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汽车业] 企业战略联盟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6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3-24 22:2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 产业国际竞争力既不同于国家国际竞争力,也不同于企业国际竞争力,而是介于国家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以产业为出发点的竞争力。通过运用竞争优势理论,提出构筑企业战略联盟来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并分析了其中的6点好处。   [主题词] 汽车工业 零部件 竞争 1 企业战略联盟概念   企业战略联盟概念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合作伙伴关系。采用企业战略联盟,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金和技术力量,克服单个企业所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时至今日,企业战略联盟正在成为现代化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一种发展理念,即相信联合起来的力量大于各自为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结成企业战略联盟,优势增大,超越竞争对手的例子屡见不鲜。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通过企业战略联盟方式,能使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存在的资源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互补性在战略联盟中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实现联合的协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潜在利润;并且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联盟中相互学习,可以实现共赢。战略联盟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股权参与、合资企业、联合开发与经营的伙伴关系、许可证转让等,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恰当的战略联盟方式,互相结成战略联盟,迅速提高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2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零部件企业纷纷来华合资或独资生产零部件,使中国国内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面向市场、为多种车型配套的零部件骨干企业,其技术水平有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基本能满足引进车型的国产化配套要求,并开始进入国际配套市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与国外的差距还相当大,而且从当前国外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来看,这些差距不但没有缩小,有些还在不断地扩大。 2.1 汽车零部件行业过于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没形成规模经济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多达几千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近百家,100—2000万元的也有100多家,大部分是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或是亏损的企业,而仅美国的德尔福去年在中国的业务总销售额就达5亿美元。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与美国同样规模的零部件工厂相比较,中国零部件厂的销售额只有美国同行的1/500。这说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还远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资源浪费很大,市场集中度低,组织效率低下,再加上地方保护政策,造成零部件产业重复建设,自成体系的现象严重,更加剧了零部件行业散乱的局面,直接导致了产业布局不合理和无序竞争状态。 2.2 企业的投资力度小,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差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都利润较低,所以每年从税后利润中用于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基础研究的经费非常有限,由于投资力度不足,造成这些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差,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仿制国外同类产品,真正具有自主开发、自主品牌和商标的企业很少。欧美一些零部件厂商每年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5%左右,日本为6%,它们凭借巨大的资金投入,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我国最新一轮引进的轿车,绝大部分关键零部件均未实现国产化。国内汽车零部件在产品开发等过程的数字化、电子化、微机化等方面同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差距很大,在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与世界零部件大公司相比至少落后15-20年。 2.3 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工艺落后,材料消耗多,成本高   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了2001年全国第一季度抽查结果,汽车零部件合格率为70%,低于平均水平。产品合格率之所以低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技术装备落后、工艺落后,适应不了与主机厂同步发展的要求,再加上管理落后,造成产品质量差、损失浪费大、成本居高不下。这些企业和国外同类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相比,差距非常明显,不是一个档次,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根本无法和这些企业竞争。 2.4 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产品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   近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合资企业较多,合资企业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如电喷系统(上海联合电子、北京万源德尔福)、自动变速器(东风本田)、高压油泵(无锡威孚)、ABS(上海汽车制动系统公司)、排气净化系统(大连华特吉莱特排气系统公司)等,但这些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有些配件产品外方在华独资生产,即便是合资企业也是由外方控制生产技术及产品开发。而且,加入WTO后,外方企业为了减少中外摩擦,有的是怕核心技术被中方掌握,更热衷于控股或独资建厂。这对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的自主开发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5 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自成派系,各自为政的现象   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实行依附协作战略,即同固定的汽车整车厂联系起来,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成为整车厂生产经营体系中一个专业化的组成部分。国外大的汽车企业集团进入中国后,建立了整车合资生产企业。每个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一套配套体系,有许多整车生产厂把国外配套的零部件厂也同时引入了中国,但这些企业为引进的其它国外车型配套的较少,整车来源不同,配套厂亦不同;而国内企业集团所属零部件企业大多为本集团整车厂配套,整车配套件供应商想同时为其它一些不属于企业集团的企业配套时,有时也受到干预,造成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能力放空。 3 构筑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在6个基本要素之上。 3.1 生产要素状况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金融资源及基础设施等。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中主要生长要素由资本和劳动力构成,因而生长要素的发掘就是积累资本和培育劳动力。但是,在资本跨国流动日益自由化的今天,当一个国家某个特定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时,国际资本将自动流向该国的这一特定产业,也就是说,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特定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结果,而不是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单纯的劳动力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越来越小,真正具有生产力的是劳动者自身的科技知识水平。基础设施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首先基础设施的改进可以促进产品成本优势的扩大,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基础设施,如现代化的通讯网络等日益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因此,现代经济中愈来愈重要的生产要素为自然资源、教育和科技水平、劳动力的价格以及基础设施等,如何开发和更新这些要素已经成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定条件。 3.2 需求状况   需求状况是指国内市场对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一个国家的国内需求影响该国特定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国内需求结构和规模。如果一国某个产业国内市场规模庞大,需求结构合理,该产业就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二是需求的质量偏好和挑剔程度。如果某个产业中购买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必然使产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产业竞争者的利润就会受到损失。 3.3 上游产业状况   这类要素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上下游产业配合得越好,整合或一体化程度越高,上游产业越易于为下游产业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国民经济就越易于形成一个密切协作有序运行的产业群,从而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越高,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越强,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某产业的上游产业畸形发展,形成垄断或者上游企业有组织,而且替代产品少,转换成本高,那么上游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就会较强,能够随意提高价格或者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或者减少产品供应数量,就会损害该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3.4 企业的经营策略   企业必须具有运用竞争策略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有能力分析企业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可利用的资源以及竞争的目标体系,并建立起适宜的组织结构和采用正确的策略方案,实现企业最佳的综合竞争力。一国经济中只有培养出一批在国内市场上熟练掌握竞争策略和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竞争中创造竞争优势。 3.5 机遇   机遇是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如技术的重大创新、石油危机、战争等。机遇可以打破现存的竞争环境、竞争秩序,创造出“竞争断层”。这种断层的出现虽然可以使原有优势国家的竞争地位丧失,但也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使原来竞争力弱的国家后来居上。 3.6 政府行为   竞争优势理论信奉积极的政府干预,它认为,政府在确定本国具有竞争潜力的行业和促进这些行业取得竞争优势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政府通过在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中的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行业的升级换代。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企业、产业以及国家国际竞争力在二战后的迅速提高,政府所起的作用十分明显,所以日本从一个企业、产业、国家国际竞争力均十分落后的国家重新崛起,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4 对构筑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的展望 4.1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企业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复杂性,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必须重视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构筑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从生产要素自给转向生产要素合作,以缓解和避免单个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生产要素投入中的盲目性,或因孤军作战导致对抗而产生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从而降低风险和产生联合的最大化垄断利润。 4.2 降低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和开发成本,防范研制失败的风险   一般而言,大型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其产品往往具有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特性。然而,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使得新产品、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风险加大,要求不断缩短研究与开发时间,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分散研究开发风险。通过组建不同形式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加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高新技术研究中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推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科研开发日益走向国际化,保持和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4.3 提高应对上下游产业的议价能力   通常,如果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或者正在加强,那么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会被削弱。通过构筑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实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业横向联合,提高对上下游产业的选择和议价的能力,进而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关系,并开拓多种供应销售渠道。 4.4 革新企业组织   由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会出现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加、协调成本的上升,一些企业可能会向官僚式的低效率迈进。企业战略联盟的经济性在于不涉及组织规模扩大和机构膨胀,避免带来企业组织的僵化,使企业保持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资源使用的高效率。另外,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各成派系、各自为政的垂直联合体系也会被打破,从而真正促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还是避开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措施,可以避免反垄断法对企业规模过大的制裁。 4.5 影响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   通过组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战略联盟,可以促进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并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政府在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就会向汽车零部件产业倾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从而又促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产业国际竞争力。 4.6 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技术日益分散化的今天,已经没有哪个企业能长期实行技术垄断,企业单纯依靠自己的能力已经无法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为此,企业都尽量采用外部技术资源,与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借助于联盟内企业科研人员的相互合作、相互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进程,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增强。实践证明,企业战略联盟更有利于开辟新市场或进入新行业,因而具有更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来源:《上海汽车》(2005年第1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