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读了大家的来信,感觉茶社的里浓浓的茶香, 很有收益。
四禅天一直觉得, "自悟"是茶社的根本特色。 "悟"的过程中, 自身的主动性和循序渐进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平常心态"并非契机本身, 而是达到意念舒畅不偏执的前提. 荒弃不拾或者一日百文, 其实都有些刻意而求. 未必 不能求到一些招术, 失去了还是一种体味期间细致辩证的契机。 在未成熟时候, 确实心是很容易被谬被煽动被激荡的。四禅天这些年常思索的也是如何有 一颗定慧自然的平常心。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淡"是悟的一个特点吧。这个特点一个体现 是大家隔网而交,无境界高下之分,无厚此薄彼之实, 平淡从容。 说到"度己度人", 或者"知行合一", 这是"自悟"而引发的另一个特色了。"敏于行而讷于言 "这句话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的. 四禅天的理解是敏于自悟自评而讷于刻意评人. 茶社确实 不应该仅停留在"知"的层面,离开生活本身茶社就失去了意义。 如何"行"是艺术, 更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这里面的"知物障"藏得跟深,如同杀青说的, 身上 的障好除, 深处的障难清。 薄凉的人是亲近不到真正的缘分的, 因为失去了耐心, 更说时候是失去了自我。 四禅天 觉得, "知行合一"不是一天之内能做到的。 "文字的生命在于缓动,人的感情在于平淡。 " 现实中现在的人大多没那耐心的心情了,一般做不到之后大多就以自己是俗人来打发自己的心态。 “救人之外无事功, 譬如度人之外无佛法。”四禅天的理解是“度人”如果不先“度己”, 自己的智慧不堪敷用,拿什么方法去“度人”呢?术穷潦倒,再想回来度自己,那又惧怕 “遗弃众生”,与度人的本来旨意违背。 这就是佛所谓的“证于实际,堕落二乘”。 换大白话说,就是首鼠两端,累己累人。 和地平线曾经聊过,每个经历都有可以分享的,极大的变故需要平静的底蕴来支撑,累了 不妨停下来好好的休息一下。 时间的因素造成了距离, 但也形成了反观自己的契机。 薄弱环节人生的低谷永远会相对存在, 问题是自己的宽容和耐心是否充分。四禅天的另 一个感触是周围有些良师益友是你人生不可估量的财富。 呵呵跑题了,四禅天一直在学习欣赏真正的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 它不分网络内外。 四禅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4 10:50: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