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oublewin 于 2011-4-8 10:47 编辑
河北大学学生李启铭和他的标志人物爸爸李刚刚刚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一个更强悍的钢琴十级大学生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又以更加血腥的面目进入了大众视野。没有最狠毒,只有更歹毒! 发生的事不是黑社会帮派之间的火并,主角都是温文尔雅的现代书生!可惜,这些书生的另一面是毫不犹豫地“杀生”,而且杀的是人而不是畜生。 7年前的马加爵事件让中央领导也反省了好长的时间,痛下决心、痛拨公款、痛建队伍、全面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讽刺啊,还是出现了不可一世的李启铭与丧心病狂的药家鑫。 不要说这是个案。对于死了人的案子来说,这些可能是个案,但对于大学生中出现这样无所顾忌的行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时代缺陷”综合症。 药家鑫的悲剧不在于是他一个人的行为,悲催的是围绕着他的杀人,周围相关利益或情感群体的集体“逆动”。还有一个叫“李颖”(西安音乐学院在校生中没有叫李颖的,往届生中有一个叫李颖,尚未证实发帖的是否此人)女生的网络留言更是直接:要是我,我也捅! 药家鑫的事件,是一个极端,但确实是一个典型的符号,折射出当今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歪鼻斜眼”共性。 首先,“做人”的教育严重不足是最为普遍的共性,从学校到家庭,莫不如此。看看从幼儿园时期开始的学生日常活动,再看看那些有名育儿论坛上妈妈群的讨论内容,还有就是学校里无处不在的考试成绩排名……所有的重点都是确保“智商”的最高程度发掘,而鲜有在为人处世,特别是跳出自身利益处事方面的“具体”行动教育。譬如在某些西方国家中极为普遍的中小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社会公益活动的做法(对于升学是必备条件),在中国基本是绝迹,很多学生可能连“公益”两个字都没有整明白是什么意思。 药家鑫的童年其实一点也不快乐,据说他的父亲管教极为严格,但遗憾的是管教的不是品德方面的事,而是日复一日地弹琴与考级,除此之外,恐怕他在家庭与社会中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正的做人道理。这样的状况使得“自私”由本能迅速演变为一种态度与惯性。 不仅学生是这样的状况,社会也基本秉持这样的法则:被告律师希望用13张奖状来缓解人们对药家鑫故意杀人的愤恨。其实,熟悉中国教育体制的人都很明白,那些所谓的奖状,基本挂靠的都是成绩、智商等类的东西,用受害人丈夫的话说“都是垃圾”,与人的品格并无大的关联。在已经发生如此明显且恶意的杀人事件以后,相关群体与个人没有基本的法治理念在先,不能不说是一大集体的悲哀。 还有一点在药家鑫的案例中没有明显证据,但在学生群体中颇有代表性:网络游戏尤其是网络杀人游戏的盛行,让游戏一族们在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熏染下面,不分实体社会与虚拟世界,虚拟中杀人如麻的快感势必会转移到现实中的挥刀冲动。 药家鑫杀人事件发生后的一系列网络舆情事件也非常值得注意,譬如在朴素愿望表达形式下对于法治精神的侵犯甚至是亵渎,从根本上否定的是人的正当权利的表达与陈述。药家鑫案件中辩护律师使用了“激情杀人”的说辞,用药家鑫是初犯、自首、忏悔等来希望法院在判决时能够网开一面,由此这位辩护律师遭受了强大的网络攻击。殊不知法治精神非常讲究程序正义,哪怕是罪大恶极的罪犯也有法律上申诉自己意见的权利,而被告人律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寻求最被告人惩罚的减轻,这是法律赋予他们的基本权利。即使是汹涌的民意也不能够取代法定程序的履行与被告人应有的申诉权利。 药家鑫案例给予各级学校教育的最大启示是:必须从“云端”式的理想教育回到“地面”上的合格公民教育,而且这样的公民教育要用结合实际行动来替代现在的书本式灌输。公民教育基础的基础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遵纪”、一是“守法”,总的来说就是“规则意识”。在一个迟到早退无所谓、逃课说谎无所谓、乱穿马路无所谓、网络强暴无所谓的强大氛围与惯性下面,要他们在遇到特殊情况下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按规则出牌,那就是对“圣人”的要求了。 概而言之,我们相当多的学生,现在对他们讲伟大理想与崇高道德,不如好好回到幼儿园的水平,讲讲“七不规范”与“遵纪守法”,这样的教育虽显得幼稚,但比较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