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司马炎与弟弟司马攸的致命分歧

[复制链接] 0
回复
204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11-25 10:3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皇帝司马炎对弟弟司马攸的优宠不止体现在封国广大、食邑众多,他要向世人展示,他对弟弟真的毫无芥蒂。司马攸随即被请入朝堂,委以重任,《晋书.齐王攸传》说时朝廷草创,而(司马)攸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所谓总统军事实际是句空话,司马攸根本没有真正接触过兵权,但是至少在表面上,司马攸始终官居一品,位极人臣。
        司马攸先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注:开府是一种特权,指高级官员自主选扯建立府署并且自选僚属,在晋朝之前一般只有三公才享有这个特权;仪同三司是指比三公之下的官员享有三公的待遇。)这项殊荣在当时连皇帝的嫡叔父司马伷、司马骏等都没有能够享受。司马伷与司马骏在晋朝建立后一直领兵在外,屡建战功,司马骏镇守西陲有功,司马伷参与平吴有功,他俩都是论功行赏才享有开府殊荣的,比侄子司马攸晚了整整十多年。至于那些不成器的叔父,如司马伦、司马肜等,司马炎至死都没让他们开府。
        不久之后,司马攸又升迁为镇军大将军,皇帝还加赐他羽葆、鼓吹。所谓羽葆是一种装饰着五彩鸟羽的华盖,鼓吹是演奏乐曲的乐队,这两样东西是天子卤簿的一部分,只有皇帝出行才可以使用。司马炎将它们赐给弟弟,是希望他每天上朝时能吹吹打打、风风光光而来,吸引众臣羡慕的目光,让他们感受到皇帝对弟弟的宠爱。
        从泰始年间到太康年间,十多年来司马攸始终未变的一个职责就是培养教导太子司马衷,也许这才是皇帝真正需要他的地方。司马攸先兼任太子少傅,后来又转为太子太傅。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年仅二十八岁的司马攸升任司空,成为西晋最年轻的三公,不过依然他兼任着太子太傅,依然得每天去东宫陪蠢笨如猪的侄子司马衷打发时间。
         司马氏标榜要以孝礼治天下,构成孝礼的两个基本元素就是对父母之和对兄弟之。对于儒者来说,孝悌是一个人处身立世的根本,《论语.学而篇》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因此,司马炎对司马攸的种种优宠也带有以身作则,给天下人树立榜样的意味。
        无论是从臣子的角度,还是从弟弟的角度,司马攸的回应都十分得体。他降身虚己,待物以信以礼自拘,鲜有过失,并且处处表现出恭谨、谦逊的姿态。当初司马炎授权诸藩王自主选择国内长吏,司马攸认为天下尚未统一,藩王权力不宜过大,主动放弃齐国官吏的任命权,交还朝廷;当时诸藩王的日常开销都由国库承担,司马攸认为食邑所得已足够承担开支,因此请求自给自足,减轻国库的负担。看到弟弟如此心系社稷、舍己利国,司马炎感动之余坚决不同意。兄弟俩推来推去,前后多达十几次,把天下人都感动坏了。
        如果没有意外,当年司马昭与王太后的预感绝对不会成真,司马炎、司马攸兄弟俩将始终掩饰好心中的罅隙,戴着笑脸,把这一幕名叫兄弟怡怡的戏善始善终。
        然而很不幸,意外还是发生了,兄弟怡怡变成了兄弟相忌,最终兄长不得不将弟弟逼迫至死。
        这个意外就是痴太子司马衷。
        
        
司马攸比兄长小十二年,文帝死时他才十八岁,在朝中没有根基。文帝考虑以司马攸为嗣,主要是出于对景帝的怀念以及对幼子的疼爱。这种想法显然对社稷有害,所以贾充、羊琇一干人等纷纷反对,他们对司马攸个人并没有成见,如果论亲疏,贾充是司马攸的岳父,羊琇是司马攸的从舅(司马攸出继景帝,羊琇是景帝羊皇后的从父兄弟),他们拥立司马炎,完全是因为国赖长君,不利冲人
        但是随着司马炎在一天天衰老,司马攸也在一天天成熟,他被认为是宗室不世出的贤人。
        因此,当太子是痴呆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一般震惊朝堂,很多朝臣心里就开始琢磨了:谁当嗣君才真正合适?
        从理论上讲,司马攸继承皇位丝毫没有障碍,他是景帝的嗣子,而景帝是宣帝司马懿的嫡长子,按道理这晋朝的皇帝就应该是司马攸,司马炎反而有篡位的嫌疑;
        即使抛开景帝不论,光说司马攸以皇弟的身份继承皇位,也是有先例的,文帝不就是兄死弟及的么?太子是个痴呆,这江山社稷总得有人担当,国赖长君,让司马攸做皇帝才是正确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