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日可口可乐出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中国本土果汁品牌即将全军覆没。面对众多的本土品牌被收购即雪藏的现实,汇源究竟还能走多远,不禁引发人们的诸多猜想。中国的本土品牌又将面临怎样的抉择? 汇源面临两大前途 尽管可口可乐方面表示收购后将保留汇源品牌,然而面对乐百氏、小护士、北冰洋等品牌被收购后即被雪藏的前车之鉴,汇源未来的命运到底如何,仍然不免引发业内的浮想联翩。 对此,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分析认为,汇源将面临两大前途。首先,如果汇源做得好的话,就会继续存在。就像中华牙膏被并购后还依然会存在一样。而如果其后劲不足就会面临市场占有率下降的前途。李光斗说:“这最终都将取决于汇源本身的市场表现。” 不过李光斗表示,尽管跨国公司的终极目标都是运作自己的品牌,但可口可乐将汇源并购后便将其雪藏的现象可能最终不会出现。原因是汇源已成功开创了一个品类,在果汁市场上已得到了相当高的认可,而这和可口可乐现有的市场刚好形成有利的互补。 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品牌认识的不同,可口可乐现在奉行的是“拿来主义”,这显然是比他自己去打江山要快得多的捷径。因为他们已充分意识到,只有借势才会让自身发展得更好。 本土品牌练好自身内功是关键 营销专家李志起则表示:“一个品牌的生存与否关键还取决于品牌自身的价值所在。汇源和历史上其他被收购的品牌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现阶段汇源在果汁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已根深蒂固,而那些被收购后即消失的品牌,当时是在历史竞争非常不充分的条件下发生的。” 资本运作专家阎弘也表示,那些“死掉”的企业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分量就不够,所以才会被人轻易取代。 李光斗对记者表示,任何企业家都有想吃掉其他企业的本能,面对现在本土品牌越来越少、洋品牌越来越多的现状,应该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和警觉。 同时面对这种势头,中国企业的对策只有做强做大,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化的程度,练好内功、持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即品牌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最终的沦陷,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民族品牌。 资本成民族品牌最大的痛 阎弘还特别强调:“不得不佩服跨国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看似可口可乐出价颇丰,但其实他们却是趁‘退潮’时捡了一个露出水面的闪亮贝壳。” 阎弘认为,从汇源的角度来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出售将可以缓解其在行业竞争的压力。同时由于汇源早期扩张较快,资本有脱节,出售有利于缓解其资本紧张。 李志起也表示:“饮料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而这恰恰是中国民族企业的短板,面对金融市场的不成熟,生态环境的不健全,民族品牌大多不得不在资本面前折腰。这成为他们最大的痛,也成为创不出真正民族品牌的主要原因。” 商报记者 王晓玥/文 张淼/制表 外资在华并购民族品牌一览表(部分) 1988年10月 美国百事收购北京北冰洋 2000年3月 法国达能23.8亿元人民币并购乐百氏 2005年2月 法国欧莱雅“鲸吞”“小护士” 2007年11月 法国赛博23.1亿元人民币收购苏泊尔 2008年7月 美国强生23亿元人民币“入主”大宝 |