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而由于大量的流动性注入在经济好转后可能转化为通胀压力,因此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 报告显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和GDP缩减指数略有回落。第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各月涨幅分别为6.3%、4.9%和4.6%,逐月回落。而前三个季度,我国GDP为20.2万亿元,实际增长率为9.9%,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变动率为8.5%,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比上个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另外,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表明,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占比分别比上季和上年同期下降1.8个和2.8个百分点,居民购房意愿跌至新低水平。 从国际国内周期走势看,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随着金融部门继续去杠杆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但报告称总体看,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宏观政策相应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到“灵活审慎”,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与积极财政政策相配合,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总体看,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在多重因素作用下难免会出现周期性波动,但其波动程度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客观因素,还取决于宏观调控的方向、节奏和力度。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努力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报告称,当前全球经济调整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宏观调控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仍有较大潜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