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对大学生职业准备若干指标的解读

[复制链接] 3
回复
54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0-24 09:4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现在就业市场形势的严峻,大学生们现在已经普遍具有了一种就业的危机感。于是,许多在校的大学生纷纷开始了就业的准备,有的不断地参加各种职业证书的培训,有的经常去参加各种类型的企业招聘说明会,以获得就业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先手优势。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若干指标”的文章,对其中的观点很是赞同。的确,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是一项非常现实的事情,也是可以进行量化和优化的。这里我就以这些指标为例,也来说说大学生的就业准备问题。希望能够对那些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同学,或是正在大学就读,但对未来的就业很茫然的学生及其家人,在理性、充分、有选择地进行就业准备方面,能够有些切实的帮助和启示。

1、在就学期间应至少实习三次或者兼职三次。在社会中实习可以让你了解真实的社会需要,也帮助你比较和了解相对爱好的工作。你既可以在大一到大三的三个暑期安排自己的实习,也可以在平时就寻找与获得兼职或者相对弹性、非坐班的实习机会——毕竟,有很多创意和设计、市场推广、产品销售类的工作是不需要坐班的。同时,建议你在寻求实习与兼职的实践机会时,注意不要集中在一类工作中,也不要仅限于自己学习对口的专业岗位,比如你是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选择一些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类的实习就很有必要。这样的安排可以帮助你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潜质及工作偏好,既可有利于调整今后在校学习的侧重点,也便于在进入社会就业时,能够准确定向。

也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义:学生在校不是以学为主吗?安排这么多的实习和兼职,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冲突吗?依照我们这些过来人的经验,大学里的学习如果不同必要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不和未来的职场需求相结合,可能就会非常苍白、甚至是完全徒劳的。在校期间的实践固然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相对于那些书本上的学习,这种学习却是更为重要的学习。关于这一点,大学的老师也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因此只要灵活、妥善地进行时间的协调,是完全可以做到学校正常的课堂学习与实习、兼职等社会实践两不误的。当然,这样的安排必定会使学生们在学校的生活节奏快起来,也许还会比较紧张,但这是大学生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在进入社会职场之前的必要准备阶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这个准备阶段紧张一些,娱乐和休闲的时间减少了一些,却很可能换来以后就业的从容和自如。如此说来,这些努力当然是值得的,具有很高的投入产出比呀。

解决了对社会实践的认识问题之后,还需要特别注意社会实践机会的合理选择。这里所强调的实习三次或兼职三次,当然不是指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持续进行这种实习和兼职,而是指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接受不同环境及岗位职责的训练。这是一个在成长和选择阶段的大学生在正式进入社会职场前所必须要经历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这些经历,大学生们才会逐渐使自己自命不凡、浮躁自大、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安定下来、平实下来,才会比较客观地在复杂的社会职场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老老实实地从基础起步,实现现实的职业目标定位。同时,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岗位职责的履行过程中,这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才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偏好及技能特点有了相对清楚的认知。显然,这些东西不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在校园里、课堂上、书本中,都是无法获得的。

2、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积累人脉资源,四年中至少认识150个可以联系的陌生人。中国有句老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的就是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一个大学生,如果还是偏远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城市里两眼一抹黑,哪来的人脉资源啊?其实,办法是很多的,关键是你要做个有心人。建议大学生都可以设计、印制自己的名片,在今天这个崇尚社交的社会中,名片也许是可以与人保持联系、不多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你如果给出名片就有了当然的理由要求人家给你名片,当然,前提是你要有意识地经常选择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比如校友会、联谊会、讲座、专题展览会等。一般而言,你每给出100张名片可以收回30张左右的名片,其中你大致可与其中10%的人保持联系。

在大学的四年中,通过听讲座、参加志愿活动、与朋友交往又认识其他朋友的过程中,你至少要发出500张名片,大致能回收到150张别人的名片。需要提醒的是名片印制要有特点,比如一句自己欣赏的人生格言,或自己的交友观,为自己再安上一个别致、具有未来意味的“头衔”,使别人有很深的印象,能够留住你的名片。但名片的印制不必高档,100张的成本10元钱即可。你大约可以和收到回赠名片的10%,也就是其中15人能够成为比较熟悉的朋友;并发展其中的45个人成为你的良师益友。如此说来,一个大学生在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底气就可能很足了,因为毕竟他已经拥有了许多可以交流与信任的朋友。尤其在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这个资源对于一个职场新人说来,实在是太弥足珍贵了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4 13:50:05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3:50:57 | 只看该作者
 

3、组织与参与3个以上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学生社会公益发展项目。当你代表或者作为组织成员的身份与你的个人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格形象,不见得每个人都是团队活动能手,但是不要丧失与放弃发展自己组织人格的机会,而且很大社交机会与信息获得与组织行为有更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参与这些组织及组织所从事的活动,对于大学生从单纯的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环境及生存条件的社会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大学中,各种社团的建设事实上已经比较普遍了,因此新建学生社团的可能并不大,更现实的选择是参与到自己喜欢或觉得具有挑战意味的社团组织当中。即便是一些文体类的社团,诸如话剧社、登山社之类,也会通过参与这些社团的活动,陶冶情操、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掘自身的潜质,有效圹大自己的社交网络和人脉资源。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专业课、积累足够的学分、按时完成学业,并拿到毕业文凭,仅仅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内容。通过组织和参与学生社团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对社会基本清晰的认识和人生志向,则是大学生活另外一项重要的使命。如果一个大学生在他行将完成四年大学生涯的时候,除了修够了学分、通过了各种考试,拿到了各种证书之外,在组织和参与学校社团、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公益项目等方面,处于基本空白的状况。那几乎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大概会很坎坷,因为他和社会实践的距离过于遥远了。就如同一个温室中的嫩芽很难经受外面世界暴风雨的洗礼一样,没有自觉地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对未来社会实践的适应能力,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一定是要尝尽苦头的。

很多人都知道一些美国大学的招生模式,一些比较好的大学对报考新生的要求,并非文化课的考试分数如何高,而是对其综合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其中,是否曾经参与过社会实践或社会公益项目活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是一项导向性的规定,由于有这样的规定,那些有着进入名牌大学就读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家长进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引导,开始了作为一个光荣的社会自愿者等良好个人成长记录的积累。一个在人生最初的教育阶段就开始的“为社会服务、为公众尽责”的训练,在其结束大学学业的时候,其对社会的熟悉程度、对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角色的理解,自然也达到了比较准确和自觉的程度。因而当他进入社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就不会有那种生疏的感觉,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回到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自觉地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从参与社团和社会实践及公益项目做起吧。

4、读240本课外书。即便是在目前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读书也仍然是获取知识、拓宽视野最便捷的途径。我们普通人按照一个半月读一本书的正常速度,一辈子也不过读500本书左右。而我们如果学会用快读法阅读,在大学里就能读完240本书,平均每学年读60本书,大致相当于每一周读一本书。可以有很多种快读的方法供你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法很适合在校大学生,就是一组同学进行分工协作式读书,然后通过邮件的形式分享读书要点。这种阅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而且能够集中群体的智慧,增强对书中内容的深刻理解,进而从单纯地阅读进化到深入理解、发散式消化吸收的阶段,并能够形成很有回味价值的书面笔记。显然这样的阅读效果,比起个人单纯地阅读,其效果要好上很多。

当然,明确读书在量上的目标,是建立在进行理性选择书目前提之上的。谁都知道,没有选择地单凭兴趣阅读,其负面效应可能是很大的。因此,对阅读书目的选择非常重要,至少应该遵循这样几个原则:首先是应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方向,着眼于专业的横向与纵向深度的延展去选择;其次,应该围绕自己今后的职业定位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选择那些有助于强化自己的国际化视野、突破传统的专业局限、进行挑战创新的书目;第四,也要适当地涉猎社会人文、自然历史、健康人生、文艺情趣等方面的书目,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适当调剂自己的业余生活情趣,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了这样明确的选择目标,在茫茫书海中泛舟,又有了读书方式的群体协作和优化,在如此文化熏陶之下的大学生,一定是一个知识广博、事业开阔、志向远大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容易被社会所接纳和欢迎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3:51:41 | 只看该作者
 

5、实际考察至少三个从未去过的地方。这里所说的是考察,就是着眼于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不只是旅游景点的观光游览。认识风情也是一种增长见识的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们跨文化的能力。所去的地方应该是距离越远越好。也可以把自己的异地朋友关系发动起来,这样一来可以彼此交换行住资源,从而降低旅行成本。

见多才能识广,如果整天把自己封闭在校园中,每天就是宿舍、教室、食堂的三点一线,视野必定非常局限,进入社会职场之后不适应是必然的。当然,这里倡导的对某地风土人情的考察,与一般意义上的游山玩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这种考察的实际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们认识一个真实的社会,认识特定的中国国情,认识自己头脑中的图景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多大的差距。同时也能够对自身认识和研究社会问题的能力起到有效的促进和提高,为此这种考察就不仅仅是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头脑去想,去对看到的各种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理性的思考。既然是这样的考查,事前的准备就是很重要的了。

首先要对每次考察的目的、地点、对象、路线、考察内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设计,同时也要对整个考察行程所发生的交通、饮食、住宿等项费用进行认真的测算。既然是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考察,当然就应该本着节俭节约的原则,使这样的考查同时成为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好机会。在考查的过程中,应该用笔、用数码相机、用录音笔等工具,认真记录考查的全过程,并认真构思考查报告的主题、结构和要点。力求通过每次的社会考察,都能在认清社会中的一些现存问题、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有效缩短自己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等方面,有新的收获和提高。之所以强调要在大学期间进行三次这样的考查,是着眼于考查的全面、立体和多样性。比如在地点上可以考虑分别去发达地区的华东、欠发达的西南、重新崛起的东北,各选择一个地方;在具体考查对象上,可以分别就农村家庭、城市社区、自然环境等问题各有侧重;在行程设计上,应更多考虑采取背包自助旅行的方式,既费用低廉,又可更多感知社会冷暖,结识更多各阶层的朋友,可谓一举多得。

6、尝试与掌握10条人情世故。有人曾经总结了现在依然流行的36条人情世故,在百度上很容易检索出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只要尝试学习掌握其中810条就很好了。比如:

即使对方不是大人物,也要用请教的态度和口吻与之对话;

在饭局上主动做点菜者,不宜请主人或主宾点菜;

经常找到朋友、伙伴与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

如果你是新手或者地位比较低的人,要勇于提问题,主动询问别人的需要;

在征询意见之后才进入别人的房间,或者看其室内物品;

经别人同意才用其电脑,但千万不要翻动别人的笔记本;

不宜向别人索要礼物,收到礼品无论喜欢与否都要表示感谢;

别人犯错时,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来批评,避免评价对方的人格、个性与家教;

如果对问题争执不下,就不要再继续,多收集一些资料,想得更明白点再说;

在没有把握时,用争取这样的口吻回答别人的邀约,承诺了就要尽量去履行……

如此等等,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掌握、也不大讲究人情世故。其实在这方面多掌握一些技能,会让人们感到我们特别容易能相处,近而得到大家的认同。人情世故也是重要的处事哲学,用心学习和掌握,就会帮助你获得广泛的人气及人脉资源。有些人曾经错误地把人情世故理解为低级庸俗之道予以鄙视,其实这是个大大的误解。再有能力的人也是有着许多个人局限的,要在社会中生存并能够获得较高的质量,只有借助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如何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你提供帮助呢?其实也很简单,你起码要对人家予以足够的尊重吧。所谓的人情世故,其实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尊重别人的学问,你掌握了这门学问,自然就会赢得最广泛的认可与帮助。这是多么无限的一笔资源啊,得到它其实也并不太难,那就是你要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将心比心嘛。如果你能够敬人家一尺,别人就可能敬你一丈,如此说来,人情世故还的确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必须补上的一门重要功课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3:52:25 | 只看该作者
 

7、每周尝试写一篇博客。如今,网络的发展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最为便捷的写作和记录平台。大学生很有必要考虑把博客当成自我总结与反思的工具,也把博客当成观察社会生活与周围人群的工具。博客的写作可以使我们拥有流利的文笔表达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如果我们认真、用心地对待写博客。每周至少写一篇有观点、有内容的博文,四年下来就能完成至少240篇博文,如果你能在这些博文中精选一些,编成一本个人成长日记附在你的求职简历后面,我相信你会显得非常独特,无形中丰满了自己,有效吸引了招聘者的注意力,使自身的职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啊。

对于大学生而言,用文字在网络上记录自己的生活与思考,在技术上肯定不是个问题。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件事情对于自身成长的必要性,许多人会找出诸如“没时间”、“想不起来”、“没啥可写的”之类的种种借口,以逃避写博客对自己的约束。显然这主要是个态度上的问题,如果把经常写博客作为自己为以后的职业人生所进行的一种必要准备,把写博当成一种个人成长所必须的思想与技能修炼过程,把写博视为培养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写博可能就不会显得那么难。在这方面,我还的确很有切身的体会,我开个人博客是在2006年初,但坚持天天写博却是在2007年的4月。开博是出于新鲜,不能坚持是因为那些多数人共同的理由,而坚持写是看到别人能做到、而且受益颇多,因此就开始下决心仿效。一旦坚持写起来,发现这件事的确很有意义。

记录自己的生活,这是写博最直接的功效,所记录的内容当然不能是一些生活的流水账,因此写博的习惯经常会暗示自己,要尽量使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天富有意义和价值,从而使写博与自己真实的生活之间形成一个很良性、积极的互动。养成经常进行理性思考的习惯,这也是每个写博者必然的收获。人是个会思考的动物,许多思考转瞬即逝,不能及时地记录这些很有价值的思考,是人生的一个缺憾。而经常写博就可在记录自己一些思考的同时,也能促进我们养成凡事进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与人分享的积极心态,由于博客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写作和传播的,你所记录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和许多网友实现广泛的分享,其中一些闪光的思想火花、行为方式、生动故事、人生感悟,会在一些朋友那里得到共鸣,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帮助别人的作用。这么多的妙用,仅仅就是因为我们经常地通过写博的方式,把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思考记录了下来,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总结的,写博也是一样,在尚未形成习惯的最初阶段,也许会有点难度,显得有些勉强。但一旦坚持一段时间,经验数据是坚持三个月的时间,你就会觉得写博其实并不难,更何况,你会发现越来越多写博的好处。到了这个状况下,写博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你的日常生活,体验其中的美好自然就会成为你生活的乐趣之一了。

8、尝试一次创业。作为大学阶段完整的必要组成部分,你可以考虑尝试一次学生创业,既可以是在淘宝网上开个小店,切身体验一把现代电子商务的实际流程;也可以在自己有兴趣或者专长的领域尝试创办一家公司,在进入社会职场之前,就先行领教一下商场的风风雨雨;当然也可以尝试创办一个致力于社会服务的学生公益团体,使自己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一个现实团队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历实际的验证。如果再给出一个具体的经济目标嘛,你要在大学四年至少挣到过属于自己的5000块钱。当然,这个在校期间宝贵的创业经历价值,绝非是可以用货币进行简单量化的,它可能成为我们未来职业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成为我们初次步入社会重要的自信源泉。

    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创业,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单纯盈利。而在于促使大学生在正式进入社会职场之前,通过一次自主创业的过程,全面了解和熟悉企业运行的流程,全面检验自身在企业实际运营中自身的适应、应变及学习能力状况;从而真正认清课堂、书本中的理论与现实社会实践之间的真正差异;真正懂得大学毕业其实没什么了不起,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实践严峻挑战面前,自己不过是个小学生。从而切实戒除浮躁心态,踏踏实实地从基础学起,从简单干起,真正理性地努力为未来的社会实践进行更多的心理及技能上的准备,充满信心地迎接职业人生的开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