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放缓、人浮于事之际,中国一些大学为了给毕业生就业率“注水”,自行给学生签发假造的“就业协议书”,而协议书上白纸黑字的就业单位其实不存在。
中国网民为这个现象发明了一个新词汇:“被就业”。
继中国大学前些年大事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国际金融危机更加重了问题的危急,当局忧虑大学生失业将带来社会动荡。上述“被就业”的现象如果很普遍,将让人质疑官方不久前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数字可信度。
中国今年预计有610万名大学生毕业。教育部本月初在一个新闻通气会上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已有415万大学生找到了工作,比去年同期增加44万人;并自夸在金融危机之下,能够获得此成绩“实属不易”。
此数据一出,随即引发网上一片揶揄之声,不少大学生在新闻跟帖中纷纷揭露所在学校是如何大肆造假。
互联网论坛上的讨论显示,广东、湖北、浙江、陕西都出现大学生“被就业”的现象。
一名教育界人士告诉英文《中国日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在中国由来已久,并不是个别现象。 就业率影响隔年招生。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教育部2003年出台规定,高校不能只管扩招不管就业,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原则上要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低增幅。有的省更明确规定就业率低于30%的高校专业停止或者隔年招生。在这样的压力下,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只好要求没就业的学生也就业,甚至出现了个别“被就业”的情况。
在“被要求就业”的情况下,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不管是否找到工作,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否则就不准参加毕业答辩,不发放毕业证。许多走投无路的学生,只好找亲戚走关系,签个协议书挂靠某个单位,然后自谋生路,有的学生甚至跑到学校附近的小店盖个章冒充接收单位。
至于新出现的“被就业”现象,则是学生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业了”,由校方转移的户口档案中就包括了就业协议书,协议书上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
一名陕西大学生发现此事后在“天涯论坛”上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这名网名为“酱里合酱”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透露,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的,是该校辅导员。他说:“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
他告诉《南方都市报》,他的室友也“被就业”了,两个人的单位不同,相同的是那两个单位都不存在。该报记者联系了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的该校辅导员,但遭拒受访。当地工商局信息网上也没有相关公司的注册信息。
“酱里合酱”还说:“(我是)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母校为我安排的这一切——否则,我一没关系,二没能力,就不了业去哪里盖章签协议呢?总不至于真的找个萝卜自己刻一个印章吧?”
有的网民甚至对“酱里合酱”什么都不用干就“被就业”表示羡慕:“你们学校帮你们找单位已经不错了。我们学校是逼着我们自己找单位:必须在6月20日之前签订就业协议,否则档案打回原籍,毕业证和学位证缓发。”
评论:被就业也是一种幸福??? 该贴来自群组:餐饮与茶楼经营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