现在我们的资金非常充足,用不完。所以我们去收购一些小一点的公司。
新:但是不需要进行控制吗,像其他网络企业那样花钱?
张:我们花钱是要有风险评估的,该花多少就花多少。采购成本、费用比率这些问题都应该管理。做的越多信息化管理越重要。同时,我们也要选择投资和交易的客户。
新:种种迹象表明,2003年对你们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张:将我们的业务基础打好,班子组建好,获得相应的结果。工作的重点是品牌的提升。因为,我们已经翅膀长起来了。
新:那岂不是很有成功的感觉?
张:我没有觉得成功,这是自己选择的一个过程,我认为一个企业在每一年的长期增长,某一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应该算成功。一定具有责任感一个品牌至少持续5年,驾驭一个企业至少须三四年的时间,
    新:但是至少已经逾越了创业阶段?
张:是的,我们已经有了组建集团的概念,因为以前是一个小组织,现在是一个团队,靠一个人是不可能的,现在完全是团队运作。


    新:那么你会给钱中华所带领的团队怎样的支持?
张:应该说我们对他们所要拓展的业务,都非常支持,在今年公司资源搭配上非常支持,所以从投资角度讲这是事业的承诺,能给我们企业带来增长。带来非常大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觉的比较好的就是从娱乐、电子商务一身的公司。尤其是你知道宽带游戏市场很大,各大公司都加大对自己的优势领域的出资,我们在这方面最大的竞争对手将是上海的盛大公司。
     新:是不是可以说,钱中华和一个新的团队来到炎黄新星,也是你向中国IT界发出的一个强劲崛起的信号?
张:是。我们是在酝酿、憧憬未来,希望我们在半年、一年左右时间就能够在本行业中脱颖而出。
钱中华走后的联众
无独有偶,钱中华并不是第一个从联众出走的高层管理者。2000年4月,中公网副总裁也是联众实际上的CEO谢文出走,由于谢文曾经在中国互联网界实施了多次具有影响力的并购,而且他所创立的中公网当时在线会员超过200万,是其背后大老板海虹控股的王牌网站之一。再加上一度盛传谢文将以十数倍于原来的身价偕同30几位中公网员工加盟盈动数码,因而谢文出走的震动远远超过钱中华。如此看来,联众的发展几乎每隔3年就会有一次大的人事变动。
追溯历史,1998年3月,联众游戏诞生,创始人鲍岳桥、简晶、王建华3个人都是软件开发出身,因而对技术有过人的操纵能力,但是起初,3个人所创造的棋牌游戏并没有明显的赢利点,而且从欧美的经验看,这一类网站也并非主流,不是很受投资人青睐。所以当联众花光了筹措的20多万元,想寻找投资的时候,曾经与包括263、IDG在内的11个买家谈过,这些买家要么看不出联众的赢利模式,要么就想将联众的内容由游戏改为其他。最终在1999年4月,已经精疲力竭的联众终于碰上了伯乐,当时担任中公网副总的谢文认同了鲍岳桥500万的开价没有还价。
对于联众的创业者来说,这样低价的出让,势必让他们损失了许多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毕竟为公司找到了一个稳定的阵地。谢文稳健的经营和丰富的经验是他们几个程序员所没有的,而且中公网的后面还有著名的上市公司海虹控股(000503),企业发展的资金应该不不是问题。当时,国内创业板正被炒得火热,中公网也做好了将联众公司上市的打算。中公网还承诺在1年的时间内对联众公司增资扩股到1亿元的计划。但是,由于创业板迟迟未能推出,中公网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主板。这时的中公网已经面临一个问题:由于受到投资比例的限制,中公网允许的最高投资也不可能满足联众公司的上市条件。此时,只好由海虹控股出面,作为中公网的控股公司,海虹控股稍施手段,于2001年5月宣布收购中公网对联众公司拥有的66.7%的股权,从而将联众由孙子公司的地位直接提升为海虹直接掌控的子公司。
2001年6月,海虹控股又传出消息,将增发不超过4,000万A股,并准备将这4,000万A股募集到的资金中的6,600万元用于投给旗下的联众网络游戏世界,这样一个融资的概念当然来自联众当年的赢利表现。但是,这个举动相对较晚,由于2001年7月开始股市便持续低迷,投资者对增发多“用脚投票”,海虹控股这种打算只能搁置。
这段历史说明了联众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跃升,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跨着白马的骑士出现。由1998年没有资本到2000年找到钱,这中间最重要的人物是谢文。由2000年到2002年是没有具体赢利模式到获得稳定赢利转型的3年,这中间最关键的人物就是钱中华。
2000年4月,谢文以无法与公司环境适应为由离开中公网,鲍岳桥等3位创业者一致推举钱中华担任联众的总经理,并全权负责联众的推广和经营。
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钱中华走马上任后,走出了更多使联众日后得以迅速扩张并在短短1年后尝到甜头的“险招”。作为一个传统行业转型而来的管理者,他突破了高科技公司许多固步自封的制约,改变公司以技术开发人员为主的状况,增加了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并且健全了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另外,改变网络公司把期权作为激励方式的常见做法,为技术开发人员和销售人员确立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和奖励制度,这个举动虽然看似由传统企业的简单移植,但却使联众的经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钱中华还理顺了中公网与联众之间的关系,使联众可以在海虹控股的支持下比较自由的发展。
在钱所做的所有经营探索中,贡献最为突出的就是清晰的赢利模式——2000年6月,他上任两个月之际,联众正式成立联众俱乐部,实行收费会员卡制度,其会员卡价格为120元/年,当时,仍然迷信互联网就是免费服务的一些人纷纷对此表示怀疑,而且舆论也误认为联众要对实施全面收费,弄得鲍岳桥等人不得不经常出面进行解释。但是,钱中华顶住压力将这个会员制坚持了下来,甚至120元的价格也一直固定到现在。
现在回头看看,联众保留免费用户以扩大影响,同时为现金买单的会员提供包括带宽、服务器、网络环境、特殊的比赛系统、江湖帮派、游戏的玩法、专家指导等一百多项增值服务。这种兼顾概念与实惠的做法是钱中华的法宝。1年后,这一模式占到联众总收入的50%左右,并且为其他企业所纷纷效仿。在联众的冲刺阶段,联众的其他方面亦急速发展:与晶合公司达成了包销协议;将棋牌游戏增加到了29款,开辟了联众短信等新的收入来源,同时还与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合作,举办中国网络棋牌大赛。
在海虹控股介入互联网业务的版图上,旗下网站最多时达到26家,且业务无所不包,但是过亿的投入却令海虹不堪重负,及时收缩战线,最终只留下了联众、中公网、亚联、笑傲江湖等游戏类网站。其中,联众对海虹的贡献颇大。在海虹的2003年发展战略中,互联网业务的月收入将达到1,000万元,而这就需要联众有更多的突破。
作为拥有2,000万用户,最多在线人数30万人(占海虹旗下网络公司最多同时在线数的四分之三)的网络公司,联众每年四千多万收入的表现并不见得为母公司所接受。
  联众游戏的收入来源主要有3种:一是广告收入;另一个收入来源是会员费收入,目前已占到联众游戏收入的半壁江山。最后是联众公司首创的电信分成模式。鲍岳桥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很多事不能操之过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完善产品,抓好经营,把业绩提上去。”而这需要人才,他认为一个完美的创业团队是懂技术的人才和懂经营管理的人才的结合。
但是,在联众中,钱中华是职业经理人,3位拥有股份的公司创始人却要接受他的领导,这样的管理结构也很特殊。
  在海虹表明要做大网游市场决心的时候,网易宣布在线游戏收入要达到25%,新浪也借《大富翁5》与北京电信联合主办了万人联网总决赛,从而涉足在线游戏;此外金山、263、联合智冠、华彩、宏基戏谷、飞行网、中国电信、联通、长城宽带等各方势力也在积极准备进入在线游戏市场。而杭州的边锋和深圳的中国游戏中心的日益壮大事实上已经对联众形成了威胁。
同时,微软已经盯上潜力巨大的数字娱乐市场,游戏机业传统的三巨头索尼(SONY)公司、世嘉(SEGA)公司和任天堂(Nintendo)公司更是厉兵秣马,在数字娱乐行业投入了巨额筹码。
所以,钱中华后,鲍岳桥们的联众也是任重而道远。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