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断看到许多家大型企业在几千人、几千人地裁员,而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意持续地减少,苦于在逆境中求生,金融危机已经明显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企业的生存,“如何开源节流”成了最热门的话题,网上搜一下随处可见,但是要小心,有些建议值得参考,而有些可能会误导人让情况更加严重。 现况分析这次的危机,专家预估中国大概3年左右才能恢复,美国可能需十数年,所以要有心理准备这个“冬天”会挺长的,所以不像是一般的过冬,只要囤积几个月的粮食物资,省吃俭用(节流)就可以了,面对这样的“长冬”,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还需要从战略的层面上考虑如何开源(增加收入或是生意机会)。 企业与个人面对的几种现实情况: - 艰困:各个行业的生意量普遍降低,造成企业的盈利降低,而削减经费;个人奖金缩水,薪资涨幅冻结,甚至降薪;阶段性裁员。
- 倒闭:有些企业竞争力较弱,生意大幅度流失,甚至到每个月赔钱,现金流断裂,企业倒闭,员工失业。
- 胜出:各个行业竞争力最强大(而不一定是企业规模最巨大)的企业,逆境胜出,独领风骚,将该行业仍然存在的硕果仅存生意机会,囊括手中,仍然能够保持不错的成长和获利;而在这样企业中工作的人,必然是能力、竞争力强大的好手,仍然获得不错的收入和奖金。
在金融风暴之后,随着景气复苏,上述第3类的企业与个人很容易蓬勃发展做大做强,而第1、2类的企业大多消失无踪,之后又会有新的企业冒起……这就是经济的周期轮回。你希望是哪一类的企业,或是希望在哪一类的企业工作,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是吗?问题是怎么做得到?关键是什么?
想清楚目的开源节流之前,应该先考虑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同意上述的论点,企业和个人在金融危机当中首要的目的,应该是“如何加强竞争力,在逆境中胜出”,而不是等着被打败、被超越。而且考量的应该是属于战略层面的。 有了这个领悟,再去思考如何“节流”,如何“开源”,就容易变得清澈了许多,不再只是像某些人强调的用多少刀去“砍成本”这么片面了!
简单地讲,开源节流的最终目的,不是降低成本(这只是中途的手段之一),而应该是:借由提高企业、个人的效率,获得更好的盈利(或是收入)。
“开源”与“节流”的考量点你需要思考的,至少要包括这些: - “节流”到什么程度而不会降低客户的体验(客户对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信心)?
- “节流”到什么程度不会降低你企业的、个人的有效竞争力?
- “节流”之后如何提高现有资源(人力、物力)的效率,来弥补损失的部分?
- 在总体生意量减少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个人的效率,增开更多的收入之源?
- 如何在竞争激烈环境中,战战兢兢地衡量每一个行动的效果与产生的直接/间接收益,来调整每天、每周的行动方向?
当然这些只是一个帮助你朝着正确方向去思考的起点,帮助你开始问自己正确的问题,让自己(或是和企业同事一起)脑力激荡谋对策,以及构思最有智慧的下一行动,毕竟在恶劣环境下就像是在激烈的战场,正确而快速的方向性战略决策,再配合完美的执行力,才能够最终胜出。 对个人的建议目的是降低损耗、保存实力,以及提高个人的竞争力,所以最好尽量降低娱乐、奢侈品和非必要性的开支,这段时间也是投资自己充电、“练内功”的最好时机。要留意的是,许多人喜欢去报读一些有教育文凭之类的课程,但是真正的实用性不大,结果是一两年后拿到了文凭,但个人的工作竞争力、实力没有增加,久而久之还是在残酷的商场竞争环境中没什么进展,得不偿失。 建议去参加一些可以真正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生产力与竞争力的实用性课程,帮助你快速地有更好的绩效表现,这才是硬道理。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企业主,就是去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来强化你的管理和领导的能力;如果你是职场精英,就是去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有更快、更多、更好的产出,不光是保住职位,更是要让你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成就、晋升和收入。
对企业的建议目的是在保存实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生意和获利,在行业中胜出。所以在削减开销,甚至精简人员(裁员)的同时,一定要同时想办法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就是每减少一个人,一定要增加其他人的效率来填补,继续保持、甚至提高给客户的服务和产品质量,让企业在该行业的生死存亡搏斗中胜出。 在提高全体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一项关键的指标是销售的表现,也就是在现有客户的订单量下降的时候,要想办法增加新的客户、新的生意机会,这虽然很不容易,但这是必须的现实,非得达成不可。 总结金融危机当道,开源节流最好的策略,是勤练内功,提高个人与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竞争力,以及经理人销售指标管理的能力,做出更多、更好的业绩。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欢迎你也来分享你的经验与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