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汽车业] 零部件产业: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大有作为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5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3-24 22: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也让人们看到了我国零部件产业的广阔前景。然而,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来说,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低、竞争实力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厂商正在以独资或控股的方式,谋求对零部件产业的主导权。进入“十一五”,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将何去何从?在日前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上,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来自各方的信息表明,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我国零部件产业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但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本土化仍大有可为。   零部件产业规模初具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始自1953年,当时主要是依托一汽、二汽的开工建设,为卡车作配套。自1978年以后,我国轿车工业开始起步,零部件产业也步入了成长期,为轿车配套也使产业技术含量有所提升。进入90年代,随着外商投资力度的加大和国产化率的提高,零部件产业开始壮大。从2000年开始,汽车零部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汽车市场的井喷和新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也直接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初具,直接的体现就是涌现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前100家共实现年销售收入1966亿元,占当年零部件行业总收入的59.4%。在这前100家企业中,收入超过100亿的有5家,50亿—100亿的有4家,10亿—50亿的有35家。在2005年,我国零部件生产企业进一步壮大,其中处于龙头地位的万向集团,2005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62亿元,比2004年净增54亿元。   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也迅速改变了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产业格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认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已基本摆脱了过去那种“数量多,规模小,质量差”的局面,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形成了为国内整车厂供货配套的体系;其中部分企业也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的能力,开拓了海外市场,进入了国际采购体系,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   本土化还是边缘化?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商投资我国汽车零部件力度也在不断增强。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有70%以上都在中国开展了业务。   新汽车产业政策颁布后,由于国家对整车和零部件的保护程度不同,外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正在发生三个转变:即从参股向控股转变,从合资向独资转变,从占有市场向垄断市场转变。由于外资零部件企业具有技术实力强、规模、开发能力强等优势,而且拥有为主机厂优先配套的优势,具备比本土其他厂家更强的竞争力。因此有业内人士曾发出警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被外资企业挤跨的危险,零部件产业正面临着“边缘化”的考验。   对此,沈宁吾认为,虽然外资零部件企业对部分关键件核心技术的控制和价格垄断还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从长远看,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边缘化”并不可怕,对正处于成长期间的中国零部件产业来说,本土化仍大有可为。   据了解,所谓汽车零部件的本土化,其实是有实力的外国公司来中国独资或寻求合作伙伴合资建厂,为在中国生产的整车配套,为到中国采购的外国厂商供货。而本土化的结果,是外商占据了一块市场,这必将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分化和重组,不仅有利于改变零部件行业“散、乱、差“的本来面目,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水平,有利于整车企业的国内采购,从而也有利于中国成为全球采购中心的形成。   “从积极的角度看,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要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从如何更好地融入零部件本土化体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沈宁吾认为:“目前有些国内零部件企业已经步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进一步做强做大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对众多的国内零部件企业来说,化解零部件产业边缘化风险的积极态度,应该是顺应本土化的趋势,主动参与重组兼并,逐步减轻和摆脱受整车企业的影响和控制,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零部件产业,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不能指望国家变更政策、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来保护现存的缺乏竞争力的格局。这个重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是一个“凤凰涅”式的再生过程。   零部件出口期待三个转变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来说,本土化绝不是最终目的。如何立足于本土化、勇敢地走出去,面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才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彻底摆脱边缘化、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存在巨大商机。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汽车业巨头到2007年前在低成本国家的零部件采购额累计将达500亿美元,其中70%计划瞄准中国。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到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将高达350亿—400亿美元。   然而,实现汽车零部件的大规模出口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依然是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以原材料消耗型产品为主、以售后市场为主、以个体去寻找订单为主的出口格局。要想改变现状,将取决于我国零部件整体实力的提升。因此,在警告零部件生产企业“要警惕过度低档产品出口和自相倾轧的价格战”的同时,沈宁吾还建议有关部门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出口企业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售后服务件向OEM件转变,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散乱状出口向有序化管理转变,从而真正形成“既增加了出口,又提高了效益,还防范了风险”的良性循环。 (来源:经济日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